白手当家(校对)第2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4/1738

  白手问道:“姐,我就想知道,对我的皮箱有没有影响?影响有多大?什么时候会威胁到我的皮箱?”
  李静微笑了一下,“你想多了,小白。就我的经验判断,至少今年内不会威胁到你,因为他们的质量不行。他们要摸清整个生产流程,赶上你的生产水平,起码要一年的时间。”
  “然后呢?”
  “等他们学会了做泡沫皮皮箱,你的仿真皮皮箱已经占领市场。你是先行者,他们对你有影响,但影响有限。根据市场的一般规律,最赚钱的,永远是你这个先行者。”
  “他们也做仿真皮皮箱呢?”
  李静道:“那你就再进一步,做真皮皮箱。”
  白手忙问,“真皮皮箱?我能做出来吗?”
  “目前国内还没有大规模的真皮皮箱,主要是没有合适的皮料,但据我所知,今年下半年应该会出现。只要把皮料换成猪皮或牛皮和羊皮,其他材料和做法都不变,做出来的皮箱就叫真皮皮箱。”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白手没有李静想的乐观。
  第二天上午,白手在李静弟弟李平的陪同下,转遍了整个箱包市场,也就是专门卖箱包的街。
  午饭在李平的店里吃。
  李平道:“小白,这是正常现象,你没什么好担心的。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么多人做你的皮箱,更能促进市场的繁荣。”
  白手道:“李平哥,你是站在经销商的角度,我是站在生产者的角度。有人仿制我的皮箱,我肯定会心惊肉跳。”
  李平憨笑了一下,“人家仿制你的皮箱,还算是慢的。不信你去小商品市场看看,有的小商品,你今天拿出新产品,明天就会有仿制品出现。人家仿制的速度,快到你晕头转向的地步。”
  白手点着头嗯了一声,“李平哥,你认为,我的皮箱的仿制者主要来自什么地方?”
  “三个地方吧。一个是你家周边,一个就是罗桥镇周边。还有一个最厉害,就是这里的商家,看到我这里皮箱畅销,托人买几只,交给指定的厂家进行仿制。”
  这是商品经济浪潮下的无奈,白手没有办法。
  “小白,没什么好怕的,你划你的船,要翻船也是他们先翻。”
  “那么,你接下来会如何拓宽我皮箱的销售渠道?”
第236章
思念是一种病
  李平问白手,“知道咱们省还有一个义乌小商品市场吗?”
  “听说过。”白手点了点头。
  “咱们罗桥小商品市场历史悠久,但人家义乌小商品市场,是天时地利人和,就因为有铁路,发展很快。现在的情况是这样的,咱们罗桥小商品市场的商品,至少有三分之二,是通过义乌小商品市场转销全国的。”
  白手道:“这么说来,我的皮箱也应该是这样的。”
  “对,我现在卖你的皮箱,除了零售的,批发的只有三分之一销往本地。大头还是销往义乌小商品市场,我在那里有五个合作伙伴,其中的三个,在向全国各地销售你的皮箱。”
  白手闭嘴琢磨。
  李平是个老实人,疑道:“小白,你不会是想去义乌看看吧?”
  白手要是与义乌的商贩直接打交道,就等于釜底抽薪,斩断了李平的财路。
  “李平哥,你别误会。你放心,我没想去义乌。”
  “真的?”李平要确认一下。
  白手笑道:“真的。退一万步讲,我就是有这个念头,我也不敢付诸行动。”
  “为什么?”
  白手坏坏道:“你姐非扒了我的皮不可。”
  这话有意思,说的人面不改色心不跳,听的人反倒不好意思的红起了脸。
  白手知道说错了话,找个借口,赶紧起身开溜。
  白手在罗桥待了两天,除了采购原料,就是陪俩小家伙瞎玩。
  当然,还有就是让他的李静姐高兴。
  而让白手高兴的,是仿真皮皮箱的销量不断增加,已占到全部销量的四分之一。
  一只真皮皮箱的利润,是泡沫皮皮箱的二点五倍,这个帐白手会算。
  何玉林他们,春节后已经出门,以仿真皮皮箱为主,他们归来时,肯定会带来不少订单。
  白手早做打算,准备先做一批真皮皮箱,先放在家里,专门等着何玉林他们的订单。
  于是皮箱厂在原有员工数的基础上,又增招了十二名新工人。
  一天生产一百五十只皮箱,是白手的最低要求。
  实际的产量,三十几个人,如果晚上加班的话,一天能做两百只皮箱。
  具体的生产过程,已不用白手操心。二舅总管,二弟白当和陆水龙辅助,白手完全可以放心。
  原料采购,白手也已熟门熟路,现在只要他打打电话,供应商就会把原料送过来,货到付款,干净利落。
  运输这个环节,早已固定下来,陆路用童国君的拖拉机,水路用童七叔的机动船。
  白手与供应商们约定,运输要首先找他们,他们的签字可以代表他的意思。
  皮箱的运输,白手也基本上交给了童国君和童七叔,白手非常信任他们,有时候自己不去,把收款的任务也交给了他们。
  白手自己有事可做,现在他喜欢上读书,还有练武,他的生活丰富多彩。
  只是晚上的时候,白手也会想念丁老师、柳老师和方玉兰。
  柳老师在新加坡,给白手来过一个电报和两封信,信里还有几张照片。
  信里说,要白手记住她,否则回国时,她会找他算帐。
  白手珍藏电报和信,但不知道柳老师要算的是什么帐。
  方玉兰给白手打过一个电话,说她住在娘家,肚子里的二胎,可能要在农历七八月出生。
  方玉兰还说,这个孩子生下来后,一定要白手给起个名字。
  白手不以为然,你和童九阳的孩子,我凑什么热闹,让我给起名字,童九阳能同意才怪。
  丁老师人在上海,一直在照顾因脑溢血而中风的萧老太太。
  萧老太太还在住院,但恢复良好,脑子已经清醒。
  丁老师每隔一个星期,给白手打一次电话,除了通报萧老太太的情况,主要是诉说她对白手的思念之情。
  白手也只是想想而已,听得见却看不见,想得最厉害也没有用。
  思念是一种病。
  倒是有一件事,把白手给刺激到了。
  陆水龙定亲了。
  农村人结婚早,定亲更早。
  以前,十五六岁或十六七岁的男孩,只要条件过得去,媒人就会主动上门。
  现在,有稍稍的进步,但从十七八岁开始,给男孩定亲是基本标准。
  早定亲说明家庭条件不错,在农村就是荣耀。
  陆水龙这几年跟着白手,早就是一个万元户。旧房子变成新房子,有自行车有手表甚有了电视机,放在整个白村,家庭条件杠杠的。
  农村人追求的最高目标是什么?就是娶妻生子。
  陆水龙与白手同龄,也已年满十九,当然到了定亲的年龄。
  女朋友也是现成的,就是正在白手皮箱厂上班的周小英。
  定亲酒办了三桌,热热闹闹,白手还出钱,为好朋友定亲放了三个晚上的露天电影。
  小定的彩礼,除了金银手饰,还有不少其他礼物和两百块现金。
  这个标准,在白村能排进前十。
  女方周小英来自龙岙乡山区,生活条件远远不如白村,这么厚重的彩礼,比龙岙乡那边一个家庭三年的纯收入还多。
  白家去喝定亲酒的是白手和白当俩兄弟。
  小定时男方的酒宴安排在中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4/17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