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手当家(校对)第3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4/1738

  白手道:“老张啊,社会上都说,仗义都是屠狗辈,文人最是没良心。所以呢,用文化考试的办法招人,是不靠谱的,也是非常危险的。”
  老张听笑了。
  “拿我们村的陈云峰来说,文化全村最高,可他跟寡妇勾勾搭搭,这种人能用吗?”
  “好吧,好吧。小白,废话少说,你直接告诉我,你有什么具体要求。”
  白手指了指童国君和自己,“我们两个,必须至少有一个名额。”
第363章
没那个命
  老张点点头,笑着说道:“政策是死的,人却是活的。实际上,县里给了下面充分的自主权。这么说吧,小白,你的要求我现在就能满足你。”
  “这还差不多。”白手也笑着说。
  老张道:“就下个月,县里要面向社会招聘干部。你俩回去通知一下,工业区在你们村招一名工作人员,初中毕业以上都能参加,文化考试是语文和数学两门课。”
  童国君问道:“还有什么其他的要求吗?”
  “村里推荐,政治合格,身体健康,年龄在三十周岁以下,报名时间是这个月十号以前,考试时间是下个月,也就是十二月二十九日,考试地点是县党校教学楼。”
  童国君一边听,一边做了笔记。
  仨人聊了好久。
  老张聪明得紧,虽然白手是忘年交,童国君不会来事,但毕竟是地头蛇,该做的礼节不能省略。
  回家的路上,白手开着摩托车,童国君坐在后面。
  快到白村时,童国君问道:“小白,你想去工业区管委会上班啊?”
  白手把车停下,摘下头盔,咧嘴笑道:“那个名额,是为你要的。”
  “小白,你……”童国君急道:“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当初退伍时,不仅可以安排工作,而且是正式工。那时候我都没去,现在我更没有这个想法。”
  “国君哥,此一时彼一时,现在的情况,与你那个时候比,绝对不能同日而语。”
  童国君微微一怔,“你说说,有什么不同?”
  白手道:“你退伍那时,以你的文化水平,顶多是个普通干部。现在大学生多起来了,你根本进步不了。可能一辈子,你都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
  “这倒也是。”童国君点了点头。
  “现在的情况是,你能一边在工业区上班,一边还能兼任村支书一职,可谓两不耽误。更重要的是,虽然不是正式工,但一切待遇都跟正式工一样,将来退休了,退休待遇也不会差。”
  说得童国君有点心动,“你的意思是说,在工业区上班,不用离开白村,而且还能照顾到家里。”
  “对啊。”
  童国君道:“可是,如果我去工业区上班,上面是不会让我长期兼任村支书的。”
  白手笑道:“国君哥,那起码要好几年后。到那时,你挑一个你中意的人接班,不是挺好的么。”
  童国君也笑了,“有道理。”
  “确定了?”
  “确定了,但我得跟我老婆商量,估计她会支持的。”
  “好,咱回家吧。”
  “等等。”童国君问道:“手,说心里话,你真没这方面的想法?”
  “呵呵……狗肉不上席,鸭子难上树。国君哥,我就是有那个心,也没那个命啊。”
  白手和童国君没有马上回家,而是来到公路施工现场。
  童六子与癞头四和两碗半三人,正指挥三十几个村民干活。
  连接乱石岗和村道的公路,已开始形成雏形。
  四百米长,八米宽,两边还各有三米的绿化带和人行道,实际也是个不小的工程。
  两侧全用石头砌成,还有隔几十米一条的通水涵洞,涵洞在公路下,使用直径六十厘米的水泥管。
  公路的基础是泥、沙和石子,其中泥从乱石岗上取,先运到船上,再从船上翻运过来。
  基础必须坚实,工程队没有夯机,就靠人工打夯的办法。
  白手最关心的是那座桥,连个影子都还没有。
  “六子,你怎么搞的,你的桥呢?”
  童六子跑过来,“两位领导,先听我汇报再说好吗?”
  童国君笑道:“反正元旦前不能通车,我们一天扣你一百块钱。”
  “两位,事情是这样的。”童六子道:“报纸上说,今年秋天和冬天及明年春天,咱们这里都不会下雨,会有严重的干旱。”
  白手这才想起来,已经有一个多月没有下雨了,“可是,这干旱跟你狗日的造桥有什么关系?”
  “你们去河边看看就知道了。”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河堤已露出两米来高,河水的水位之低,是几年来从没有过的。
  童国君道:“老人们讲,秋天不下雨,过年河见底。小白,咱们要组织抗旱了。”
  白手道:“先别说抗旱,先说说造桥的事吧。六子,我们要听你的解释。”
  “总的来说,水位越低,造桥越容易,造出来的桥也更牢靠。”
  白手点了点头,“理论上是这样。六子,你可别唬我,我专门看过几本造桥的书。你讲讲,这座桥应该怎么造?”
  “这座桥分为三个部分,两边河堤,中间是桥。桥宽六米,长约五点五米,直接用预制水泥钢筋板。河堤路面八米,底部十二米,是上窄下宽的梯形。”
  “这些我也知道。”白手道。
  “先根据河堤的底部形状,往河里打木桩,隔一米一根。越粗越好,越深越好。接着先扔大石,露出水面后,再人工填隙和压实。所以说,水位越低越好。露出水面后,堤沿和桥墩就要用到水泥和厚石,越坚固越好。”
  “桥板放哪儿制造?怎么制造?怎么架上去?”
  “就在桥附近制造,先架模型后制造。桥板制造好后,至少要等半个月的凝固时间。最麻烦的是架桥,到时候用七八根圆木垫底,把预制板搁到圆木上,慢慢的移到桥上去。最难的是把预制板的那头,架到河那边的桥墩上。当然,只要第一块预制板架上去了,剩下的就容易多了。”
  白手听罢,拉起童国君就走,“六子,说得漂亮,到时候希望你干得也很漂亮。”
  童国君一边走,一边念叨,“大旱天,大旱天。手,真要大旱天的话,咱们白村吃水都有问题呢。”
  白手不以为然,“平原水网地带,说没水吃。国君哥,你也不怕人家笑话。”
  “你不懂,我小时候经历过一次干旱,跟爸妈去十几里外挑过水。”
  “呵呵,你才比我大几岁啊。”
  “手,那时你还在地上爬呢。”
  “哎,真的假的?”
  童国君道:“事实胜于雄辩,咱先去村部,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第364章
大旱的前兆
  白手和童国君来到村部。
  副支书陈根林正在村部值班。
  童国君问陈根林,“根林叔,老地主那口老井还在吗?”
  村部和村小,是陈姓老地主和童姓老地主的房子。
  陈姓地主的房产,就是现在的村部,也是陈家祠堂所在地。
  村部有三进院子,中院有一口水井,号称全乡最深的水井,有二十几米深,传说从来没有枯过水。
  陈根林道:“国君,那口井已封了三十多年,连我都没见过,你想干么?”
  “我听说,那口井有三四百年的历史。如果那口井没水,肯定会有一场大旱。”
  陈根林点了点头,“这个我听老人们说过。而且据说,县里的什么县志,也是这么记载的。”
  童国君起身道:“拿两个手电筒,咱仨去看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4/17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