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手当家(校对)第3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2/1738

  童六子苦笑道:“这没办法。你不当村主任了,这个白村工程队肯定长不了。与其到时候散伙,不如趁现在值钱转让给别人。”
  “好吧,我不管了。”
  童六子问道:“上海那边,有什么事需要我帮你办的吗?”
  “现在没有。”白手笑道:“但说不定。在不远的将来,我可能会去上海,还可能成为你的同行。”
  “好啊,我们一起立足上海,咱们并肩战斗。”
  白手送走了童六子。
  下午一点半,村里的人来了。
  厂里现在有人守门,来向白手报告,白手想了想,吩咐让人进来。
  是村两委的那帮人,马新民、童九夏、陈云平、陆水洋和邵美芳。
  而童国君、陈根林、杨建华和童建设四人,在上次的斗殴冲突事件中,不仅推脱责任,还有落井下石之嫌,当然不好意思前来。
  白手请大家坐下,谈笑风生,热情有加。
  “谢谢大家,谢谢大家百忙之中来看我。”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一时不知道怎么开口,开口了也不知道说什么。
  白手笑道:“什么意思?到我这里当木头啊。”
  童九夏问道:“手,你还回去吗?”
  “回去,肯定回去。不过不是现在,也不是不久的将来,而是很久很久以后的将来。”
  马新民道:“手,咱不能说得这么绝。白村是你的家,将来总归要叶落归根的。”
  “新民叔,我这人你了解,说得到就做得到。你说得对,我肯定要叶落归根。不过,也许是在百年之后。”
  这叫什么话,马新民连说三声“呸”,还吐口唾沫到地上。
  白手呵呵直笑,“新民叔,我这人命硬,不怕说不吉利的话。”
  马新民叹息一声。
  陈云平道:“手,我支持你。另外告诉你,我也递交了辞职书,也要离开白村了。”
  白手哦了一声,“云平叔,是我影响了你吗?”
  “不完全是。我是开鞋厂的,咱们温林县的制鞋中心在衡丰镇,我岳父一直希望我把鞋厂搬到衡丰镇去。以前我还犹豫,但通过这次你的遭遇,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也许走出去,比窝在家里更能发展。”
  白手不住的点头,要说他佩服的人,陈云平就是一个,是一个在生意场上游刃有余的人。
  马新民指着童九夏道:“手,他也正动离开白村的心思呢。”
  白手有点意外,“九夏叔,这是真的吗?”
  童九夏点了点头,“手,我这次来,还有一件事。就是想请你帮我参谋参谋,我还是开饭店。你说是衡丰镇好呢?还是县城好呢?还是温桥街好呢?”
  白手笑了,“九夏叔,这你可把我给难住了。我不能瞎说,这个责任我负不起。”
  “手,我就想听你的,只要你说哪里好,我就去哪里。不管结果如何,我都不会怪你。”
  马新民笑道:“手,他把你当福星,你就说吧。我们大家作证,是他自己要求的。”
  “这个……九夏叔,你让我想想。”
  过了一会,白手道:“咱们陈童乡与衡丰镇合并,衡丰镇成了制鞋中心,前景看好。把饭店开到衡丰镇去,以九夏叔你的厨艺,生意肯定红火。那里熟人也多,也不会有人上门欺负,饭店平安,生意必火。”
  “而县城呢,我不建议你去。为什么?一是治安不好。二是那里你没几个熟人。三是城里人嘴刁,你的厨艺不一定受欢迎。四是县城开销大,成本难以掌握。五是地段好的房子不好找,房租也很贵。总而言之,县城还是暂时不要去。”
  “哪温桥街呢?”童九夏问道。
第383章
财路多多
  白手说道:“温桥街呢,是天州六个大集市之一,历史悠久,名气很大。除此之外,它还有五大优势。”
  “一是地处交通要道。咱们县城通往六清县城以及文州市,温桥街是必经之路。有句话讲得好,想要富,先有路。温桥街还是内河航道的重要节点,更有千吨级的海运码头。”
  “二是人口优势。原来的温桥镇就有两万人,现在有两个乡并过去,人口已达五万。听说还有一个乡要并过去来,人口肯定超过六万。这人多,就有发展基础和发展优势。”
  “三是流动人口多。温桥街每十天有两个集市日,每到集市日,外来人口起码上万,多的时候甚至达到两万。就是平时,每天也有几千甚至五千以上外来人口。”
  “四是商业氛围。温桥街是城西的经济中心,生意人多,商铺也多。特别是这几年,这里的经济发展很快,甚至超过了县城。商业氛围好的地方,就能吸引更多的人,生意也就更能赚钱。”
  “五是政策效应。我听老杜讲过,省里有个集镇发展计划,就是每个县选几个集镇试点,温桥街就是其中之一。大家都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温桥街就会得到更多的政策优惠,发展得也就更快。”
  白手刚说完,童九夏不假思索道:“我决定了,我来温桥街发展。”
  “九夏叔,三思而后行啊。”白手笑着提醒道。
  童九夏摆了摆手,态度坚定,“手,我肯定不改主意了。”
  “好,那我再说两点。”白手道:“一方面,不妨学我的样子,租个房子安家,再租个店面开店。等条件成熟了,再买房子,或自建房子。”
  “哪另一方面呢?”
  “另一方面,为了支持九夏叔你的饭店,我决定早餐和夜宵,就定在你的饭店里。呵呵,你要价廉物美,服务周到,送餐上门。”
  童九夏立即眉开眼笑,起身就走。
  白手急忙叫道:“九夏叔,你干吗去啊?”
  “你别管了,我找亮子去,让他帮我租房子租店面。”
  童九夏心急火燎,剩下的人都笑了起来。
  白手再次转向马新民,“新民叔,我听说,我的承包田,九春叔转包给你了?”
  “对,刚签的合同。”
  “新民叔,那就辛苦你了。”
  马新民道:“你每亩多给二十块,我还能说啥。再说了,我本来就是种粮大户,多你三亩田也不多。”
  白手道:“还有,我家的自留地,抛荒了太可惜,你要有时间,也把它种上吧。”
  “行,我记下了。”
  “新民叔,我还想给你提供一个建议,是关于赚钱方面的,不知道你愿意不愿意听。”
  马新民忙道:“听啊,有赚钱的道道,我求之不得呢。”
  白手道:“新民叔,你是种粮专业户和养猪专业户,虽然辛苦,但赚钱肯定的。可反过来看,你赚的钱是固定的,多也多不到哪里去。所以啊,你要搞多种经营,种一些经济作物。”
  “可是,手,我能种,也想过种,可我不会卖啊。”
  “这个好办。打个比方,你种十亩菜,收入比种三十亩稻还高。哪卖给谁呢?当然不能自个挑着去街上摆摊零售。可有两个办法,能帮你把菜卖出去。”
  “哪两个办法?”马新民急忙问道。
  “一是去各地的菜市场,建立长期的供应关系,新民叔,批发销售你会吧?”
  马新民点了点头。
  “二是与消费者直接建立供应关系,像工厂和学校等,凡是自己有食堂的单位,你都可以去谈合作。”
  “这个办法我还真没想过。”
  白手道:“新民叔,我给你举个例子,就是我的皮箱厂。我的皮箱厂共有七十多人,食堂借应午餐和晚餐。我粗粗算过,一天要吃一百到一百二十斤蔬菜。你一天一送,一年下来,这生意不能说算小吧。”
  马新民问道:“可是怎么送呢?”
  “呵呵,这个简单。每天有班船和私家船,还有拖拉机,你固定一家就行。新民叔,这怎么做还用我说吗?”
  马新民点着头笑了,“手,我现在就有三亩菜地,要不我试试?”
  白手笑着说道:“还有你养的猪,你半个月给我送一头。你要是价格合适,质量又好,服务周到,我还可以再介绍一个大生意。”
  “什么大生意?”
  “找我二舅,他哥也就是我大舅,在温桥中学工作。那里五六百师生,你要是能分到一半的生意,你种十亩菜都不够呢。”
  “手,谢谢你,待会我就找你二舅去。”
  陈云平道:“新民哥,九夏的新饭店开张后,你也可以固定的向他供应蔬菜和猪肉。”
  “对对。”马新民连连点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2/17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