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手当家(校对)第7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17/1738

  憋了一个月的市场,涌进了近千人。
  火爆异常,钢价从每吨一千五猛涨到每吨一千六百五十。
  交易量更是一举突破一万吨。
  也就是说,只用了一天时间,就涨回到去年高位时的平均交易价。
  坚持下来的人,都看到赚钱的曙光。没有坚持下来,去年以每吨八、九百块价格抛售的人,已经亏到了姥姥家里。
  正月十二到十四,市场继续火爆。
  总共四天,成交量突破八万吨,价格已涨到每吨一千八百五十块。
  正月十五元宵节,钢材市场休市一天。
  但谁都知道,休市不等于没有交易,私下的和场外的依然进行,正酝酿着新一轮的火爆。
  白手不动如山,没有对外销售一吨钢材。
  正月十四晚上,汤云平和李玉宝二人又跑来找白手,汇报这几天的市场情况。
  白手不听汤云平唠叨,只关心一个数据,外地钢贩买走了多少钢材。
  六万三千两百三十五吨。
  “这么多啊,老汤,有没有搞错?”
  汤云平嚷嚷,“哎,哎,你可以怀疑我数学不好,但你不能怀疑我的帐没有记好。”
  白手呵呵直笑。
  李玉宝笑着说,“老汤,你学过数学吗?你小学毕业,小学学的是算术。”
  “嘿嘿,算术就是记帐的,所以我记的帐,连我老婆都说记得好。”
  李玉宝对白手说,“老汤的统计,仅限于他的朋友和他知道的。据我所知,不知道的和忘了统计的,少说也有上万吨。”
  白手嗯了声,思忖着说,“这就是说,八万吨上市钢材,至少有七万吨去了外地。也可以说,是基本上被外地钢贩买走了。”
  “可以这么肯定。”李玉宝说。
  白手笑了笑,“你俩有没有出货?”
  汤李二人不好意思的笑起来。
  李玉宝说,“我心痒手痒,没有忍住,跟着卖了一千多吨。”
  汤云平也说,“我也没忍住,卖了八百吨,最高的才每吨一千七百三。现在一算,我少赚了十几万块。他娘的,我肠子都悔青了。”
  白手点点头,认真的说,“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才是最考验人的时间。”
  “这怎么说?”汤云平忙问。
  “我接到钢厂姚德明的通知,元宵节后,钢厂要倾销一批钢材,数量大约是七万吨。”
  李玉宝说,“这不打乱咱们的计划么。小白,你应该阻止他们的。”
  白手摇着头说,“我凭什么阻止?再说了,钢厂那七万吨钢材,出厂已经三个月。用不了多久,就会出现保质期的问题,他们必须抓紧时间卖掉。”
  “这个可以理解。”汤云平说。
  “所以,你俩通知大家,包括你俩自己,要有思想准备。在钢厂那七万吨钢材倾销期间,钢价不仅不会上涨,很有可能还会略有下降。”
  李玉宝一边一点头,一边问,“小白,你打算什么时候出手?”
  “呵呵……如果我傻,我才会告诉你俩。”
  果然,元宵节后的钢材市场,价格暂时稳定了下来。
第724章
收割市场
  白手还是按兵不动。
  白手知道,有钢厂冲有前面,他既不背骂名,又有利可图。
  有的人自认精通生意,有的人自诩满腹经纶,他们都不如白手的通透。
  为什么叫政治经济学,而不是经济政治学,因为政治永远大于经济。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上层建筑能决定经济架构。
  你的基础最好最牢,没有架构,你的基础只能埋在地里长草。
  钢材市场整顿,为推出指导价打下了基础。
  钢厂出面,定价每吨一千五,就是在建设架构。
  有基础有架构,才有现在的火爆市场。
  白手之所以按兵不动,就是要等钢厂把库存处理干净。
  钢厂是生产企业,在价格上涨或稳定的时候,是不会有库存的。
  本地钢厂没有库存,随产随销,库存大户就能掌握钢材市场的主动权。
  钢厂去库存,总共进行了十天。
  白手冷眼旁观。
  正月底,钢价终于攀上每吨两千块的高位。
  可是,白手还是没有出手的迹象。
  白手的合作者们,终于沉不住,纷纷开始出货。
  这时,就连当初建议白手囤货的老李和老顾都坐不住了。
  二人又双双来找白手。
  白手瞅着俩老总,呵呵的笑了好一会。
  “老李,老顾,你俩都是聪明人,怎么突然变糊涂了呢?”
  老李说,“所以,我们想请你拨云见日啊。”
  老顾说,“我急啊。我每天去工地,看到工地仓库上堆满钢材,我替你担心啊。”
  白手坏笑着问,“你们说,现在是不是应了那句老话,皇帝不急太监急?”
  老李老顾都是愣了一下。
  这话有理,赚钱最多,也没他俩啥事,要是亏了,也不用他俩负责。
  “呵呵,你俩承认是皇帝不急太监急,我就告诉你俩现在的实际情况。”
  老李和老顾二人苦笑着点头。
  白手笑着问,“我把采购部的人派出去,到国内的其他钢材市场考察,你俩知道是为什么吗?”
  老李和老顾一齐摇头。
  老李笑着说,“你这次绕过我俩往外派人,搞得神神秘秘的,我们不敢问,当然不知道为什么了。”
  白手拿过一个文件夹,递到老李手里,“我再求他们,盯住十个钢材市场,每天报告一次当地的钢材批发价格。你俩看看,再比较一下咱们这里的批发价格。”
  老李和老顾分别看了看。
  老顾说,“我明白了。十个钢材市场的批发价格,最高的每吨两千二百三十块,最低的每吨两千零七十块,平均价格是每吨两千一百五十块。”
  老李说,“咱们这里,这几天都稳定在每吨两千出头。加上运费,估计差价也在每吨一百块以上。所以,咱们这里的钢价还有上涨的余地。”
  白手点了点头,“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你们可能不知道。那就是二十天来,本地市场上的钢材,约有七十万吨被外地钢贩买走。对这个数据,你俩有什么看法?”
  老李和老顾都思忖了一下。
  老顾说,“春节前有过统计,整个上海有一百二十万吨建筑用的钢材。加上从外地流入的,和钢厂生产的,也不会超过一百三十万吨。也就是说,减去七十万吨,现在整个上海只剩下了六十万吨。”
  老李说,“一千余家建筑企业,至少需要留着十五万吨以备急用。五百家销售户,至少需要留着十万吨以备急用。六十万吨再减去这二十五万吨,就只剩下三十五万吨了。”
  白手笑了笑,“再算,你俩继续算。”
  老顾说,“据许老黑说,他们那里还有五千吨。据李玉宝说,四家联盟还有一万五千吨。对方的其他成员,大约还有三万吨。三十五万减去上述五万吨,就只剩下了三十万吨。”
  老李说,“咱们这边,数据刚报上来,应该相对最为准确。汤云平他们还有两万五千吨,李玉宝他们还有两万吨,老董老谢老曾老胡他们还有三万吨。其他紧跟咱们的人,报上来的约六万五千吨。此外,咱们公司拥有十二万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17/17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