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心医(校对)第9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14/1252

  这时,在他身旁的程星光,靠近了一些,低声道:“往高大上上面讲!”
  林杰有些恍然,略停顿了一下,说:“据我所知,全世界有能力做这一例颅脑分离手术的医疗团队,不会超过五个!”
  “这例手术的成功,代表着我们这个团队在脑外科方面的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顶尖。”
  他这话一出,眼前的媒体记者们,纷纷面露兴奋之色。
  摄影记者们更是不停的按快门给林杰拍照。
  “林专家,我这有一个问题!”
  一个小胡子男子站了起来,喊道:“我是一位主要关注民生问题的专栏作者和博主,我想询问一下,对于目前广大群众关心的看病贵这个热点问题。”
  “您作为一名医生,是怎么看的?”
  这个问题有些跑题啊。
  不过,对于这个问题,林杰倒是真有一些话想说。
  他举起话筒,答非所问道:“我想你们关心一个问题,就是这一例连体婴儿颅脑分离手术的费用问题。”
  “这一例手术的所有费用,由安林慈善基金负责。”
  “据我所知,截止到现在,这个费用总支出已经超过了四百万……”
  说着这话,林杰看向了安可馨。
  安可馨也拿起了一个话筒,介绍道:“具体的数字是四百一十一万,详细的支出清单,各位可以到安林慈善基金的官方网站上进行查询。”
  林杰看着众人有些讶然的神色,接着道:“四百一十一万,这个数字是不是有些高?”
  “但是我可以告诉你们,这个数字不包含我们这些人的酬劳。”
  “我们这些人……”
  他一指身后的姜皓、祁兴芬等人,说:“我们都是义务付出劳动的,放弃了报酬。”
  掌声再一次响起,林杰稍等了片刻,继续道:“那这四百一十一万,都花在了哪呢?”
  他直接解释道:“主要的大头,是医用耗材。”
  “看过手术过程的人,或许还记得,手术中使用了一些人造血管。”
  “你们或许不会相信,这十几根细细的人造血管,它们就值六十多万。”
  在不少人的惊讶声中,林杰继续道:“还有,雷军医生用于颅骨修复的那两块人造颅骨,因为要考虑到婴儿的大脑生长和发育,那两块3D打印的生物材质颅骨,就高达三十余万。”
  “为准备这例手术,我们每人都做了数次的试验,也消耗了许多价值不菲的试验品。”
  “还有,药品的费用,各种精密医疗设备检查费用,一项一项加起来,就是四百多万了。”
  林杰语气肃然的说:“我还需要说明一点的是……”
  “普通医生和护士的收入,其实是不高的,至少不是你们认为的那么高。”
  他一指自己,又一指身旁的姜皓、祁兴芬、雷军等人,道:“当然,我们不在此列。”
  “我们相对的高收入,是因为我们的医术,值这个价。”
  “这也是他们经过一二十年的积累和磨砺,才获得了他们如今的地位和收入。”
  “我说的收入不高,指的是医院人数最多,也是最辛苦的护士和普通医生……”
  林杰招手让一位护士过来,把话筒递到她的嘴边,说:“说一下你的收入水平。”
  这名三十岁许的护士,表情有些紧张的说:“我叫,我叫高丽娟,已经有九年的护士工作经验,每月到手的工资是七千多。”
  林杰又招来一位较年轻的医生。
  他也汇报道:“周辰,博士,工作四年,骨科主治医生,每月到手工资一月左右。”
  林杰感慨道:“我们滨海市的月平均工资也有一万以上吧!”
  “具有博士学位,有四年工作经历的主治医生月收入一月,算高吗?”
  “有九年工作经验的护士,到手工资七千多,高吗?”
  说到这,林杰不再解释看病贵这个问题,又有一个记者站了出来。
  “林专家,除了杰出的医术外,我也非常钦佩您在教学方面的投入。”
  “据我所知,您在过去的一年,除了把十四名学生带在身边悉心指导外,还每周给数百名学生上大课。”
  “我们还知道,滨海大学医学院招收了一个医学定向班。”
  这名记者询问道:“据我所了解,这个医学定向班,林专家您虽然不亲自教学,但是他们的教学大纲,还有教学内容,都是您来制定,是这样的吗?”
  林杰颌首道:“是这样的。”
  该名记者继续道:“林专家您属于自学成才,可谓是一飞冲天,直接成为了世界顶级的医学专家。您的经历,太过特殊,不可复制。”
  “当前,国内的医学平均水平,相对世界发达国家而言,差了不少。”
  “林专家您这样亲自制定医学定向班的教学大纲,还有教学内容,是不是因为国内目前的医学教育,不符合您的要求?”
  “或者说,国内的医学教育已经严重滞后,制约了医学的发展和提高?”
  这时,林杰耳边就响起程星光重重的清咳声。
  其实不用他提醒,林杰就知道,这个记者提问的问题,是一个坑,是一个大坑。
第909章
师徒教学模式
  大学医学教育的问题,可以在私下里吐槽,但是在新闻发布会这样的正式场合,林杰也知道,自己需要谨言慎行。
  毕竟,他明白自己在国内的医学领域,也算是一方人物了。
  随意的说一些话,可能会被别人拿来过度解读的。
  林杰思忖了一下,缓缓的道:“医学教育是一个严肃且重大的话题,不是我的层次,也不是我的学识,所能置喙的。”
  “我就趁这个机会,简单说一下那个医学定向班吧。”
  “之所以有这个三十人的医学班,起因还是因为我的小姨子安可梦。”
  “安可梦今年读高三,吵着闹着想跟着我学医。”
  “结果这事被滨海大学的潘校长和医学院的袁院长知道了,他们就一起劝说我,一只羊也是放,一群羊也是赶,干脆多培养几人吧。”
  “我想着,安可梦也需要一个学历,就同意了。”
  林杰呵呵一笑,说:“说起来,这个医学班是我私心作祟的产物。”
  “医学班的教学方式,也是我个人的任性。”
  “因为本就想着使用师徒教育模式,对安可梦传授医学知识的,现在变成了一个医学小班,我懒的变动,依然采用了这种模式。”
  “只不过变成了我出教学大纲,具体的教学,由滨海大学医学院的老师们来负责。”
  林杰扫了一眼现场认真听讲记录的媒体记者们,继续道:“学校教育制度和师徒教学模式,孰优孰劣,实践已经给出了答案。”
  “但是,师徒模式传承这么多年,也自有其不可忽视的优势。”
  “目前很多中医世家,还在采用这种模式传承中医知识。”
  “而且,在座的诸位也可以了解一下,欧美国家的一些名医,都是有自己的固定医疗团队的。这些名医会招收几名助手,协助自己工作,同时给予他们医术上的指导。”
  “这些助手一般在名医身边工作三五之后,就会离开,开始独立行医。”
  “这其实也算是一种师徒模式的教学。”
  “关于这个话题,我就讲这么多了。”
  “我想,你们肯定会有很多问题,要询问附属医院的程院长、市福利院的吴院长,或者是安林慈善基金的安总,我就不耽搁各位的时间了。”
  说完这话,林杰就把话筒递给了程星光。
  程星光接过话筒,沉声道:“关于那个医学定向班,我也想说两句。”
  “一般来说,学校教育制度,可以批量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合格人才。而师徒教育模式,可以培养出少精的精英。”
  “林专家为什么答应了潘校长和袁院长的请求,不再单独培养安可梦一人,而是扩充到了一个班?”
  “他这是想为我们这个社会,培养出一批名医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14/125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