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唐开超市(校对)第3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9/1034

  自然也早早就准备好了对策。
  欧阳询接过来,随意翻看几页,瞥到一行文字时,蓦得抬起头,看向林深:“楚王殿下,这上面说的内容是真的?”
  林深点点头,没有说话。
  欧阳询猛地站起身,想要转身离开,又忽然想起来什么,对着林深恭恭敬敬作了个揖,然后抬脚往屋外走去。
  到门口,他又停住脚步,再次转过身,看向林深,语气严肃:“楚王殿下,我能见一见那个什么......蒸汽机吗?”
  林深摇摇头:“现在还不行。”
  欧阳询点头,没在这件事上纠结太久。
  他继续转身离开。
  就像林深说的那样,他需要把这个情报发送给李世民——这是林深送到他手上的功劳。
  走出楚王府。
  一阵风陡峭的吹来。
  吹乱欧阳询手中的格子本,“哗啦啦”一阵,肆意翻乱了页码。
  露出里面的一行文字。
  “蒸汽机可以作为新型交通工具的动力,这些新型的交通工具,一次可以运送百万石粮食,或是等重的东西。”
  一石约择一百二十斤。
  百万石,便是五十万吨的庞大重量。
  这对大唐这个时代而言,几乎是难以想象的一个数值。
第345章
大方的楚王殿下
  百万石?
  这是一个现在这个时代的人,难以想象的庞大数字。
  如果是放在年前。
  哪怕林深是用自己“圣人”的名头做担保,告诉欧阳询,他能研究出来一个东西,能够一次性运输百万石的东西。
  欧阳询都不会信哪怕一个字眼。
  可现在欧阳询不敢不信。
  这是一样的,如果在年前,林深同样用他“圣人”的名号,向欧阳询担保,他能够研究出来一个,炸毁一整座山丘的武器。
  欧阳询同样不会相信哪怕一个字眼。
  可这事就是发生了。
  李世民是这么说的,他在长安城的其他同僚也是这么说的......
  那座山,那座并不比四顶山小多少的山丘,就那么被摧毁了。
  那些名为炸药的东西。
  欧阳询也曾亲眼见过,他就是眼睁睁看着那些被油纸包着的黑色粉末,填满整个船舱,被送往长安城去。
  那个时候的他,还没有想过,那些不起眼的东西,竟然能有这么大的威力。
  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
  哪怕林深嘴里吐出来再怎么荒诞无稽的说法,欧阳询现在都不会再抱有什么怀疑,而是会百分百的相信他。
  哪怕是说人类能像嫦娥那样,登上月球。
  欧阳询也不会生起半点的怀疑。
  他一路往自己家走去。
  回到府衙之后,随手撰写了一篇奏章,把林深同他说的那些话,一字不差的誊抄上去,并且附上了林深交给他的那只格子本后,就转身回屋。
  他已经一晚上没有睡眠。
  现在心事被处理的差不多,欧阳询也就有了正儿八经去补充睡眠的理由。
  对寿春城来说。
  林深的到来,还是带起了一阵巨大的波浪,尤其是当四个城门口,和十字街口,都出现一张,刻着“楚王府印章”的红榜。
  彻底在寿春,这个小小的城池里,泛起了一阵停息不下来的涟漪。
  十字街口。
  大部分人都聚集在这里,眼巴巴的看着红榜的文字。
  虽然说......他们中识字的并不多,可拦不住他们对楚王殿下颁发出来的政令的热情。
  往常,他们应当央求起人群里的读书人。
  请他们来解读这上面的内容。
  可现如今,他们并不需要这么去做。
  倒不是说读书人的地位变低了。
  正相反,读书识字的人,地位并没有什么变化,甚至因为林深的到来,让读书人的身上更多添了一份“社会责任感”的魅力。
  地位不降反升。
  之所以现在用不上读书人......
  正是因为在林深政令的“高压”下,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他们的孩子们已经学会了不少字。
  虽然还没到读书人那种,出口成章的程度。
  可辨识出这份红榜上的内容,并不是什么特别困难的事。
  一旁同样凑过来围观的读书人们,也没有因此就觉得失落。他们很乐于看到这种情况,就这么站在一旁,看着这群小则六七岁,大则十三四岁的少男、少女们,皱着眉头苦思冥想着解读着红榜上的文字内容。
  很快的。
  几个年轻的男孩子和女孩子,就一起解读了出来红榜上的内容,说给一旁的大人听。
  “楚王殿下这张告示上在说,楚王府现在征募船匠,需要是经验丰富、最好是制作过五牙船规模的船匠。”
  一名女孩子怯生生的解释着告示上的文字内容。
  “如果经过船匠考验,每个月工钱有一百......”说到这里,女孩子稍微愣了一下,看了一眼身旁的读书人,见他面色没什么变化,便鼓起勇气,继续说了下去“有一百两银子。”
  “哪怕没有经过船匠的考验,也可以进行木匠、铁匠的考验。”
  “楚王殿下,现在也同样在征募技艺精湛的木匠、铁匠,若是通过考验,每个月的工钱至多能有一百两银子,至少也能有二十两银子。”
  女孩子的话,让周围的人有些出神。
  许久后,一名老汉才缓缓开口,声音还有些发虚:“马家娃子,你是不是看错了,每个月的工钱能有二十两银子?”
  他的话,点燃人群。
  声音渐渐沸腾起来。
  这群不识字的成人们,七嘴八舌的嚷嚷起来。
  “对对,你是不是看错了,每个月的工钱是能有那么多?”
  “是一年吧......楚王殿下纵然出手大方,但一月就能挣这么多银子......”
  女孩把目光转回到红榜上,在工钱那两段文字上,来回扫视了几眼,这才转过头,倔强的说道:“我没有看错,就是一个月的工钱。”
  成人们有些无措,转头看向一旁一直默默不做声的读书人。
  只见那几位读书人点了点头,其中一人缓缓开口说道:“马家女娃说的没问题,就是一个月的工钱。”
  “船匠一个月的工钱能有一百两银子,便是铁匠、木匠,一个月至少也能有二十两银子。”
  人群里的那些人,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他们何曾见过这样的场面。
  寿春虽然是一郡之地,也是淮水渡口的通商口岸,几地交通汇聚之处,可经济同长安相比,就相行渐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9/103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