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唐开超市(校对)第4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5/1034

  可刚刚从魏征嘴里吐出来的那些代价,着实是让他们有些难以接受。他们并未亲眼见到那些科技的厉害,自然会有些踌躇犹豫。
  太和殿上,一片寂静、沉闷。
  两刻钟后,室韦的使臣站起来,朝着林深和李世民恭敬的行李作揖:“伟大的大唐皇帝,我们室韦愿意接受这样的条件。”
  他们就是游牧民族。
  之前就是靠养猪、养牛为生,答应大唐的条件,他们的生活也不会有多少改变,只不过是摊子要铺得更大一些。
  和高句丽这些需要提供制造物,或是开采矿物的国家们相比,所谓的“水土流失”这种副作用就显得有些不疼不痒了。
  室韦开口后。
  南诏的使臣就迫不及待的跟着开口了。
  自去年以来,南诏国的三公主同林深建了联系,如意超市开在了南诏国境内之后,大唐同南诏之间的关系,就亲密了很多。
  南诏国的纺织物——这种极具异域风情的东西,颇受大唐百姓和勋贵们的喜欢。
  南诏国是真真切切的体会到,向大唐输出这些纺织物,能够给他们的国家带来多么巨大的利益。
  所以,他们也答应了下来。
  吐蕃紧随其后。
  陆陆续续的,如吐蕃、渤海国这种,只需要向大唐提供肉食、粮食的国家,差不多都坚持着他们之前的意见,即便是在魏征说出“代价”之后,依旧坚持着要和大唐“合作”的想法。
  倒是如高句丽这样的,面临着未知,甚至他们无法理解的“代价”的国家们,犹豫着,甚至有些人的脸上,还漏出了抗拒的神色。
  魏征拍拍手,看着这些国家的使臣们,轻声说道:“好了,今天就到这里吧,一个月的时间,足够你们去确定下心意来了。”
  一个月的时间。
  紧箍咒一般的,束缚在所有还没有答应下来的国家的头上。
  这些异邦使臣们,一个个不情不愿的离开太和殿,向着自家的使馆而去,准备各拟各的书函,差人快送回自己国家。
  如此一来,太和殿上,就只剩下大唐的官员们。
  李世民脸上渐渐浮现出笑意,转头看向林深:“你说,这一次有多少国家会答应下来?”
  林深十分肯定的说道:“一个不落,他们全都会答应下来。”
  “你这么确定的?”李世民反问了一句。
  林深点点头,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而是抛出一个问题:“你们说,配合上火炮和炸药,两万人能收拾掉契丹吗?”
  李靖沉默了一小会,开口回道:“应当可以。”
  “契丹对火炮这种东西,只有耳闻,他们并未亲眼见过,乍一见不熟悉,他们也就没有应对之法......”
  “再说契丹只是小国,纵使穷兵黩武也只数万,不过十万的军队,两万人绰绰有余了。”
  此时此刻的契丹,还不是三百年后,那个打下了燕云十六州的契丹。
  只是一个刚刚在这片大陆上,有些名声的,还很稚嫩的游牧民族。
  他们的体量,大约只和南诏等同。
  得到李靖肯定的回复之后。
  林深扭转过头,看向李世民,笑了笑:“所以,他们为什么会拒绝?”
  李世民还没有说话。
  林深就似自言自语的喃喃说道:“知道吗?”
  “我最喜欢看,他们万般不愿以,却不得不硬着头皮答应下来的行为。”
  “这真是太有意思了。”
第420章
他们这些年轻人才是未来
  林深的话一说出来,整个大殿上的人都不由得为之侧目。
  他们是真的想不出,林深会说出这样的一番话来。
  一点都不遮掩自己真实的想法。
  不过这样的话,并不会让他们反感。
  反而是发出会心的笑容。
  他们的心里也是差不多的想法。
  这种自己当好人,提出过分的要求,别人却不得不答应下来,又怪罪不到自己身上的感觉,真的让他们有些沉迷。
  李世民笑了笑,也就没有再继续追问下去。
  刚才他的那个问题,答案已经很明朗了。
  那些国家当然不会拒绝的。
  他们没有拒绝的资格。
  尤其是在......
  大唐准备只用一个月的时间,将契丹如同突厥那样,不,甚至还要更加彻底的摧毁。
  李世民依旧继续看着林深,笑了笑:“这一次,你打算自己亲自出手吗?”
  他的眼眸里充满着期望。
  他当然是希望林深能够出手的。
  倒不是说,只有林深出手才能够稳操胜券的,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将契丹拿下,而是出于其他方面的考虑。
  兵部尚书这个位置,林深已经做了快一年的时间了。
  这个时间并不算久。
  一般来说,各部尚书的任期,是在两到三年左右。
  这是为了防止官员在这个重要的职位上,任职太久,继而将对应的部门发展成自己的一言堂。
  说直白一些,就是为了防止他们发展出来,能够同皇权抗争的力量。
  两三年的时间一到,便是以各种心知肚明的理由,拿掉“尚书”的名头,或是去其他五部,或是三省,或是外放刺史......
  当初李靖,便是以出兵突厥的由头,许了一个大将军的官职,拿掉了他兵部尚书的名头。
  如果任期内没有出现什么大的问题,诸如贪腐、叛国之类的原则性过错,那么哪怕是在任期内表现的并不是那么的优秀,都不会在两三年期间给撸下来。
  林深当然没有这些问题。
  甚至来说,他这半多年来的工作,都做的十分优秀——能不优秀吗?在拿出火炮、蒸汽船只、炸药这些武器后,他的政绩就毫无疑问。
  而且一点质疑都不会有。
  若是旁人,李世民说不定还能阴阳怪气几句,只要运气好,这半多年来换头猪都可以做出来出色的政绩。
  有这些超出时代的武器——这就叫命好。
  可是对林深,李世民说不出来这样的话。
  这些武器,可都是因为林深,方才出现在这个世界上的。
  是,并不是林深别人研发出来的,而是在林深建立了那个研究所,招募了一批优秀的大唐文人、学者后,才顺利研究出来的。
  但李世民厚不下那个脸皮,硬说这是那些大唐学者的功劳。
  类似研究所这样的机构,大唐有没有?
  当然是有的。
  无论是朝廷的太学院,还是说李泰的文学馆,都是换汤不换药,性能、职权差不多的机构。
  甚至是汉、晋、隋,都是有类似的机构。
  将近千年的时间,为什么他们都没能够研究出来这些武器,反而是林深出现在大唐短短一年的时间中......就带给大唐这么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只能说是林深的本事,而不是大唐的本事。
  毫无疑问,林深是一名优秀的兵部尚书,如果不出意外,林深能够在兵部尚书的位置上做足时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5/103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