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唐开超市(校对)第4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4/1034

  兵部,一间单独的小屋子里。
  薛仁贵站在林深面前,满脸骄傲:“师父,弟子这一次做的怎么样?”
  林深夸了他一句:“不错。”
  薛仁贵笑了一声后,又轻声说道:“对了,师父。弟子在这一次的战争中,有了一些感悟......”
  说着,他便是把之前,自己在攻克下苇甸后,想到的一些东西,给说了出来。
  这让林深微微有些惊讶。
  他真没想到,仅仅只是这一场战争,薛仁贵就能联想到这些东西。
  说完之后。
  薛仁贵一脸自得,希望能够从自己师父脸上看到“青出于蓝”的神色。
  但林深只是微微一笑,依旧是很欣慰的看着薛仁贵:“你在战争上,果然是很有天赋的一个人。”
  “其实,你这些感悟,都可以概括成一种战术。”
  “这种战术的名字,就叫做“闪电战”,这是非常适合工业时代的一种战术,但是这种战术也并非说就是完美无缺的。”
  闪电战。
  林深对这种战术的印象实在太深,这是一种放在信息时代,都不会落伍的战术。
  “等过段时间,我看看能不能把这个东西整理一下,让你系统的学习一下。”林深顿了一下,对着薛仁贵笑眯眯的说道。
  薛仁贵目瞪口呆的看着林深。
  他本以为,自己这次拿出来的东西,能把自己的师父给吓一跳。
  可没想到,师父就是师父。
  自己感悟出来的东西,自己师父不仅有更深的见解,而且似乎连破解这种战术的方法都研究了出来?
第440章
又又开始准备抽奖了
  薛仁贵的眼里只有浓浓的钦佩。
  师父就是师父。
  一想到自己最开始,还只是想把师父当做迈入大唐勋贵阶层的踏板,他就一脸的羞愧难当。
  他心里很清楚。
  别看自己亲手剿灭了契丹,又成为大唐最年轻的从四品宣威将军,天下闻名,甚至一些游牧民族,只要说出自己的名号,都能达到小儿止啼的效果。
  但在自己师父面前,自己就是一个臭弟弟,还需要学习。
  现在薛仁贵只祈祷,能够在李靖那个年龄的时候,能够达到如今师父的这种境界。
  内心里,对林深说的那一番话期待了起来。
  闪电战。
  听起来就很厉害的样子。
  像是他这样为战争而生的人,自然是眼热的很。
  薛仁贵点点头,而后又想起了什么似的:“师父,徒儿接下来就要去陇右任都督,师父可有什么安排?”
  薛仁贵的身份很是敏感。
  他是林深三个徒弟之一,偏偏又和其他两人不一样。
  孙思邈是神医,在太医署有挂闲职,但不掌实权,况且就算掌握实权,不过一个医生,对大唐朝堂也不会产生出什么影响。
  李治是李世民的亲儿子,从理法层面上而言,李世民要比林深更亲一些。
  可唯独薛仁贵......
  和李世民半点关系都没有,偏偏又是真的有能力,带兵统率的能力,天下年轻一代中,是蝎子粑粑独一份。
  李世民也想好好培养一下这位年轻人。
  本来以薛仁贵的功绩,李世民应当将这个年轻人放入羽林军,或是龙武、神武军中,再不济放入南军,为太子培养嫡系也是不错的一件事。
  可......
  林深就在长安城,薛仁贵入了羽林军之后,怕是没人能压得住他。
  李世民也曾考虑过,要不要把薛仁贵编入南军,为李承乾培养嫡系,可近些年发生的事,让李世民对这个决定有些迟疑。
  再加上林深向来对他这个儿子的态度很耐人寻味,李世民也就没做出这个决定。
  既然长安留不下这个人,那就只能外放。
  而外放,陇右就成了最合适,也是唯一的一个选择。
  薛仁贵也需在兵部走一下手续,是而,他们的谈话并没有在楚王府内进行,而是在兵部之中。
  “不需要你做什么。”林深摇了摇头,“好好沉淀。”
  薛仁贵一愣。
  林深笑了一声,又说道:“你现在既是都督,也该培养一下自己的军队,别看现在大唐还没有敌人......”
  “说不定再过些年,就有你大展身手的时候了。”
  薛仁贵又是一愣,而后重重点头。
  “现在倒是不需要你做什么,陛下是个小心眼的人。”
  “我不想出什么意外。”
  薛仁贵应喏一声:“徒儿定会专心学习。”
  林深摆摆手,捏起朱笔,在一封奏章上批注一番后,便递交给了薛仁贵:“若是无事,尽快离开长安,去往陇右述职。”
  薛仁贵笑了笑:“徒儿懂得。”
  “只是此去,不知道多久才能再见师父,我......”
  林深挥挥手,打断他的话:“不用这么矫情,铁路修建完后,往来最多不过两天,想见随时都能见到。”
  薛仁贵讪讪一笑,不再说什么,缩了缩脖子,就拿着奏章走出兵部。
  就如林深说的那样,除了回家把老母亲接走,同去陇右之外,就真的一点不留恋的离开了长安。
  这让李世民很是欣慰。
  虽然相处的时候,那位楚王殿下不讲礼法,有时候甚至还会出手揍自己,可在这种大事上,他可是一点都不含糊,极给自己面子。
  契丹的消亡。
  对这个世界没有任何的影响。
  被俘虏的契丹人,李治也并没有太苛责他们,但他们曾经犯下的罪过,李治或者说是代表着大唐的李治,不可能因为契丹的消亡而一笔揭过。
  这批人的安排也并不棘手。
  大唐正需要一批劳工。
  而这些要为自己国家赎罪的人,就成了最合适的人选。
  契丹人并不仇视大唐的这个选择,甚至在这条命令发布的时候,跪拜在地上,朝着长安的方向,磕了好几个响头。
  耶律阿齐也是这批磕头的人中的一个。
  他真没想到,大唐竟然会给他们如此的恩赐。
  是的,在他眼里,大唐最终做出来的这个抉择,真的只能用“恩赐”来形容。
  他们不需要死亡,男的不必成为贱籍、不必成为奴隶,女的也不必成为营女、不必成为摆在军市的货物。
  他们只需要为大唐奉献出十年的劳力,就能够洗脱自己身上的罪,就可以有一个大唐子民的身份......
  不仅如此。
  他们这些做劳工的,一天还能够有两顿饭,甚至还有工钱,虽然不多,一人工作只有一文钱。
  可毕竟是有工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4/103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