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唐开超市(校对)第4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5/1034

  林深摆了摆手:“你要清楚,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你这般的明事理。”
  武珝面色微微一红。
  林深笑了一声,眼神里的神色有些嘲讽:“包括大唐百姓在内的很多人,都会很喜欢这上面的故事。”
  “尤其是大唐之外的那些国家,他们会把这些故事奉为至宝,然后......信以为真。”
  武珝懵懵懂懂的点了点头。
  林深又继续说了下去:“这就是我和你说的奶嘴乐。”
  “你先按照我这上面的东西去做,自己总结经验,到时候你也试着自己去推行这些东西。”
  武珝又点了点头。
  慎重的把这张纸给收了起来。
  她不知道林深嘴里说的话是真是假,但历史证明,林深嘴里的话很少有作假。
  所以武珝的第一选择就是相信林深。
  武珝正准备站起身,离开这个地方。
  她又缓缓坐了回去:“对了,殿下,我是找高句丽的人,还是找大唐的人,来去写这些故事。”
  林深回道:“自然是找高句丽的人。”
  “他们的故事,当然是由他们自己人写出来,更有信服力一些,不是吗?”
  武珝点点头。
  林深又说道:“再说了,得让他们看到,除了能在这些地方出头,他们没有别的道路可以走......”
  “不然,这些产业又怎么会蓬勃生长起来。”
  武珝深以为然。
  接着,她又向林深提了一些问题,便心满意足的离开楚王府,收拾一下,准备继续回高句丽,进行接下来的事业。
  这是一件循序渐进的事。
  武珝要在平壤琢磨好,怎么去走这条路,她才会快速的把如意超市对外的事业铺展开来,这是得到林深认可的一个决策。
  武珝离开之后。
  林深并没有摸出游戏机,或者继续自己的工作。
  而是坐在桌子前,开始思索起来。
  他同武珝吩咐的那些事,也给他自己提了个醒。
  自己也应该开始正式考虑一下,如何引导大唐接下来文化走向的事了。
  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
  对大唐,林深当然很有信心,大唐的自信心从没有被击垮过,正处于最骄傲、自豪的时刻。
  林深当然不想看到大唐走上一条歪路。
  尤其是......
  他要在大唐附近的这些国家中,引导他们走的,恰巧就是这样的一条歪路,要说大唐不会被影响,那都是虚的。
  所幸的是,林深能够看到这一点。
  有人引导、有意识的去避免,要比什么都不知情,顺其自然的见招拆招要好出来太多了。
  说来,林深也有些庆幸。
  大唐的发展虽然有他这个推进器,可是他促进的只是科技发展,而并不是产业的发展。
  邸报,这个在很久之前,林深就同李世民提过的东西。
  直到现在,还在一个筹备的环节。
  李世民把这件事看的很重,慎重到哪怕只是一个配送员,都要经过层层考察的程度。
  林深随手在格子本新的一页上,写上一些东西,就带着这些玩意,往皇城又跑了一趟,自然是想要立一些标准,乃至引导一些舆论。
  武珝很快就回到高句丽。
  蒸汽船只,能够让她很快来往两国之间。
  她一点都没含糊。
  在到达平壤的那天,就找到了高句丽的几位擅长写话本小说的落魄读书人,让他们开始操刀来写这些小说。
  与此同时,她也是联系到高句丽朝堂,几乎没什么阻碍的就拿下了创办邸报的资格。
  所用的理由,自然就是......
  为造纸厂寻找市场。
  半个月之后。
  平壤城一家茶馆里,这里同那些高端的茶馆不同,往来的顾客都是劳工、农户,还有在造纸厂工作的工人们。
  当然......
  除去读书人之外,在这群人中地位的最高的,隐隐就是那些在造纸厂工作的工人们——他们在别人眼中,那可是抱上了大唐大腿的富贵人。
  就在一群人叽叽喳喳闲谈的时候。
  说书人走到桌前,和往日不同,他手里拎着一张略有些泛黄的纸张,上面密密麻麻的印着一些板正的文字。
  他轻轻咳嗽一声。
  整个茶馆顿时就安静下来,只剩下一些轻微的杂谈声。
  这位老说书人的地位很高,他们这些不识字的人,在一天工作、忙碌之余的娱乐时间,可都是要仰仗这位说书人的。
  说书人清了清嗓子,啪得一声,把邸报拍在桌子上,朗声道:“今天我就不说那些老套的故事了。”
  “如意超市要办邸报,这消息大伙应当都知道吧?”
  不出意外,所有人都点了点头。
  虽然没有大张旗鼓的宣传,可是如意超市门口就挂着一只硕大的木牌,上面就写着“邸报来袭!属于所有人的消息渠道。”
  就算不识字的,也会被收银员或是售货员,“漫不经心”的宣传几句。
  自然是知道,邸报这么个新鲜玩意。
  说书人满意的点点头,继续说了下去:“今个,我给大伙就说一说,这份邸报上印的一件事。”
  “这是我们高句丽有名的小说家,乞乞文支先生在走访了数位大唐人,甚至是有幸得以亲自拜见大唐军神李靖将军,写出来的一本小说。”
  “这说的就是,在前年大唐出征高句丽的时候发生的一件事......”
  赫然就是“拯救大兵张三”的故事。
  这位名字绕口的高句丽小说家写的极为精彩,说书人也学得大唐说书的精髓,一铺一抖之间,更给这篇故事增添了色彩。
  一时间,引人入胜,茶馆里几乎所有人都听痴了。
  不过第一篇连载的并不多,只说到大唐皇帝震怒,呵斥了张三的父亲,让他放弃不要大唐兴师动众的想法,说是大唐不会放弃任何一个人,哪怕死了,他的尸体也要埋葬在自己的家乡。
  高句丽的百姓,何曾听说过如此热血沸腾的故事。
第452章
那位圣人
  在说书人读完邸报上的故事之后,茶馆里的人就议论了起来。
  他们议论的,当然就是“拯救大兵张三”这个故事。
  “你们说大唐真的能做出来这种事吗?”一个人瞅着从说书人那边借过来的邸报,大眼瞪小眼,一个字都不认识。
  此时的高句丽用的还不是蹩脚的注音文字。
  而是正儿八经的汉字。
  他们和大唐的文化,几乎是无缝接轨的存在。
  另外一人接了话茬:“还能有假,刚才不都说了,那都是亲自见过李靖将军,李靖将军你知道吧?就是打突厥的那位大唐将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5/103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