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唐开超市(校对)第78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87/1034

  汉语对他们来说,是简单的一门考试了,考察的是基础的文字理解和文字运用的能力,也就是写文章。
  除此之外,就还有一些很基础的历史题目。
  物理、化学、生物、数学这四门科目,就稍微有些让人头疼,即便他们中不少人每期的期刊都不曾放过,但这些题目和其他事不同。
  不会骑车,咬咬牙多摔几次也就会了。
  不会放风筝,多丢几次人也就会了。
  但是物理、化学、生物这些科目,不会就是不会,别说考试时间只有一个半小时,就是给他们一天的时间,不让他们翻书,他们不会还是不会。
  三天之后。
  一家茶楼里,几个人看着面前的茶壶,唉声叹气。
  一名读书人痛苦的揪着自己的头发:“完了,完了,我的物理完了!”
  其他几个人脸上戚戚然。
  他们的情况都差不多。
  不仅是物理,化学也输得一塌糊涂。
  “谁能知道,那个重力要用到,我在考场上想了半天,它是五还是四,最后才决定用四。”
  “可谁能想到,竟然是九又五分之四。”
  一个人脸色惨白,苦笑着摇摇头。
  另外一个人叹了口气:“我比你稍微要好一些,期刊上不是介绍过阿拉伯数字吗?从阿拉伯地区传来的符号……”
  “那比文字的确要简单方便一些,期刊上也常常用阿拉伯数字,我就记得是九还是八……结果它是九点八。”
  “可不是!”
  旁边桌子上坐着的人也探头凑了过来,像是找到了什么志同道合的好友一样。
  “其实物理都还好一些,毕竟用到那什么重力的还是少数,化学那个东西可是太惨了啊……”
  那个人说起这个,恨不得把自己的牙都给咬下来。
  “我回来后,翻了下期刊,所有的题目几乎都能在期刊上找到答案。”
  “可谁能想到!那什么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式都要背下来!”
  “楚王殿下也不事先提醒一下。”
  “谁能想得到啊!”
  一个人幽幽地说道:“与我住在同一个客栈的一个人就把这些都背了下来,我们还嘲笑他是死读书。”
  “现在回过头来,我们才是可笑的那个。”
  有人叹了口气:“你们也不想想楚王殿下,向来喜欢用这种出人意料的方式,来检测一个人是不是真的有才学……只能说,我们都还不够用功吧。”
  不够用功?
  这话说出来,几个人心里都是酸溜溜的,他们每天熬夜苦读,甚至冬天为了清醒,小太阳都不用了,迎着冷风读书。
  这都不算用功的话,那什么叫用功?
  一阵许久的沉默。
  一个人叹了口气:“说这些没用,像他那样的人还是少数,等看看放榜吧,毕竟两万个名额呢。”
第753章
放榜日
  数十万人的试卷批阅,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
  直到半个月之后,天气都开始有一丝丝的转热,这些试卷才经过几次审核之后,最终确定了下来。
  两万人的名单,几乎是贴满一整面城墙。
  有时候人和人之间的差距,仅仅只是几个时代的知识积累,论起本身的智慧来,他们都并不愚笨。
  状元并不是任何一个勋贵世家的子弟,甚至姓氏都让人陌生的很。
  娄师德,一个年纪还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六百分的总分,他的总分足足有五百四十八分。
  这还是在他汉语,仅仅只拿了七十五分的前提下。
  也就是说,其他五门加在一起,他才丢了二十七分。
  不过名单上的其他人,林深也看到了几个耳熟能详的名字。
  像是排在第二十八名的狄仁杰,考了总分五百三十二。
  李治的成绩还算可以,排名在第一千二百四十三名,总分是四百八十六。
  一分的确能淘汰不少人。
  直到第两万名,成绩也是三百六十二。
  至于那些一同并列的人,只能够再根据他们数理化这三门成绩,再进行一个排序。
  因为试卷只有一份,是不能够分发下去的,但是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考号,去领取自己的成绩单。
  让他们都清楚自己究竟考了多少分。
  有些人看着自己的名字出现在榜单上,欢呼雀跃。
  有些人失魂落魄——但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毕竟除了汉语,剩下的五张卷子,题目读都读不懂,又谈何考中。
  有些人在领取了成绩单之后,不由得痛哭流涕,嚎啕大哭。
  能不哭吗?
  他们的总分是在三百六十一,距离最后一名只有一分之差!
  还有些人则是也考了三百六十二,但只是写了一手好文章,最终也不得不落榜。
  对于这些人而言,他们要比那些分差较大的人更加的痛苦。
  不过他们伤心归伤心,闹事的几乎没有,没考过别人那就是没考过,大不了明年从头再来。
  有了今年的经验,明年就会轻松很多。
  对那些已经考上的人而言,他们接下来要面临的就是挑选专业——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很新奇的事。
  两所太学都分了很多学科。
  文学、语言、物理、化学、数学……这些都还是他们能够理解的,但是有些专业他们就有点没法理解。
  像是什么“航空航天”、“海洋管理”、“金融”……
  尤其是海洋管理,让不少猜测楚王殿下是不是真的会法术神通,这个专业看起来,怎么都像是“四海龙王”的职能工作。
  而且不同的专业对于成绩都是有一定要求的。
  像是物理,就要求物理这一科单科的成绩在七十分以上。
  文学、语言、历史、考古之类的专业,要求就更高,汉语这一门的成绩得到八十分以上。
  法律、政治,这两门专业的要求,更是要求汉语得达到九十分,数学在八十分以上。
  本来在制定这个标准的时候,萧瑀和褚遂良都只是定汉语这一门学科,但数学之所以会被一同列上来,是林深要求的。
  这两门专业对逻辑都有很高的要求。
  而数学能力是最能体现一个人逻辑能力的科目。
  总而言之。
  像是娄师德,他虽然是第一名,但他没有办法参考文学科。
  反而是之后的一些人,他们的成绩都很平均,选择空间也要比娄师德更大一些。
  法律、政治,这是最热门的两个学科,怎么看……如果参加了这两门学科的话,都能很容易搭上朝堂。
  其次就是物理、数学、化学,这些由林深推广出来的“新学”,如果不能做个好官,那么做个好的科学家,似乎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农学、历史、考古,这些专业紧随其后,他们看起来还不错,要求也不高,甚至农学干脆就没有要求。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这些专业是最适合他们去挑选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87/103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