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未央(校对)第1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6/394

  “此事没那么简单,我告诉你,太皇太后这是给你的一个警告,一旦你的人犯了一点错,你就等着瞧吧,绝对不手软。”
  汉武帝这才回过神来:“还是母后看得清楚。母后放心,朕绝不会让太皇太后抓到把柄。”
  五月中旬,赵绾和王臧被请到了长安。汉武帝很兴奋,立即在宣室接见了他们。
  “两位先生曾做过朕的少傅,朕却不知道你们的师父是申公。申公最近还好吗?”汉武帝开门见山道。
  赵绾有些意外,汉武帝是怎么知道申公的呢?
  王臧赶紧答道:“回陛下,三十多年前,臣和赵绾一起到鲁地向申公求学。转眼间,已有近二十年不见了。申公如果健在的话,应该有八十多了吧。”
  “哦,你们在申公身边求学十余年,应该对儒家典章制度很熟悉吧。”
  “回陛下,臣等跟随申公学习,主要就是为了学习儒家典章制度。不过,相比申公的博学,臣等二人所学有限。”赵绾谦虚道。
  “二位无需过谦。董仲舒说你们对于改正朔、易服色、建明堂之事比他了解得更多,所以推荐了你们。”
  赵绾和王臧对望一眼,更加意外。当年,他们同在京城为官,赵绾和王臧有着明确的师承,董仲舒却是那种自学成才的,双方都有些看不起对方。没想到,董仲舒竟然举荐了他们。
  “能得到董公的推荐,是我二人的荣幸。”赵绾回答道。
  “如今,你们回到了朕的身边,就好好替朕办事吧。”汉武帝踌躇满志道。
  “谢陛下,臣等必尽心竭力。”
  “董仲舒曾向朕提出改正朔、易服色、建明堂,你们对此有什么看法呢?”
  尽管赵绾、王臧和董仲舒的关系不佳,但同为儒家人士,他们的目标却是惊人的一致,都渴望建立一个以儒家礼制为主导的大同社会。
  而想要达到这个目的,改正朔、易服色、建明堂是一个不错的突破口。
  一念及此,王臧道:“董公所想,正是臣之所愿,臣等愿和陛下一起以儒学光大我大汉。”
  “好,这些时日你们先去天禄阁做些准备。那里藏书众多,必定有你们想要的。”汉武帝兴奋道。
  “谢陛下,臣等遵命。”
  天禄阁是皇家图书馆,收藏有大量典籍,很多都是孤本,对于学者来说,不啻于宝藏。
  赵绾和王臧进了天禄阁后,犹如米虫进了米缸,兴奋之情自不待言,各项更化改制措施也在加紧制定中。
第172章
朝局大变
  赵绾和王臧有条不紊的查找典籍,为改正朔、易服色、建明堂之事寻找理论依据,汉武帝却在考虑该如何使用他们。
  五月二十三,汉武帝在宣室召见了卫绾,直接问道:“如今赵绾和王臧都已到了长安,丞相以为,二人该任以何职呢?”
  卫绾不敢擅自做主:“用人乃国之大事,还请陛下乾纲独断。”
  “哦,难道你就没有好建议吗?”汉武帝有些不悦,近些时日,卫绾做事总有些畏首畏尾,也没有主见。
  卫绾沉吟半晌:“如果陛下真的想重用赵绾和王臧,请罢免臣的相位。”
  汉武帝大为意外:“不,他们毕竟长期脱离朝政,怎能骤然间用为相?”
  “臣的意思并不是让他们担任丞相,丞相之职另有其人。”
  “你想举荐谁?”汉武帝大奇。
  “臣年老智衰,不能辅佐皇上了。臣建议由魏其侯窦婴出任丞相。”
  “窦婴?此人才智是有的。不过,他是太皇太后的侄子,恐怕很难尽心尽力。况且,朕推行的更化改制,可能会遭到太皇太后的抵制,用窦婴为相,岂不是自找麻烦?”
  “陛下有所不知,窦婴也是儒家人士,必不会反对更化改制。”
  “那不尽然,他再怎么支持更化改制,也不会忤逆太皇太后。”
  “正因为窦婴的身份,臣才建议任命窦婴为相。”
  “此话怎讲?”汉武帝有些糊涂了。
  “陛下不妨想一想,臣是儒家人士,忝居相位,如果再想重用赵绾和王臧,太皇太后必定不会同意。
  但如果用窦婴为相呢?太皇太后高兴之下,说不定就会支持陛下重用赵绾和王臧。而且,以后的更化改制,也让窦婴参与,如此才能办得下去。”
  “窦婴愿意吗?”汉武帝沉吟道。
  “窦婴是个聪明人,对丞相之位更是念念不忘。陛下将其任命为丞相,他心里能不感激陛下吗?
  况且,太皇太后能活多少年?陛下春秋正盛,窦婴绝不会傻到完全站到太皇太后那边。
  陛下任用窦婴,一来是安抚太皇太后,二来是作为和太皇太后的缓冲。如果陛下和太皇太后有了冲突,窦婴必定会尽力缓和,不至于无法收拾。”
  汉武帝想了想,恍然大悟:“还是老师想得周到,难为你了。”
  “如果臣的免职,能对陛下的更化改制有所裨益,臣心甘情愿。”
  六月初一,汉武帝和王太后问安毕,向窦太皇太后汇报道:“丞相卫绾年老力衰,自请免去他的相位。”
  窦太皇太后感慨道:“卫绾是先帝的托孤之臣,为人勤勤恳恳,夙夜在公,为你做了不少事情。此番离职,你要重赏于他。”
  “这是自然,朕决定赠给他五百斤黄金,以安享天年。”
  “那么,卫绾走后,你准备用何人为相呢?”窦太皇太后随口问道。
  “朕想好了,魏其侯窦婴是先帝重臣,多年来参与军国大事,堪为朝廷中流砥柱,用为丞相必定众望所归。”
  窦太皇太后没想到汉武帝对窦婴评价如此之高,高兴道:“你能如此看重窦婴,老身倍感欣慰。其实啊,窦婴早就有资格当丞相了。你知道,先帝为何一直没有用他为相吗?”心情大好之下,窦太皇太后敞开心扉。
  “孙儿不知,还请太皇太后明示。”
  “先帝说啊,窦婴是大才,是要留给彻儿的。等到彻儿继位,由他亲自任命窦婴,窦婴必能尽心尽力辅佐彻儿。”
  汉武帝笑道:“先帝深谋远虑,孙儿望尘莫及。”
  又道:“卫绾辞去相位之时,还向朕推荐了两个人。朕念在他曾是太傅,又辅政多年,不忍拒绝,已经答应了。”
  “哦,他推荐了什么人?”
  “卫绾说,赵绾和王臧曾是朕的老师,学问、人品都上佳,建议任命赵绾为御史大夫,王臧为郎中令。”
  窦太皇太后沉默了,心中寻思,汉武帝一直想要重用赵绾和王臧,现在卫绾去职之前大力推荐,到底是不是他的授意呢?
  她很想拒绝,但汉武帝刚刚起用窦婴为相,自己转眼之间就否决了他的想法,似乎有些不妥。
  沉吟半晌,窦太皇太后道:“既然是卫绾推荐的,一定错不了,就这样安排吧。”
  窦婴被任为相,汉武帝的人也得偿所愿,唯独王太后那边没有一人出任要职,窦太皇太后觉得有必要照顾下她的感受,缓缓道:“武安侯是太后的亲弟弟,这些年来,一直没有升职,不是皇上尊重母后之意。老身以为,就让武安侯担任太尉吧,毕竟他曾巡视边防,对军旅之事还是有一些了解的。”
  王太后赶紧站起身:“臣妾代弟弟谢过太皇太后。”
  就这样,几个人三言两语之间,就把朝局颠覆性的重组。对于这个安排,汉武帝是满意的,如果他决意推行更化改制,窦婴必不会强烈反对,还能在窦太皇太后面前转圜,田蚡更不用说,必定大力支持。
  六月初七,汉武帝正式下诏,任命窦婴为丞相,田蚡为太尉。
  诏令一出,可把百官们愁死了,到底是先去祝贺魏其侯,还是先去祝贺武安侯呢?
  最终,窦婴的资历终究更深,威望也更高,绝大多数都是先去祝贺窦婴,再去祝贺田蚡。
  对于这个结果,田蚡在意料之中,却有些怅然若失。想了想,田蚡找来籍福:“你曾是魏其侯的门客,准备一份贺礼,去魏其侯府走一趟吧。”
  “是,武安侯。”籍福躬身道。
  魏其侯府,宾客盈门,对于籍福的到来,窦婴有些冷淡,似乎对他转投田蚡门下耿耿于怀。
  但籍福毕竟是田蚡的管家,不看僧面看佛面,还是应该表示尊重。
  将籍福引到内室坐定之后,窦婴施施然道:“替本侯谢谢武安侯,让他费心了。”
  “侯爷得偿所愿,小人今日前来,不单是代表武安侯,小人私下里也为侯爷感到高兴。”籍福诚恳道。
  “这就不必了。你现在是武安侯的人,还是多为自己的主子高兴吧。”窦婴语带讥讽。
  “小人既然来了,斗胆向侯爷进言。侯爷一向嫉恶如仇,如今做了丞相,还望侯爷谨记水至清则无鱼,不要嫉恶太甚。”
  窦婴一声冷笑:“本侯为官数十年,还用得着你来提醒?你自己好自为之吧。”说完,径直走出内室。
  籍福自觉无趣,默默退出。
第173章
艰难推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6/39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