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未央(校对)第1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9/394

第176章
洞察时局
  八月二十,汉武帝在宣室召见了申公。
  甫一见面,汉武帝就在心里犯嘀咕,老成这个样子,还能出来做事吗?
  他耐住性子问道:“申公来到长安,吃的、住的还习惯吗?”
  申公点点头:“还好,还好。”
  “董仲舒说您是儒学泰斗,对儒家礼制最为熟悉。如今,朕准备独尊儒术、罢黜百家,您老人家怎么看呢?”
  “很好,很好。”
  “我大汉兴盛已有六十余年,却始终没有解决匈奴和诸侯国两大顽疾。敢问申公,您有什么好建议呢?”
  “此事要慢慢来,急不得。”
  听着申公如此敷衍的回答,汉武帝不由得有些心焦,问了最后一个问题:“申公以为,治国最紧要的是什么?”
  “治国不在说什么,而在于少说多做。”
  申公终于说了一句有内容的话,但在汉武帝听来,竟是如此的刺耳。
  怎么?是在讽刺朕光说不练吗?他强压住火气,道:“申公有些累了,先回去休息吧。”
  申公走后,汉武帝将赵绾和王臧召了过来,不悦道:“申公是不是老糊涂了?一句有用的话都没有!”
  赵绾和王臧面面相觑,赵绾鼓起勇气道:“老师多年家居,陡然一睹圣颜,可能有些紧张,待臣等私下里劝劝他,或许能够一展胸臆。”
  “好吧,更化改制之事就交给你们了,有什么事直接和申公商量,朕只想要最终结果。至于申公嘛,先授予太中大夫。”
  “是,陛下。”赵绾和王臧躬身道。
  回到府上,赵绾和王臧立即前来劝说申公:“老师,皇上说您对更化改制之事不感兴趣,不知老师是怎么想的?是信不过皇上吗?”
  申公不答反问:“你们觉得现在是振兴儒学的大好时机吗?”
  “臣等曾担任太子少傅,现在又天天呆在皇上身边,对于皇上的决心是非常清楚的,振兴儒学正当其时。”
  “老夫听说,皇上今年才十六岁,宫中都是太皇太后拿主意,而太皇太后是笃信黄老学说的,你们竟然说现在是振兴儒学的大好时机,我怎么觉得你们是在玩火自焚呢?”
  “老师,自古以来,变法者无不要流血牺牲。只要皇上坚定决心,臣等万死不辞。”王臧昂然道。
  “唉,老夫活了一大把年纪,什么事情没见过?你们的脖子再硬,硬得过屠刀吗?
  董仲舒首倡更化改制,为何他自己不留在长安?还不是因为他早就看出,现在还不是出山的好时机。”
  赵绾和王臧不为所动:“当今皇上乃不世出的雄主,必能冲破束缚,成就一番事业。臣等愿意追随皇上赴汤蹈火。”
  申公眼见无法说服赵绾和王臧,不再多言,干脆装起了病,无论赵绾和王臧请教什么问题,他都一问三不知。
  汉武帝对更化改制一事非常上心,几天后问赵绾和王臧道:“你们和申公沟通了吗?申公现在什么态度?”
  赵绾和王臧对望了一眼,答道:“申公说改正朔是钦天监之事,他给不了意见;易服色儒家经典本无记载,陛下可以自行确定;至于说建明堂,老师说他没见过,不敢妄言。”
  汉武帝有些失望:“如此看来,只能靠我们自己了。朕问你,拿出完整方案,大概还需要多久?”
  王臧沉吟道:“改正朔需要经过复杂的计算,至少需要半年,易服色也需要三个月左右,建明堂是个大工程,没有数年之功难以完成。”
  “好吧,你们全力去做,朕会坚定支持的。”
  “是,陛下。”赵绾和王臧躬身道。
  长信宫内,窦太皇太后特意召见了许昌、庄青翟等一帮黄老学说拥趸,语重心长道:“自高皇帝以来,我大汉一直遵循黄老无为治国,才取得了如今的成就。可是现在呢,一些儒家人士蠢蠢欲动,怂恿皇上搞什么更化改制,这不是瞎胡闹吗?”
  许昌附和道:“太皇太后所言极是,臣等每次看到赵绾和王臧,都忍不住与之争辩,可是这两人巧舌如簧,臣竟说不过他们。”
  “这儒家人士啊,别的本事没有,一张嘴倒是厉害!皇上还是太年轻了,依老身看,他们就是新垣平,皇上早晚会醒悟的。”
  “太皇太后一语中的,臣等也觉得赵绾和王臧与新垣平有几分相似之处,异日必是同样的下场。”许昌兴奋道。
  “当年,新垣平在文皇帝面前装神弄鬼,多亏了丞相张苍和廷尉张释之,一举揭穿了他们的阴谋。
  如今,丞相窦婴居然也被赵绾和王臧蛊惑了,他是靠不住了,只能指望你们了。许昌,你就安排人去查查他们的底细,让皇上认清他们的真面目。”
  许昌大喜:“是,太皇太后,臣这就去安排。”
  庄青翟插话道:“启禀太皇太后,臣以为,不仅要查赵绾和王臧的底细,也要在舆论上予以还击。臣听说,赵绾和王臧将他们的老师申公请了回来,这是要变天啊。”
  窦太皇太后笑道:“庄青翟,你是知其一,不知其二。申公确实被请到了长安,但申公是个聪明人,并不认同赵绾和王臧的所做作为。不过,你所说的舆论还击,老身觉得还是很有必要的。说说你的看法吧。”
  “臣听说,淮南王刘安集结门下数十位门客编纂了一部《淮南王书》,而这部《淮南王书》是专门讲述黄老无为之术的。臣曾拜读过,深为此书的博大精深所折服。”
  许昌附和道:“臣也读过此书,确实是一部难得的奇书。”
  几个月前,刘安命人从淮南国送来了几部刚刚编纂而成的《淮安王书》,命刘陵送给长安的黄老学说拥趸,许昌和庄青翟即是其中读者。
  “哦,果真如此,淮南王功德无量啊。你是在哪里看过这部书的呢?”窦太皇太后似乎非常感兴趣。
  “回太皇太后,臣是从淮南王女儿陵翁主那里看到此书的。眼下,陵翁主正在长安。”
  “好,改天让刘陵入宫吧,老身要当面和她聊聊。”
第177章
淮南鸿烈
  自从和刘陵发展成情人关系后,田蚡时常前往刘陵府上,刘陵府上的下人将其视为此中的男主人,已经见怪不怪了。
  这一日,田蚡闲来无事,又踅进了刘陵府上。让他感到大为惊奇的是,刘陵居然在聚精会神的看书,埋首书简中,对田蚡的到来毫无知觉。
  田蚡从背后抱住刘陵,亲昵道:“小宝贝儿,到底是什么书让你如此入迷呢?难道是房里术?”
  刘陵拍着胸口娇啐道:“讨厌!你以为我像你一般,天天研究那些见不得人的歪门邪道?我这是在看父王写的书呢。”
  “哦,久闻淮南王学识渊博。没想到,竟能写出如此鸿篇巨制,了不得。”田蚡不由得翻起来,问道:“这部书叫什么?写的什么内容?”
  “书的名字暂定为《淮南王书》,是关于黄老之学的。”
  “黄老之学?你也对这个感兴趣吗?”
  “实话告诉你吧,我明天要入宫见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为什么要见你?”田蚡大奇。
  “还不是因为这部书,太皇太后听说了这部书,想要当面和我聊聊。不和你说了,我要恶补了,明天太皇太后问起书的内容,总不能一问三不知吧?”
  “好,好,我的小宝贝儿,今晚就不打搅你了,我明日再来。”
  第二天,也就是九月初三,刘陵奉命入宫觐见窦太皇太后。
  第一次和窦太皇太后面谈,刘陵难免有些紧张。不过,在平易近人的窦太皇太后引导下,她很快变得畅所欲言。
  “淮南王真是有心了,居然编纂了这么一部书。”窦太皇太后赞许道。
  “父王说,我大汉兴盛六十余年,靠的就是黄老之学。身为宗室,他有必要将这些经验总结下来,作为治国理政的参考。”
  “好,这部书主要讲了哪些内容呢?”
  “《淮南王书》分为三篇,内篇讲述黄老学说治国理政之大道,中篇讲述修身养性、延年益寿养生之道,外篇涵盖各家学说,比较各家学说之长短。父王来信说,还请太皇太后给这部书赐一个名字。”
  “书的内容老身很喜欢,一定好好拜读。如果真想让老身起个名字,那就叫《淮南鸿烈》吧。鸿者,广大也;烈者,光明也。寓意着广大光明的天下大道。”
  “这个名字太好了,陵儿代父王谢过太皇太后。”
  窦太皇太后想了想:“给你父王写封信吧,让他下个月入京,给皇上讲讲黄老无为治国之道。皇上啊,一头扎进了儒家,是该悬崖勒马了。”
  “是,太皇太后,陵儿遵命。”
  回府之后,刘陵刚刚坐下休息,田蚡如期而至。看着她稍显疲惫的眼神,田蚡赶紧为她捶腿捶背,殷勤之至。
  “幸亏前几天恶补了一下,不然,今天肯定要露馅儿了。”刘陵禁不住一阵后怕。
  “陵翁主冰雪聪明,只需一遍,就能掌握全书的要领,我是佩服得紧啊。”田蚡一贯的嘴甜。
  “太皇太后哪是那么好糊弄的?她老人家都说了,让我父王下个月入京,亲自讲解。”
  “淮南王要入京?嘿嘿,你还别说,陡然要见岳父大人,我还有点小紧张呢。”田蚡嬉皮笑脸道。
  “啐,谁是你的岳父?”刘陵没好气道,心里却在寻思,到底要不要将太皇太后的话告诉他呢?
  想了想,刘陵觉得此事无关紧要,遂慵懒道:“念在你对我诚心诚意的份儿上,我就告诉你一个天大的秘密。”
  田蚡果然来了兴致,巴巴的道:“我的小宝贝儿,你就赶紧告诉我吧。”
  刘陵用手指在田蚡脸上划了一下:“太皇太后让我父王入宫,不是讲给她听的,是要讲给皇上听的。太皇太后还说,皇上一头扎进儒家,是该悬崖勒马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9/39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