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未央(校对)第1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5/394

  “斡旋?难道陛下不打算出兵吗?”严助一脸疑惑。
  “谁说朕不打算出兵了?”汉武帝严肃道。
  “陛下的意思,臣有些不明白。”严助更加懵了。
  汉武帝站起身,踱了一圈:“太皇太后不主张出兵,而朕对东瓯国是势在必得。朕会赐予你天子符节,以及天子诏书,先到会稽郡调集当地的驻军,然后救援东瓯国。”
  严助皱眉道:“按照汉朝军制,没有虎符,是调不动驻军的。”
  “怎么?难道他们敢不认天子符节?敢藐视朕的诏书?”汉武帝瞪了他一眼。
  “不,臣不是这个意思。只是,没有虎符,调兵会比较困难。”严助为难道。
  “困难?如果容易,要你干什么?朕问你,你敢不敢去?”汉武帝气势迫人。
  强大的威慑之下,严助有些战战兢兢:“臣必竭尽所能,完成使命。”
  汉武帝拍了拍严助肩膀,笑道:“不要紧张。朕会给你派个助手的。”
  不一会儿,卫青来到承明殿内。自卫青出任建章监加侍中后,汉武帝有意让他组建一支新军,故而大部分时间待在未央宫。
  汉武帝先向卫青简单的介绍了一下东瓯国和闽越国的情况,然后道:“据朕所知,会稽郡有两万驻军,都是山地作战的精锐,了解当地的情况。严助,你是会稽人,就作为正使,手持天子符节和诏书,务必要说动会稽太守出兵。卫青,你带上一百建章营骑,作为副使,协助严助,相机行事。”
  严助和卫青齐声道:“臣谨遵陛下令。”
  汉武帝站起身,走到二人面前,坚定道:“这是朕第一次出兵,你们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如若失败,不要回来见朕了。”
  看着汉武帝凌厉的眼神,严助和卫青不由得深受震撼,大声道:“臣等明白。”
第213章
雷霆手段
  稍作准备,严助和卫青第二天就出发了。遵照汉武帝的指示,卫青一共带出了建章营的一百名士兵。
  看着这个只有十六岁的少年将军,严助难免有些忧心忡忡,此去会稽郡少不了有一番艰难的交涉,他能够胜任吗?
  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严助逐渐对卫青另眼相看。卫青的话虽然不多,每次却能切中要害,言谈举止更是坚毅果决。那些士兵年纪都比他大,卫青却将他们管得服服帖帖。
  从长安到会稽郡将近三千里,严助和卫青一路急行军,用了差不多十天时间才抵达。
  会稽郡的郡治是吴县,平常少有朝廷官员到此,此番一下子来了两位,会稽太守徐彤不免有些手忙脚乱。
  寒暄已毕,严助直接拿出诏书宣读了一遍,然后对徐彤道:“徐太守,皇上的诏令听清楚了吗?”
  徐彤连连点头:“听清楚了,听清楚了。只是,下官想看一下虎符。”
  严助怒道:“大胆徐彤!你在怀疑我们是假的吗?天子符节和诏书都在此,你敢抗命?”
  一旁的郡司马闫登冷哼一声:“按照朝廷规定,调兵需得用虎符,没有虎符,谁也不能妄动兵马!”
  由于临近几个藩属国,会稽郡驻扎的兵力远超一般小郡,达到了两万人,时常和土匪、海盗作战,战斗力比较强。
  郡司马是指挥这只军队的将领,没有他的许可,连太守都难以调动。
  严助缓和了一下口气:“临出发时,皇上和我说,这次救援东瓯,料想会稽郡的驻军就可以解决,不想大动干戈。
  皇上还说,会稽郡虽然远离朝廷,必是忠于朝廷的,看到天子符节和诏书,就如同皇上亲临,一定能够出色的完成使命。”
  闫登不为所动,冷冷道:“下官听说,皇上年幼,朝政由太皇太后做主,既然没有虎符,恐怕是擅自出兵吧?”
  卫青勃然大怒,站出来道:“一个小小的郡司马,也敢妄议朝政,给我拿下!”身后的建章营士兵应声而出,围住了闫登。
  闫登不甘示弱:“我乃朝廷命官,你们敢?”他的亲兵也围拢了过来,和建章营士兵形成对峙。
  严助一拍桌子,怒道:“既然是朝廷命官,为何不听从皇上的诏令?卫将军,将这个目无皇上的郡司马就地正法!”
  话音未落,卫青箭步上前,一剑砍下闫登的脑袋。闫登的亲兵目瞪口呆,虽然人数占优,但面对朝廷的使者,终究不敢动手。
  严助转过身来,对徐彤道:“徐太守,你看到了吧,这就是抗命的下场!”
  徐彤是一介文官,哪里见过这种阵仗,吓得失魂落魄,连声道:“上使息怒,下官这就调发士兵,随上使一起救援东瓯。”
  闫登已死,徐彤临时任命长史代理司马职务。经过讨论,卫青建议,可以从海路进攻闽越国,迫使闽越国退兵,严助同意了这个作战计划。
  计议已定,徐彤负责征发舟船,新任司马负责整训士兵。经过三天的准备,两万名会稽驻军浩浩荡荡的出发了。
  为了体现朝廷对此战的重视,严助和卫青也登上了战船,和士兵们一起出发,极大的鼓舞了军心。
  然而,让所有人大感意外的是,会稽驻军还未进入闽越国,闽越国自己先撤兵了。
  事实雄辩的证明,真正的不战而屈人之兵不是按兵不动,而是利剑出鞘,只有当你剑拔弩张时,敌人才会真的害怕。
  严助立即用六百里加急向朝廷传递了捷报,汉武帝得报后,欣喜若狂。
  这是他继位以来第二次冒险,不同于第一次。这一次,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严助和卫青并没有立即返回长安,而是去了一趟东瓯国。东瓯王感念汉朝的主持正义,以最高礼节迎接了严助和卫青。
  接风宴上,东瓯王非常谦恭,频频向严助和卫青敬酒,感慨道:“此次闽越国进攻,如果不是朝廷果断出兵,我东瓯恐怕就此灭亡了。”
  严助回道:“出使之前,皇上曾说道,东瓯国历来忠于我大汉,与我汉朝子民一样。为东瓯国主持正义,是身为大汉天子的职责。”
  东瓯王连声道谢,过了一会儿,他犹豫道:“这些时日,本王一直在思索一件事,一时又难以向皇上启齿。”
  “东瓯王但说无妨,本使定会转告给皇上的。”
  “东瓯国毗邻大海,地势卑湿,常年风雨不断,难以种植作物,百姓只靠渔猎为生,生活艰苦。为国人计,本王想举国迁到内地,不知皇上能否接纳。”东瓯王面露难色道。
  藩属国内附,于汉朝而言是极大的荣耀,严助大喜道:“东瓯王所言,本使一定带到。”
  十几天后,严助和卫青回到了长安,汉武帝对他们赞不绝口,赏赐甚厚。
  当听说东瓯国想要内附时,汉武帝更是喜出望外,连声道:“好,好,这可是我汉朝立国以来之大事。”
  在和窦太皇太后商议后,汉武帝决定将东瓯国民迁徙到江淮一带,东瓯国留下的地域交给会稽郡开发治理。
  如此一来,汉朝不亚于开疆拓土,汉武帝的声望骤然上升,群臣都为他的魄力钦佩不已。
  这一天,窦太皇太后特意召见了汉武帝,问道:“东瓯王入朝的日子定了吗?”
  “回太皇太后,已经定了,下个月初十。”汉武帝掩饰不住的兴奋。
  “老身没把虎符交给你,是想遵照先帝遗愿。如今看来,没有虎符,你也能把事情给办了。”
  汉武帝尴尬道:“朕擅自做主,还请太皇太后责罚。”
  窦太皇太后淡然一笑:“你这小子啊,从小胆大妄为,老身是又喜欢,又害怕。在东瓯国这件事上,你比老身看得远,看得高,老身为你感到高兴。”
  说完,她从身边拿出一个小匣子,递到汉武帝手里:“这虎符呢,先帝交给老身,是不想它轻易现于世。现在,是时候交给你了。”
  汉武帝又惊又喜,双手接过,恭声道:“孙儿感谢祖母的信任。”
  窦太皇太后有些感伤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老身啊,是该过几年清净日子了。老身已经跟许昌和庄青翟说过了,以后不会再见他们,军国大事一概由你做主。”
  汉武帝骤然感到压力在肩,哽咽道:“孙儿还离不开祖母的教诲。”
  窦太皇太后微笑道:“没有什么离不离得开的,当皇上靠天分,没有人教得了你,好自为之吧。”
第214章
再出意外
  手捧着那个小匣子,汉武帝小心翼翼的回到承明殿,许久才敢打开。
  虎符乃铜制,实际上有很多个,每个虎符对应不同地区的驻军。
  窦太皇太后交给汉武帝的这块,是所有虎符中最重要的,持有它才能起用其它虎符,相当于虎符之母。
  阳光之下,虎符通体漆黑,金色的铭文熠熠生辉。一年前,汉武帝曾无比渴望拥有它,但今日骤然之间握在手,并没有喜悦,而是沉重。
  历数过往,每当虎符出现,必是国家出现了大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虎符意味着危机。
  收好虎符,汉武帝前往凤凰殿。随着时间的推移,卫子夫的肚子逐渐明显起来,脸上更多了几分柔和。
  “陛下,有什么好消息要告诉臣妾吗?”看到汉武帝一脸喜色,卫子夫笑着问道。
  汉武帝灿然一笑:“你猜对了,天大的好消息,太皇太后将虎符交给朕了。”
  “虎符是什么?”卫子夫一脸疑问。
  “那是一个凶器,世间最凶的凶器,虎符出世,必将引发一场血雨腥风。”
  卫子夫不由得打了一个寒噤:“如此可怕的东西,太皇太后为什么要交给陛下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5/39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