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未央(校对)第1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8/394

  摆好酒菜,刘陵亲自为严助斟了一杯酒,娇笑道:“严大人此番出使,事关重大,可见皇上对你颇为看重。”
  严助叹了口气:“此次出使没那么容易,我心里颇为忐忑。”
  “是不是面对岳父,有些紧张呢?”刘陵戏谑道。
  严助脸色一红,尴尬道:“那倒不是。”
  “你的嘴瞒得了我,脸可瞒不了我。”
  严助低头想了一会儿,道:“皇上开始怀疑你父王了。”
  “怀疑什么?我父王做什么了?”刘陵强自镇定道。
  “皇上亲口对我说,淮南王上书阻止出兵闽越国,目的是想扩大在南方的影响力。”严助终究没忍住。
  “皇上的疑心未免太大了些。那么,这一次,皇上想让你去干什么呢?”
  严助咬咬牙道:“劝一下你的父王吧,不要和皇上较劲,皇上英明神武,不是那么好欺骗的。”
  刘陵哼了一声:“你要是真好心,就直接和我父王说。”
  严助上前抱住刘陵,肆意温存,刘陵忽然道:“咱们以后还是减少来往吧。”
  严助愕然道:“怎么了?你生气了吗?”
  “不是,皇上盯上我了。”
  严助大惊:“不会吧?皇上为什么要盯上你?难道他发现了咱们的关系?”
  “你是关心自己的前程,还是关心我的安危?”刘陵又戏谑道。
  严助低下头:“你误会我了。我既关心前程,也关心你的安危。”
  刘陵正色道:“前几天,武安侯告诉我,皇上让他去调查我。”
  严助脸色大变,难道田蚡故意打击自己,已经向汉武帝汇报了他和刘陵的关系?
  既然如此,汉武帝为何还派他出使淮南国呢?是故意试探吗?
  看他一脸慌张,刘陵笑道:“你不用担心,武安侯没那么傻,并没有扯出你,皇上暂时还不知道咱们的关系。”
  严助松了口气:“那你以后小心点,皇上心机深不可测,我担心他对你不利。”
  “放心吧,没有证据,他不能把我怎么样。”
  严助前脚刚离开,匈奴的使者也抵达了长安。即位以来,这是匈奴使者第一次主动来访,汉武帝很重视,召集文武百官在未央宫前殿接见。
  为了震慑匈奴人,汉武帝还特意安排卫青一身甲胄的站在自己身边,以壮声势。
  匈奴使者看到汉武帝的大阵仗,心里有些紧张,表面上却强自镇定,毕竟是一国使者,不能在气势上认怂。
  汉武帝清了清喉咙,先声夺人道:“汉朝和匈奴是友好邻邦,每年赠送给你们大量粮食布帛,为何数年不来朝见呢?”
  匈奴使者昂然道:“大匈奴和汉朝是兄弟之国,不存在朝见一说。”
  汉武帝强压怒火:“那你今日前来,所为何事?”
  “三个月前,大阏氏,也就是汉朝的武都公主病逝,大单于命我前来相告。”
  武都公主和汉武帝虽不是一母所生,但毕竟是亲姐姐,不禁有些伤感:“武都公主为两国友好殚精竭虑,朕深感悲痛。”
  匈奴使者继续道:“大单于说,为了匈奴和汉朝继续友好,恳请汉朝再嫁过去一位公主,以填补大阏氏的空缺。”
  汉武帝心中不悦,冷冷道:“汉朝公主何等贵重,岂是你想要就要的?”
  “大单于知道,眼下汉朝并没有适龄的公主,如果是陛下的近亲翁主也是可以的。下臣听说,故临江王的女儿刘萍今年刚满十五岁,斗胆向陛下提亲。”
  汉武帝大怒:“放肆!和不和亲尚未决定,你倒替朕选好人了!来人啊,将他拖出去斩了!”
  匈奴使者愣了一下,颤抖道:“陛下,您是想与匈奴开战吗?”
  “开战又如何?朕难道还怕你们不成?”汉武帝脸若寒霜。
  田蚡看气氛不对劲,赶紧跪地道:“陛下息怒,匈奴人不知礼数,冲撞了陛下,还请陛下不要与他计较。两国交战,尚不斩来使,不如先将他们送到驿站。”
  韩安国等人也一起跪地道:“陛下息怒,匈奴使者不可擅杀。”
  汉武帝并不是真的要杀匈奴使者,见目的已达到,对匈奴使者道:“你先到驿站休息,是和是战,等朕想好了,自会派人告诉你的。”
  匈奴使者哼了一声,灰溜溜的退出。
第245章
察举孝廉
  匈奴使者走后,汉武帝扫视全场,沉声道:“刚才的话你们都听到了?匈奴人如此嚣张,咱们到底是战是和?你们都说说吧。”
  大行令王恢应声站出来道:“启禀陛下,匈奴人反复无常,背信弃约不是一次两次。臣以为,不要答应匈奴人的和亲,即刻出兵攻打。”
  王恢是燕国人,自幼耳闻目睹匈奴人的暴行,又在边境担任边吏多年,对匈奴人恨之入骨,是个典型的鹰派。
  还未等汉武帝说什么,韩安国站出来道:“大行令此言差矣。匈奴人的心肠如同禽兽,行迹如同飞鸟,想要彻底击败他们,汉军需要深入数千里,人马极度疲惫,而匈奴人则以逸待劳,胜负难以预料。
  即使侥幸获胜,占有了他们的土地,却不能耕种粮食;
  统治了他们的人民,也不能获得赋税。臣以为,对于蛮夷之邦,和亲最为有利。”
  此言一出,朝臣纷纷附和,称赞韩安国老成持国,指责王恢轻言开战,是陷国于险境。
  汉武帝脸色铁青道:“和亲!和了几十年,人家真的和了吗?看看他们嚣张的样子,你们忍得下去?是不可忍孰不可忍!”
  韩安国躬身道:“陛下,再难忍也得忍。眼下,朝廷刚刚平息闽越国和南越国的争端。如果北方开战,难保南越国不生出异心。先帝时,一直奉行攘外必先安内,匈奴之事需从长计议,切不可意气用事。”
  一句话似乎提醒了汉武帝,严助刚刚出使淮南国,刘安的心思尚未摸透,怎能在此时轻起刀兵呢?
  况且,他根本没做好出征匈奴的准备,也没有必胜的把握,刚才所言不过是激愤之语。
  想到这里,莫名的疲倦感汹涌而来,汉武帝沉声道:“今天的讨论到此为止吧,朕还要再想想。散朝!”说完,转身回到后宫。
  坐了一会儿之后,汉武帝吩咐王成道:“去把董仲舒叫过来,朕要在宣室见他。”
  经历了那次风波后,董仲舒一改往日的清高傲慢,行事低调了许多。
  汉武帝对他的转变很满意,信任依旧,时常单独召见,畅谈治国理政。
  匆匆从天禄阁赶往宣室,汉武帝已在那里等着他,董仲舒三步并作两步,走到汉武帝面前跪地道:“臣见过陛下。”
  汉武帝双手将他扶起,和他对面而坐,像第一次策问那样,毕恭毕敬道:“许久没有和先生畅谈了,还请先生为朕指点迷津。”
  董仲舒有些诚惶诚恐,连声道:“陛下言重了,臣不敢。”
  汉武帝微微一笑:“此间没有外人,不必紧张。今日,匈奴使者来见,提出要继续与我汉朝和亲,先生以为如何?”
  董仲舒沉吟半晌:“臣以为,眼下和亲是最合适的。”
  “先生不是一贯主张尊王攘夷吗?怎么对匈奴如此软弱?”
  董仲舒叹了口气:“回陛下,尊王在前,攘夷在后。”
  汉武帝眉头一皱:“朕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攘外必先安内?”
  “回陛下,臣正是此意。”
  “好,咱们暂时不谈尊王。如果只谈攘夷,先生以为,汉朝打得过匈奴吗?”
  董仲舒面露为难之色:“臣不知兵,不敢妄言。”
  汉武帝想了想,继续问道:“先生以为,战争获胜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董仲舒思索了很久,缓缓道:“自古以来,关于战争的论述有很多。但臣以为,两国交战,决定最终胜负的还是国力。”
  “国力?先生指的是财力吗?”
  “财力是国力之一,但还不是全部。臣以为,一个国家真正的强大,必须具备人力、财力和向心力,三力合一才是国力,有了强大的国力作为支撑,可战无不胜。”
  汉武帝低头想了想道:“先生所言,果然是大道。三力之中,人力似乎最为重要,有了人力,财力和向心力也就水到渠成。”
  “陛下所言甚是。人力不止是数量多,还得人尽其才,让每个有才华的人都能发挥最大的长处,为国家所用。人口众多,人才辈出,人力才是真的强。”
  “先生以为,何为人才?”
  “真正的大才不是臣所能识得的,需得陛下亲自发现。臣有一个建议,或许可以为陛下拔擢一些中才或者小才。”
  “先生请说,朕洗耳恭听。”
  “臣以为,一个有用于国家的人,必须是忠诚的、廉洁的。即使他的才能暂时并未显现,但只要具备这两个素质,也是可以任用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8/39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