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未央(校对)第2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9/394

  看到汉武帝,两人一起下跪,怯生生的道:“臣妾见过陛下。”
  汉武帝一步坐到榻上,扫了两人一眼。不管从何种角度来说,她们都称得上美女。
  面对如此绝色,汉武帝自然狠不下心来痛斥,平静的问道:“你们都是哪里人?家中做何营生?兄弟姐妹几人?”
  让汉武帝有些意外的是,两个人的父亲都是普通的儒生,其中一个还是独女,另一个有一个姐姐,早就出嫁了。挑选如此家庭背景的,王太后真是煞费苦心。
  “这一个多月,太后见了你们几次啊?”汉武帝面无表情道。
  “回陛下,太后每隔三天就会召见我们一次。”两人不敢隐瞒。
  “问了什么?”汉武帝的语气忽然变得很严厉。
  两人对望一眼,心中有些恐惧,终究是实话实说:“太后每次都问皇上有否临幸过我们。”话语之中带有一丝委屈,差点哭出来。
  汉武帝于心不忍,语气缓和了一下:“今晚,朕满足你们,一起侍寝吧。”
  说完,汉武帝转身就走,留下尹美人和邢美人面面相觑,一起?这什么意思?
  当天夜里,尹美人和邢美人被抬进了汉武帝的寝殿。她们从没想到,第一次侍奉汉武帝,竟然是和另一个人一起,不免有些扭扭捏捏。
  对于汉武帝来说,这也是从未有过的经历,既新鲜,又刺激。
  一番激烈的战斗之后,尹美人和邢美人都完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刻,从一个女孩变成了女人。
  汉武帝一手搂住一个,无比的满足,略带骄傲的问道:“高兴吗?”
  二人有些害羞,低声道:“回陛下,很高兴。”
  “如果太后再问起,知道该怎么说了吗?”汉武帝的声音中透着一股威严。
  二人连忙道:“回陛下,臣妾知道了。”
  “以后啊,若是太后问起,你们就说,皇上常有召幸,一个月最少有三四次。若是说漏了嘴,朕将你们全都赶出去。”汉武帝的语气比外面的朔风还冷。
  二人瑟瑟发抖:“是,陛下。”
  “好吧,去那头,给朕暖脚。”汉武帝松开双手,让她们去往另一头。
  尹美人和邢美人不敢违抗,乖乖的爬到另一头给汉武帝暖脚。
  自此以后,汉武帝若是没有去往凤凰殿,都会让尹美人和邢美人一起来侍寝。
  有兴致的时候,温存一番,没兴致的时候,直接让她们去暖脚。
  寒冬腊月里,让美女暖脚,真是一件极致的享受,汉武帝感受到了别样的乐趣。
  果然,两人既不敢违抗汉武帝的命令,也不好意思将这些细节说出来,每次王太后问起,都说皇上经常临幸她们。王太后没法一一证实,只好信以为真。
第300章
经济之道
  历经两个多月,十二月初,公孙弘从蜀郡回来了。为了一雪前耻,公孙弘这一次可是下了苦功。
  回到长安之后,汉武帝立即在宣室召见了他。看着公孙弘一身疲惫,汉武帝笑道:“朕将如此重要的任务交给一个七十老翁,是不是有些太残忍了?”
  “回陛下,陛下愿意信任七十老翁,还给予信任,实在是大气魄,臣感激不尽。”
  “你年纪虽老,在朝中却是新人。此间没有外人,还是说说你的看法吧。西南夷到底有没有必要大开发?投入的人力到底划算不?”
  “臣以为,衡量一件事情的成败,应从不同角度来看。陛下不妨想一想,如果将打通西南夷的人力物力,用在其它地区,收益是不是更大呢?”
  “你的意思是,西南夷不值得大开发?”汉武帝皱眉道。
  “回陛下,臣不敢下此定论。这是臣在蜀郡了解到的一些数据,详细记录了每年修建道路所需的费用,以及未来的收益对比,陛下不妨一观。”
  说完,公孙弘从殿外抱进了一大捆书简,足有数十卷之多。汉武帝不禁有些动容,这个老人干事还是挺扎实的。
  打开竹简,汉武帝更是震惊不已,公孙弘一丝不苟的记载了近几年的人力物力投入,分门别类,条理清晰,还将其换算成了现钱。
  经公孙弘核算,每年投入在西南夷的费用相当于朝廷三分之一的税收。
  而这投入的资金,想要从西南夷收回来,根本是不可能之事。
  汉武帝一时难以决断,略显疲惫道:“你先下去吧,朕还要想想。”
  公孙弘走后,汉武帝想了很久,然后对王成道:“去把桑弘羊找来。”
  桑弘羊是洛阳人,富商出身,从小精于心算,十三岁时被召入宫中担任侍中。
  他比汉武帝小一岁,有着商人的狡黠。不一会儿,桑弘羊来到宣室。
  “桑弘羊,你向来以精于计算著称,不妨帮朕算一笔账。”汉武帝开门见山道。
  “陛下请讲。”对于计算,桑弘羊有着莫名的自信。
  “你看看这笔账吧。”汉武帝让王成将账本递给桑弘羊。
  桑弘羊认真的看了一遍,问道:“这是关于开发西南夷的账目吗?”
  “是的。你有什么看法?”
  “臣以为,这本账虽然做得很清晰,但做账的人根本不懂经济。”
  汉武帝神色一动:“此话怎讲?”
  桑弘羊侃侃而谈:“首先,开发西南夷所用的主要是人工,但人工是不能折算成现钱的,如果陛下不使用这些人工,能为陛下带来税收吗?
  其次,西南夷的开发,是扩大了市场,它的价值岂能用一地的税收来衡量?最后,西南夷的投入已经这么大,就此中止,那才是真正的亏损。”
  汉武帝恍然大悟,连声道:“你说得对。民力的成本是很低的,不能这么折算。而且,西南夷一旦开发了,将是万世之利,不能以眼前的得失衡量。”
  “陛下所言甚是。臣是商人出身,如果将商人投入的精力也算作成本,那是荒唐的。
  商人投入的精力,只有在他失败时才是成本。治国好比一门生意,要从全局考虑,从长远考虑,只有扩大市场,才能有更大的收益。
  咱们汉朝虽然地大物博,但并不是什么都有,一旦修好了道路,西南地区的物资将可以源源不断的进入中原交易,有了交易,还愁税收不增吗?”
  汉武帝哈哈大笑:“众人都说你桑弘羊是商人之子,动辄言利,是败坏人心。殊不知,没有经济,是什么都干不成的。治国者不谈经济,那是空谈。”
  “陛下圣明,臣得遇陛下,是三生有幸。”桑弘羊说的是真心话,在汉武帝所有的智囊中,他是最不受同僚待见的,尤其是被儒家所鄙视。
  汉武帝近些年来亲近儒家,对他若即若离,如果不是有笔账要算,恐怕很难想到他。
  “好,你继续留在朕的身边,有些事或许能提供不一样的思路。”汉武帝忽然对他刮目相看。
  在桑弘羊的启发下,汉武帝决定将西南夷开发到底,虽然这项工程很浩大,但他相信,假以时日,一定能收到巨大的回报。
  虽然公孙弘的建议没有得到采纳,但汉武帝对他的印象很深刻,发现了他的另一个长处,那就是办事细致,尤其是文书工作,做得滴水不漏,看起来赏心悦目。
  几天之后,汉武帝再度召见桑弘羊,问道:“如今,国家的用度开支越来越大了,你有什么办法能增加税收吗?”
  “敢问陛下,普天之下,除了陛下,什么人最有钱呢?”桑弘羊狡黠一笑。
  汉武帝沉吟道:“应该是皇亲国戚和官员吧,你的意思是,从他们身上多收税?”
  “臣正有此意。”桑弘羊面有得色。
  汉武帝想了一会儿,道:“皇亲国戚的赏赐和官员的俸禄都是朕给的,哪有既与之又取之的道理?如果觉得给多了,完全可以少给点,岂能如此这般耍手段?”
  桑弘羊楞了一下:“陛下所言甚是,臣欠考虑了。”
  汉武帝也狡黠一笑:“不过,你的思路提醒了朕。既然皇亲国戚和官员的钱不能拿回来,可以从商人入手。相比农民,商人要有钱多了。”
  桑弘羊是商人出身,听汉武帝一说,有些尴尬,如果被天下的商人知道是他出的馊主意,还不得恨死他。
  汉武帝看出了他心中的顾虑,笑道:“怎么?还以为自己是商人呢?”
  “臣不敢,臣早就不是商人了。”
  “那好,你说怎么从商人身上多收税呢?”汉武帝一下子将难题抛给了桑弘羊。
  桑弘羊想了想,一咬牙道:“虽然同为商人,也要区分不同的等级。交易税是针对所有商人的,不宜随便增加。如果能专门针对大商人的车辆收税,不至于激起所有商人的怨言。”
  数十年的太平盛世,汉朝的商人家底大肆攀升,很多人置办了车辆。
  如果针对他们的车辆收税,不会影响到那些小商人,大商人好面子,也不至于为这点税叫屈。
  “好,你果然是个商人,也最懂商人。朕要马上下令,对于商人的车辆统一征收车马税,就按照车辆的价值来收,置办时收取,不缴纳者一概没收。”汉武帝兴奋道。
  “陛下圣明。”桑弘羊有些无奈道。
  于是,一道新的法律诞生了,商人的车辆从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的正月正式开始收税,税率不高,不过千分之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9/39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