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未央(校对)第2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6/394

  “话虽如此,但他们毕竟对你有莫大的帮助,也算是立功,放过他们如何?”汉武帝罕见的以一种商量的口吻道。
  张汤一惊:“臣只是建议,一切全凭陛下处置。”
  “将他们召到长安吧,朕要见见他们。如果是人才,不妨量材录用。”
  “陛下所言甚是。”张汤躬身道。
  接到朝廷的诏令,李东和金信惊疑不定,不知如何是好,难道皇上要收拾他们了?
  纠结之下,他们来到了明亮府上。明亮虽不苟言笑,为人却颇有智计。
  “明大人,你说皇上让我们到长安,到底所为何事呢?”李东率先开口道。
  “诏书里都说了,让我们入朝汇报平叛的情况。”明亮淡淡道。
  “那明大人以为,皇上会不会借机杀了我们呢?”这是金信最为关心的问题。
  “不知道。”明亮的回答很干脆。
  “那咱们怎么办?”金信忧心忡忡道。
  “金大人,难道你还敢不去吗?”明亮反问道。
  金信一时语塞,李东大笑道:“还是明大人看得透彻,皇上让我们去,那就去呗。”说完,他转身而出。
  金信急了,喊道:“李大人何必这么着急?如果皇上问我们,为什么不及早举报淮南王,该如何作答?”听闻此言,李东停住了脚步。
  明亮还是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平静道:“唯有谢罪而已,无需它言。”
  李东转过身,对明亮施了一礼,诚恳道:“多谢明大人指点。”
  金信愣了一下,也站起身,叹息道:“还是明大人通透。多谢了。”和李东告辞而出。
  月底,李东、金信和明亮三人一起到了长安,随后被召进承明殿。
  “听张汤说,平定淮南王叛乱,你们立了大功,朕很欣慰。”汉武帝平静道。
  李东等三人连忙道:“都是陛下天威和张大人处置有方,臣等不敢居功。”
  “你们能够悬崖勒马,是好事。但淮南王谋反之心不是一年两年,难道你们一点都不知情吗?”汉武帝的语气忽然变得有些严厉。
  三人脸色苍白,跪地道:“臣等有罪,请陛下治罪。”
  “既然知罪,朕就饶了你们这一回,但九江郡就不要回去了,留在长安吧。李东和金信,你们到李广那里做个郎中。明亮,你去廷尉府,给张汤做廷尉史。”
  “谢陛下隆恩。”三人如蒙大赦。
  李东等人走后,吾丘寿王前来禀报道:“启禀大王,南越王赵胡病重,赵婴齐请求归国。”
  汉武帝若有所思,问道:“赵婴齐待在长安多少年了?”
  “回陛下,已经十三年了。”
  “既如此,就让他回去吧。明日,让他来见朕。”
  第二天,赵婴齐入宫,觐见汉武帝。汉武帝和颜悦色道:“一转眼,你在长安已呆了十三年,想家吗?”
  “回陛下,臣已将长安当成自己的家。”赵婴齐小心翼翼道。
  “既如此,为何还要回南越呢?”汉武帝笑道。
  赵婴齐愣了一下,紧张道:“父王病重,臣想为陛下守住南越,不至于落入外人之手。”
  汉武帝哈哈大笑:“好,这才是朝廷的南越王。希望你回到南越之后,继续替朕守住南越,朕不会亏待你的。”
  “请陛下放心,臣永远是大汉人。”
  这些年来,赵婴齐住在长安,亲眼目睹了汉朝的蒸蒸日上,以及汉武帝的雄才大略。
  淮南王和衡山王的相继覆灭,更让他感到了巨大的压力,绝不敢有什么痴心妄想。
  二月初,赵婴齐带着夫人樛莲,以及年仅八岁的次子赵兴启程返回番禺。
  为确保万无一失,汉武帝还派出大行令李息作为使者,护送赵婴齐。
  整整一个月后,赵婴齐和李息抵达番禺。此时,赵胡还未逝世,直到赵婴齐归来,他才溘然长逝,将偌大的南越国交到了赵婴齐手里。
  南越国是在秦朝南海郡、桂林郡、象郡基础上建立起的国家,名义上臣属于汉朝,实际上是一个独立的王国,所有内政全部自决,也不向汉朝缴纳赋税。
  如今,淮南国和衡山国相继覆灭,长沙国也已被削去了桂阳郡和零陵郡,只剩下十几个县,汉朝的势力逐渐延伸至岭南。
  但在汉武帝眼中,这一切不过才刚刚开始,终有一日,他将恢复秦朝的疆域,还要在秦始皇的基础上发扬光大,真正做到海内一家、同尊汉令。
第382章
国之储君
  三月十二,掖庭中的一位少使李姬为汉武帝生下了一个儿子,是为三皇子。说起来,李姬的怀孕有一些偶然和运气成分。
  当时,王婉姝刚生产不久,加之身体虚弱,不堪侍寝。身在掖庭的李姬由此获得了一次侍寝的机会,仅此一次而已,竟然怀孕了。
  按照后宫惯例,嫔妃一旦生下子嗣,名位需要相应的调整。
  但这个李姬姿色一般,汉武帝对她也没什么印象,只是将其升为良人。
  当天,汉武帝到掖庭看望了李姬母子,好言安慰一番,将三皇子取名为刘旦。
  随后,汉武帝走进椒房殿,和卫子夫商量李姬母子的住处。
  刚踏进椒房殿,年仅六岁的刘据迎了过来,奶声奶气的喊道:“儿臣拜见父皇。”
  汉武帝一脸高兴的将刘据抱了起来,柔声道:“据儿又长高了,也重了不少。”
  一旁的卫子夫躬身行礼道:“臣妾见过陛下,恭喜陛下再添皇子。”
  汉武帝放下刘据,笑道:“以前啊,母后总担心朕没有皇子,朕说不要急,不要急,该来的总会来。这不,已经三个皇子了。”
  “陛下得上天庇佑,自是一切圆满。”
  “子夫,你说李姬母子应该安置在何处呢?”
  卫子夫沉吟半晌道:“臣妾以为,漪兰殿比较合适。”
  汉武帝皱了下眉头:“漪兰殿?能不能换个别的地方?”漪兰殿是他从小生活的地方,有着特殊的感情,并不想安排给一个并不喜欢的妃子。
  卫子夫解释道:“后宫之中唯有漪兰殿什么都不缺,可以立即入住,若是其它地方,恐怕要重新修葺、布置。臣妾以为,朝廷眼下正与匈奴交战,用度紧张,能省则省些。”
  汉武帝思忖片刻,道:“好,那就这样吧。李姬的事就劳烦你多费心了。”
  “这是臣妾分内之事,自当为陛下分忧。”
  汉武帝看了一眼刘据,对卫子夫道:“据儿六岁了,是该立为太子了。”
  卫子夫心中一惊,连忙道:“据儿还小,册立太子似乎早了点。”
  汉武帝呵呵一笑:“不早,不早。想当初,朕被立为太子时,也不过才六岁。据儿早定名分,从小培养王者之气,也好为将来君临天下做准备。”
  话已至此,卫子夫不好再推辞,诚恳道:“据儿还年幼,若立为太子,还请陛下替他找几个品性纯良的好老师。”
  “这是自然,给太子请老师是国之大事,一点都不能马虎。”
  四月二十一,汉武帝正式册立刘据为太子,并大赦天下,下诏赐朝中秩禄为中二千石的官员为左庶长爵位,百姓之中家长赐爵一级。
  随后,为了体现普天同庆之意,汉武帝还派出使者巡幸天下,下诏道:赐县里的三老、孝子每人五匹布帛;
  赏赐乡里的三老、爱护孩童者、努力耕田者每人二匹帛,三斤絮;
  赏赐年龄九十岁以上的老人以及鳏、寡、孤、独者每人二匹帛,三斤絮;
  赏赐年龄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每人三石米。
  一时间,太子刘据之名传遍海内,即使是乡野之民也都知道,汉朝从此有了一位储君。
  四月二十六,汉武帝在宣室召见了公孙弘,讨论太子太傅的人选。
  “国之储君,品性为重。身为第一位太子太傅,学问不一定要多么高明,但人品一定要靠得住。公孙弘,你给朕推荐一位吧。”
  最近一年来,公孙弘显得越发苍老,说话都有些力不从心,他颤颤巍巍道:“臣以为,沛郡太守石庆堪为太子太傅。”
  “石庆?他是不是太迂腐了点?”汉武帝皱眉道。
  石庆是万石君石奋之子,为人以谨慎著称,汉武帝刚继位时,曾被窦太皇太后指定为内史,后曾短暂出任太仆。
  有一次,汉武帝出行,问驾车的有几匹马,石庆走下马车,亲自一一点数,然后郑重其事道:“回陛下,共有六匹马。”
  公孙弘解释道:“太子尚年幼,第一位太傅务求无过,石庆为不二人选。太子成年后,可以根据喜好另择太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6/39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