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未央(校对)第3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3/394

  所以,无论你是继续当差,还是以马赎官,朝廷都不亏。
  此事成为定议后,朝廷上再次鸦雀无声,实在想不出如张汤这般奸诈的办法。
  汉武帝冷冷道:“怎么?满朝文武,除了张汤,竟没人能替朕分担一二?”
  这时,卫青站出来道:“启禀陛下,臣有一个建议,可以在不额外征兵的情况下,增加出击匈奴的兵力。”
  “不额外征兵,还能增加兵力?大将军速速道来。”汉武帝有些急不可耐了。
  “自从朝廷收取朔方和河西后,原来的边郡陇西、北地和上郡受到的外敌入侵越来越少。臣以为,可以裁撤这三郡的屯戍部队,最少可以增加两万兵力用于出击匈奴。”
  朔方和河西成为汉朝的国土后,陇西、北地和上郡就不再是边境,再加上匈奴的气势被打压,很难再进入这三个郡,屯戍的部队自然就用不着这么多。
  而这三个郡,历来民风彪悍,健儿辈出,屯戍部队极为精良,裁撤之后用于出击匈奴可谓人尽其才。
  汉武帝再次大笑:“好,如此甚好。这件事就交给李息吧。”
  李息身为边境宿将,如今又以大行令的身份在河西筑城,对边境的屯戍情况最为熟悉,主持裁撤正合适。
  接连得到了两个绝佳方案,汉武帝高兴不已。最后,他对郑当时道:“郑当时,你身为大农令,难道就提不出什么好建议吗?”
  郑当时有些尴尬:“回陛下,臣一时确实拿不出立竿见影之法,却有一长远之策,愿和陛下,以及列位大臣共同商议。”
  自从和匈奴开战,九卿之中最辛苦的莫过于郑当时,征讨匈奴开支甚大,国库入不敷出,都靠他在勉力支撑。
  看着他一脸惶恐的样子,汉武帝笑了:“既如此,你就说说吧。”
  “自春夏以来,关东地区接连大水,百姓流离失所、孤苦无依。陛下爱民如子,派出使者将各地郡国府库的粮食拿出来赈济,又征集富户、商人和官员借粮给老百姓。
  尽管如此,还是不能解救。臣以为,可以将灾民迁徙到函谷关以西、朔方以南的新秦中地区,由官府供给农具、种子等生产资料,让他们扎根在新的土地上。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土地,也能增加人口,有万世之利。”
  近些年来,关东地区人口大增,土地却越来越紧张,遇有灾情,流民遍地。
  相比之下,关西地区人口较少,朔方又是新开拓的疆土,土地资源丰富,如果能将灾民迁徙到关西,的确可以平衡人口和土地的矛盾。
  只不过,这种办法前期需要巨大的投入,成效却在若干年之后,不仅无法解决当下的困局,还可能增加朝廷的负担。
  汉武帝沉思片刻,叹息道:“大农令能够想到长远之计,是朝廷的一大幸事。既如此,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吧。短期的财赋增加,朕自己想想办法吧。”
  “臣无能,请陛下恕罪。”郑当时惶恐道。
  “你已经做得够好了,朕不怪你。”汉武帝淡淡道。
  计议既定,各项措施陆续展开。李息负责裁撤屯戍部队,郑当时在迁徙灾民,张汤则在大规模任用基层官吏。
  相比之下,张汤的办法最不得人心,一些购买了武功爵的人欣然上任后,发现这是个圈套,对张汤怨言四起,他在朝中的威望也因此一落千丈。
第419章
战略研讨
  汉朝提前半年准备对匈奴的作战计划,伊稚斜在一个月后逐渐有所耳闻。
  自从他继位大单于之位后,几乎每年都在和汉朝作战,不是你来就是我往。
  然而,总的来说,匈奴是吃了大亏的,不仅丢失了朔方和河西等地,还屡次被汉军深入腹地,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在他看来更是莫大的耻辱。
  赵信回归匈奴之后,恢复了原名阿胡儿,伊稚斜遵照承诺,将其封为自次王。
  由于在汉朝的特殊经历,伊稚斜对阿胡儿颇为看重,经常询问他的看法。
  “汉军明年大举来袭,自次王以为,咱们应该如何应对呢?”单于帐内,伊稚斜单独和阿胡儿聊起了应对之策。
  “臣以为,绝不能与汉军正面交战。”
  “为什么?匈奴骑兵可从未怕过谁!”伊稚斜有些不服气。
  “敢问大单于,您知道汉朝有多少人口吗?”
  “应该比咱们多三四倍吧?”伊稚斜沉吟道。
  “不,最少多十倍。”
  “有这么多?”伊稚斜脸色一变。
  “臣在汉朝时,亲身经历了汉军骑兵的训练。为了能够与匈奴一战,汉朝皇帝至少训练了十万骑兵,驯养了数十万匹马,这还不包括各地的驻军。
  也就是说,当这些骑兵与咱们交战时,并不影响国内的稳定。
  但咱们就不同,一旦汉军深入,为了迎战,就不得不停止放牧,严重影响牛羊产量。如此一来,最先崩溃的一定是我们。”
  “是啊。每次与汉军交战,我匈奴都是大伤,汉朝却是无伤大雅,长期以往,我匈奴的地盘就会越来越少。只是,汉朝皇帝不肯善罢甘休,我们也只能奉陪到底。”
  “臣以为,对付汉朝,不妨以退为进。”
  “何为以退为进?”
  “我匈奴人都是逐水草为居,最珍贵的不是土地,而是人口。如果汉军大规模的进攻,咱们可以先撤退到漠北,消耗他们的粮草和马匹,等到他们粮草枯竭、身心疲惫之时,我们再发起进攻,必能让他们有来无回。”
  伊稚斜沉吟半晌,然后点头道:“自次王言之有理。之前的两次定襄大战,本单于就深有体会,与其迎战,不如避战。只要他们敢深入漠北,就是灭亡之时。”
  就这样,伊稚斜制定了新的作战计划,不再执着于将汉军消灭在草原之外,而是故意将汉军引到草原,利用地利的优势与汉军进行周旋。
  九月十五,时值深秋,正是打猎的好时机。汉武帝兴致勃勃的带着卫青、霍去病等人一边在上林苑打猎,一边谈起了和匈奴人的作战之道。
  “你们说,伊稚斜知道我们即将大举入侵,会不会害怕呢?”汉武帝豪情满怀道。
  “臣猜啊,他一定会集合全部兵力与咱们大战一场。”霍去病不假思索道。
  卫青一句话没说,似乎在想什么,汉武帝注意到了他的异常,主动问道:“卫青,你是怎么想的?”
  “回陛下,臣不担心匈奴人与汉军正面决战,而是担心他们避而不战。”卫青沉声道。
  “不管他是战还是不战,反正这一次,我必定要打到单于庭!活捉伊稚斜!”霍去病豪气冲天道。
  汉武帝笑了:“你啊,每次都是这般信心十足,也不知你的自信哪里来的。”
  “不瞒陛下,臣一直是不大看得起所谓的兵法。”
  “打仗不靠兵法,那靠什么?难道只凭血气之勇?”汉武帝不以为然。
  “臣以为,所谓的兵法都是事后总结出来的。真到了战场上,哪里有现成的兵法可用,都是随机应变,找到敌人的弱点予以痛击,或者从敌人最想不到的地方发起攻击,如此才是战争的王道。”霍去病侃侃而谈。
  “道理谁都懂,但敌人的弱点是什么,他们又是怎么想的,恐怕不是一般人能够看出来的。或许,这就是庸才和天才的区别吧。”汉武帝感叹道。
  霍去病嘿嘿一笑:“其实,臣打仗时根本没想那么多,只是觉得应该如此,就那么去做了。”
  汉武帝笑而不语,卫青却一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低头不语。
  霍去病也注意到了卫青的沉默,问道:“大将军,您刚才说担心伊稚斜避而不战,是不是担心他将咱们引到漠北去决战呢?”
  卫青眉头紧锁道:“是啊,赵信在汉军多年,对汉军和匈奴人都十分了解,他很清楚,若正面作战,他们是占不到便宜的。
  匈奴最重要的是人口,而不是土地,如果他们放弃漠南,躲到漠北,咱们又该如何呢?”
  “很简单,那就追到漠北去消灭他们!”霍去病一如既往的果断。
  卫青瞪了霍去病一眼:“从长安到漠北,有数千里远,且不说给养困难,就是找到他们都非易事。一旦迷路,那就是万劫不复。”
  霍去病呵呵一笑:“向导一事,我早有准备,我的军中有不少匈奴人,有他们在,绝不会迷路。至于说给养,那是陛下该考虑的。”
  汉武帝忍不住笑道:“好小子,这么快就给朕分派任务了?”
  “臣只是实话实说而已,陛下勿怪。”霍去病还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
  汉武帝摇摇头,苦笑道:“你说得没错,这的确是朕该考虑的。你们放心,朕一定给你们做好后勤,争取你们能一直追到漠北,在伊稚斜的老巢和他决战。”
  聊着聊着,一行人逐渐走到了上林苑深处。这时,从前面跑过来一群羊,每一只都壮壮实实的,在草原上撒着欢儿,后面跟着一个朴实的老人。
  汉武帝定睛一看,喊道:“前面可是中郎卜式?”
  那人也已发现了汉武帝,快步跑了过来,跪地道:“臣卜式拜见陛下。”
  汉武帝指了指那群羊,问道:“这些都是你养的吗?”
  “回陛下,都是臣养的。”
  “看来,你的确是个养羊高手。朕问你,养羊可有什么诀窍吗?”
  “回陛下,养羊贵乎顺应羊的本性,每天按时放牧、休息、喝水,及时发现羊群中生病的,将其清理出去,以保证羊群的健康。养羊如此,治民亦是如此。”
  汉武帝大为惊奇,赞道:“由养羊体悟到治民之道,先生果真贤人也。从今天起,你不用放羊了,去做牧民之官吧。”
  回到长安后,汉武帝召来张汤,让他给卜式补了一个缑氏令的官职,卜式由此迈入官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3/39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