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未央(校对)第3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7/394

  最终,吾丘寿王和那几个死党都被判处死刑。
  灵芝案刚刚爆发时,公孙卿噤若寒蝉,有一种大祸临头的强烈预感。
  然而,短短几天之后,事情发生了神奇的逆转,让他欣喜若狂,又不明就里。
  六月十二,汉武帝在万岁殿召见了公孙卿,一脸和善道:“总有一些宵小之徒妄图蒙蔽朕,但朕岂是糊涂之主?现在你该放心了吧?”
  公孙卿感激涕零,哽咽道:“陛下如此信任,臣万死难以报答。”
  汉武帝摆摆手,吩咐道:“从今以后,你也不用到处跑了,就在朕身边好好修行,等待神仙的降临。”
  “是,陛下。”公孙卿早就厌恶了四处奔波,巴不得一直待在长安。
  “如果在长安求仙,你觉得朕可以主动做点什么呢?”汉武帝仍然不想被动的等待。
  公孙卿想了想,郑重道:“回陛下,神仙喜欢楼居,臣建议可以在长安修建几座高楼,或许可以吸引神仙前来。”
  “好。”汉武帝思忖片刻,微笑道:“其实,朕也喜欢楼居。”
  在公孙卿的建议下,汉武帝在长安修建了蜚廉和桂观,又在甘泉宫修建了益寿和延年观,使公孙卿持符节守候仙人的到来。
  接着,又在甘泉宫陆续修建了通天茎台和甘泉前殿。至此,甘泉宫的规模日益扩大,汉武帝常在此居住,斋居打坐。
  六月二十三,在打坐的斋房角落,汉武帝意外发现了九根灵芝。大喜之下,他宣布大赦天下。
  一般来说,只有在皇帝登基或者册立皇后,以及对外作战大胜时才会大赦天下。
  之前,无论是征服南越,还是东越,抑或是封禅泰山,汉武帝都没有大赦天下。如今,竟然为了九根灵芝宣布大赦,朝野一片哗然。
  六月二十八,太子刘据和卫青在博望苑讨论完与朝鲜备战的事情后,忧心忡忡道:“近些年来,皇上倒有一半的时间在外巡游,我心中很是不安啊。”
  “殿下无须忧虑,即使皇上不在长安,对全国的局势仍然了如指掌。况且,殿下如今对朝政越来越熟悉了,皇上能够专心求仙,也是对殿下的信任。”卫青平静道。
  刘据看了一眼卫青,凝重道:“舅舅,你相信有所谓的神仙吗?”
  “回殿下,臣不信。”卫青坦然道。
  刘据大奇:“你既然不信,为何不阻止皇上呢?我还听说,你吃了公孙卿的灵芝后,还宣称见到了神仙,这是为何呢?”
  “你觉得皇上会听臣的劝吗?”卫青反问道。
  刘据不以为然:“即使皇上不听,身为臣子也要尽忠而言。如果舅舅不想说,我想劝劝父皇。”
  “不可。”卫青断然否决道。
  “为什么?”刘据有些不悦,他隐隐觉得卫青做事太缺乏原则性了。
  “殿下还记得李少翁和栾大吗?”不待刘据回答,卫青继续道:“当年,李少翁和栾大是如何的欺骗皇上,皇上将他们杀了之后,停止了求仙吗?
  没有。只要皇上心中依然存有求仙之念,杀了一个公孙卿,还会有十个百个公孙卿。”
  “难道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公孙卿继续欺骗皇上吗?”刘据不解道。
  “其实,经过了李少翁和栾大事件,皇上变得更加警惕了。如今的公孙卿虽然备受宠信,也不过是个中大夫。如果杀掉了公孙卿,日后再出现栾大那样的险恶之徒呢?”
  刘据愣了一下,疑惑道:“舅舅的意思是,公孙卿并没有那么坏,还不如让他一直留在皇上身边?”
  卫青点点头:“是的。只要皇上不放弃求仙,任谁劝说都是没用的,还可能导致更多人无辜惨死,殿下忍心看到那一幕吗?”
  李少翁和栾大被杀时,牵连了一大批人,尤其是栾大案,被杀者达到数百。
  刘据一声长叹:“唉,我多么希望父皇能够早日醒悟。”
  “殿下不妨多从皇上的角度想一想,他为什么沉迷于求仙?皇上即位后,做了多少大事?
  建了多少大功?皇上心目中的榜样是黄帝,怎能不痴迷于求仙呢?
  只要凡事以黄帝的事迹来劝说,皇上是听得下去的。至于说到底能不能成仙,时间自会有答案,殿下无须忧虑。”
  刘据低头想了好一会儿,似乎明白了卫青的良苦用心,感慨道:“还是舅舅思虑周全,从今以后,我听你的。”
  “殿下是储君,此话不妥。”卫青躬身推辞,然后语重心长道:“不管什么时候,殿下一定要牢记自己的身份,始终服从皇上,不要和皇上提出异议,更不要惹皇上生气。殿下若有什么不同的想法,若干年后有的是机会,切不可在此时表露出来。”
  “好,舅舅放心,我会有分寸的。”刘据也躬身道。
第512章
两路出兵
  让汉武帝倍感郁闷的是,黄河决口之后,关东地区却发生了旱灾。从五月到七月,连续两个多月没有下雨。
  汉武帝虽一直在甘泉宫斋居,对外界还是非常关心的,尤其是无法容忍流民遍地的情况,让他感觉和黄帝的差距太大。
  七月十一,汉武帝和公孙卿聊起了此事。公孙卿沉吟道:“臣听说,黄帝封禅泰山后,也出现了大旱的情况,使封土干了三年。”
  “竟有这种事?”汉武帝讶然道。
  “回陛下,典籍中确有这样的记载。”公孙卿肯定道。
  “好。既如此,就交给太子处理吧。”汉武帝放下心来。
  第二天,汉武帝颁下诏书曰:“天旱,意乾封乎!其令天下尊祠灵星焉。”
  大意是,大旱是上天想要让封土变干,请天下人祭祀灵星。
  (灵星,又称天田星、龙星,主管农事。)
  汉武帝不再为干旱忧虑,刘据却忙得不可开交,安排各地郡守准备好今冬到明春的赈济事宜。
  七月二十,在公孙卿的建议下,汉武帝命泰山郡在泰山脚下、汶水旁边修建了一座明堂,以便在此祭祀时接受群臣的朝拜。
  八月初三,从西南传来消息,滇王请求内附。汉武帝大喜,将滇地设置为益州郡,赐滇王王印,由滇王继续治理益州郡。
  至此,除了哀牢等地势险恶的地区,西南夷全部纳入汉朝的管辖。
  经过长达半年的准备,对朝鲜的出兵计划逐渐提上了议事日程。
  八月十二,汉武帝回到长安,亲自部署对朝鲜的作战计划。
  朝鲜距离中原路途遥远,汉武帝不想有过多损耗,决定招募犯有死罪的人充当士兵。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不用担心士兵的伤亡;
  二是犯有死罪的人,为求戴罪立功,战斗力并不差于正规军。
  按照汉武帝的安排,汉军分成两路:一路由楼船将军杨仆率领,征发齐地罪人从东莱郡渡海而出;
  一路由左将军荀彘率领,征发燕代两地的罪人从辽东而入。
  荀彘本是大将军卫青麾下的一名校尉,多次出征匈奴,因功累升至左将军。
  八月底,杨仆和荀彘各自前往齐地和燕代,招募当地犯有死罪的囚徒,并进行必要的训练和改编。
  最终,杨仆从齐地招募了七千余人,荀彘从燕代两地招募了一万余人。
  粮草、马匹、战船和武器等全部发放后,二人于九月底正式出征。
  出征前,杨仆和荀彘约定,为了能够同时进入朝鲜境内,杨仆可以晚出发十天,等到荀彘兵临城下时,他再以奇兵从海上出击。
  就在这时,从西域车师国传来了一个令人愤怒的消息,楼兰王在匈奴的怂恿下杀死了一个数十人的汉人使团。
  消息传到长安后,汉武帝勃然大怒,当即下令将军赵破奴征调河西的驻军前往讨伐车师和楼兰。
  对于汉武帝的此举,刘据颇为不解,劝阻道:“儿臣以为,如果能劝说楼兰和车师不再听从匈奴人的号令,可以暂缓出兵,毕竟征讨朝鲜的行动刚刚开始,朝廷的负担太大。”
  “放心吧,一个小小的楼兰和车师还不至于让汉朝疲于奔命。”汉武帝自信道。
  “父皇即位以来,东征西讨,殚精竭虑,如今天下以平,儿臣何忍父皇再为征讨之事费心呢?一些疥癣之疾不妨留给儿臣慢慢解决。”刘据找不到劝说理由,委婉表示可以将西域的事交给他。
  汉武帝明白刘据的心思,笑道:“朕将艰难困苦的事都解决了,留给你一个太平盛世不是很好吗?征伐之事你不如朕,你就好好研究如何治民吧。”
  刘据愣了一下,再也找不到反对的理由,无奈道:“父皇苦心,儿臣惭愧,必不负父皇所托。”
  十月初三,当杨仆和荀彘刚刚出发之时,赵破奴也已抵达酒泉郡,开始谋划对车师和楼兰的用兵。
  从东莱郡渡海前往朝鲜,约有六百余里,而从燕代前往朝鲜超过两千余里。
  按照正常来说,杨仆要比荀彘更早抵达,故而约定延后出发。
  但杨仆自恃名将,不愿意和荀彘共享收复朝鲜的功劳,几乎和荀彘同时出发。所以,当他十月初十登陆时,荀彘还未到辽西郡。
  王险城距离海边虽不过一百余里,但卫右渠从未想过汉军竟然从海上而来。杨仆从列口登陆后,未做停留,直扑王险城。
  卫右渠不清楚汉军的虚实,也想用缓兵之计拖垮汉军,并没有出城迎战,而是将兵力集中于王险城固守。
  半个月后,卫右渠弄清了杨仆的兵力,大惑不解,仅仅七千人就敢渡海攻击,未免太小看朝鲜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7/39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