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未央(校对)第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94


第5章
父子冲突
  西汉宫城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未央宫,二是长乐宫。据考证,这两座宫殿均有现在故宫的8倍大小,当得起雄伟壮丽四个字。
  西汉初年,汉高祖和吕后居住于长乐宫的温室和椒房殿。从汉惠帝时起,皇帝搬至未央宫,长乐宫就成了太后的居处,因位处未央宫以东,俗称东宫。
  如今,汉文帝日常起居主要在未央宫的温室,夏天时会搬到清凉殿,廷议主要在承明殿,单独召见大臣在宣室,大朝则在前殿,前殿是整个未央宫最雄伟的地方。
  窦皇后居住于未央宫北部的椒房殿,附近还有其他嫔妃居住的凤凰、漪兰、曲台、岁羽等殿阁。此外,北部尚有天禄阁、石渠阁等建筑。
  长乐宫也有前殿,一般用于太后接受朝贺,或者举行皇族家宴。
  前殿西侧的长信宫是太后寝宫,旁边还有长秋殿、长定殿、永寿殿等,大多空置,或者安置不受宠的妃子。
  刘启被立为太子后,汉文帝命人将长乐宫前殿东侧的闲置宫殿加以修葺,作为太子宫。
  汉高祖曾居住过的温室等建筑被改建成了祭祀性质的宫殿,位于长乐宫北部。
  按照规定,诸侯王入朝有专门的馆舍安置,由于刘武的特殊身份,特许可以住在窦皇后的椒房殿,有时也会和太子刘启同住,这是其他诸侯王无法比拟的。
  是夜,刘武住在椒房殿,陪着窦皇后聊了大半个晚上的体己话,让窦皇后倍感安慰。
  自从窦皇后失明后,汉文帝很少踏足椒房殿,倒是经常出入慎夫人所在的凤凰殿和尹姬所在的曲台殿。
  一大早,刘武在刘启的陪同下先去觐见薄太后。薄太后生活朴素,秉性仁慈,待人和善,深得后宫之人爱戴。
  窦皇后因双眼失明,很少离开自己的宫殿,但每隔五日,她都会在宫女的搀扶下前往长信宫问安。
  想当年,群臣奏请册立皇后,还是薄太后一锤定音,建议立窦漪房为皇后。这份恩情,窦皇后始终不敢忘怀。
  薄太后见到刘武,也是高兴不已,问长问短。稍坐片刻,刘启和刘武告辞前往未央宫拜见父皇,前者要陪他处理政务,后者要向他汇报梁国的事务。
  此时的汉文帝正坐在承明殿处理政务,看到刘启和刘武,一脸兴奋的对刘启道:“来得正好,你的那个太子家令晁错,又给朕上了一道《守边劝农疏》,你看了没?”
  刘启恭谨答道:“回父皇,晁错给父皇上的奏章,儿臣不敢擅自阅览。”
  汉文帝连连点头:“好,你先看看。武儿,你也一起看看。看完说说你们的看法。”
  于是,刘启和刘武兄弟俩站在一起,认真看起了晁错的《守边劝农疏》。
  去年的时候,晁错上过一道《言兵事疏》,主张‘以蛮夷攻蛮夷’,汉文帝持认可态度,但并未采纳他主动出击的策略。
  如今,晁错提出了守边劝农的策略,改主动进攻为被动防御,鼓励移民实边,正中汉文帝下怀。
  不等兄弟二人看完,汉文帝在一旁说道:“晁错的这个想法不错。现阶段,我们还没有实力主动出击,还是得以守为主,移民实边,步步为营,只要守住了,一切皆有可为。我们汉朝历来讲究无为而治,与民休息,晁错可谓深体朕心。”
  刘启看完后,略微沉吟:“晁错曾和儿臣谈及此事,对他的想法还比较了解。儿臣以为,晁错之策审时度势,以守代攻,恒以持之,不出十年,必有大功。”
  汉文帝眼前一亮:“你真是这么想的?你若真的这么想,朕心甚慰。武儿,你怎么看?”
  刘武昂然道:“儿臣以为,对匈奴不可过于退让。去年,匈奴入侵我陇西,杀掠残害我百姓,此等恶行必当严惩。
  儿臣建议,移民戍边虽可行,但还是要主动出击,先打击一下匈奴的嚣张气焰。”
  汉文帝略有些不高兴:“从小喜欢动刀动枪,你以为打仗是小孩子过家家吗?朕告诉你,一旦主动出兵,匈奴必将报复,战事越来越大,边境永无宁日!一旦开战,何以移民戍边?何以与民休息?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时!”
  刘武不服气道:“打就打!难道我汉朝要永远对匈奴示弱?一旦开战,儿臣必主动请缨,御外敌于国门之外,虽万死不足惧。”
  汉文帝脸色一沉:“高皇帝尚有白登之辱,你比高皇帝还英明神武?汉朝才安定了多少年?轻易不可开战。朕且问你,你在梁国都做了些什么?”
  “回父皇。儿臣新到梁国,政务一切听从国相,不敢有所改易。儿臣平日里以读书为主,兼顾骑马射猎。儿臣唯一盼望的是以后能常回京城看望父皇和母后。”
  “书是一定要读的,射猎嘛,偶尔为之,切不可太频。梁国是天下冲要之地,你可要好好守住了,万不可怠慢。为王者,当上体天心,中育和气,下抚万民。”
  刘武肃然答道:“父皇之嘱托,儿臣谨记在心。”
  汉文帝转移话题道:“明天,咱们父子三一起去上林苑打猎吧,看看你们的骑射功夫是否有长进。朕也好久没有松动筋骨了。”刘启和刘武欣然答应。
  忽然,刘武问道:“父皇多久没去过母后的椒房殿了?”听闻此言,刘启忙在一旁使眼色。
  汉文帝明显恼了:“你什么意思?朕想去哪里,就去哪里,难道要向你解释?”
  刘武跪地道:“儿臣万万不敢。儿臣昨晚陪在母后身边,母后说起父皇已有半年多没来过椒房殿了,儿臣心疼母后,恳求父皇能时常去看望她,母后可是日夜盼望着父皇啊。”
  汉文帝口气稍缓和了些:“你一向仁孝,朕是知道的,你就替朕好好陪陪你母后吧,朕有时间自会去看她的。启儿,你留下。武儿,你先退下吧。”
  中午,刘启和父皇一起在温室用膳,刘武则陪着窦皇后在椒房殿用膳。
  申时一刻,刘启结束了一天的政务,匆匆赶往椒房殿。一见刘武,他兴奋道:“走,今晚陪我喝酒去。我可为你留了一坛好酒,一个人舍不得喝呢。”
  刘武尚未回话,窦皇后已然吩咐道:“酒不是什么好东西,千万不可过饮。武儿,你晚上还是要回来我这里住。启儿,你可不要再将他留住了啊。”
  刘启和刘武相视一笑,告别窦皇后,一起前往太子宫。
第6章
瞒天过海
  太子宫里,一桌丰盛的晚宴已然准备好,热气腾腾,香气四溢,都是兄弟俩最爱吃的菜。
  刘启兴高采烈道:“昨天晚上,我就跟你嫂子说了,一定要好好准备下。你难得回一次京城,今晚定要一醉方休。”
  刘武满口答应:“弟弟在梁国,想找个痛快喝酒的人都找不到,今天可要好好喝一场。”
  这时,三位年约二十的妇人从后院款款走来。汉文帝时期,崇尚简约,即使皇帝的宠妃也是衣不曳地,其他人更不敢奢侈,除了必要的等级装饰外,别无饰物。
  刘武立即起身,向她们躬身行礼道:“太子妃好,两位夫人好。”
  领头的妇人微笑答道:“梁王好。”后面两人也跟着行礼。
  领头的那位是太子妃薄氏,薄太后娘家的侄孙女,性情温婉,待人宽厚,颇有薄太后之风。
  可惜的是,婚后多年,一直没能为刘启生下一儿半女,近年宠遇渐衰。
  跟在她后面的是栗姬和程姬,只比薄太子妃晚几个月进入太子府,却接连为刘启生下儿子。
  尤其是栗姬,大皇孙、二皇孙、三皇孙都是她所生,自诩头功,颇为骄纵。
  近两年,程姬也接连生下了四皇孙和五皇孙,五皇孙才只半岁,可算是扬眉吐气了。如今,两人为了争宠,闹得正欢呢。
  刘武转身从随从手里拿过三个木匣,对薄太子妃三人道:“这是弟弟为嫂子们准备的礼物,都是从牂牁买来的,市面上还比较少见,不成敬意,嫂子们一定要收下。”
  说起来,刘武准备的礼物确实很用心。每人一对簪子,都是牂牁特产的蓝宝石,透着幽蓝的光。
  尤其是薄太子妃那对,更是稀罕之物,不同角度之下竟是不同的颜色,达七彩之多。
  薄太子妃略有些尴尬,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刘启爽快道:“梁王送的,你们就收下吧。”
  三人这才道谢收下,嘱咐一番,也不多停留,各自回去休息。
  兄弟二人有半年多没在一起喝酒,兴致高昂,没了约束,更觉自在。
  刘启高喊道:“赵建,快把我珍藏了半年的那坛好酒拿来。今夜,我要和梁王解决了它。”
  赵建本是薄太后身边的小太监,聪明机警,善解人意,薄太后看他和刘启年纪相仿,就把他安排到了刘启身边,刘启对他一见如故,竟成了最信任的太监。
  太子吩咐,赵建不敢怠慢,亲自从酒窖里搬来了那坛酒,却没有立即打开,隆重介绍道:
  “这坛酒是当年高皇帝藏下的,唤做紫金醇,整个皇宫不过二十坛。太子冠礼那天,皇上特意赏赐给太子的,太子没舍得喝,一直留到了现在。”
  刘武有些受宠若惊,拦住赵建,对刘启道:“哥哥,这酒可不能随便喝,得留到大日子。”
  刘启一摆手:“你来了就是大日子,专为你留着的,就当是陪我过生日如何?赵建,还愣着干啥,快开酒啊。胡乱说话,小心我揍你。”
  赵建这才装作不情愿的样子打开了那坛紫金醇,独特的香气瞬间弥漫整个房间,令人不饮自醉。
  刘武忍不住啧啧称奇:“果真是好酒!不愧是高祖留下的。”
  几杯酒下肚,刘武敞开心扉,流泪道:“哥哥啊,母后这些年受苦了,你天天在她身边,一定要多陪她说说话。一想到母后双目失明,我这心里就难受,特别难受。”
  刘启点头道:“是啊,母后太可怜了。你放心,我一定会好好陪她的。不过,你今天那样跟父皇说话,确实有些不妥。”
  刘武愤愤然:“母后为他做了那么多,父皇却连看都不看一眼,太让人寒心了!我还听说,父皇现在独宠慎夫人,慎夫人都快要取代母后的位置了。”
  刘启哼了一声:“她做梦!父皇再宠她,也只是一个妾!她永远不可能取代母后的位置。只要我在一天,这件事永远不可能发生!”
  刘武道:“有哥哥这句话,我就放心了。咱们兄弟俩,一定不能让母后受委屈。”
  不知不觉间,兄弟二人你一尊我一尊,竟将那坛酒喝了一半。
  如果不是窦皇后派人来接刘武,估计兄弟二人非把它喝完不可。
  戌时时分,刘武被窦皇后派来的人接走,刘启也在赵建的搀扶下回到了自己的寝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9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