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未央(校对)第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394

  第二天,窦婴果然带着袁盎一起面见汉景帝。听说袁盎有更好的平叛方略,汉景帝大为意外。
  “陛下,臣之所言只能跟陛下一个人说。”袁盎有些神秘道。
  “他们也不能听?”汉景帝问道,他们指的是窦婴和晁错。窦婴若无其事,晁错则是满腹狐疑。
  “是的,请陛下成全。”袁盎躬身道。
  “好吧,你们都下去吧。”汉景帝有些无奈道。
  “请问陛下,朝廷对于平定七国叛军有多大胜算?”
  窦婴和晁错走后,宣室内只剩汉景帝和袁盎二人,袁盎尖锐问道。
  汉景帝缓慢踱步:“胜算当然是有的,恐怕会是一场恶战。”
  袁盎突然跪倒在地:“臣有一计,可助陛下快速平定叛军。不妥之处,还请陛下恕臣无罪。”
  “你说吧,朕不会治你的罪。”汉景帝有些纳闷,朕什么时候拒绝过别人的进谏了?况且你还是来献计的。
  袁盎站起身,慷慨激昂道:“臣以为,七国之乱的起因是削藩,而削藩的始作俑者是晁错。吴王打出的旗号是‘诛晁错,清君侧’,只要朝廷杀了晁错,七国联军就成了不义之师,军心大挫,十有八九会主动退兵。”
  汉景帝一下子震惊了,怒斥道:“胡说八道!削藩是朕的主意,怎可让晁错承担责任?况且,杀了晁错,吴王就会退兵吗?荒唐!”
  “陛下,眼下吴楚叛军已势如破竹,直抵睢阳城下,梁国危如累卵。睢阳若破,长安将危在旦夕。
  杀晁错即使不能让吴王退兵,也能分化七国叛军,让他们的战斗力大为削弱。杀一晁错,而能减少几万将士的伤亡,于我汉军是大利啊。”
  “不,朕绝不会做此懦夫之事,更不会乱找替罪羔羊。”
  “陛下,这不是懦夫之举,更不是找替罪羊,而是为君者顾全大局之计,爱惜士兵之举。”
  “不要说了!你给朕退下!”说完,汉景帝拂袖而出,袁盎扼腕长叹。
  第二天,汉景帝正准备和朝臣商量调拨粮草之事,丞相陶青、中尉陈嘉、廷尉张欧等人联名上书,请求诛杀晁错。汉景帝阴沉着脸,一言不发,转身回到了后宫。
  正当汉景帝心烦意乱时,窦太后在宫女的搀扶下来到了寝殿。
  汉景帝赶紧上前扶住她道:“母后,您怎么来了?”
  窦太后没有直接回答:“听说丞相他们联名要求诛杀晁错,皇上连个回应都没有。”
  “母后,削藩是朕的主意,不能由晁大夫承担。况且,杀了晁大夫,吴王也不一定会退兵。”
  “你忘了吗?当初削藩之时,晁错口口声声说只有吴王会反,其他诸侯王不会反。
  现在倒好,七国都反了!身为大臣,谋国如此草率!变乱方起,他竟想要你御驾亲征,这是臣子该说的话吗?”
  “七国谋反,事出意料之外,不能说是晁错的责任。至于说让朕御驾亲征,那也是出自公心。”
  “好,既然论公心,老身就和你论一论。老身知道,即使杀了晁错,刘濞也不一定会退兵。
  但他刘濞不是打出‘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吗?
  那好,晁错死了,他如若不退兵,岂不是师出无名?
  师出无名,则军心不定,朝廷也就能少一些牺牲。袁盎说得没错,杀一晁错,换万千将士性命,朝廷划得来!”
  “母后,晁大夫是朕的恩师,朕怎忍心让他死得不明不白。”
  “你是天下人的皇上,不是晁错一人的皇上!你不忍心晁错死,难道就忍心看着我汉朝将士血流成河?
  难道你就忍心看着梁王,看着你弟弟在浴血奋战吗?老身听说,吴楚联军已将睢阳团团包围啊,他随时可能城破身死啊。”
  说完,窦太后已是泪流满面。汉景帝呆住了,难道晁错非死不可吗?他的死真的能扭转战局吗?
  窦太后继续劝说道:“身为皇帝,胸中谋划的是全局,不是一人之得失。你的肩上是整个天下,是万千子民,以小不仁换天下之大仁,以小无情换天下之有情。为君者,须参透舍得二字,不能意气用事,不得顾念私情。”
  “母后,不要再说了,朕知道该怎么做了。”汉景帝长叹了一口气,疲惫道。
  当天,汉景帝就颁发了诛杀晁错的诏书。可怜的晁错,对这一切毫不知情,走在上朝的路上,蓦然被中尉陈嘉当街拦下,直接押赴刑场腰斩。而他被腰斩的那一天,周亚夫还在出兵的路上。
  第二天,汉景帝再次于宣室召见了袁盎。汉景帝铁青着脸,冷冷道:“现在如你所愿了,你高兴了吧。”
  袁盎毫不为惧,跪在地上道:“陛下此言,臣绝不敢接受。臣之所言出自公心,绝非为了私人恩怨。”
  “行了,别给自己戴高帽子了。朕现在任命你为奉常,出使吴王,让他立即退兵。”
  “只是退兵?朝廷有何承诺呢?”
  “如果他愿意退兵,吴国保持原状,豫章和会稽两郡还是他的。”
  “好,臣即日出发,向吴王宣示朝廷旨意。不过,臣请求和一位宗室同行。”
  “就让宗正刘礼和你一起去吧。”
  三天之后,刘礼和袁盎携带天子符节出现在吴王大营。刘礼和刘濞同为刘氏宗亲,先行入见,大声宣读诏书:“元凶晁错,已然伏法,吴王退兵,既往不咎,豫章会稽,永为属郡。”
  诏书宣读完毕,刘濞岿然不动,仿佛没听见一般。刘礼收起诏书,笑道:“朝廷已经将晁错诛杀,给足了吴王面子,吴王何不就此罢手,和朝廷相安无事呢?”
  刘濞冷哼一声:“忘了告诉你,朕现在也是皇帝了,朕为东帝,还有必要接西帝的诏书吗?”
  刘礼大惊道:“你,你已经称帝了?你何苦走上绝路呢?”
  刘濞一拍桌子:“朕走上绝路?你怎么不想想,是谁逼朕走上绝路的?是晁错吗?不,是他刘启小儿!
  况且,你有什么资格说朕走上了绝路?
  你看看,睢阳指日可破,长安也不过旬月之间。到那时,朕不只是东帝,还是天子!”
  刘礼摇头叹息道:“为时已晚,可惜了。”
  “可惜什么?念在你是刘氏宗亲,朕不难为你,你回去吧,袁盎嘛,他就留下来。”
第79章
按兵不动
  刘濞将袁盎留了下来,而让刘礼独自回去禀报。听说刘濞已经称帝,汉景帝勃然大怒:“好你个袁盎,妖言惑众,误杀朕之恩师,今日是你之报应。”
  然而,几天之后,袁盎却神奇的从刘濞大营逃脱。说来,也是机缘巧合。
  袁盎在担任吴国国相时,府中有一小吏和他的侍儿私通。袁盎知道后,却没有声张,待之如故。
  后来,有人告诉那小吏:“你的事,国相早就知道了。”小吏恐惧之下,选择了逃亡。
  袁盎听说后,亲自将他追了回来,不仅没有责罚,反而将侍儿赐给了他,让他继续在府上任职。
  如今,那个小吏已成为刘濞军中的校尉司马,又恰好看守袁盎。小吏感念恩情,偷偷将袁盎放了,袁盎得以逃回长安。
  回到长安后,袁盎不敢耽搁,立即觐见汉景帝。汉景帝一见他就破口大骂:“你还有脸回来?你知不知道,你让朕在天下人面前丢尽了脸,还留下了万世骂名!”
  袁盎垂头丧气,一言不发。汉景帝大喝一声:“滚,朕再也不想见到你!”
  招降之计失败,刘濞也已称帝,双方再无转圜之余地,只能在战场之上决一胜负。
  让汉景帝感到高兴的是,胶西王、胶东王和淄川王围攻齐国不下,为汉军赢得了时间,栾布抵达齐地后,胶西王、胶东王和淄川王又撤回了本国,齐地局势为之逆转。
  周亚夫得知山东四国已经不能有所作为,遂掉头南下。然而,让天下大跌眼镜的是,周亚夫并没有驰援梁国,还是驻扎在昌邑,按兵不动。
  原来,周亚夫在观察了吴楚联军的局势后,向汉景帝汇报道:“吴楚联军士气正盛,兵力也数倍于我,正面决战,难以取胜,不如等待时机切断他们的粮道,到时可以一战而定天下。”汉景帝遵守之前的承诺,同意了周亚夫的计划。
  这一天,汉景帝在承明殿内和丞相陶青等人商议战局,考虑要不要调回驻扎在北境的汉军主力。
  陶青忧心忡忡道:“吴楚联军总兵力达三十万,梁王守得住吗?”
  汉景帝脸色铁青道:“必须守得住!周亚夫只有五万,现在还不能和吴楚联军决战。”
  “可是,太后那里怎么交待呢?梁王万一有所闪失,太后恐怕会指责陛下决策失误。”
  汉景帝叹了口气,转身道:“这件事绝不能让太后知道!”
  “是,陛下。要不要调回北方的汉军主力呢?”陶青小心翼翼问道。
  “不行。前几日,北地来报,发现匈奴大军异动,集结了十万兵力,随时可能南下。看来,赵王果然勾结了匈奴,这个吃里扒外的逆贼!”汉景帝恨恨道。
  这时,赵建禀报道:“邓公求见。”邓公本是谒者仆射,是汉景帝的心腹,周亚夫出兵时,被派往军中担任校尉。他回来做什么?有什么紧急军情吗?
  “让他进来,你们都出去。”汉景帝略加思索,吩咐道,陶青和赵建等人依次退出。
  “你从军中而来,晁错既死,吴楚有罢兵的意思吗?”行礼已毕,汉景帝直接问道。
  “回陛下,吴楚联军不仅没有罢兵,士气反而更盛。”
  “什么?竟有此事?”汉景帝大惊。
  “刘濞此番起兵,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数十年处心积虑。他口口声声‘诛晁错,清君侧’,不过是以此为借口,顺便蛊惑其他诸侯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39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