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还我河山(校对)第2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7/903

  他们之所以那么做,只是因为,他们想节约子弹。
  是的,日军军曹只是觉得将宝贵的子弹用到愚昧的中国农民身上实在太不划算,从而选择了这样一种超越人类心理底线的事。
  饶是刘浪三人已经算是这个星球上最强的战士,但要帮着安葬五十四人,却也不容易。而且时间不能拖太晚,日军小队已经出来大半天了,等到喜峰口日军察觉情况有异,派出步兵中队朝这边搜索可就麻烦了。刘浪三人就算不怕,但这七名村女可就危险了。
  看着柔柔弱弱的米芝却很果断,直接用自家屋后的一口基本已经干涸的小水塘做坟,草草将五十四名村民安葬了。
  “小弟,不知道你现在还疼不疼,对不起,姐姐没保护好你,等姐姐杀了足够的日本人,就回来陪你和爹娘。”临走之前,米芝终于露出了柔弱的一面,抱着自己幼弟柔弱的身躯泪涌如泉,喃喃自语。
  最后带着余下的六名村女朝还密密麻麻吊着的亲人们又磕了三个响头,头也不回的朝村口走。
  走到小晒场边上时,眼尖的莫小猫发现,那边小沟里竟然还躺着一个人。
  一个胸口中了两枪,留了两个酒杯大窟窿,甚至都没怎么流血的人。
  更为神奇的是,当莫小猫下意识地检查时,竟然发现这个唯一一个中了枪伤的村民,没死。
  米芝等七女一下围拢过来,把那位除了她们七个以外唯一活着的家伙当成了宝。
  刘浪略一检查,发现这名胆子不小亲手格毙一名日军少尉的名叫米老五的闲汉之所以如此幸运,是因为他的心室和大部分人正好相反,长在了右侧,所以左胸部被打穿,也只不过是流血,并不算击中要害。
  “这真是个疯狂而幸运的家伙。”刘浪只能给这位下了个定义了。
  虽然在场的没医生,但带着急救包的三人还是能尽力帮米老五包扎伤口止住血,虽然看他的模样也没多少血好流了,能不能最终活下来也得看老天是不是给他开后门到底。
  但刘浪有种直觉,这样都能不死的家伙,恐怕他的命,真的很硬。
  七个女人七手八脚的用从还未完全烧光的房子里抢出的一块床板当成担架,抬着这个命硬的家伙随着刘浪三人上路,往青龙山长城团临时基地而去。
  六十里山路,三名最强单兵本只需要四个小时,但是带着米芝等七女连带担架上躺着却始终保持微弱呼吸的米老五,十一个人足足走了八个小时,直到深夜才回到驻地。
  至此,长城团整整四天的特种作战全部结束。
  出击的包括刘浪在内的十一人全部安全返回,除两人被负隅顽抗的日军击中胳膊而身负轻伤外,其余九人毫发无损。
  而他们却击杀了超过一个步兵中队的日寇尖兵。
  刘浪用优中选优精中选精以最好的装备和最刻苦的训练出来的特种兵在整个长城战役的尾声绽放出了最夺目的光彩。
  与之对应的,日寇却是痛彻心扉。
  喜峰口守军最高指挥官中川宁清更是砸烂了自己指挥部的办公桌,若不是大佐联队长级别着实不够高,他甚至都有心活劈了那个派自己最疼爱的侄儿出关口“筹措军粮”的步兵大队少佐大队长。
  他那个从本土陆军大学毕业刚刚半年才担任步兵小队长两天的高材生侄儿,第一次出战,不,第一次执行任务,就被人砍去了头颅。
  整整一个步兵小队的无头尸体,就那样横七竖八的摆放在阴冷的山谷中。
  更确切的说,一般的士兵没了脑袋也算了,可他可怜的侄儿,没了脑袋不说,恨不得连身躯都没了。
  巴嘎雅路的中国人,竟然将七八颗手雷放在他那个已经没了脑袋的侄儿身下,终于找到同僚的日军在看到无头尸体肩上金灿灿的肩章七手八脚去搬动尸身的时候,七八颗手雷的轰然爆炸虽然只带走了六名帝国士兵的性命,却把他那位高材生侄儿的无头尸体炸成了十七八块,带队去的日军大尉命令所有人打着火把找了半天,也才找到其中的十块,拼到半夜也没完全拼成个人形。
  更可气的是,五十四人的头到现在也没找到,唯一有线索的中国村庄除了那些被吊死的中国人其余的都烧得一干二净。
  中川宁清大佐并不知道,大晚上的,就算是凶残的日军也不敢在那个阴惨惨的中国村庄里呆,没搜索几分钟就集体撤出了。如果他们再细致一点儿,去中国北方被称做茅坑的地方找找,或许,就能找到了。
  而且中川宁清大佐的噩梦远不止这些,虽然他一晚上就没怎么睡。
第463章
属于刘浪的战争
  ……
  被彻底激怒的刘浪连夜就召集所有校官开了一场秘密军事会议。
  虽然不知道胖子团座又在整什么幺蛾子,但看着一众校官脸上的无奈和沉重,熟悉刘浪的人就知道,恐怕,这场仗,还没有到结束的时候。
  是的,战争还没完全结束。
  只不过,不像他们想的那样。
  因为从外归来脑袋就缠着绷带,虽然那上面没血的胖子团座,病了,在彻底病倒之前,还留了点儿时间给几个重要的人。
  所有人……
  我们是不是该哭两声?但为何,哭不出来?
  开完军事会议,长城团电台开机,接收北方军事委员会发送了无数遍的中日双方已经于四日前全面停火电文的同时,向北方军事委员会发报。
  何上将终于接到了短暂开机又重新陷入寂静的长城团电文,不过,他却一点儿也兴奋不起来。
  虽然长城团已经告知他们建制完整的撤回到长城以南一处隐秘地方修整,等日寇主力彻底撤出长城关口,他们就将返回北平。
  但,一则消息却让何上将惊诧莫名。
  可奇怪的是,除了极度的惊诧,他竟然更多的隐隐是担心,至于担心的是什么,何上将自己也说不清楚。
  电文上已经说得很明白,长城团团长原第二师独立团上校刘浪上校在数日前长城外对日作战时被日寇手雷碎片击中,在回到团部坚持开完军事会议没多久就陷入昏迷,至今人事不省。
  经长城团校官们紧急合议,因长途颠簸不能保证其生命安全,决定留下军医和护卫寻觅隐秘处修养。
  可是,一个能把第八师团打得像狗一样的家伙,就会这样被一片小小的弹片击倒?在看多了长城团一次又一次令人咂舌的胜利之后,就是何上将这样的将领都已经把那个胖子当成了神一样的存在,毕竟,那可是将日军一个近三万人主力师团打垮的家伙。
  纵观整个民国二十年,何上将也不能找出一个能与之并论的上校,就连北伐时期那个同样带着一个团被称之为“铁军”的被称之为不世出的军事天才的家伙,也不能。
  这是怕委员长秋后算账?因为“十道金牌”电令不归的事?准备等风头过了再回来?于情于理,何上将很难不往这方面联想。
  不过,如果是这样的话,那那个滑头的胖家伙算是小瞧了蒋某人了。何上将微微一笑,将长城团的电报放在一边,颇有些恶作剧式的令人一字不改将长城团电文转往南昌行辕。
  小胖子还是太年轻啊!军事才能无人能及,但这政治眼光上却是差了稍许。这是何上将微笑的缘由。
  要知道,现在整个糜烂的北方战事倒还罢了,签订的那个令所有国人感觉耻辱的“塘沽条约”才是最大的毒点,如果没有刘浪将第八师团揍得满地找牙的亮点,整个国民政府将会被国人的唾沫星子给淹没。几乎都不用想,北平那帮已经跃跃欲试的热血青年们绝对早已大标语打起来,大喇叭拿起来,把他何应钦包括光头大佬的十八代数落完毕了。
  无论出于那种理由,天才的胖子和他的长城团或者说是独立团,那都是必须被树为典型的存在,被总裁所忌讳的国民英雄们也许得不到实质上的晋升,但勋章这样好看不好用的玩意儿绝对会拿到手软。而且,为了堵天下人的悠悠之口,已经打定主意不会重用刘浪的光头校长也断然不会在大战之后就自断手臂削其兵权,顶多,在风头过后,将他赶出中央军序列,丢一穷乡僻壤之地任其自生自灭罢了。
  跟随光头大佬南征北战十余年的何上将太懂老头子这个套路了,玩了好多年了都。
  只是,不是很懂政治的这一躲,光头大佬估计又要砸杯子了吧!被光头校长一纸电令架到火上烤了好多天的何上将心里默默的爽了一阵。
  果不其然,收到北方军事委员转发过来的长城团电文的光头大佬在木然片刻之后,又当着满面无奈的侍卫长王世和的面摔了杯子。
  无论是谁,被一个小上校这样“鼠目寸光”的小视,都会大怒的吧!更何况自诩为中国目前最优秀领袖的光头校长呢!
  “世和,看到没,刘浪这算什么?呵呵,怕我秋后算账?怕我蒋某人对他一个小小的团长下手?简直是鼠目寸光,简直是小肚鸡肠,简直是……”光头大佬怒火中烧。
  王世和只能无奈沉默。
  不过,光头大佬终究是光头大佬,在愤怒片刻之后却是又若有所思的恢复了平静,脸上,甚至还带了一丝不可名状的欣然。
  “刘浪此子,军事才能尚佳,不过,也仅能为一团之长,目光短浅之辈尔,不足为虑。”光头大佬很快从事情的另一面看到了本质,给了刘浪一个自认为中肯的评价。
  一个没有丝毫政治眼光的军事人才,顶多只是一把锋利的刀,而永远不会成为拿刀的那个人。
  直到此刻,天资纵横桀骜不驯的刘浪这根如同扎在光头大佬心中的刺,终于彻底被拔去。
  刘浪当然也没想到,他捏造的这封电报,竟然还能有消除光头大佬顾忌的奇效。
  刘浪的“生病”,还真没往这些地方去想,却被大佬们给找了如此合理的一个理由。刘浪如果知道,一定拍肿双手告诉他们,对,哥就是这么想的。
  实在是,那些“军事家”们都太有政治眼光了,因为政治,他们甚至都快忘记了战争的本质。
  战争,就是,看谁的拳头更硬,谁的头更铁。
  属于政治家们的战争结束了。
  但,属于刘浪的战争,并没有结束。
  长城团的战争也结束了,但刘浪个人的战争,则刚刚开始。
  本来已经打算罢手等中日双方谈妥就率兵回北平的刘浪决定,去他的狗日的停火,迫于某些潜规则,长城团不能打了,但并不是说他刘浪不能打了。
  他是刘浪,是前世的共和国利刃,也是这一世国民革命军,更重要的,他是一个男人。
  没有一个男人,能忍受亲眼看着一群强盗闯进了自己的家里,杀了自己的亲人,还能大摇大摆的离开。
  尚有61具尸首和青松相伴,刘浪所要做的,就是让日本人不能笑着离开,就算要走,也要哭着走。
  整个战役的尾声,是属于一个未来共和国利刃的辉煌。
第464章
小洋妞儿的要求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7/9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