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还我河山(校对)第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903

  35公里,没有标准,只要他们能跑下来就行,刘浪根本不担心他们会偷奸耍滑少跑几圈,服从命令那是做为军人最基本的素质。
  想了想,刘浪决定还是去拜访一下十九路军的几位大佬,不仅是要从这几位大佬手底下挖人,更重要的是,十九路军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光辉。
  对于十九路军,刘浪自然是清楚的不能再清楚了。淞沪一战,装备简陋的十九路军三万将士和拥有着飞机大炮的日军硬抗半月,打出了铁铮铮的一战,证明了他们不愧是北伐战场上曾经的铁军。
  可刘浪知道,自从1931年十九路军全军3万名将士立誓不再与红色部队战斗,又擅自违抗蒋大总统谕令不得抵抗日军移交上海防务命令之后,这支部队就已经成了蒋委员长的心头大患,日后在福建拒绝参与国民政府对红色部队的第四次围剿制造“福建事变”震惊中外的辉煌在国民政府十余万大军的围攻中终究只能是昙花一现。
  这样一支本应该在日后抗日战场上成为日寇梦魇的铁军,竟然悄然无息的消亡在内战的硝烟中,实在是可悲可叹。
  刘浪对于统领着这样一支充满爱国主义情怀军队的几位将军们还是极为钦佩的,无论从那个理由,他都得去见上一见。如果可以的话,刘浪更希望这样一支强悍的军队还能在五年后站在日寇大举进攻的前线,而不是成为政治交锋中的炮灰。
  刘浪首先通过电话找到了自己的直属上司61师毛师长,毛师长听到刘浪话里的意思后,很爽快的答应了刘浪的请求。
  61师的驻地距离第五军的野战医院并不算太远,刘浪一路小跑,不过半小时,刘浪就出现在毛维寿的指挥部门前。早已等候在门口的毛维寿冲刘浪手一挥,率先跳上了停在门口的大卡车驾驶席后排。
  刘浪一阵牙疼,这少将的专车,可是够大的,这可和儿时看的电影中国军将领们坐着上战场的小轿车区别有点儿大啊!
  兴许是看见刘浪脸上的异样,毛维寿脸上也露出一丝尴尬。毛维寿是江西人,一开口:“崽耶,你是不知道,莫说跟小鬼子狠狠打了一仗快把家底都打完了,就是没干这场仗之前,我们十九路军在蒋委员长那儿也特娘的是后娘养的,弟兄们军饷都没发,老子连马都快没得骑的了,那来的车?就这辆车还是上海的父老乡亲们捐款买来当运输弹药的。”
  刘浪默然点头,对于这段历史,军史上亦有记载:开战初期,南京政府就以财政濒临崩溃为由,断绝十九路军军饷数月之久。自1931年10月起,十九路军就从未领到分文军饷。当时正是寒冬,将士们身着单衣,短裤露膝,在冰天雪地里作战。十九路军孤身奋战近一月,若不是上海市民及工商各界大力支援和张治中的第五军来援,早已弹尽粮绝全军覆没。
  刘浪对蒋委员长这种极擅于利用国内外斗争铲除异己的手段又是多了几分警惕,毕竟,现在的他还要在蒋委员长麾下混几年。
  通过这两月对国内外时局的判断,刘浪对自己未来的路基本已经有了个大致的脉络。爷爷是要找的,红色部队的大腿自然也是要抱的,但绝不是现在。
  现在距离日寇大举侵华大概还有整整五年的时间,刘浪可不想把这五年时间浪费在和南京国民政府你争我斗中,刘浪希望用这五年时间带出一支强军,一支让小鬼子碰的头破血流的强军,那怕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大势,刘浪也希望用这样一支部队告诉全国军民,中国人,从来都不是东亚病夫。
  因为“淞沪协定”,十九路军军部已从原驻地迁出,现暂定在望仙桥一带,距离61师的驻防地大约有三十公里,卡车在老旧的公路上缓慢而行,放眼望去,经历过两军合计十余万大军大战后的苍夷俱在。
  两名军人也没有继续交谈下去的兴致,气氛有些沉闷。
  一直走了一个多小时,连续经过了几个戒备森严的盘查路口,终于到了军部驻地。
  有毛维寿的带领,再加上刘浪这个“抗日英雄”的特殊体型也是小有名气,进军部的大门并没有受到多严格的审查。
  在一名中校副官的带领下,两人直接来到了临时军部最大的会议室,已经得到消息的蔡廷锴蔡军长已经在那里等候了。
  整整自己的军帽,刘浪昂首挺胸踏入了会议室。
  精瘦但却面相极为坚毅扛着中将军衔的蔡廷锴刘浪在照片里见过,一双虎目不怒自威,让人印象极为深刻。但会议室里并不仅仅只有他一人,在蔡廷锴身边竟然还有个平头短发,穿着大褂的男子。
  刘浪目不斜视,立正敬礼:“军座,61师通信官刘浪特来报道。”
  “哦?刘团长,你现在可是2师的人了,61师通信官就不要再提了吧!”蔡廷锴动也没动,慢条斯理的说道。
  “就算刘浪以后当上将军,履历上的第一条也永远是十九路军61师通信官。”刘浪大声回答道。
  “哈哈,算你小子会说话。”面无表情的蔡廷锴脸上绽出一丝笑容,站起抬手给刘浪还礼,侧头问身边的大褂男子:“怎么样?杜老板,我十九路军的好男儿还是不少吧!”
  平头短发男人看着刘浪,眼里闪过一丝奇光,闻言微笑道:“有蔡军长这样的保家卫国的模范军人,麾下自然少不了刘团长这样的英雄人物。”
  杜老板?刘浪脑海里走马灯似的开始思索。
  原来是他,刘浪灵光一现,能跟蔡廷锴这样的一名中将并肩而立而不落下风的商人,又姓杜,翻遍中国近代史,恐怕也只能是他了。
第42章
密谈
  杜月笙,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由一名小混混成长为上海乃至中国最大的黑帮帮主,用现代语来说,就是黑帮教父,统治上海黑帮二十年之久的地下皇帝。
  如果仅仅只是个黑帮老大,根本不足以配得上传奇人物这几个字。身为黑帮老大的杜月笙还是个长袖善舞,极会左右逢源的政治风云人物,在红色政权史书里著名的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利用自己的帮派势力帮助国民政府通风报信,致使上海数千进步工人被当权政府杀害。
  但与此同时,此人还是个爱国主义者,不说五年后的全面抗战中杜月笙挺身而出利用帮会的关系开展抗日救亡工作。就说这次的“一二八淞沪抗战”,杜月笙在开战之初就电话蔡廷锴军长道:“但凡有用得着我杜某人的地方,万死不辞!”,而且此人说到做到,在第二天就他就开始四处奔走,拜访上海滩的各界名流,建立了一个支持十九路军抗日的“上海抗敌后援会”。
  在“上海抗敌后援会”的组织下,从富豪到乞丐,大家纷纷行动了起来,有钱的捐钱,有物的捐物,为十九路军的官兵们提供了很好的后勤保障。与此同时,杜月笙还组织了战地服务团,冒着枪林弹雨帮助作战部队运送枪支弹药和后勤物资,在整个淞沪抗战期间,死伤数百人之巨。
  也无怪蔡廷锴曾经说没有杜月笙十九路军早就溃亡。
  面对这样一个中国近代史上毁誉参半的风云人物,刘浪肃然抱拳行了一个江湖礼:“原来是杜先生,感谢杜先生在此次抗战中为我十九路军全体将士所尽之力。”
  “刘团长客气了。”杜月笙微微一愕,客气了一句,继而很好奇的问道:“恕杜某冒昧,刘团长和我应该素未谋面,也不知刘团长是怎么认出杜某人的。”
  “若不是杜先生,刘浪实不知还有那位能这样和我们军座平起平坐。”刘浪微微一笑,回答道。
  “哈哈”蔡廷锴和杜月笙相视而笑。
  已经在军工厂混迹四五年的刘浪早已不是那个只有血与火的单纯军人,和官僚们处时间长了自然对于人心多了几分把握,这句话算是把这二位都恭维的恰到好处。
  “怪不得老毛说你小子是个滑头,果然是名不虚传。”蔡廷锴指着刘浪笑骂道。挥挥手指了指对面的椅子道:“坐,我知道今天你是来挖老子墙角的。”
  “谢军座。”刘浪端正的坐在椅子上,脸上露出每个胖子都特有的憨笑:“军座言重了,刘浪今天来可不是挖军座的墙角,而是来给军座分忧解难的。”
  “给我分忧解难?哈哈,好,我就听听你怎么给老子分忧解难的,刘浪,我可先跟你说好,如果你说不出个一二三,军政部许诺你的200人可就变成100人了,如果纯属瞎扯,那你小子就光杆司令一个区上任去吧!”蔡廷锴听刘浪这么一说,不由失笑道。
  杜月笙则笑眯眯的看了刘浪一眼没说话,悠然端起面前的茶杯抿了一口。不用想,这位刘团长是想用另辟蹊径的方式从蔡廷锴这儿挖人,就是不知道这个看着憨却是很精明的胖子用什么方法。
  “上海战事已毕,军座是不是正在忧心委员长会将我十九路军放至何处驻防?”刘浪慢悠悠的说道。
  “噗”杜月笙一口茶直接喷了出来。
  蔡廷锴虎目猛的一睁,看着刘浪不说话。
  并不仅仅是因为刘浪说中了蔡廷锴的心思。而是刘浪这一句话简简单单,可透露出来的信息,让人心生寒意。蒋委员长不满十九路军不抗击红色部队由来已久,但是,刘浪这个新晋上校却堂而皇之的把之放在了桌面上。
  换句话说,刘浪已经知道,十九路军驻防何地和蒋委员长会如何对待十九路军两万多官兵有必然的联系。
  杜月笙压根儿没想到这个眼前这个他有些捉摸不透的年轻人会如此大胆,将这般忌讳的事陡然扔到了桌面上,而且如此开门见山,不留余地。心中首次对这位“抗日英雄”多了几分好奇。
  “蔡军长,此事涉及军事机密,杜某还是先告退了。”杜月笙果断站起身来告辞。
  “好,杜先生诸多要事缠身,蔡某也不便多留,容蔡某下次再设宴款待,祺勋代我送客。”蔡廷锴也不是拖泥带水之人,当下起身道。
  “刘团长少年英雄,他日你我再好好亲近。”杜月笙在临走之前深深的看了刘浪一眼,微笑道别。
  “杜先生客气,错过今日,刘浪自当上门拜访。”刘浪也笑着应道。
  不过,刘浪这次可不是客气,杜月笙这位七窍玲珑的沪上黑帮大佬,可实时刘浪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人物之一,今天能和他结识,倒是省了刘浪不少功夫。
  在座之人都是非常人物,没多少废话,走的走,留的留。
  整个会议室里,就剩下蔡廷锴和刘浪两人。
  “好了,现在就你我两个,有什么想说的,就说吧!”蔡廷锴正襟危坐,盯着刘浪的双眼说道。
  “我十九路军必定会被派往福建。”刘浪很干脆的说道。
  这是曾经的历史时空发生过的事,刘浪自然极有信心。
  “继续说,不管怎样,你要的200人,我给你。”蔡廷锴目露精光,一字一顿的说道。
  仅从蔡廷锴这句话,刘浪就深知自己赌对了,十九路军调往福建一事,十九路军的大佬们恐怕早有预料。
  现在,就看自己有没有能力靠自己的一家之言替中国四万万同胞保留下这一支赫赫有名的抗日铁军了。
  刘浪心中大定,蔡廷锴心中却是掀起滔天巨浪。去往福建之事他之所以有所耳闻还是因为军政部某位和蒋总指挥交好上将的密告,听说是那位蒋委员长无意中的透露,只不过到现在还是悬而未决,这种机密自然不可能是刘浪一个小小新晋上校所能知道的。
  如果,是这个年轻人根据时事分析出来的,那就太过妖孽了。
  没人知道刘浪和蔡廷锴说了什么,反正刘浪2个小时之后从军部出来时,笑容满面。
第43章
招兵之始
  刘浪没法不乐。
  经过艰苦的讨价还价,已经被他说动的蔡廷锴大笔一挥,给了他一道军令,十九路军全军3万人,除去淞沪一役阵亡的2000将士,其余两万八千人,校官以下人等,任他调用。
  而且,不再是两百人,是五百人,整整翻了一倍有余。
  当然,更让刘浪为之高兴的是,这两个小时,刘浪根据自己熟知的历史,旁敲侧击的将十九路军日后会遇到的情况一一分析,虽然蔡廷锴这名著名的抗日将领并没有当着自己的面做出什么决定,但从他将调人名额从200人主动提升至500人就可以看出,他心中已有所触动。
  第二天,一则消息就在十九路军全军流传开来。
  国民革命军第二师步兵独立团招收官兵,凡少校以下军衔者,皆可报名,名额500,参与选拔之后,一经录取,待遇从优。
  消息一经传开,十九路军全军哗然,中央军素来嚣张,但这样公然的挖角行为,可实是极为少见。
  还有什么见鬼的步兵独立团,十九路军的官兵从北伐战争到中原大战再到这次淞沪抗战,可谓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人,除了昙花一现的叶挺独立团,这又是那来的狗屁番号?
  “长官……”消息传开后的第四天,迟大奎从刘浪花了十块大洋租的临时招兵点跑回野战医院找刘浪。
  刚火急火燎的推开刘浪在野战医院设置的独立团临时团部大门,刚喊了声长官,迟大奎就“嗖”的一下又缩回去了,顺便把门又给关上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9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