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还我河山(校对)第2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9/903

  只想再回某胖子三个字:你特娘的。
  好吧,只能说何上将被某人睁着眼睛说瞎话的功夫给气糊涂了,字都数不清了。
第498章
垂涎
  刘浪这会儿当然只能用“爬”这个字眼来糊弄何上将了,他这会儿距离长城还有三四百里地,距离北平足足快七百里呢!
  还好,刘浪很庆幸自己当初扯了个重伤昏迷的理由,否则现在还不知道怎么圆这个场子。
  刘浪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瞒不过中日双方的老狐狸。
  可瞒不过又怎样?只要没人抓他刘浪的现行,两边的大佬们也都只得捏着鼻子认了。
  想不认也简单,来抓我啊!以刘浪如今背着一架迫击炮还在山涧纵跳如飞的速度,把整个关东军都搬到热河,对所有山区进行坚壁清野重重封锁恐怕还有那么个百分之一的可能。
  很显然,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武藤信义再怎么喜欢劈办公桌当壁炉里的柴火,也只能认这个栽。
  收拾好了第八师团残局的第六师团在武藤信义大将的命令下留下了一个混成旅团六千人做为热河的守备军,其余部队也没在热河逗留多久,继续回归东三省。
  一个混成旅团别看人员还没第八师团残部多,但战斗力可是不可同日而语,一个拥有着炮兵和步兵以及骑兵协作的混成旅团的战斗力,远高于一个纯步兵旅团,已经足以威慑整个热河的中国反抗军了。
  所有日军都知道,第八师团之所以败,就败在炮兵让人家一窝端,仅剩下的步兵又被疯狂的长城团耗尽了精气神和弹药储备,直至最后被一帮农民来了个窝心脚,直接一脚踹死在热河的大山里。
  第八师团的战例,自此就被写入日军的陆军操典里,保护炮兵成为每支作战部队的重中之重。
  刘浪也没想到,自己长城一战让日本人从此谨慎了许多,让他日后还想打他们炮兵主意的难度无意中增加了不少。
  不过就算知道,刘浪还是会这么做的。你在进步,敌人也不是蠢蛋,自然也会进步,不过这没关系,你只要进步的比他大,他还是会成为你碗中的一碗菜。
  没人是傻瓜,就比如说独立团在长城一战,无论是从战术还是战斗人员素质再到士兵装备,不管是轻武器还是重武器,详细的报告早就放到了中日双方高层的桌面上。
  刘浪的战术固然如天马行空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属于天才一类的军事指挥官,但他善用侦察兵这一点也依旧被双方高层所洞悉。
  被刘浪揍出了翔的关东军率先成立了独立建制的侦察中队,这可是在日军之前的战斗序列中从未出现过的兵种。以前他们的侦察尖兵往往就由战斗力最强的步兵中队来担任。
  但经过长城一役,关东军发现了中国侦察兵可不仅仅只是担任了尖兵侦察战场的作用,跟踪,埋伏,刺杀几乎无所不能,甚至仅三名单兵,就骚扰的一个师团几万人日夜不宁,而数万人的庞然大物还就拿几个单兵没办法。
  专业的人士那就交给专业的人士来对付,很善于学习的日本人也开始了自己的军种试验。
  只是,一个是瞎子摸着石头过河,一个是身负着八十年后红色共和国数十年特种作战经验积累的共和国利刃,特种作战方面,刘浪就是蒙着眼睛,也能甩正处于摸索阶段的小鬼子十条街。
  国军将领们也不笨,看到了刘浪的特种兵们在这场战争中起到的巨大作用,也纷纷学着在各自部队里抽调精兵建起了侦察排和侦察连担任战时的各种不能由普通士兵完成的单兵作战任务。
  当然,这还不是最关键的。
  双方高层都注意到了独立团在此一战最强有力的轻武器。
  可以说,没有这款让人听了就头皮发麻战斗意志都大大降低的射速惊人的机枪,独立团就算人员素质再高,刘浪战术再天才,充其量也就是个不胜不败的结局,绝不至于让第八师团在罗文裕吃上那么大一个亏,最终导致全军仅仅逃出了两个大队,差点儿连军团编制都被撤销了。
  事实上如果不是第八师团有几位老长官还在陆军省高层的任上,军旗被焚毁伤亡率高达百分之九十的第八师团很有可能成为日军历史上第一支被撤销编制的师团级部队。
  还好,松田国三历经了千辛万苦,带着半途汇合的两个步兵大队在山中摸索了数日,终于找到了组织——正在北上的第六师团。
  近两千叫花子兵在看到吃的那一刻差点儿没一口把铁饭盒都啃个豁的模样让坂本政右卫门都丧失了责骂属下松田国三的力气,哪怕他把整个14旅团都丢到了长城和热河。
  当然,那是后话,暂且不提。
  就说说刘浪还在山中一路朝承德前行,此时北平城里的动静。
  因为MG42机枪惹出的动静。
  据日军事后调查,仅罗文裕攻防战一役,直接或间接死于那挺射速极高已经无法统计的机枪之下的日军,竟然高达万人。
  这其中,更是以一战而殁的第4旅团贡献的最多。
  完全没经历过如此高射速机枪的第4旅团选择了日军历史上最愚蠢之一的密集阵型冲锋,导致了那种射速极高的机枪将性能发挥到最大,在那种机枪的面前,任何密集冲锋几乎都相当于排队被枪毙。当然,这样的蠢事,日军在日俄战争青岛之战中也做过,那次付出的是一万五千人日军殒命的代价,在俄国人的机枪面前。
  日本人注意到了,国府高层当然眼睛也没瞎。
  日本人是苦于没有缴获到这种机枪,只能在会议桌上空着急,指望着密布于中国北方的间谍们发挥他们的作用,看是否能搞件样品回来供军方研究。
  和那种机枪相比,92式重机枪500发每分的射速就像是乌龟爬。
  包括何益之在内,所有日方间谍都接到了这条密令,位于北平城内的长城团驻地,就像是一块被闻到血腥味儿鲨鱼们盯上的肥肉。
  如果说被伤的血淋淋的日本人还只能躲在黑暗中窥测。
  那国军各将领包括某位大佬授意的代理人,那吃相可就难看得多了。
  他们几乎是毫不掩饰自己对MG42机枪的垂涎,恨不得是以组团式的行为来长城团“劳军”。鸡鸭鱼肉往独立团一搁,大佬们就开始你一言我一语的说起对某款传闻中武器的好奇起来。
  可是,出乎他们所有人的意外,臆想中本应该把机枪当成宝贝藏着掖着的长城团,却很大方。
  大方的他们都稍稍有些脸红。
  但,没一个人会因为脸红就不要了,那手恨不得都伸到机枪把上了好吗?
  一个成熟的男人,尤其是头顶上有“帽子”的男人,是绝对不会因为某些不可名状的惭愧就主动放弃自己的目标的。
  在这点儿上,来长城团驻地的各位将军们都很符合这个标准。
第499章
卖方市场
  现在因为宋中将嚷嚷着让自己的两个团归建的事儿,祁光远和董升堂左右为难干脆天天走亲访友不参合军事,把团里大大小小的事务都丢给迟大奎和唐永明负责。
  但谁也没想到从一个小连长升起来的迟大奎竟然会如此大方,不仅把MG42机枪搬出来供诸位长官鉴赏,还带他们到射击场亲自射击爽了一把。
  只有亲自一试枪,各位将官们才知道,这把被称为MG42的机枪果然名不虚传,那射速,真的是秒杀他们所有见过的机枪,更夸张的是,这枪射程平射距离高达1500米,既可以做轻机枪也可以当重机枪,紧急时刻还能当高射机枪。
  怪不得战斗报告上说,日军在罗文裕损失十架飞机,这种机枪绝对功不可没。
  可以说,有了MG42机枪,国军现在装备的什么马克沁,什么哈奇开斯,什么三十节几乎全部可以淘汰了。
  仅是想想自己的部队如果装备上了这种性能极佳的多用途机枪,扛着将星的十几个将军们都还有些小兴奋呢!
  “迟营长,明人不说暗话,我们当兵的,都喜欢直来直去,刘团长不在,你做不了主,给老哥几个透个明信也可以,这枪,卖不卖。”说话的这位迟大奎不认识。
  但他认识人家领章上的花和星星。
  那可是位中将,算是在场的大佬中的大佬了。
  要知道,和日寇这一战,北方战场汇集了中方二十几万大军,中将少将一大堆,虽说对独立团的这款将日本人打得哭爹喊娘的秘密武器都觊觎已久,但中将以上的大佬们多少还顾忌点儿脸面,绝大部分都派的是自己麾下的师长也就是少将级别的来打探消息。
  也就两三个军长级的大佬可能是在这一战中损失惨重,对秘密武器“求贤若渴”亲自赤膊上阵了。
  这其中就包括说话的这位67军军长王以哲中将了。
  只是,他这一声自称老哥喊的,让一堆少将们脑门上都隐现汗渍。王军长,节操啊!
  不过,没有“节操”的王中将这个提问却是所有人都想问的,当下,都竖着耳朵听着迟大奎的回答。
  至于说什么人家独立团最高长官刘团长未归,他们就来打别人秘密武器主意的不地道,这会儿,却是也顾不得了。
  迟大奎被中将级别的大佬自称的这一声老哥显然也搞得有些脑门出汗,但言下却是毫不犹豫,“卖,怎么不卖?”
  听迟大奎如此一说,所有将官顿时“喜上眉梢”。
  和很多现代人的思想很一致,对于这些大佬们来说,只要钱能解决的事,那就不是什么大事,只要别钱太多,这年头,地主家也没多少余粮。
  “迟营长,这个你能做主?”早已拉下面子跟一个小营长称兄道弟没有“节操”的王中将抢着问道。
  “做主我当然不能做主。”迟大奎一句话差点儿没让一帮中将少将冲上去将这个小营长围殴致死。
  不能做主,你跟我们这儿装什么大瓣蒜呢!
  “但我们团座说了,他不在,各位长官也迟早会找到咱独立团的,所以,他给我专门留了个价格清单,各位长官如果觉得合适,这枪咱就卖。”迟大奎在将军们脸色变化之前赶紧又丢出了最重要的那句话。
  没错,就是价格清单。
  早在迟大奎离开之前,刘浪就专门拉着迟大奎交代了半天。
  刘浪知道,独立团这一战固然打得是光芒万丈,但不低调的后果就是被人惦记上了。独立团拥有的博福斯山炮还好说,那是从第二师顺来的,日式山炮也好说,那是抢来的,但在防御战中大放异彩的MG42机枪绝对是瞒不过去的。
  做为军人,那个不想给自己部队增加威力更强的武器?别说云集在北平附近的二十万大军会眼热,就是远在南昌的那位光头大佬恐怕也眼馋的紧吧!
  既然瞒是瞒不过去的,那就不如大方点儿拿出来销售,只要你有钱,哥们儿就给你可劲儿的造。
  MG42其实也并不是什么稀罕货,六七年后的第三帝国足足造了几万挺这玩意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9/9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