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还我河山(校对)第2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2/903

  “不,范老板,我不这样认为,而且您说的会把运输成本转嫁给老百姓这一点儿,刘浪可以向您保证,公司定的价格是多少,到北方百姓手中的价格就是多少,绝不会因为长途运输费用而多收一角钱。”刘浪很认真的对范旭东说道。
  “范某似乎有些明白了,你坚持要把厂子建在西南,是川省刘总司令的要求吧!”范旭东突然福至心灵,轻声说道。
  刘浪是刘湘族侄一事儿并不是什么秘密,但凡是有心人都能打听得到,再加上刘浪率军驻扎于四川广元,范旭东一盘算,估摸出了刘浪为何如此坚持。
  这个时代,各级政府同样也是要靠各种税收过日子的,不管是农业税还是商业税,建一个厂子,那对当地来说也是一笔收入,刘浪想帮自己的叔父,那是再正常不过的逻辑。
  这是个误会,但无疑是个美丽的误会,刘浪很惬意的向范老板丢了个你懂即可的眼神。
  “好,既然你刘团长如此看得起我北方商会诸人,厂子建在西南我也不反对,只是,此处同好如此之多,依我对刘团长你的了解,你既然当众这么说了,恐怕也不止只是想找一到两名合伙人那么简单吧!”范旭东颇有深意的看向刘浪。
  听范旭东这么一说,那些资产稍小的商人们眼睛顿时一亮,对啊!如果刘浪就想找大个头儿的合作,又何必在这公众场合说,私下随便找排名前十的那家,任意一家都能独资给吞下这个甜饼,还是不带丝毫犹豫的那种。
  “嘿嘿,范老板果然不愧是我民国化工产业第一人,刘浪这点儿小心思哪能瞒得过您的慧眼。”刘浪毫无凝滞的给自己找下话头睿智的范老板一记马屁,眼睛看向急不可耐的北平商界精英们,说道:“今天能来参加我定亲宴的诸位,都是我岳父的好友,刘浪照礼应该称呼诸位一声叔伯,既然范伯父都已经把话都点透了,那刘浪就打开窗户说亮话,刘浪现在有技术也有项目,唯独缺钱,而诸位叔伯,恰恰和刘浪相反,最不缺的就是那些黄白之物。”
  得,叔伯都喊上了不说,浪团座这开门见山直接说缺钱,把一众北方商界大佬们听得后背有点儿发凉,一个化肥厂而已,三四十万大洋的投资罢了,用得着如此缺钱?
  “嘿嘿,如果诸位觉得,我刘浪就想建个化肥厂,那你们可就错了,化肥厂不过是刘浪所设想集团公司下面的一个子公司而已,刘浪所建的集团公司,将会涵盖医药、化工、钢铁冶炼、水泥建筑、矿石冶炼、装备制造等几类,所需资金将是天文数字,不知道诸位有没有兴趣。”刘浪抛出一个重磅炸弹。
  这记炸弹无疑把北方富豪们炸得有点儿懵。
  不仅集团公司是个新鲜名词,就是刘浪所说的那些,无论那一个产业,都是这个时代最急需的产业。如果能建成,固然是财源滚滚。
  可问题的关键是,能建成吗?
  以当前中国薄弱的工业基础,可不是大嘴一张就能成的,那很多设备得从国外进口,甚至其中大部分是有钱都有可能买不到。
  刘浪的这个套,有点儿深啊!
  至少有三分之二的人,已经萌生退意,光靠化肥厂一个公司的利润,可无法支持刘浪的其他不太实际的设想。正如他所说的,投入是个天文数字,万一无法实现呢?那可都是打水漂了。
第557章
可怕的细菌
  刘浪是谁,虽然是纯正军人出身,但那也是在军工厂官场上磨练过几年的人,那帮只注重利益的家伙们的脸色变化那里逃得过他的眼睛。
  话锋一转,道:“我知道,这个饼画得有点儿大吓着大家伙儿了,怕买饼的钱投进去饼却没吃到最后却血本无归。那这样,我先不说那些化工钢铁水泥,就先跟大家伙儿聊聊医药。你们没去过欧美吧!”
  大佬们纷纷摇头,不管是欧洲还是美国,都是万里之遥,去的话也只能坐船,少则半年多则一年,没特别重要的事儿谁会跑那边去?就是范旭东,也只是留学去过日本。
  “但这里有人去过美国,比如范子冉范公子。”刘浪微微一笑指着一脸懵逼的范子冉说道。
  “范公子,你可是在美国哈佛大学呆过几年学化工的人,你来说说美国如今对消炎药的研究情况。”刘浪先对范子冉要求道。继而转过脸对大佬们半是开玩笑半是认真的说道:“范公子可是范老板的侄子,这次的投资意向他应该不会错过,你们应该不会认为范公子是我的托儿吧!”
  “哈哈,那能呢!刘团长说笑了。”
  “范公子也是商界新晋精英,有范老板的悉心栽培,我们自然是相信他的。”
  大佬们自然是漂亮话说得十足,哪怕是心中有些怀疑也得藏着,这时候谁要是说个不信,不光是打刘浪的脸,范老板的脸可也被打得啪啪作响。
  不信,也得信。
  范子冉有些迟疑的将目光投向自己的伯父,范旭东点点头,“子冉,刘团长既然让你说,你就说说,我正好也想知道你在美国这几年究竟开阔了多少眼界。不过,你得据实以说,不得胡编乱造。”
  “美国人的科技,的确是我中国目前说不能及,他们的化工产业很发达……金融业也很兴旺,只是金融危机刚过,现在经济正处于一个低谷,距离全面复苏还很遥远,如果我们去那边投资的话,他们的政府应该还是很欢迎的。”范公子显然在美国也并不是吃喝玩乐,还是对此时的美国化工产业和经济很了解。
  只是,这和刘浪要求他说的所谓的医药产业南辕北辙,完全是牛头不对马嘴。
  听得范旭东的眉头都深深的拧了起来,耐心的听了几分钟后终于忍不住打断侄子的滔滔不绝,“我们中国都还投资不完,去美国投资个什么?说重点,医药行业有什么新动向?”
  “可是,伯父,医药行业又不是我的专业,我是真的……不知道啊!”范子冉哭丧着脸解释道。
  所有大佬一阵蛋疼,不知道,你直接说不就完了,扯那么多搞什么?
  “哈哈,不知道就对了。你一个异乡人,如果连你都知道了,那就说明他们已经研制出来了,那还有我们的汤喝?”刘浪大笑道。
  众人……
  敢情是拿我当背景墙啊!范大公子看向刘团座是一脸的幽怨。
  “好了,既然范公子无法告诉大家美国和欧洲医药界发生过什么,那就让我来给大家讲讲一名欧洲医生的重大发明,虽然绝大部分欧美人都不知道,当然了,至于我是怎么知道的,这个,很抱歉,只能保密了。”刘浪脸上浮现出一丝神秘。
  这个必须保密,因为他所知道的,是八十年以后科普读物上写的,要是说出来,一帮大佬不把他当成神……经病,才是怪事了。
  不过刘浪这么一装逼,商界大佬们的脸色反而集体慎重起来,什么样的药物才能让一个国军上校忌讳莫深?莫非,这还和国家机器有关?
  不管众人的心中怎么想,刘浪继续说道:“我是一名军人,接触最多的就是伤亡二字,而之所以伤排于亡之前,是因为伤者多于死者。经历了关羽刮骨疗毒的那个血淋淋的手术时代,世界上先后出现了麻药和绷带,这样可以让患者不必忍着剧痛做手术,也不必依靠烧红的烙铁去处理伤口。可无论医疗科技如何进步,都阻挡不住一种微生物收割生命的步伐,它就是——细菌!
  细菌大家都知道,一场水灾过后,民众死于疟疾这种细菌感染往往达数十万之众,数目远高于水灾死亡的本身,就是在科技远高于我国的美国,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仅仅痢疾一项,活活让5万多士兵拉肚子而亡。一战结束后的一年里,一场流行性感冒干脆干掉了2000万人……
  细菌这微小的巨无霸,数千年来引得无数医学领域的精英前来探索,却无果而终。这种情况,一直到一个叫弗莱明的战地军医的出现。作为一个医学工作者,弗莱明出身社会底层,因为意外继承了亲戚的遗产,得以有钱读书,进入了医生行业。但这个受人尊敬的行业,对于青年时代的他来说,却意味着终生难忘的惨烈记忆:席卷欧洲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场上,他参加了千千万万伤员的抢救,又亲眼目睹了大多数人的无情死亡,伤口感染恶化的危害,令他刻骨铭心。
  正像这位军医曾说过的一句话那样:正是因为战争,让他明白了身为一个医生,他是多么无力。我独立团长城之战,重伤1300余人,可是,活下来的能有多少?那让我来告诉你们,597人,不到一半,甚至直到现在还有人在医院里逝去,而我,面对这一切却无能为力。哪怕我能将日寇的头颅垒成京观,哪怕我能率领着士兵们顶着枪林弹雨前进,但我依旧拿那个渺小的细菌无能为力。能不能活,只能看他们的运气。”说到此处,刘浪的眼底噙满泪水。
  这倒真不是刘浪演戏,在这个没有抗菌药的时代,他麾下的战士,真的是伤亡太惨重了,一个加上壮丁编制高达2500人的独立团,经此一战,只活下来了1100多人,阵亡高达百分之六十,还有数百残疾,这百分之六十,至少有百分之三十是死在了医院里,如果有抗菌药青霉素,他的兵,至少能多活下来500人。
  500人的命啊!没丢在炮火连天的战场,却全部丢在那些渺小的细菌口中。
  全场一阵默然。
  那边坐着的一众军官们,随便挑那一个出来,都是铮铮铁汉,可现在同样是满眼泪花。
  他们并不是悲伤于死亡,死于战场,那是战士的归宿,每个人走上战场的那一刻,都已经做好了马革裹尸的准备。可是,战争已经结束了,却要眼睁睁看着自己朝夕相处的兄弟死在病榻上,而自己却什么也做不了,那种无能为力的痛楚,甚至远大于看见死亡本身。
  而这一切,都是该死的细菌造成的,人类至今也无法攻克的难题。
第558章
上钩了
  “对不起,说跑题了,我继续。”刘浪擦了擦眼角的泪花,抱歉的说道。
  “不,刘团长,你说的很好,我们每个人都在期待你的故事。”范旭东摇摇头道,“不知道刘团长你信不信,你这个故事虽然还没讲完,但范某却已经在心里做了一个决定,就算日后投资失败,那我范旭东也没有任何怨言,因为,我听到了一个令我感动的故事,这个生意,怎么都不会亏。”
  “那我就把这个故事继续讲完,让范老板您值回票价。”刘浪深深的看了一眼这个曾经时空中被冠以盛名的大商人,继续道:“历史的车轮不会因为细菌的肆虐而停止前进,许多医生遇到这种无力感,基本都是认命,幸运的是,弗莱明不是。一战的历练,令他开创性启动了‘交叉感染’的研究,一下声名鹊起,但是如何遏制细菌感染,他却一直没有找到办法。
  直到1928年的一天,身患感冒的弗莱明一个喷嚏,打在了实验室培养皿里,很多天后他才发现这个错误。但奇特的现象却发生了:这个打过喷嚏的培养皿上,出现了一种新的霉菌,所有霉菌都绕着分布。
  如此怪现象,一下引起了弗莱明的兴趣,他开始观察这个培养皿,但这般繁琐的工作,连他助手也不理解,甚至干脆离他而去,万幸的是,他最终没有放弃,终于在1928年2月13日这一天,确认了他的发现:这是一种新型的,可以有极强抗生杀菌作用的霉菌,它仿佛一颗犀利的子弹,将横亘在人类医学面前的细菌壁垒击打得支离破碎!于是,兴奋的弗莱明,亲自给这种新型霉菌命名——青霉素!”
  刘浪的故事讲到这里,大家伙儿终于明白了,已经有人已经发明了抗菌药,这绝对是个超级聚宝盆。不管是军队还是普通民众,对这种叫青霉素的抗菌药,一定会是趋之若鹜,就算是他们自己听到,只要哪儿有卖的,一定是不惜一切代价去买回来,哪怕用同等重量的黄金去换都值得。
  很简单,青霉素能保命,黄金却不能。
  只是,西洋人已经发明出了青霉素,这和我们有什么关系?难不成,还能把制造方法给我们不成?西洋人人是疯子吗?是傻子吗?当然不是,西洋人的贪婪是这帮生意人们最清楚的。
  “呵呵,诸位是不是很疑惑,西方人已经发明了青霉素,这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嘿嘿,不过,这个划时代的发明,在1928年的时候,却只仿佛投入水面的小石子,弗莱明的两篇关于青霉素的论文发表后,世界医学界几乎无人问津,而且这青霉素虽然效果好,但弗莱明一直没有办法将其提纯。所以,在绝大部分‘专家’眼里,所谓青霉素,不过就是个毫无实际意义的新物质。换句话说,这个叫青霉素能改变人类命运的宝贝,这会儿还停留在弗莱明医生的实验室里无人问津,而弗莱明医生也还只是个好医生的称号而已。”刘浪微微笑道。
  “刘团长,这是真的吗?青霉素这样的稀世珍宝竟然被西方人弃之如敝屣?他们不是号称自己是最民主和文明的国度吗?又怎么会对这样一个划时代的发明视而不见?”周正儒激动的一下跳起来,两眼通红,一连串的发问呈现出在座诸人心中的震撼。
  必须震撼啊!如此一个惊人的发明,竟然被科技远超中国的西方人视而不见?简直是不可想象。
  “没错,事实的确是这样。不过周伯父您也别把西方人抬的太高了,所谓的民主和文明不过是那些站在社会顶端的财团和所谓的政治家门的民主和文明罢了,任何违背他们利益的人,都会成为他们的敌人。伟大的哲学家自然科学家布鲁诺不就是被他们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著名的西班牙医学家赛尔维特还不是因为撰写了肺部循环理论而被他们烧死在火刑柱上?”刘浪嘴角微微一撇,不屑地回答道。
  不是刘浪崇拜太过理想的共产主义就打击西方的民主,而是,事实就是如此,任何有人的地方,就有阶级,只要有阶级就会维护自己阶级的利益而打压另一方阶级,但弱势的一方永远都是普通民众,这是现状,也是人性。所谓的民主,也不过是披上一层温情的外衣而已,深藏其下的狰狞并不是普通民众所能看得见的。
  “刘团长你的意思是,我们也可以搞这个什么青霉素?”牟丁山也急不可耐的问道。
  “是的,在一项发明没有确定所有人之前,我们自然能做,更何况,他们能造坦克,又有谁规定了我们就不能造的?”刘浪点点头。
  “可是,刘团长就如同你说的,青霉素至今还停留在那个伟大医生的实验室里,我们能行?还有,我们如何能保证在西方人之前搞出这个青霉素?要知道,如果他们先于我们之前研制成功,根据西方的法律,他们一定会宣布他们拥有这个药品的产权,其余都是非法的,我们的政府,很难抵挡来自他们政府的压力。到时候,青霉素再好,我们也只能眼睁睁看着而不能随意使用,更别说大量销售了。”范子冉在美国求学过,对美国的法律还是了解几分,很认真的问刘浪。
  “呵呵,范公子这个问题问的很好。首先,我可以保证,西方人绝不会先于我们研究出来,美国现在还因为经济危机的问题而焦头烂额无暇他顾,更别说这个被束之高阁的医学发明了。至于欧洲,嘿嘿,都还在想着怎么扩军备战吧!
  第二问题,我们能不能行?我们的祖先创造出了这个星球上最灿烂的文化已经证明黄种人在智慧方面是站在了这个星球的顶端,我们这个时代更不缺像叶教授这样的中西文化合璧的科学巨匠,叶教授已经答应我支援华清大学最顶尖的学者和学生团队,如果,我们站在别人的肩膀上都不能搞出这个,那我想这个药物也可能就不会存在于世间吧!
  最后,再回答你第三个问题,关于知识产权的问题,我们公司的青霉素一旦提纯成功,我会马上启程去美国,在美国成立一家公司,宣布青霉素知识产权的归属,而这些有劳拉的帮助,应该不成问题的,只不过要给罗斯家族一些好处罢了。”刘浪自信的回答道。
  刘浪当然自信,因为,青霉素直到十年后也就是1943年才由澳大利亚人弗洛里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提纯成功并迅速投入实用,这时距离青霉素被发现,已经过去了整整十五年。
  最令刘浪充满信心的是,青霉素的提纯项目从启动到成功,花了足足四年,但成功却不仅仅是因为时间,而是一个小小的烂西瓜皮。这个小小的烂西瓜皮,刘浪随时可以提供给自己的研究团队,不需要任何的意外。
  “我加入。”范旭东当即拍板。
  几乎在范旭东拍板的同时,周正儒和牟丁山仿佛唯恐刘浪觉得自己慢了,一起举手大声吼道:“我加入。”
  吼完,两个刚才还脸红脖子粗就差当场掐架的两人还又惺惺相惜的对视了一眼。真特娘的投机分子。
  一看几个大佬级别的都这么果断,心中早已有所盘算的商界精英们再也按捺不住,纷纷涌上前来,表示要加入。
  这时候没人再去争谁加谁不加,刘浪先前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他的集团公司很大,要把大伙儿全装进去。
  刘浪笑了,笑得很灿烂。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2/9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