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还我河山(校对)第2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4/903

  这也是杂牌军的悲哀,中央军靠中央政府拨款,杂牌军就只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防区在那里,就得靠那里的财政吃饭。
  当然,刘浪早已想好对策,绝不至于让北平的经济完蛋大吉。否则第二十九军迟早有一天会知道是他刘浪撬了北平的墙角,端了人家吃饭的饭碗,刘浪就是送再多大炮恐怕也不好使。
  手头上已经有了近六百万现大洋的刘浪更是财大气粗的向众人宣布了他酝酿已久的一个计划。
  迁移人口,从北方逃难过来住无定所的人口,北方军事委员会现在正处于焦头烂额中,各项巨大的支出已经让北方军事第一人何上将的头发都少了许多,他们现在根本顾不上从北方逃难过来的近十万人的衣食住行。
  别说现在物力财力和政府执行力都极为弱小的中国,就是拿到后世财力蒸蒸日上全国令行禁止的共和国,这也是一项极大的工程。七十多年后的那次震惊世界的大地震,数十万人无家可归,政府倾力,全国人民倾力,才算是把那次灾难的痛楚减低到最小程度。
  北平办不到,刘浪也办不到,但这个时代的人们要求没那么高,给他们工作,让他们养活家人,就足矣。
  这个,刘浪可以办到。
  想留在北平的,可以继续留在北平,华商集团现在已经拥有了工厂十三间,各类商铺一百余处,可以吸纳工人四千人,这完全能解决近四千户两万多人的吃饭问题。再加上先前众人们筹资的四十多万善款,可每户提供二十大洋租房资金,这样就让这两万多人口有房住有饭吃,解决了基本生活问题。
  不想留北平的,可以去四川,路费由安顿完留在北平剩下的近四十万大洋中支出,如果不够的,由华商集团进行补贴。
  只是,去往四川的这数万人必须为华商集团工作至少三年,工资按照市场价正常支付。
  这一次,刘浪不仅仅只是做慈善,刘浪的宏图很大,华商集团涉及的面也不小,需要的工人也极多,这数万劳力正好用得上。而且,这数万北地难民在南方并无根基,便于管理,也减少了很多泄密的可能。
  当然,这里面或许会混有日方的间谍也在所难免,但谁又能保证南方人就没有?只要严加防范和加强保卫制度,心怀叵测的人迟早会露出马脚,再会中国话的日本人,那也是日本人,再怎么想做日本人狗腿子的中国人,那也是个蠢人。
  听完刘浪的分析,北平商界大佬们,不,现在是华商集团的股东们觉得刘浪这样做并没有完全倒贴钱做善事,倒也解决了工厂劳动力的问题,再加上刚刚登上刘浪的大船,怎么说都要给“船长”点儿面子,那还会提什么反对意见?纷纷一阵拍巴掌叫好,就差阿谀奉承给刘团长送上无数记什么刘团长“悲天悯人”“胸怀天下”“日后定然走上高位”的马屁了。
  虽然刘浪已经等了半天了都,但很遗憾,目前的第二大股东范旭东一句话:就这么办!就把其他人的马屁都重新塞进了嗓子眼儿。
  当然,数万民众往内地迁移,刘浪这个国军上校是不能做的,已经被刘浪现场委任为集团CEO的范旭东当仁不让的接下了这个重担。
  接下来的数天,刘浪只用带着人各家数钱就行了。
第562章
上将的人情承诺书
  因为没有接到返回驻地的军令。
  刘浪和他的独立团又在北平呆了近半月的时间。
  如同曾经的时空中一样,南下参加长城之战的三个中央师并没有立刻归建,反而驻扎到了北方,因为耻辱的“塘沽协定”,冀东和察东为“非武装区”,三个师的驻地选在了河北省,原属于东北军的老地盘彻底被光头大佬吞并完毕。
  利用和日寇的一次大战,光头大佬牢牢的将中国北方掌握在了自己手中,不得不说,别的不谈,光头大佬抢地盘的能力实是这个时代的中国第一人。
  而在喜峰口一仗击毙日军五千人,战功仅次于独立团宋哲元的第二十九军,也算是没白出力气,不仅宋哲元、张自忠、冯治安、赵登禹、刘汝明五人荣获青天白日勋章,同时正值冯玉祥在察哈尔组织的民众抗日同盟军遭到光头大佬取缔,不得不解散,于是全部被二十九军收编。
  宋哲元征得国府同意,将二十九军扩充为四个师,六万多人。新增的一四三师(原暂二师)由刘汝明任师长,一三二师则由赵登禹为师长。二十九军还接收了抗盟的大量武器装备,包括原东北军汤玉麟部的三十多门山炮,加上从刘浪哪儿接收的八门日式山炮,实力大增,成为华北举足轻重的一支军事力量。
  但河北已经没有第二十九军的位置,宋哲元只能又被打发回察哈尔,担任他的察哈尔省主席,第二十九军这支华北地区最大的武装,也驻军察哈尔省。
  这天,刘浪还正想着怎么去找已经马上要离开的宋哲元聊聊未来数年的华北形势,因为刘浪知道,历史上的宋哲元对日军在1937年要全面入侵中国的形势判断并不准确,哪怕日军在平津间屯兵近三万人,宋哲元依旧认为区区三万日军,断不是已经兵强马壮兵力已经膨胀至十万人的第二十九军之敌。
  甚至,这位上将还因为厌倦了和日本人的马拉松式扯皮而选择回到山东老家养病,结果,还在他悠然山水间时,卢沟桥事变爆发。
  已经增兵至十数万人的日军不仅占据了兵力上的优势,还占据了主动,仓促应战的第二十九军哪有不败之理?副军长佟麟阁战死,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也在这一战中殉国,两员大将本不应该就这样死在对日的战场上,却成了宋哲元麻痹思想的牺牲品。
  甚至,日后随枣战役中阵亡的抗日名将张自忠也是间接死于这一战。为满足宋哲元保存实力的那点儿小心思,张自忠自任北平市长,率领四个团维持治安,第二十九军全员退至保定,结果感觉被国军抛弃的北平民众将张自忠骂成了不战而逃的汉奸,甚至全国都掀起了声讨“张逆自忠”的浪潮,这名曾经的抗日名将就这样被国人将脸狠狠地踩在地上外加吐了一脸的痰。
  自尊心极强的张自忠自此萌生死志,但凡大战,必率军同日寇血战,更是以一军之长之尊经常亲临前线,随枣战役之时更是亲率一团去解救麾下部队,最终被发现端倪的日军调集重兵重重包围最终弹尽粮绝而殉国。
  这些悲剧原可以避免,哪怕第二十九军抵不过日军十几万大军的兵锋,但只要早些提高警惕进入阵地,日军就是能占领整个平津,也得付出不菲的代价。
  刘浪还正在想找个什么由头去拜访那位大军长,这边宋哲元竟然亲自登门来拜访了。
  已经成为二级上将的他自然不是因为刘浪本人有多牛叉而上门拜访,刘浪再能打仗,现在也不过是个小上校,手底下也不过三千兵力,尚不足以让一个麾下兵力膨胀到六万几乎相当于一个集团军兵力的上将军长亲自登门。
  宋上将上门的目的,不过是为了原288团、289团尚在医院的一千多重伤员的后续问题来找刘浪协商。两团在长城一战,本负伤两千多人,但最终在医院能幸存下来的也不过近半而已。
  负轻伤者经过战后月余的修养,已经陆续归建,但在医院里却还有上千没了胳膊或是没了腿的残疾重伤员无处安顿。
  他们再怎么是百战余生的战士,但也丧失了战斗力,是不可能回到军队的。宋哲元此人也是出了名的爱兵如子,自然也不忍心就这样每人发个几十大洋将其打发回原籍。
  思来想去,正好新成立的华商集团正在大量的募集北方难民去南方新成立的工厂工作,而这个所谓的华商集团出面找北平政府协商的两个大股东之一却是刘浪的泰山大人——纪连荣。
  宋哲元第一时间当然是想到了找刘浪这个喜欢挖墙角的,已经挖了他一千三百精锐,想想办法在他老丈人的厂子里给这千余残疾老兵找个能吃饱饭的工作应该不难为他吧!
  介于刘汝明每次和刘浪的交锋中都没占着便宜甚至还吃了亏,干脆,也顾不得自己上将之尊的宋哲元亲自出马了。
  从这一方面来说,宋哲元无疑是让人敬佩的一名将军。刘浪很难拒绝。
  所以,当宋哲元开门见山的说明来意,刘浪毫不犹豫就一口答应。一千多名残疾军人怎么了?没有手没有脚又怎样?他们为这个国家和民族付出过,他们就应该得到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尊敬。
  更何况,那些百战余生的战士,不拿起枪,也一样能战斗,哪怕不是在和日寇对决的战场上。刘浪需要他们。
  刘浪的爽快倒是把宋哲元给搞愣了,在来之前他甚至已经做好了被刘浪勒索一把的准备,他甚至宁愿少要几门炮,也要给自己麾下的这些丧失劳动能力的士兵们一个吃口饭的地方。
  “刘团长,你有什么要求,直接说出来便是,我宋哲元能给你办到的,一定给你办到。”新晋二级上将虽然大喜过望,终究还是有点儿心虚。
  谁让刘团座从不吃亏的大名在外呢!
  “宋长官,你确定非要我提要求?”刘浪颇有些玩味儿的看着察哈尔省主席,说道。
  “必须提,你帮我第二十九军如此一个大忙,只要在我宋某人能力范围之内,不损我第二十九军利益,我能帮一定帮。”宋哲元心虽然虚,但嘴上却是很硬。
  不过话里的意思终究还是暗暗提醒刘浪,别太狮子大开口,宋某人的能力范围,不是很大,比如那些炮该给还是要给。
  “那好,您把这个签上您的大名就行了。”刘浪刷刷在一张白纸上写了一行字,递给宋上将。
  “宋哲元欠刘浪人情一个,在不损国家、第二十九军利益之情况下,刘浪可随时讨要,此人情五年内有效。”宋哲元呆呆的看着刘浪的这行字,不由大是蛋疼。
  这位,可真特娘的现实。
  给他个口子,这人情白纸黑字就出来了,不仅时间跨度达五年,还非要签字确认。
  “哈哈,有意思,签字认人情。行,老子认了这个大人情,日后你刘团长但有所请,我宋哲元和第二十九军必倾力相报。”宋哲元拿起笔刷刷签上自己的大名,大笑数声,丢下笔便出门走了。
  明显是又替浪团座省午饭钱的节奏。
  刘浪嘿嘿一乐,小心翼翼地把白纸收好,递给兼职机要员的孙无法手里,“把这个给我收好,宋上将的一个人情承诺书,宝贵的很呢!”
  孙无法只能对胖子团座表示五体投地的崇拜,让一位领重兵六万的上将签人情承诺书,纵观国军所有校官,估计也是没谁了吧!
  洒脱离去的宋哲元恐怕没想到,这个人情承诺书,会在四年后让他本应该经历的历史轨迹发生一些小小的改变。
  也正是这个改变,让他在历史天空中闪耀的光芒亮了许多。
第563章
回返(1)
  宋哲元也不知道,刘浪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沉思良久。
  刘浪并没有像他自己想象的那样和这位未来华北地区最高军事长官详谈,因为他知道没有必要了。
  宋哲元其人,其实是个挺复杂的人物。
  这也是未来共和国对他的定论之一。
  曾经时空中的他,内心爱国意识和军阀意识同样强烈,常使他陷入激烈的思想斗争中。宋哲元有根深蒂固的军阀割据思想,在平津的所作所为,一半是为日本人所迫,一半仍是希望建立一个独立王国,搞军事割据。
  光头大佬对他花过大力气拉拢,但宋哲元最终还是不肯投怀送抱。卢沟桥事变以后,宋哲元口口声声要为冯玉祥的西北军留点底子,反映出他内心深处冯玉祥始终高过蒋介石。当时的形势,光头大佬已经实现统一,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西北军多少将领与时俱进,投靠光头大佬,但宋哲元却对冯玉祥依旧是一片忠心。
  他脑子里根深蒂固的军阀思想最终断送了他的军旅生涯。光头大佬能够重用张自忠、冯治安、刘汝明等人,以及孙连仲等其他西北军将领,但不肯用宋哲元,就是看透了他的私心杂念。
  张自忠在鲁南用自己亲手培养起来的五十九军和板垣师团硬拼,完全不顾伤亡,才获得临沂大捷;孙连仲守台儿庄,也是抱着将部队打光的决心,才有台儿庄大捷。正是这种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的精神,为中国最终赢得了抗战胜利。
  归根结底,宋哲元是中国数十年军阀混战时期造就的人物,虽然有不屈的民族气节,但因为思想上致命的缺陷,无法成为抗日救国的中流砥柱。
  宋哲元最终未能战死沙场,得到一个军人最理想的归宿,的确令人惋惜,但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这些终究只是后世对宋哲元的论断。
  可在和第二十九军并肩战斗后的刘浪看来,这名旧军阀思想严重的将军,终究是一名军人,一名真正的中国军人,只要击碎他关于日军不会在1937全面入侵华北的侥幸,他和他的第二十九军就不会那样损兵折将退出河北。装备已经得到极大改善,拥有众多优秀爱国将领的第二十九军可能依旧不会是准备数年虎视眈眈的日军对手,但他们可以为中国,多赢得一点点时间。
  对于这个时期的中国而言,每赢得一点时间,就会多做好一分准备,每多做好一分准备,就意味着更多的侵略者会死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
  其实,血肉横飞的中国战场,不仅对于中国人而言是绞肉机,对于日本人来说,也是。
  世人看到的都是中国军人战死二百多万的夸张数字,殊不知,仅仅是日本人自己统计,在中国战场,他们战死的人数,也高达四十五万五千余人。
  乍一看两国战死人数相差巨大,可是,两国人口基数,差的更大,如果美国牛仔没有丢下那两颗胖子炸弹。后期已经越来越乏力的日本人,恐怕得付出更为夸张的死亡数字。
  已经被逼到角落被迫发出最后怒吼的中国人,会用广袤的国土和基数巨大的人口将被拖在中国本土的上百万日本陆军变成困在沼泽里的猛兽,等待他们的,唯有被黑暗吞噬。
  如果给过度高估自己的日本高层用一个字来表达对中日战场的感受,唯一的回答是,“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4/9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