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还我河山(校对)第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903

  “杜老板如果不信,可以请专业人士来看看,这就是硝酸铵生成的化学公式。”刘浪对杜月笙的反应早有预料,继续笃定的说道。
  杜月笙也是个干脆人,径直走到门口,找到门边负责守卫的黑西服低语了几句再次回到包厢。
  然后看也没看刘浪所写的化学公式,开始笑容可掬的有一语没一语和刘浪开始闲扯起来。怪不得这位能短短十年就从一个青皮混混成为上海滩的老大,这心性还真是深沉,杜月笙的做派让刘浪也不由在心里给这位悄悄的竖了个大拇指。
  八万大洋在这个时代的购买力,按照一块大洋可买十斤米的标准,几乎相当于七八十年后将近200万人民币,却只获得了一张写着完全看不懂符号的白纸,换成别人,估计早就跳起脚指着鼻子骂娘了。
  杜月笙在上海的能量比传说中还要强,不过半个小时,一个戴着金丝眼镜西装革履学者模样的人就出现在刘浪和杜月笙面前。
  “刘团长,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国立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叶企孙教授,刘团长你……”杜月笙一见此人,忙迎出门外并准备给刘浪和学者互相介绍。
  话还没说完,却看见刘浪呆愣片刻之后,突然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一个箭步冲上前,握着叶企孙教授的手像是看到了自己的偶像一般:“叶企孙,您就是叶企孙教授?哈哈,真是太好了,太好了,我家老爷子可是一直对我说起您呢。没想到,我今生竟然有幸能见到真人。”
  杜月笙和学者两人集体发懵,用现代语来说,就是集体懵逼。要论拍马屁的表现,刘浪这副谄媚模样,绝对是冠绝两人平生所见。
  就是,让人头皮有些发麻,你才多大点儿,今生之类的话都出来了。
  “咳咳,刘团长,您言重,言重了。”学者只能苦笑着应付尚在激动中的刘浪。
  早听说国党内部卖官卖爵现象严重,直到这一刻,叶企孙才确定,那真是比传说中还严重,从这位脑袋明显缺根弦的青年团长就可以看出来了。
  杜大老板这会儿也只能苦笑着表达自己内心深处不停喷涌而出的无力,让人看不透的刘团长,实在是太多变了。
  两人当然不知道刘浪为何如此失态。
  叶企孙,一个在历史上本应赫赫有名的名字,却因为那个十年,被悄然湮没在历史的岁月中。很多人并不知道他是谁,但如果说起他的学生,李政道、钱学森、钱三强这些在人类时空中闪烁出熠熠光辉的名字,你就可以知道,这位国立清华大学教授在中国近代物理学上是有多么的牛叉了。
  但对现在如此激动的刘浪来说,叶企孙,却并不仅仅只是因为他是中国物理学的巨匠。
第58章
国产化肥
  叶企孙,其实还有个鲜为人知的身份:红色军工的鼎力支持者。
  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敌后武工队搞的地雷战,正是出自这位之手,如果没他的技术支持,压根儿弄不到的炸药的武工队们去那儿造地雷去?
  而刘浪之所以还提到自己的将军爷爷,那是因为,没有这位在军工技术上的鼎力支持,失去军火支持的爷爷以及他率领的那支接近三千人的部队估计早就被小鬼子锁死在晋察冀平原上了。
  甚至包括,刘浪灵光一现想出的这个发财大计,都和这位的创造力有极大的关系。
  如果能和他打好关系,这日后刘浪心里所谋划的军工大计就有了最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所以,当听到叶企孙这个名字,刘浪就像是后世的粉丝看到了天王巨星,实在是这位科学巨匠,对刘浪的吸引力太大了。
  如果非要用一首歌能表达刘浪此时的心情的话,那必须是“老鼠爱大米”。
  “叶教授,不言重,不言重,您的大名,我可是如雷贯耳。”刘浪握着叶企孙的手,一刻也舍不得松开。
  就像看到了这世上最美的姑娘。
  至少在杜月笙眼里是这样。
  “咳咳,刘团长,叶教授很忙,我们能不能稍后再叙其他的,先让叶教授鉴定一下你的理论是否可行。”杜月笙干咳两声,忙打断了刘浪如潮般地阿谀奉承。
  “也好,请刘团长把公式拿来我看看。”叶企孙连忙就坡下驴,从刘浪手里把自己的手抽出来。
  虽然刘浪拍了半天马屁,但叶企孙做为一个思想进步的学者,对国党人士一向并无好感,言语之间自然也是半点亲近都欠奉。
  “嘿嘿,叶教授您请看。”刘浪也不以为意,忙把自己所写的半张纸递给了叶企孙。
  如果这位对国党有好感,那以后还麻烦了。
  叶企孙毫不在意的接过了纸,习惯性的推了推自己的金边眼镜,扫了一眼纸上的内容。
  做为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若不是正好凑巧来东南大学讲学,就算是杜月笙,也没资格将他从北平请这儿来。饶是如此,杜月笙也是托了若干关系,并答应资助五千大洋供贫困学生求学,否则叶企孙如何会肯来帮一个黑帮大佬来鉴定什么化学秘方。
  尤其是,听说那秘方还是一名国军上校所写的,那简直不是开玩笑吗?
  见叶企孙毫不在意的样子,杜月笙心里暗暗一沉。虽说叶企孙的名头是清华大学最有名的物理学家,但这位可不是一般人,先是毕业于清华学堂大学部,继而留学美国获得了芝加哥理学学士,还获得了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可以说他所学之博,极少有人能及。
  如果刘浪真的只是鬼画符糊弄自己,那自己这次可是被这个死胖子骗的够惨的,八万大洋到没什么,关键是若是被别人知道了这件事的始末,那又该怎样看自己这个老江湖?难道这次,真是八十岁老娘孩儿倒绷孩儿?都是贪心惹的祸啊!杜月笙心里一阵阵发苦。
  但很快,随着叶企孙眼神逐渐凝重,看向纸张的神情越发的认真起来,杜月笙的心又被逐渐从深渊里一步步拉了回来,难道说刘浪并不完全是信口胡诌?
  过了片刻,叶企孙猛的一抬头,眼神锐利的盯着刘浪:“这化肥里的主要成分硝酸铵合成的方法真是你想出来的?这种公式结构有些不太稳定,你有没有做过实验?”
  科学家就是科学家,竟然这么快就发现了硝酸铵的某些端倪。只是,您能不能先不要这么牛?要是杜老板知道自己生产的这玩意儿稍作加工便可以当炸弹,他会不会想杀了我?
  刘浪现在可不再庆幸遇到了叶企孙了,而是苦恼的思索怎么给这位一个合理的解释。想糊弄一位物理大家,真的不容易啊!
  毕竟,刘浪要跟杜月笙合作的产品,是化肥,不是成批量生产炸药。
  没错,就是化肥,可以增加粮食产量的化肥,从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尿素以来,花费了百余年时间,逐步在全世界范围内应用,在20世纪初,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施用化肥的土地,产量提高了百分之四十到六十。
  可以说,化肥的出现,大大的提高了全球的粮食产量。
  说是全球,可这里面还真不包括中国,近代中国悲催的轻工业连火柴盒都造不了,更别说还属于“高科技”的化肥了。化肥在近代中国,完全属于进口物资。
  前世的刘浪不是农学家,别说对解放前化肥的应用不知道,就是现代中国的化肥是怎么用的夜不清楚。可他是军人,而且是特种军人,他要学会使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物资做出能杀人的东西。
  比如,他可以用一点点汽油加上硫酸再加上镁粉额外再配上一颗嚼烂的口香糖,就可以做成一颗将一辆汽车生生烧成渣的微型凝固汽油弹。再比如,给他一袋含有硝酸铵成分的化肥,他就可以做成能将一辆最现代化坦克炸趴窝的超级炸弹。
  再加上叶企孙这位爷爷口中的科学巨匠的存在,刘浪特意学习几十年前这位首创的硝酸铵化肥变地雷的同时,对于化肥的制造和近百年来的应用特意研究了一下。
  没想到,会在这里派上用途。果然,老师从小就告诉我们说:书中自有黄金屋,这话是真的毫无虚言,这是刘浪前日丢出化肥这个大香饽饽之后,从杜月笙杜大老板瞬间金光闪闪的眼神得出的结论。
  杜月笙能从一文不名的青皮混混成为大上海的地下皇帝,可以说比绝大多数人要聪明,刘浪所说的化肥要是搁一般没点儿见识的,只会当成个笑话,吃米的人谁会去想肥料,那不是自己给自己找恶心吗?
  杜月笙当然不是没见识的,而且他手底下恰恰还有个公司是专门经营农产品生意的,连续几年生意都是一般,营业额若是跟夜总会这样声色犬马的娱乐场所比起来,那简直就是个屁。可偏生杜月笙偏偏就要很固执的开着,别人只当是杜老板是在怀恋儿时的田园生活。
  只有杜月笙自己知道,他这些年努力将事业从娱乐业赌博业向银行金融业发展,就是希望摆脱别人对他这个黑道教父的黑道印象,而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做农产品日后也必定是大有前途。
  所以关于化肥,杜月笙不仅知道,还知道的比百分之九十九的中国人都清楚,从民国十三年进口的一百万担到民国二十年的近三百万担,化肥的进口量逐年增大,可相对于中国广袤的土地,依旧是杯水车薪。
  原因很简单,进口的太贵,政府负担不起,农民也负担不起。想不用进口的?很可惜,国外的那些黑心资本家把保密技术做得极好,自己生产不了的中国只能咬着牙被宰。
  可若是像刘浪所说的,有国外的秘方,能自己生产,想想国内广袤的土地,杜月笙就有种被金砖砸中脑袋的幸福感。
  杜月笙看中的是利益,可在叶企孙这种大物理学家眼里,看到更多的,却是刘浪另一种心思。
第59章
民国版的校企合作
  “杜老板,我能跟刘团长单独谈谈吗?”叶企孙突然对杜月笙请求道。
  我才是老板好不好?
  换成别人,杜大老板早就勃然大怒,可偏偏叶企孙这样在学术界都极有影响力的大家也不是他能惹得起的。
  还好,叶企孙也不完全就是迂腐类文人,可能感觉到了杜老板内心所受的伤害,马上给他来了颗定心丸:“杜老板,放心,我敢肯定,刘团长的化肥配方是真的。我只是见猎心喜,想和刘团长讨论一下学术方面的问题。”
  杜月笙……
  经过专家肯定,金砖已经把脑门砸了个大包的杜老板本来应该兴奋,但杜老板总觉得……
  这是说杜某人学问低的意思吗?
  不管怎样,包厢里只剩下叶企孙和刘浪了。
  “刘团长,你想弄这化肥,恐怕,不止是为了钱吧!”叶企孙径直开门见山问道。
  硝酸铵的公式和合成方式刘浪已经写得极为清楚。
  叶企孙的确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强科学巨匠之一,透过公式,很快就从中分析出这种物质有成为炸药的可能性。
  而且这位物理大家很聪明,竟然能从其中洞悉出刘浪某种不为人知的想法。
  现今世界上广泛使用的是氮肥、磷肥、钾肥几种,硝酸铵类肥料属于氮肥的一种,但因为硝酸铵类肥料主要用于旱地作物,所以使用范围上来说并不广。
  尤其是相对于南方水田远多于北方旱田的中国来说,硝酸铵类的肥料就显得极为不适合,可偏偏刘浪拿出来的肥料配,就是这种效能不高而且运输还有风险的肥料。
  这让叶企孙难免心存疑窦。
  那怕刘浪提供的硝酸铵提取配方让叶企孙几乎可以已经认定那完全可行。
  刘浪苦笑,他虽然对叶企孙已经极为重视,但终究还是小看了这位能在国共两党之间左右逢源而且还能为双方都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叶企孙自己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刘浪所提供的公式和配方,其实都是盗版十年后叶企孙自己的研究,那份珍贵的手稿至今还保存在共和国国家军事博物馆。
  在曾经的那个时空,红色部队在日寇占领区进行不懈的抵抗,但由于日寇对所有军用物资进行了疯狂的管控,迫使红色部队只能另辟蹊径。而叶企孙这位“红色军工”指导者,就从一项民用物资——化肥中筛选出了硝酸铵,做为炸药的最主要成分。
  这才有了后来著名的地雷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9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