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还我河山(校对)第4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9/903

  关于这一点儿,十名红色教官并没有托大,受训士兵们的枪是他们自己的枪,他们却是才拿上手不过数十分钟,甚至连一枪都没开过。做为一名老兵,谁都知道,别看枪是一个型号,但每一杆枪都是有差异的,如果不试射,就贸贸然进入射击环节,那可真不是什么自信。
  如果那样射击成绩不理想而被士兵们看轻,恐怕,还得加上一个“傻叉”的头衔。
  ……
第928章
射击也不弱
  虽然刘浪要求的是速射,但十名教官却是有条不紊的瞄准、拉动枪栓、射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花了近一分半钟,才算是打光两个弹夹十发子弹。
  虽说现在还不知道他们的成绩究竟如何,但刘浪却是微微点头,这帮红色军官们虽然令行禁止,但一旦拿上枪,他们就是战士,都有自己的战斗节奏,并没有完全为军令所影响。
  刘浪当然明白他们为何不速射,因为,他们从没有浪费子弹的习惯,一路北上的路上,每颗子弹都是弥足珍贵。如果不是有红党真实史料记载,你很难相信他们对子弹珍惜到近乎“变态”的程度,因为“犯错”而被宣判处死的烈士,竟然选择被石头砸死而不是枪决,原因竟然是希望替自己的队伍省下一颗子弹。
  那一幕,是多么的悲壮啊!
  你若是指望他们不仔细瞄准就射出枪膛里的子弹,那对他们而言就是犯罪,除非现在就是战场,敌军马上就要冲上阵地……但刘浪觉得,更大的可能不是他们拼命射空枪里的子弹,而是端着刺刀迎头冲上。
  曾经的时空中不管是战略大转移时的红色部队,还是因为建立“抗日统一战线”戴上青天白日帽徽的第十八集团军战士,都是这么做的。珍惜子弹最大的缘由是,上战场前,他们的枪膛里拥有五颗子弹的,就是标配。
  “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的歌词在未来被很多人诟病认为是吹牛,但在回到这个时代的刘浪看来,那更多的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因为,他们真的没有更多的子弹去消灭敌人。
  如此贫瘠的战争资源,却和武装到牙齿的日本鬼子整整抗争了八年,这样的先辈们,怎么能令刘浪不惊佩?
  和十名教官一起射击的是另外六名教官,原属独立团的两名教官射击速度显然要更快一些,按照独立团速射标准,十发子弹速射要求在50秒内射击完毕,还包括上弹夹的时间。另外4名新编61旅教官比独立团教官慢上二十秒但比红色教官们又快了二十秒,显然,那是因为这种速射射击在教导队也不是第一次了,他们正在努力跟上独立团同僚们的速度。
  反观受训的士兵们,射击速度却要比军官们快得多了,这已经是他们这两三年必修的科目,每个人没参加过八十次少说也有五十次。个个轻车熟路,基本都在五十秒内完成射击。
  尤其是以曾经水为代表的五名特种兵,更是快到夸张。小兵曾经水从射击第一枪到更换弹夹再到站起报告射击完毕,总共没用到半分钟,几乎没有瞄准的时间。
  这让列队在一边观看士兵射击的红色教官们都不由有些面面相觑,这种把步枪打成冲锋枪射击的速率,是打算靠概率来取胜的嘛?如果换成其他部队,红色教官们恨不得都要说声荒唐了,近400人射击训练,每人十发,就是4000发子弹,几乎是一个营参加战斗时配发的所有子弹配额,竟然就这样一通浪射,实在是太过分了。
  可独立团的名气在前,全副武装越野五公里的成绩在后,想指责刘团座瞎胡搞这话红色教官却是万万说不出口的。刘团座已经用遥遥领先所有人的实力告诉他们,他,就是这个军营中的最强者。他们可是亲眼看见刘团座的背囊里装着的不是砖头,而是石头,沉重的花岗岩石若不是独立团背囊够结实,他们一度怀疑那会不会将背囊撑烂,反正那块花岗岩最少也有三十公斤重,不信邪的教官们至少有三个亲手掂量过的。
  反观独立团一帮人却是习以为常并没有太惊讶,包括一帮队长们。显然,刘团座已经不是第一次这么做了。
  士兵们射击的同时,第一轮教官们射击靶纸的成绩也已经统计出来了,按照射击位的序号,所有教官的射击环数就在刘浪的手里。
  刘浪随意翻了翻成绩面无表情的模样让熟悉他的教官们心里纷纷打鼓,不会药丸吧!
  十名红色教官们倒是很有自信。子弹的贫乏也间接锻炼了他们的枪法,不说都是神枪手一枪消灭一个敌人,但打这种静止靶他们还是有信心的,哪怕是距离高达200米的200米靶。
  事实上,当刘浪看到他们成绩的时候,虽然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但心里也是暗自赞叹。别看他们不过都是六环、七环、八环,鲜有命中九环的水准,平均成绩也就7环左右,甚至,用时也比受训士兵们要长一些。这射击成绩,并不算是有多么优异,甚至以独立团的训练标准来看,是算得上差。
  可是,你得看他们是在什么样的身体状况以及他们平时的射击条件来完成这些的。他们先是花了整整五个小时,走了二十公里山路从独立团基地赶到教导队训练场,在短暂的休息了半个时辰,就又参加了全副武装越野五公里,在身体已经濒临极限的情况,拿了一把新枪仅仅只试射了五枪就开始射击他们很少训练的200米远靶。
  更重要的是,根据史料,由江西出发的红色部队八万余人,共拥有各式枪支包括轻重机枪在内33244支枪,共有子弹1858156发,平均每支枪只有不到56发子弹。
  换句话说,每个战士可能只拥有射击56枪的权利。当然了,这还有靠以战养战缴获敌资为自己所用的。但就算是把这些都算上,刘浪也敢肯定,这一年内,他们每人平均射击出的子弹,也不会超过二百发。光头大佬的“辎重队长”的称号可不能就天天挂嘴边上,红色部队也无法每战必胜。
  有句俗话说叫熟能生巧,不管做任何事,只有做的多了才能掌握其规律,红色战士们自然也不能例外,再如何精兵悍将,他们在射击一道上,除了特别有天赋的,肯定是不如经常做射击训练的。
  当然了,他们在一次又一次死中求活实战中训练出来的本领,绝对算不上弱。
  而反观独立团受训的这帮老兵们,同样是经历过近两个月和两万余日军血战不说,从1932年7月到他们受训之前,刘浪并没有特别记录每个人平均打出过多少发子弹,但他知道总数目。
  秉着浪团座“枪法是用子弹喂出来”的理念,不算实战中打出的子弹,仅仅只是实弹射击训练,仅仅是整个独立团基地本部3000人三年时间就耗费了超过1200万发子弹,平均到每个人,就是4000发,每年每人1300发的训练量,800发步枪子弹,400发轻重机枪子弹,100发手枪子弹,这是刘浪对步兵营士兵最低要求。
  这个训练量,别说放眼全国各系统国军一年不过几十发实弹训练量,就是日本人新兵训练手册中让国军艳羡的新兵400发子弹的训练量,也是碾压式的。
  至于说未来有些资料里记载着日军每年有高达1800发子弹的训练量,以小鬼子打完子弹都还要把弹壳捡走的尿性,反正浪团座是一百个不信的。
  不说别的,光日本人现在的17个师团以及一些混成旅团骑兵旅团合计近百万大军,一年光训练就要18亿发子弹,你莫把日本人给搞破产了吧!
  能让独立团三年时间积累超过一千多万发子弹,已经让并不怎么缺钱的独立团军需处长急白了头了。
  ……
第929章
偶尔还是得节约
  让刘浪心生不满的恰恰是几位教官的射击成绩。
  这一两年刘浪主要致力于挣钱养活大家伙儿并努力在各个势力间游走希望能为日后的全面战争为独立团争取更多臂助,官兵日常训练主要由张儒浩和唐永明两人负责,唐永明外调为安防团团长一职后,新任参谋长迟大奎主要精力都忙于组建基地守备营,张儒浩因为身份的原因对独立团各部训练一向插手较少,说起来都是由各营各连自己安排。
  说实话,能在五十秒时间速射打出了和红色教官们差不多的成绩,独立团的两位两名教官其实打的并不算差。
  另外四位新编第61旅原第十九路军的教官虽然稍稍差点儿但成绩也还是不错,毕竟他们的日常训练量摆在那里,是绝对达不到独立团的训练量的,又不像红色部队一样一年时间就打了几百场仗。
  放眼国内诸军,能和红色部队这样几乎天天在生死边缘游走的军队,就没有过。那是整个三十年代中国最特殊的一支军队,从他诞生之日起就在和自己的敌人战斗,三七年以前和国军打,三七年以后和日寇打,要是这样都不强都没有天理了都。
  但刘浪却是从这项射击成绩中看到了自己麾下的基层军官们的骄纵和懈怠。他们,原本可以做得更好。
  他们,不光是需要指挥麾下士兵作战的基层指挥员,在战时,他们必须得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他们要做的不是大手一挥“弟兄们上。”而是需要提起枪冲锋在最前,用实际行动告诉士兵们“跟老子上。”
  两种截然不同的指挥理念,代表的不仅是态度,而是战斗力。官兵一体不是体现在日常插诨打科上,而是在枪林弹雨中。可若是没了良好的军事技能为前提,想维持刘浪这个治军理念无疑于痴人说梦。战场上的子弹和弹片照顾军官还更多一些。
  若不是第一批送来的教导队一中队士兵们的成绩还不错,刘团座这会儿的脸色可不会就是面无表情了,而是直接黑了脸了。
  不过显而易见的,属于独立团的几位上尉级教官要倒霉,连带着他们的营长也要吃挂落。尤其是那位二皮脸赵二狗赵大营长,没来由的背心一凉,他的炮兵营上尉营副貌似正在教导队当炮兵科教官。
  等所有六个中队射击完毕,张儒浩貌似随意的拿了两个中队的射击成绩表递给站在队伍最前列的教官们传阅。
  平均五十秒速射时间,200米静止靶平均9环的成绩绝对算得上优秀到夸张,尤其是名列最前的小兵曾经水,枪枪命中靶心。做为独立团能直追第一狙击手莫小猫的后起之秀,如果他没这个成绩,恐怕刘团座的大餐就等着他了。
  只要拿起枪,那你就得当上了战场,枪林弹雨的战场不会给你失误的机会,这是刘浪很久之前对所有人的训诫。小兵曾经水很了解自己的团座长官,就算在这样的训练中也丝毫不敢留手,尽全力打出了自己的水平。
  新来的十名红色教官们对那名仅用三十秒就打光十发子弹的小兵记忆都很深刻,枪枪命中十环的水平,让他们甚至都怀疑记录成绩的独立团士兵明目张胆的作弊,这个成绩实在是太逆天了。
  相对于这个,两个中队平均9环的夸张成绩到还成正常了。张儒浩仿佛早有所料,曾经水和牛二两人的靶纸也被送到教官们手里,十环靶心的红点已经被打的稀烂,都是行伍之人,无须解释,眼前的事实完全说明一切,那可不是一枪能留下的。
  十名教官纷纷色变,在心里对自己即将呆上很久的这支强军重新作出定位。仅是两项军事技能,就已经代表着他们在五公里强行军之后还能精准打击200米之外的敌人,这样的“白军”,绝对是他们从未遇见过的精锐。就是自信如他们,也自知无法比他们做得更好。
  但是,他们也并不会因为这个就妄自菲薄,红色战士最自信的不是军事技能,而是与敌偕亡的勇气,在这一点上,有红色思想支撑的红色战士们少有人能及。
  不过,在国破家亡面前,被迫发出自己最后怒吼的其余中国军人们在未来亦是证明了,与敌偕亡,那不仅仅只是红色战士的专利。面对日寇的枪口,中华大地上无处不现壮烈与悲歌。
  当然了,那还得在未来面对外寇入侵之时,现在国军,至少在红色部队眼中,是没有他们的勇气的。
  这也是张团副耍的一点儿小聪明,他用这个优异的训练成绩借机告诉自己的这些同志们,独立团,可不是他们想象中的“白军”。不改变看不起“白军”的思想,可是不好在独立团开展工作的。
  刘浪自是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但却是微微一晒没有反对。他同意十名红色教官主动提出军事三项的目的,一来是让自己手下这帮骄兵悍将们看看新教官不光是纸上谈兵的书生,他们亦有足以和他们匹敌的实力;二来,也是打着让这帮未来的同僚们好好看看独立团的真正实力,想开展工作悄然无息的将红色思想渗透进这支强军,首先得从尊敬开始。
  而强者,都是用实力获得尊敬的。军营之中,犹是如此。
  教官们的成绩是由副总队长兼政训处处长张团副亲自宣读,士兵们并没有因为教官们射击成绩不如自己而看轻他们。都是老兵,知道这些基层指挥官们的重心在那里,他们要忙着安排各类训练还要管人管物资,是无法像他们一样只用专注军事各项训练的,能有这样的成绩,已经是极为难得了。
  这已经表明,他们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官老爷,是和所部官兵融为一体经常参加军事训练的好官。这个,很符合独立团士兵们的审美观。他们需要的教官或者长官,就是这样。
  刘浪就是用如此简单明了的做法让双方以最快速度融合。从目前来看,效果还不错,士兵和教官双方都互相得到了认可。
  第三项军事技能其实比不比都已经无关紧要,但十名红色教官还是坚持要求比完。刘浪想了想,干脆就让十名红色教官领头的那个名叫叶子飞的红色干部从名单中随意点出十名战士和他们PK。毕竟,一场训练而已,每人丢一枚实弹,就是近400枚手榴弹,丢五枚出去,那可就是小两千,刘团座想着都有点儿心疼。虽然现在有了牛叉的华美兵工厂撑场子,但偶尔,还是节约一点儿吧!
  是的,不是投负重时挂在身上的训练弹,是实弹。虽然形状一样,重量一样,但投实弹和投训练弹完全是两码事。原因很简单,心理。你拿着一枚三秒或四秒就能把你炸成碎片的实弹和一个顶多能把人脑袋砸个大包的木头锤锤能一样吗?心理上完全是不同的。
  不是投一枚,而是投五枚。而且,独立团的掷弹训练和一般的不太一样,不是光靠看谁投的远投的准判定,而是更接近于实战。
  十人一组站在战壕里向四五十米外后勤人员扎好的草人掷弹,以时间和爆炸效果判断优劣。也就是说,当敌人开始冲锋时,就得看你是不是在最短时间内投掷出更多的手榴弹进行火力压制。当然,也不是胡仍乱投,你还得保持足够的准确性。
  而双方二十人两组投完之后,别说一旁观战的士兵们集体大跌眼镜,就是知晓红色部队厉害的刘团座都只龇牙。
第930章
投弹技术那家强
  实在是,红色教官们的表现,太亮瞎人眼。
  如果套用后世无人不知的广告词这么来一句的话:若论投弹技术那家强,必须就是红色我的党。
  本来,叶子华选好的十名士兵一出列,别说其他人,就连张儒浩自己都有些犯嘀咕。这叶子华也太会挑人了,全挑的军士不说,还个个都是壮汉。
  的确,光从身材上看,十名新教官和大部分膀大腰圆的十名军士相比,就弱了一大截。投弹不是跑步,既要有体力还要有足够的耐力,要想投的快又准,足够的力量和娴熟的训练几乎就是决定性因素。
  显然,独立团的军士们绝对不缺乏训练。
  因为考虑到日后或许会在淞沪会战上和日寇作战,假若没有重火力的支持,手榴弹就是单兵作战时威力最大的进攻和防御武器。尤其是遇到日寇的装甲部队或者是碉堡工事的时候。先前独立团装备用于平原和山地作战的防御型手雷装药量太少,虽然携带方便和携带量更大,但明显已经不能满足不同战场中作战的需要。
  早在一年前,刘浪就下令隶属于独立团基地的青龙机械厂开始生产仿第三帝国制的长柄手榴弹,装药量更大,投掷距离更远,万不得已时还能绑在一起搞集束炸弹。细节决定成败,在即将来临的国战面前,刘浪每多考虑一些,就会减少自己的伤亡,多留一点日寇的血。
  开始撑起独立团的是第十九路军五百老兵,长城一战,五百老兵尚剩下300多,几乎所有人都在这两年陆续升为了军士,继续成为独立团的核心力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9/9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