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还我河山(校对)第4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6/903

  可是,和众人欢欣鼓舞喜形于色不同的是,本应该最高兴的苏小妹却懊恼的跳脚:“不对,不对,怎么打的这么歪?我们明明能将精度控制到更好的啊!”
  的确,巨大的烟尘笼罩的不仅是插着红色旗帜的炮击区域,其周边应该也是被炸成了一片火海。
  只是,如果这么恐怖的炮火,如果还能像山炮一样精准,那别人还有活路吗?
  小姑娘,能不能不要那么傲娇?
第942章
“风暴”火箭炮的初见(3)
  “是啊!单颗火箭弹的炮击精度我们明明已经控制到三十米左右,就算是四管同时发射测试的时候,精度也没如此大的变化的。是不是因为发射产生的气流作用互相影响所致?”一旁的钱伟疑惑的挠挠脑袋“自言自语”道。
  刘浪微微一笑,要不然说这帮未来精英们都是高智商人才,替未来老婆打圆场都打得如此自然。
  高倍望远镜里的炮击景象已经很清楚,火箭弹偏离的弹着点粗粗估算一下应该在100米左右,这其实已经很牛逼了。要知道,未来的共和国黑军工63式107火箭弹在8500米射程上的精度也只能控制在50——100米的精度范围内,如果想增加精度那就必须得降低射程到5000米,那些大拿们虽说没有眼前这几位不是搞原子弹就是搞导弹的牛人们有名,但他们可是从老毛子哪儿继承了不少人家投入火箭炮研究的数十年经验。
  哪怕就是现在这种误差在100米左右的精度,刘浪心里也很清楚,苏小妹和钱伟这些未来精英们已经绽放出了他们无与伦比的智慧,不愧是未来两弹一星的元勋。
  更何况,火箭弹从来不是靠精度来取胜,它们靠的,就是集火,尽可能的集火,十数门火箭炮一轮的齐射,就是上百颗火箭弹的狂舞,覆盖上万乃至几万平米的区域,剧烈爆炸产生的炮弹碎片和气浪足以横扫炮击区域的一切,区区一百米的误差和其巨大的威力相比,几乎算不得什么缺点。
  “这已经很棒了,就这个射程和这个精度,已经达到了我们的需求。”刘浪摇摇头宽慰身边明显有些懊恼的苏小妹道,看小姑娘还有些悻悻然,刘浪不由笑着指指那边拿着望远镜还舍不得放下一张大嘴还大张着流口水的赵二狗道:“不信你可以问问赵营长,他对火箭炮试射的效果是怎么看的。”
  “我的个乖乖,叶教授,我算是服了,老师教的好,学生学的好,以后我炮兵营的镇营之宝,就是它了。”赵二狗放下望远镜,无比诚恳的看向脸上亦有得色的叶教授,由衷的说道。
  “真的?赵营长,你真这样想?”苏小妹脸上的懊恼终于消散了一些。
  “当然了,苏专家你们研发的这一门炮一次齐射就相当于我炮兵营近十门山炮同时开炮,虽然精度没有山炮高,但只要一次射的足够多,那一点儿误差算个球,小鬼子绝对会被炸得哭爹喊娘。”赵二狗这下可对年轻轻轻的苏小妹恭敬多了。
  “哎呦,看我这张破嘴,哪能在苏专家您面前说粗话。”赞美的话说完,这货还连忙给自己来了个小嘴巴子表示自我惩罚,虽然那轻的估计都打不死一只蚊子。
  “噗嗤,赵营长你还是别叫我专家,挺别扭的,以后还是叫我苏小妹好了。”赵二狗的模样直接把苏小妹给逗乐了。
  “那好,那好,以后我叫你小妹专家,这炮可得给我炮兵营多造几门。”赵二狗这会儿见了火箭炮的威力,那里还有什么节操?
  看着两个刚才还互相斗气的这两位这会儿你一言我一语的互相恭维,所有人不由都乐了。当然了,可不光是因为他们两个,而是火箭炮的试射很成功。
  就跟刘团座刚才说的一样,刚才靶场一片硝烟被炸了个底朝天已经证明火箭炮只要齐射,一点儿小小的精度误差真的算不了什么。
  独立团未来的主力火炮,基本已经可以完全定型,剩下的就是开始全力投入生产了。
  不过,在场所有独立团校官们的惊喜并没有结束。
  或者说,苏小妹的表演还没结束。
  “嘻嘻,刘团长,您还记得您去年给我讲过的一个关于古代火箭的故事嘛?”苏小妹突然开口问道。
  “古代火箭?”刘浪微微一愕,这两年他张冠李戴忽悠未来精英们的事儿多了,这个他实在是没什么印象。
  “就是说宋朝的一个古人幻想着把他的火箭飞上月亮的故事。通过实验,我才发现,我们中国的祖先真是太有智慧了,他用的那个方法竟然是可以的,如果火箭足够大,我甚至觉得他的幻想能成功。”苏小妹继续说道。
  “你意思是?”刘浪脸上露出一丝无法抑制的喜悦。
  “是的,我们成功了,就在您上次视察后半个月,我们项目组研制成功了。”苏小妹郑重的点点头。
  刘浪这下却是真的呆了。
  刚才苏小妹一提醒,他总算是想起来他忽悠苏小妹关于火箭的故事了。不过,他只是借用古人的名头,说的其实是眼前的这帮人未来做的事情。
  能飞向月亮的火箭,不是那个异想天开用火药做推进剂的古人所能设计出的,自然是他们这些未来的科技大拿们设计出的能送卫星上天的火箭。刘浪其实也只是给苏小妹和钱伟、彭武他们一个未来的目标,根本也没指望他们现在就做出来。毕竟,在未来,共和国举全国之力,他们也用了好多年才将中国的第一颗卫星穿越了大气层送上了太空。
  刘浪也就是借着古人的名头简单的说了一下火箭分级推进器的原理,火箭在飞行到一定高度时,一级推进器分离减少重量,然后二级推进器点火启动,然后再三级推进器,这样才能飞得更高。
  就凭着这个未来小学生都知道的简单原理,他们现在就制造出来了?这也太魔幻了吧!大神们,你们这么吊,小鬼子会哭的吧!难道,哥在四川就能发一枚导弹打东京去?那还跟他们拼个毛线,现在就开始造导弹,远程轰炸的感觉不要太爽。
  “你们做出了能上天的火箭?”刘浪有些艰难的吞了口唾沫,不可置信的问道。
  “刘团长,您也太看得起我们了吧!还上天,不过,火箭弹能飞出去,也算是上天了吧!”苏小妹翻了个大白眼。
  显然,刘团座是想多了。
  苏小妹说的始终是火箭弹,而不是火箭。
  毕竟,她和她的同学们花了足足两年多时间,才将火箭弹打出了几千米,某胖热血沸腾想的那种了可以打几百甚至几千公里的未来导弹,简直是白日做梦。
  第三帝国那帮精英科学家们集合第三帝国的力量正在搞的第一代导弹“V1火箭”也还得到近十年后才首次露面呢!那已经算得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催化的最巅峰科技之一。
  和他们相比,不仅是现在这帮尚属稚嫩的精英们还早,就是各种材料,整个中国也无法提供,刘团座有钱都买不到。
  虽然,导弹的梦想瞬间破灭了,但苏小妹拿出的另一项黑科技却是让刘浪依旧欣喜若狂。
  苏小妹将分级火箭的原理应用到了火箭弹上,一箱特殊的火箭弹,每枚重达24公斤,多出的六公斤全是燃料。
  这种由未来火箭推进技术应用到火箭弹上特殊的增程火箭弹,一帮校官们兴奋的差点儿没集体高血压,在赵二狗少校领头的几个校官拖着火箭炮狂奔数公里几乎跑到独立团基地外试射后,实测增程火箭弹的射程高达13公里以上,比普通射程8公里的火箭弹的射程增幅达百分之六十以上。
  这完全意味着,使用增程火箭弹,暴风火箭炮的射程,完全碾压在日军主力150重型榴弹炮12000米的极限射程。
  主力火炮的射程有多重要?重要的超过你的想象。
  曾经的时空中,在日军全面发动战争之前,就将自己主力150重型榴弹炮的射程提高到了12000米,而国府在侦知这个情报之后,对自己即将向第三帝国进口的那批150重炮提出了射程要求,要求能达到15000米的射程。
  而第三帝国的武器设计师们为了满足中国军方的需要,直接将原本30倍径的150榴弹炮直接改成了32倍径,通俗点儿讲,也就是加长了炮管。
  已经将自己大炮定型并装备部队的日本人在战场上被射程高于自己的中方重炮按着揍也只能大骂“八嘎”了,唯一让他们庆幸的是,国军这样的重炮太少,而他们还有飞机助阵,要不然,真会被打哭的。
  但现在,拥有增程火箭弹的独立团“暴风”火箭炮,绝对能成为日寇重炮大队再骂一次“八嘎”的存在。
  若不是顾及着钱伟同学的存在,刘浪真的或许会张开双臂耍一回“流氓”,把这位未来光辉完全不亚于的“中国的居里夫人”拥抱一下,被完全激发出潜力的她,比之曾经的时空中还要更优秀。
第943章
中美联合研发的“鸡肋”
  虽然苏小妹对火箭炮弹着点精度尚无法控制到自己满意的程度有些耿耿于怀,但刘浪却是在赵二狗期盼的眼神中一拍巴掌,就此对“暴风”火箭炮定型。
  他心里很清楚,想对火箭弹提高精度,未来共和国也用了足足数十年时间,这些未来的科技精英们也许足够强,但他们也需要足够的时间。可是,刘浪已经没有太多时间,中国也没有时间再去等待了,战争马上就要来临。
  现在科研项目组的工作,就是协助生产部门开始全力生产火箭弹,为即将来临的战争储存足够的弹药。
  由于火箭炮属于保密级武器,隶属于独立团的青龙机械厂将会精心挑选出三十名技术工人组成一个生产小组进驻专门为他们在山洞里开辟的生产车间进行普通与增程火箭弹的生产。
  所有工人都是在刘家的小机械厂呆过五年以上的老工人,不仅保卫处在人选确定之后再次去对其家人进行调查,但凡是有直系亲属出过四川的一律被排除在外,而且直到战争爆发之前,所有工人不得回家探亲,每月批假一天,家属可以到基地内部探亲营团聚一天。
  当然了,管理很严苛,但待遇也很高。所有被选中工人家属可在“曙光”小镇拥有免费住房一套,月饷也是一般的技术工人的三倍,子女想参军入伍的,亦是优先考察对象,想上学的,独立团也可和省政府那边协调,就读蓉城条件最好的学校,以他们现在堪比独立团校级军官的薪水,也是负担得起的。
  工人们待遇很高,研发出独立团主力火炮的苏小妹领衔的科研项目组就更别提了,整个科研团队十人小组重奖大洋一万元不说,还全部荣获独立团银制“无畏”勋章,冒着巨大危险独自对实验火箭炮点火测试的项目组副组长钱伟更是荣获纯金制“英雄”勋章和奖金2000大洋,那可是项目组负责人苏小妹都没有获得的殊荣。
  不过,从苏小妹甜甜的笑容来看,钱伟荣获此殊荣,她不仅没有半点不满,相反比她自己荣获殊荣还要开心。
  如同曾经的时空中一样,她再如何惊才惊艳,她也还依旧是一个女子,一个胸中装着新式科学和中华传统的女子,她的梦想,只是想陪着自己深爱的人,一同展翅飞翔,为自己的国家和民族贡献属于自己的力量。
  钱伟,也不愧是能让“中国居里夫人”倾心的未来共和国最伟大的科技大家,也或许是火箭弹的研制成功给了他灵感,在暴风火箭炮定型没过一个月,在刘浪重金聘请的斯金奈上尉的协助下,几乎是完全仿制美国天才火箭专家“戈达德”博士在1918年就已经试验成功的火箭筒诞生了。
  不过,这款火箭筒并不是拿出来就让人惊艳,而是遭到了除了刘浪以外所有试射的校官们没有说出口的嫌弃。
  相当简陋的一具单兵火箭筒,和属下们嫌弃的感觉不一样,重新找回扛着40火感觉的刘浪却是表现出了足够的兴趣。
  刘团座是面无表情偷着乐,但陪同刘浪一起试验的赵二狗等人却是很难笑得出来。
  这种简陋的单兵火箭筒不是说就完全是个渣,150米的有效射程之内连续两发命中的话还是可以摧毁一个沙包工事。换成三年前,他们恐怕得喜成个傻子。
  只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已经拥有了半自动步枪和大量迫击炮以及秘密武器火箭炮的军官们对武器口味的选择已经是越来越刁了。
  如果可以的话,他们宁愿自己的士兵推着重200公斤的步兵炮或37毫米战防炮去打小鬼子的坦克和工事,而不是扛着这个有效射程仅150米简陋的玩意儿去和小鬼子的机枪拼刺刀。
  他当然有他的道理,实在是这种单兵火箭筒射程近,威力也不足。钱伟项目小组的火箭筒在200米之外甚至打不穿铺着沙包的野战工事,还发生了脱靶。而抵近到100到150米,士兵所受的威胁更是急剧增加。
  这其实也是美国军界没重视火箭筒的重要原因之一。
  火箭筒的技术精华也是在于火箭弹。钱伟设计的火箭弹性能其实比美国的火箭之父“戈达德”博士要优异。它同样依靠火箭燃料产生推力,虽然燃料几乎和暴风火箭炮的18公斤级差不多,只是因为要方便士兵携带,将弹体重量减轻到3公斤。燃料需要一公斤以上,加上弹体的重量,战斗部的炸药不到一公斤。
  但很显然,做为破坚单兵武器的火箭筒火箭弹和火箭炮这种靠集火形成炸弹风暴对地面人和物造成杀伤是不一样的。
  火箭燃料显然不可能有传统炮弹的发射药那样厉害,能够产生巨大的推动力。所以火箭弹的初速远不如传统炮弹那么大。炮弹的威力跟它的速度很有关系,出膛速度越快,威力越大。火箭弹初速这么低,穿透力自然也就低了。
  而单兵火箭筒的特性,也导致威力的减弱。因为火箭弹的优势在于可以持续点火燃烧,提供持续的推动力,即使在飞出火箭炮发射架以后仍然可以持续燃烧很久。火箭弹出膛速度可能不太高,他却可以持续加速,这样直到击中目标时候,它的速度应该也很高了。
  可惜,作为步兵火箭筒没法这样做。因为一旦火箭弹飞出钢管还持续燃烧,产生的后喷尾焰必然会烧伤火箭筒发射手。
  如果是和火箭炮一样在固定平台上,因为附近没有人,烧就烧好了,根本没有影响。可单兵火箭筒根本不可能做到这点。步兵使用火箭弹的燃料,必须在火箭弹离开钢管前全部烧完。这也就意味着无法产生持续的推力,火箭弹的初速自然也就慢了,射程也不可能很远。
  最后,由于这种火箭筒需要单兵携带,也就说口径不能很大,口径越大钢管就越粗,重量就越重。
  其实,火箭筒本身没什么科技含量,就和火箭炮的炮架一样,其实不过就是一根无缝钢管,给即将发射出去的火箭弹提供瞄准和射击方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6/9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