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还我河山(校对)第5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7/903

  步兵一完蛋,中国人就会从四面八方围拢过来,不用拿什么炸药包,就光用手榴弹就能把他们坐的“铁棺材”给炸成烂铁。
  峡谷中是万万不能跑的,别看那是条退路,位于上方的中国人再丢几个炸药包下来那就是死路。
  唯一的活路,只能是向前,趁着机枪还有子弹,朝中国人的村庄开进,然后找机会趁乱跳车逃走。
  于是,两辆小豆丁坦克做了他们认为的最明智的选择,疯狂的朝着阵地前方,顶着朝他们射击的机枪,前进。很有种“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
  他们并没有注意到,在麦田的田垄里,有几处匍匐在地穿着深蓝色军服的中国军人正探出头注视着他们。
  “所有火力,掩护他们。”凌洪看着四个火箭筒小组基本已经抵达潜伏的位置,日军坦克还在疯狂的开进,完全抵达了火箭筒的射程,当即命令道。
  刚刚停歇了一分钟的机枪再度怒吼起来,扫向阵地上残存的日寇。这一次,视野可清晰多了,步兵们可以瞄准射击,机枪可以压制,凡是那里有反抗的还击,往往都会遭到最少一挺机枪的照顾,“丧心病狂”的机枪射手们甚至不放过哪怕是一杆三八大盖的还击。
  有这么欺负人的吗?日军步兵估计都快哭了,什么时候,中国人的子弹能奢侈到用机枪来压制他一个小小的步兵了?
  除了压制阵地上被打得抬不起头的日军步兵,还有四挺MG42重机枪奉命对着小豆丁狂射,虽然打不穿,但没关系,吓也吓死你。
  94轻型坦克的观察孔在车前有一个,在车侧和车后还各有一个,不过,不是像未来坦克车上那种高科技观察孔,车侧的,干脆就是将车舱门拉开一个2厘米的小缝当观察孔用了。
  位于车前的,被一挺重机枪打得叮当乱响吓得观察员生怕一个不小心被子弹打死不敢多看也就罢了,位于车侧的舱门一直死死锁住根本就不敢开,除了正面,坦克车两侧及后方彻底成为日军坦克手的死角。
  四个火箭筒小组利用日军被己方火力压制住的间隙,纷纷寻找着坦克车观察死角的位置进行机动。趴着击发火箭筒不是不能打,但准头不行。已经训练超过半年的火箭筒手知道,唯有半跪姿才是打坦克或者工事是最合适的。
  但这个姿势被坦克发现,坦克上那两挺7.7毫米机枪可不是摆设,100多米的距离想击杀几个人,不要太容易。
  而且,这是火箭筒第一次应用于实战。火箭筒手们无不屏息静气仔细瞄准着正在以30码速度狂奔的日军坦克,哪怕现在是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
  说实话,火箭筒如果是在巷战中,实用效果远大于山地作战或者平原作战,随便找个房间窗户,就能瞄准闯入射程范围的坦克。这本来也是刘浪准备进入淞沪战场而提前给日军准备的大杀器,但现在,却阴差阳错的来到了娘子关前线。
  此刻,没了20毫米机关炮的磐石营,火箭筒却已经是对付日军这种薄皮小坦克最大杀器了。
  否则,那就要靠步兵潜伏接近坦克用手榴弹或炸药包,那危险性,却要大的多了。长城抗战时,289团能用士兵当人肉炸弹去炸坦克,那是坦克冲入阵地,他们可以看见前方看见侧面,可看不见下面,藏在战壕里的士兵何以拉响身上的集束手榴弹和他们来个同归于尽。
  当然,更重要的是日军也太缺乏步坦协作经验了,在那种环境作战,没有步兵保护,坦克,就是真正意义上的铁棺材。
  但一旦到了平原,坦克就摇身一变,绝对的步兵噩梦,两挺7.7毫米机枪只要还有子弹,几乎没有步兵能进入它五十米范围之内。
  国军想对付坦克,37毫米战防炮是神器,不论是轻型小豆丁还是中型89坦克,都是它的菜。但那种炮,除了中央军,几乎没有几支部队能装备,刘浪嫌弃37毫米炮太重,也没装备,就用火箭筒代替,就是射程太近了些。
  第一次进行实战的四个火箭筒组也是分成左右两边,分别从两辆坦克的侧面向一无所知的坦克开火。
  毫无悬念的……
  落空了。
  训练代替不了实战再一次在战场上应验。
  疯狂前进的坦克倒是没有防备什么火箭筒,没有什么蛇形机动,但他们在高速移动。独立团的火箭筒手们倒也打过移动目标,用专门捕获的野猪拖着一个竹子做的大圆球在训练场上狂奔。可是,那个时候,他们没有随时射过来的子弹的威胁,他们的心是定的。
  但现在,是战场。
  火箭弹的威力不小,擦着坦克几米的距离飞到麦田里,炸起老大一团烟雾。
  不过,这并没有引起日军坦克的警觉,中国人的迫击炮也在追着他们打,将十几个向跟着他们跑路的步兵直接砸回了必死的阵地中去。现在再来几颗炮弹爆炸啥的,很正常。
  事实上就算他们看到,也不会多想,他们可没想到这世上还会有火箭筒这玩意儿。“巴祖卡”和铁拳在欧洲以及非洲战场上逼格闪闪,还要等到4年后,更何况是以单发步枪为主流的中国战场呢?
  再射,还是落空。连续8枚火箭弹都做了无用功。
  看得阵地上的磐石营官兵们都是懊恼无比,如果让铁甲车里的鬼子真的冲过了阵地冲进了村子,磐石营算是整营都颜面无光了。
  虽然乡亲们都转移走了,但一个营400多号条汉子竟然拿两辆薄皮小坦克都没办法,而且还是刚刚吊打了日寇半天全营都在想杀猪焉用牛刀的这个光景。
  还好,30秒后,知耻而后勇的火箭筒手们终于人品大爆发,一枚火箭弹险而又险的肉眼可见的撞上坦克车,正好炸中车尾的履带处,履带被炸断的坦克直接趴窝,另一个火箭筒小组延后发射的火箭弹随后而至,精准的命中坦克车的侧面,直接炸出了个大洞,虽然现在独立团的火箭弹不具备什么穿甲功能,但2公斤的弹药部剧烈的爆炸绝对不是十来毫米厚的钢板所能抵挡的。
  大火引起的油料殉爆随后而来,直接将坦克车点燃,车里的乘员估计当时就被炸死了两个,侥幸存活的那个打开车舱后门跳出来,但亦是满身大火,疯狂的在地上翻滚着哀嚎着,却起不了太大作用,浑身沾满的柴油剧烈的燃烧甚至已经点燃了他本身丰厚的油脂。
  距离的爆炸声引起了另一辆坦克的注意,冒着生命危险的日军坦克手打开侧门正好看见了同僚被点成蜡烛的一幕。八嘎,中国人竟然有能威胁到坦克的武器……
  这辆仅存的小坦克顿时像受了惊的兔子,一个转向,“潇洒”的来了个漂移,向另一面狂奔,位于炮塔正前方的7.7毫米机枪也疯狂的向四周扫射。
  看不见的威胁才是最可怕的,坦克车里的三名日军这会儿完全是属于急病乱投医症状。但还是有效的,几个火箭筒小组只能重新趴下来,等着日军坦克疯狂一阵再次寻觅战机。
  然后,就看到,日军坦克以一个标准的狗吃屎,掉进坑里。
  那真是吃屎,因为,那个坑是七亘村村民挖的“沤肥池”,因为山里平地少,这一块儿面积高达几十亩的麦田那当然是尤为重要,广大农村常备的沤肥池子自然不能少。
  长宽各2米,深一米多的沤肥池本来对94坦克的威胁不大,如果降低速度调整好角度,这个坑对一辆坦克来说算不上太大的障碍,坏就坏在它跑的速度太快了。慌不择路的坦克车手根本没看到什么池子,就这么冲过去。
  于是,一头栽了进去。
  因为速度太快,栽得太猛,三米长的车身竟然都竖了起来,车头在下,车尾翘了起来,差一点儿就来了个底朝天,履带徒劳的转动着,也没办法扭转它的窘境。
  “哈哈,这特娘的都行。给那帮小子发信号,别给老子炸了,老子这次要活的。”远远的看着这一幕的凌洪哈哈大笑起来。“迫击炮,再给我对日军阵地火力覆盖3分钟,轻重机枪掩护,所有步兵排,上刺刀,准备冲锋。宰了他们,我们就去支援老周老刘他们。”
第1098章
专打步兵火箭弹
  谷口的战斗,对于磐石营来说,其实没有太大难度。
  残存不过2个小队的日军基本已经不成阵型,三三两两躲藏在岩壁下的岩石后,散布在上万平方米的区域内,几乎已经丧失了统一指挥。
  这其实已经算得上不错,最少他们在经历如此一轮恐怖的打击之后,还在反抗。就凭这一点,凌洪和磐石营官兵们也不敢小瞧他们。
  如果可以的话,他们甚至更愿意磨死他们,用数倍甚至十倍于他们的机枪火力和迫击炮将日军的勇气一点点消磨干净,最终再一举将其歼灭。那样,或许可以将磐石营的伤亡降到最低。
  已经牺牲了6名战士,受伤十几人,几乎是两个战斗班减员了。
  可是,他们已经没有那么多时间。
  不是为了争战功,而是,凌洪知道,团座长官仅率领着三个步兵营在对步兵第40旅团残部进行包围。以最保守估计,没能进入峡谷的,也最少还有一半日军甚至更多。
  三个步兵营合计不过1500兵力,哪怕是以逸待劳,并有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以及地形上诸多优势,但这,弥补不了兵力上的不足。三面包围,封锁线实在是太薄弱了。
  一旦让日寇缓过劲来,不说能和独立团及771团拼个鱼死网破吧!三个步兵营伤亡剧增绝对是有极大可能的。
  小鬼子,可不光是意志上是死硬死硬的,再如何痛恨他们,凌洪也不得不承认,他们的军事素养和战斗能力也绝对是中国战场上最顶尖的。
  谷顶山梁上的771团1营2营已经打出信号弹,根据战前布置,他们在迅速向几公里外的主战场机动,但那,亦需要最少30分钟才能投入战斗。
  而谷口战场,加上先前爆炸造成的影响以及十几分钟的战斗,已经浪费了最少20分钟,再花费30分钟左右全营强行军5公里到达战场,给全营10分钟修整时间,就是一个小时。也就是说,想在1个小时10分钟左右的时间将全营投入战斗,留给磐石营解决这两个小队鬼子的时间,最多,只有10分钟。
  战争,那有不付出牺牲就想获得胜利的?自己一个不死却把敌人杀得人仰马翻,那只是个美丽的童话。
  想获取整个“曙光”战斗的胜利,必要的牺牲,是每个指挥官所必须承受的。
  所以,当火力班和火力排两种口径迫击炮将战场上龟缩在掩体后的鬼子再度覆盖了3分钟后,凌洪身边的勤务兵兼通信兵鼓足腮帮子,吹响了冲锋号。
  随着“滴滴哒”的冲锋号的声音,从三面阵地上,磐石营两个步兵连6个步兵排12个步兵班150余官兵跃出战壕,朝200多米外的日军冲锋。
  迫击炮的炮击没有停止,炮兵们只有等到己方步兵们冲锋到距离日军五十米左右才会停止炮击。
  所有轻机枪组都提着轻机枪随着步兵之后前进,他们负责提供火力支援,一旦步兵遭遇掩体后日军的打击,就该他们对其进行火力压制掩护步兵继续冲锋。
  而12挺重机枪依旧在阵地上,他们也在掩护步兵冲锋,地理位置最高的他们居高临下,对着任何他们觉得可能会对步兵造成打击的地点进行火力压制。每一个副射手也是观察手,不断的给射手提供试图反击日军的方位。
  天上还在不停掉炮弹,而且还有不过300米外12挺重机枪的扫射,日军残存的几挺轻机枪几乎都没有发挥出威力。连续两挺轻机枪不过才打了一梭子子弹,将冲锋过来的磐石营官兵打得匍匐隐蔽,马上,就有最少两挺重机枪光顾他们,将他们重新打回岩石后方。
  然后,连续五发迫击炮炮弹落在岩石周围,直到把射手连同机枪炸成碎片。
  至于步兵,不得不说,日军单兵的枪法很准,虽然是弓着腰并没有发全力冲锋,采用三三制阵型的磐石营的160多号步兵之间的距离拉得也足够开,但,在前进的100多米的路程中,依旧倒下了十几个。
  那都是日军步兵的成果。
  可是,没有人停下脚步,倒下的战士,自然有紧跟其后的营部的卫生兵进行抢救,他们现在的任务,就是要以最快的速度冲到距离日军50米甚至更近的距离。
  独立团一个步兵班14人,步兵7人,军士班长、班副、精准射手3人,机枪组2人,火箭筒组2人。军士班长率2名老兵做为三三制第一个三人箭头在最前方,班副率两名士兵在右侧方,另外三名士兵组成的三人组在左侧方,一个九人制三角形既保证了进攻还能卫护整个队形的左右两翼。
  精准射手则在三角形阵型的最中心,由所有人保护,他的作用,就是用其精准的枪法,解决对步兵班威胁最大的敌人。而机枪组和火箭筒组做为班级支援火力随着步兵后方20米前进,他们不仅要用火力压制敌人的火力点,还可以在150米的射程摧毁敌人的工事。
  第一次应用于实战的火箭筒兵们打狂奔中的坦克可能还差点儿,但若是打固定目标,他们花费半年的刻苦训练可就显出效果了。更何况,这一次,他们只要将火箭弹别射错方向就行了。
  当付出了高达十几人的死伤冲进了150米的范围,紧紧跟随步兵前进的火箭筒小组纷纷向藏在掩体后时不时冒出头打冷枪的顽固日军射出了火箭弹。
  除了先前被派出打坦克的4个火箭筒小组因为没有火箭弹退出战斗,剩余的8个火箭筒小组射出了足足16枚火箭弹,直接将日军阵地上打成一片火海。
  独立团的火箭弹可是根据浪团座提供的创意设计成三种型号,一种是打击坚固工事所用的专门破甲弹,被派出去的四个火箭筒小组所携带的三枚皆是这种弹头。
  一种是专业杀伤人员用的钢珠火箭弹,这种火箭弹一般不会瞄准工事打,而是打向战壕或者工事上方,用延时引信爆炸方式,飞行大约150米左右爆炸,不用火箭弹的火药爆炸杀伤,而是用火箭弹所携带的数百颗钢珠。根据浪团座的提议,所有钢珠在粪水中都浸泡了一周以上,有不少在装进火箭弹里的时候早已锈迹斑斑。
  在做杀伤试验的时候,一枚火箭弹在秦岭深处的一个数目高达三十余条的狼群上方爆炸,当场炸死二十几条,余下十条四散而逃,而在三天过后,经过雇佣的十余个山中猎户追踪,找到九条狼尸。除了一条得以逃脱大难或者死在无人能见的地方,其余受伤的野狼全部死于钢珠造成的伤口感染。
  就连生命力顽强远超人类的野狼都躲不过火箭弹被污染钢珠造成的伤口感染,就更别提脆弱的人类了。
  这种钢珠弹,就连背负的火箭筒弹药手兼观察手都小心翼翼,生怕跑得太快因为震动把弹给引爆了,那,可不光是他要完蛋,方圆数十米之内所有的人都得倒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7/9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