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还我河山(校对)第6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9/903

  不过,当日军火炮被组织起来的10门60迫集火吊打后,为了掩护破釜沉舟向山头进攻的同僚,四挺重机枪终于不惜暴露目标开始射击起来。它们亦是山顶守军最重要的威胁之一。
  为了保证能一举命中不让日军的机枪小组有机会抬着重机枪跑路,刘津佐可是计算了好一会儿数据,才确定了炮口的射角和射距,他手下的四门炮,每门炮照顾一个重机枪火力点,每门炮3发速射,要在十秒钟全部打完。
  就在日军步兵还在山坡上挨手雷的时候,十二发炮弹急速向各自的目标飞去,山间的矮树林中腾起了阵阵硝烟。
  不过,谁也不知道炮击效果如何。
  但四挺重机枪却是没有一挺再开火了。证明了火力排的迫击炮手们这数年来至少打了数百发实弹的功夫没有白费。
  等日军最重要的支援火力——重机枪一歇菜,步兵们可就不再只扔手雷了,纷纷从岩石缝中,用沙包专门垒成的射击孔中探出步枪、冲锋枪、轻机枪,朝着半山腰已经是一片哀鸿的日军先头部队射击。
  面对这种“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还遇打头风”的状况,小宇宙已经快燃烧殆尽彻底由“黄金”变“黄铜”的日军辎重兵们瞬间被打成了无头苍蝇。
  虽然山顶上朝下射击的只是区区32人,对于日军来说也不过是大半个步兵小队的兵力,但以独立团的装备,二排的这32人的火力却足以和未来七年后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国大兵的一个步兵排相媲美。
  美国大兵的一个步兵排火力如何,仅看看号称血腥战场的塞班岛就知道了,美国大兵的一个步兵营曾面对过日军数千人的决死冲锋,据战后统计,超过3000名日军被击毙在步兵营战壕前的阵地上。那是一个让任何一个步兵指挥官都忍不住寒毛直竖的数字。
  除了能让日军产生掩耳盗铃式错觉的灌木,山坡上再无其他任何遮挡物。灌木丛或许可以挡住目光,但决挡不住子弹。
  半自动步枪或许还是狩猎式的对准目标射击,但冲锋枪和DP班用轻机枪却是对着一切可能会藏着人的区域覆盖式扫射。
  本来,这两种压制性火器靠的就是数量而不是质量,还算充足的弹药决定了这些火力点的持续性火力扫射能达到十分钟以上。
  许多日军就这样沉默着,像土拨鼠一样死在他们趴俯的灌木丛中。
  而发射完炮弹的迫击炮又重新将目标对准了山下两百米外藏在各种石头后面企图给己方提供支援火力的步兵中队的轻机枪和掷弹筒火力点,除非是打几枪就换地方,否则,精准的迫击炮一定会像长了眼睛一样飞到石头后或者距离最多不会超过五米的位置,将这个火力点摧毁。
  对于日军轻机枪手和掷弹筒手来说,也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这里可没有供他们打一枪就可以拎着枪换地方的战壕,中国太行山区的山谷里石头不少,但也不是说连成排,由一个掩体到另一个掩体,最少也有五六米的距离。而离开掩体,或许就意味着死亡。
  两个火力班的精准射手可能是山顶上守军射出子弹最少的人,但若是说到杀敌数量,他们可绝不会最少。
  普通的日军对于他们来说,毫无吸引力,只有戴着白手套佩戴着指挥刀的日军军官和暴露出的掷弹筒手才是他们的最爱。他们只要开枪,虽不一定就是一击必杀,但非死必伤。
  在迫击炮连续两次将两挺轻机枪连同射手一起送上天后,又有连续两名掷弹筒手在发射完榴弹转移阵地的时候死在精准射手的枪下。
  冷酷而果决,虽然发现同伴被冷枪狙杀后的日军剩余掷弹筒手疯狂的朝山顶上可疑的草丛里连续发射了五六枚榴弹,但依旧没阻止一颗划破虚空突兀而至的子弹将一名连续在地上翻滚企图靠优秀的战术规避动作的机枪手射杀在冰冷的土地上。
  中国人的射手,可不止一个。
  或许只有天知道,他们还有多少个。
  反正只要敢开火,要么,十数秒后被从天而降的迫击炮给撕成碎片;要么,就会被可怕的中国枪手射杀。三名已经逐渐冰冷的同伴的身体用血淋淋的例子告诉着日军这帮高危人群关于他们可能的结局。
  日军就算死硬,但也是人,是人,就得在生与死之间做选择和徘徊。哪怕他们知道,现在就在生与死的边缘,不冲上去,迟早是个死。但早死和晚死,还有区别不是?
  等日军最重要的几个火力点歇菜了,山顶上二排的步兵们自然更无所顾忌的射击。
  炮灰们再也扛不住了,尤其是等到一分钟后,那名中尉中队长再也无法忍受自己的懦弱,主动跳起来挥舞着指挥刀高呼“板载”,然后很快被DP机枪凶猛的火力打成漏勺后。还活着的日军炮灰们纷纷跳起来,要么是迈着小短腿疯狂后撤,要么是干脆脑袋一抱,就往山下滚,彻底的“滚蛋”了。
  将后背露给敌人的后果,自然是死得更难看。实际上160多日军最终能逃出生天的,绝对不足30人,130多人将命丢在这片他们燃烧过小宇宙的山坡上。
  不过,他们显然忽略了某红着眼睛大佐对于打通这条通道的决心。
  当从望远镜中看到数十名“炮灰”在中国人的射击中仓皇后撤,鲤登行一咬着后槽牙:“八嘎!这是大日本帝国陆军的耻辱,全部死啦死啦的。”
  随着军令下达,炮灰们刚跑下山脚都还没来得及跑回本方阵地,刚才还在给他们火力支援的步兵中队的枪声又爆豆般的响了起来。不过,这次,不是对着山顶,而是他们自己的同僚。
  而且,射击的奇准,一阵乱枪过后,近三十名日军全部倒在自己人的枪下,一个不留。
  “狗日的日本人,真是够狠。”这一幕看得山上的岑长青也不由倒吸一口凉气。
  日军用枪决同僚的残忍,昭示着他们要攻上山的决心。
  随着仓皇后撤的日军被自己人射杀当场,刚才还枪声激烈的战场,陷入了一时的沉寂,如果不是山坡上灌木丛中还有硝烟未散尽,山野中还有未彻底死去日军伤员满含痛楚的呻吟,谁也不知道一分钟之前这里还发生过一场规模虽不大,但对日军来说却是极为惨烈的攻击战。
  近180人,躺在山坡上和山谷中。不过,其中的近30人,没耗费中国军人的子弹。
  随着一名士兵气喘吁吁的从后方远处跑来,焦急的向联队参谋汇报,联队参谋脸色煞白的走近拿着望远镜一动不动凝视着战场的鲤登行一,低着头小声报告留在后方尖兵拼了小命跑过来汇报的情报。
  鲤登行一的脸上看不出任何表情,但脸上的肌肉却猛然绷紧,握着指挥刀刀把的手背上也青筋只蹦。
  他预想中最坏的结局,终于来临了。
  中国人的先头部队,最少数百人,已经在距离此不足5里的公路上集结,看样子,已经知道了第77联队就在这片山中,他们正在等待主力部队的到达,最多还有十分钟,他们就会整兵进入山林,而这,已经是二十分钟之前的情况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中国人的主力,现在已经进入山区,最迟,也是在半小时后就会抵达战场。
  前有堵截,后有追兵,一旦被包围在这片山林里,中国人数千人的大军几乎不用怎么全力进攻,光是用他们大量装备的该死的迫击炮炮击,整个步兵联队的生存空间会被迫越来越小。如同一条巨蟒缠绕住猎物,庞大的身躯逐渐收紧,等待猎物窒息死亡再张开巨口彻底将其吞噬一样。第20师团步兵第77联队最后的结局,注定是灭亡。
  如果,再不做出决断的话。
  “命令全军,无论何种兵种,皆编入步兵中队,以中队为单位,帝国勇士们,跟着我一起,为报效天皇,万岁冲锋。”脸上肌肉不断抽搐的鲤登行一拔出自己的指挥刀,对着前方,下达了最后一条军令。“诸君,帝国武运昌隆。”
  “嗨!帝国武运昌隆!”围在鲤登行一身边的一众官佐眼里闪过一丝哀光,但都重重低头,领受了军令。
  陷入绝境的第77步兵联队的一千余残兵,没有选择在山中据险而守以待援军,却是采用了在日俄战争中采用过的决死万岁冲锋,企图打通最后的生命通道。
  鲤登行一的选择没有错,如果他选择待援,他这一千多号人就会被第十七师、第772团、独立团一营、敢死营、磐石营近万大军包围,彻底解决第78步兵联队后腾出手来的10门105榴弹炮在炮兵观察员的引导下,最多只需要五轮炮击,根本不用等到中午,他这一千多号人就会彻底葬身于此。
  突击防线,是他们唯一也是最正确的选择。
第1207章
疯狂的人和疯狂的子弹的较量
  “命令所有步兵连火力排轻重机枪,全部给我顶上山头,其余没有遭受日军攻击的所有迫击炮给我将炮口都对准1号、6号阵地前沿五十米区域,一旦接到命令,打空所有存货,三连除留三排和火力排留守阵地,其余两个步兵排分别增援1号、6号阵地,告诉三连的两个步兵排长,10分钟内,不能支援到位,军法从事。”另一边,藏在已经伪装好的野战工事里拿着望远镜看着正在集结日军动作的叶子飞脸上也是一片严肃的快速下令。
  10分钟前,他就接到电报,772团全团已经赶到5里外的公路上,全团集结完毕准备进山,最多还有30分钟,他们就会赶到预定区域对日军发起攻击。只要再拖过20分钟,这股遭遇前后夹击的日军,就再也没能力发动大规模突击了。
  是的,从一开始,叶子飞就不希望和日军殊死一搏,只希望日军在防线上撞了个鼻青脸肿后另觅他策,他好拖延时间等待主力部队的抵达。
  不是他不想要战功,但如果战功沾满了弟兄们的鲜血,那他宁愿不要。
  一营的防线布置的没问题,但三个步兵连的600人的兵力还是太少了,而防线又太长了,分到连接防线重要支撑点上的兵力最多也不过一个步兵排。兵力太过分散,如果被日军找到其中一个薄弱的点,一个不小心,该制高点上的守军就是全军覆没的结局。
  可面对漫长的防线,想要堵住日军企图蹿入山区逃命的路,叶子飞也只能这么做,如果换成是整个独立团前来,兵力足够充足,别说这一千多日军,就是两个完整的步兵联队,也休想打破这道防线。
  但,叶子飞失望了。山路上山林中正在悄然集结的日军已经表明,他们也收到了中方主力正在赶来的情报,他们要拼命了,比先前百多号人的决死冲锋还要拼命的冲锋。
  日军指挥官也很犀利,他们找到的1号阵地和6号阵地,也正是整条防线上连接最薄弱的防御点,除了迫击炮能给他们最大的支援,其他的几个步兵排只能在其他几处山头上干瞪眼的看着,甚至是,只能听着。山岚叠嶂的山峰不光阻隔了他们的视线也阻挡了他们的子弹,还阻挡了他们的步伐。就算叶子飞不顾日军声东击西的威胁命令他们抽调出兵力去支援1号和6号阵地,也得十几分钟之后了。
  而那时,还来得及吗?
  望远镜里,密密麻麻的日军已经纷纷在头上缠上了象征决死的月经带,甚至有人脱去军装,在深秋的寒风中就光着膀子,犹如一群疯子一般开始列队进入阵地。
  两处阵地上,各自面对的日军,少说也有六七百人,兵力,十几倍于两处阵地的步兵排。
  他们,能坚持到援兵的抵达吗?
  不光是叶子飞这个指挥官在紧张,6号阵地上的最高指挥官岑长青也紧张。
  在日军开始集结的时候,就已经命令全排进入战位,把火力排支援上来的两挺重机枪型“MG42”更是放到了最隐蔽最坚固的射击位上。
  做为经历过长城之战的老兵,岑长青对于“MG42”这种高射速机枪的杀伤力绝对是叹为观止。第八师团第4步兵旅团组织的数千人冲锋都被这种可怕的机枪给扫射的大败亏输。
  可是,这里不是罗文裕,“MG42”没有可供抵御75山炮的地堡,亦没有形成上下纵横交错不留死角的立体火力网。日军藏在后面的掷弹筒手绝对会对这种可怕的重机枪火力点重点打击,这一次,已经准备玩儿命的日军掷弹筒恐怕就不是那么轻易的要因为躲避迫击炮的打击就停止榴弹攻击了。
  失去了持续火力压制的“MG42”显然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提供足够的火力支援。
  视野中,日军已经开始猫着腰进入350米外的阵地,山顶上的士兵们悄然拉动了枪栓,只要再过100米,他们就可以对那帮土黄色的地老鼠们进行打靶了。虽说用肉眼在哪个距离上瞄准,整个人体结构也就比准星稍大,但长期的训练和已经在旧关经历过的血战,已经给了他们足够的信心,250米的距离,最少拥有一半的命中率。能提早多干掉一个日军,防御阵地上就少一分威胁。
  但岑长青显然不这么想。
  “所有人都给老子注意了,100米内,禁止开枪,都给老子放近了再打,如果再近,就用手雷炸他们个狗娘养的。”岑长青狠狠的吐出嘴里嚼烂的青叶,继续吼道:“小鬼子不冲近到50米,火力班、火力排所有迫击炮禁止支援阵地,把炮弹留给小鬼子的机枪和掷弹筒。老子倒要看看是他们人多,还是老子的子弹多。”
  做为这里的最高指挥官,岑长青这一招显然不是像以前那样为了节约子弹,而是,要放日军进入山坡,从山坡到山谷那足足一百多米没有任何遮拦的空地,才能更好的发挥山顶阵地上的火力。
  那里,将会成为日军的死地和伤心地。
  他要让日寇明白,所谓的“万岁冲锋”,在更疯狂的子弹面前,不过是自杀。
  日军的军号也吹起来了,循着散兵线,端着已经上好刺刀的三八大盖,相互之间仅隔着两米的日军开始猫着腰小步疾奔,后面十几米,是第二波,再后面,是第三波,第四波,第五波……
  因为山区的缘故,日军阵型拉得并不开,每一波次的兵力应该不会超过一个步兵小队,但却足足有十波以上,第一波日军都已经前进至距离山脚50米了,后面的日军还在跟进,从上往下看,犹如数之不尽的蚁群,一道道土黄色几乎遮住了满眼的绿色。
  架在400米外山坡和山谷石头上分散的很开的七八挺轻机枪开始向山顶阵地上他们观察半天的中国守军阵地进行点射,这是机枪在校正弹道,等到己方士兵接近到距离阵地100米或更近的区域的时候,这些火力点才会开始全速连续射击,掩护着步兵冲锋。
  他们也在等中国人开枪,只要中国人一开枪暴露位置,不光是轻机枪会全速射击压制,把自己藏在450米开外的掷弹筒也会开火。
  但,在岑长青的命令下,山顶阵地静悄悄的,一枪未响。
  仿佛,对脚步越来越快开始逐渐加速的数百日军视若未见。
  站在最后方负责指挥这次万岁冲锋的一名日军少佐的额头上满是汗珠,瞪着500米外静悄悄的山头,在太行山冷冽的秋风中,汗如雨下。
  做为第77联队最后一名仅存的步兵大队长,竹内仓介当然知道,中国人没有在己方士兵进入300米甚至200米的射击区域开枪,不是因为他们害怕了,胆怯了,溜走了,而是,在酝酿,就像即将喷发的火山一样,一旦爆发,就会将最前沿的士兵烧成灰烬。
  即将到来的死伤,将远超过他的想象。而已经进入冲锋的前几波帝国勇士,早已不再是什么炮灰,而是他麾下最精锐的第1步兵中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9/9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