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还我河山(校对)第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5/903

  上万良田收租子足以让刘家宅院里的几十号人吃穿用度不愁,此外刘顺和还开了个铁矿和以一个小型炼钢厂外加一个机械加工厂,一年下来少说也有十万大洋的入账。更让刘浪喜出望外的是,老爹刘顺和真是个人才,借着川省各路军阀混战之际,他那个机械加工厂还仿造一些枪械弹药,比如仿汉阳造步枪,如果全力开工,每月能出步枪300枝,88式7.92MM子弹十万发,甚至还能造迫击炮弹,简直就是个小型军工厂。
  都说军火毒品是最暴利的行业,刘浪算是明白了。依靠着仿造枪械弹药,刘家这几年几乎每年都有二十来万大洋的纯利。
  听着老爹给自己喋喋不休的絮叨着这些年家里进账,刘浪的嘴都乐得没合拢过,不是因为家里每年二三十万大洋的收入,而是真的是“摸了半天无内裤,原来掉在小腿肚”。
  要想硬碰硬搞赢日本人,当然不仅仅只靠不怕牺牲的勇气,他总共就这么点儿人马,打光了他上哪儿哭去?好歹也是带着BUG到这个时空的,刘浪要不是让自己的独立团在装备上碾压小日本,那不真是愧对给他开后门的满天神佛了?
  在建立基地之初,刘浪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建一个属于独立团自己的军工厂,前期可以造不出啥高档玩意儿,但他所需要的几样东西必须得赶在北上长城之前造出来。
  比如,炮弹,大量的炮弹;子弹,多的让独立团打不完的子弹。日寇的老兵们不是号称用子弹喂出来的吗?刘浪决定让自己的士兵是属于子弹里爬出来的那种,能被弹壳埋住。
  本来刘浪还打算去一趟重庆,面见他那位还素未谋面的叔叔刘湘,希望他从重庆兵工厂支援几个工程师和熟练技术工人。实在不行就用钱砸,刘浪相信,二刘大战在际,任何人都不会拒绝钱的。
  但现在看来,不用了,家里的这个山寨军工厂完全能够满足自己早期的需要。至于说以后所需要打造的更高精端武器,大海的另一端,拥有着全世界最精密机械加工技术的德国人拥有了一个野心勃勃的领导人,只要他们需要的,都可以拿来交换。熟知未来的刘浪知道,他们需要什么。
  刘浪试探性的把炼钢厂和机械加工厂搬到广元独立团基地的想法给刘顺和提了提。
  “你是我儿子,这些不都是你的?说那么多做啥子,明天就搬。”刘顺和倒是很奇怪自家儿子突然变得和自己客气,当初要两万大洋买少校的时候,可是恨不得撒泼打滚来着。
  冲着老爹这个“深明大义”的态度,刘浪不仅决定把两个厂子全体搬迁到广元基地,连带着厂里所有的技术人员都带过去。厂都没了,要人有什么用?刘顺和自然是毫无异义。
  刘顺和也是个果断的人,既然决定全力支持儿子在部队,尤其是想到以后刘浪可能还要和日本人对上,那会有丝毫藏私?说完了厂子搬迁的事,又带着刘浪神神秘秘的来到内宅一处库房。
  厚重的铁门只看一眼就给人一种此处宝贝很多之感,走进去却让刘浪微微有些失望,里面除了一些文玩字画,别无旁物。俗话说乱世黄金盛世收藏,在如今的乱世,一副唐伯虎的真迹还真不如一万现大洋来得实在。
  “嘿嘿,到处看啥子看,那是你爷爷留下的,你想要现在也不得给你,我给你的是这个。”刘顺和神秘的笑笑,走到库房的角落处在地上摸索了半天,找到个把手,用力一掀。
  白花花的现大洋和黄灿灿的金条差点儿没亮瞎刘浪的眼。
  “这是你老汉儿这几年开矿办厂子攒下的所有家当,都给你了。记得,要搞就好好搞,最少给你老汉儿我弄个中将回来。到时候,我们大门口挂的可就不是四对灯笼了,少说也要搞上个八对。”刘顺和说道。
  怪不得这次回来总感觉哪里怪怪的,原来就是门口的那四对八个大灯笼。别看刘家出了两个刘湘刘文辉两个将军军阀,其实往上数个五代,也就是刘浪爷爷的爷爷曾经还中过清朝的贡生,说的再白点儿就是书香门第,对华夏的传统极为看重。
  不管是中国古代还是现代,都有个门当户对的说法,说的是家庭情况一致,反应到现实中,其中的这个户对其实就用的大门口挂的灯笼来体现的。
  依照中国传统,门楣上有两对灯笼的,对应的是五至七品官员;门楣上有四对灯笼的,对应四品以上官员;至于十二个户对的,则只能是亲王以上的品级才能用,换句话说,即便是皇亲国戚,不是封王的也不敢建三开门,嵌十二个户对!
  以前,家里的大门口顶多挂上两个灯笼用以照明用。感应到身形稍显清瘦的老爹望着自己有些欣慰又有些自豪的眼光。原来,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骄傲啊!曾经的自己,是不是也一样被父母所骄傲着呢?刘浪心头一热,终于毫无凝滞的融入到这具躯体中,从这一刻开始,他是刘浪亦是刘朗,再也没有前世今生之分,这一双为儿子倾其所有为之骄傲自豪的老人,就是他的父母。
  “爸爸,我知道我该怎么做。”刘浪很正式很庄严的冲微笑着的父亲行了个军礼。
  来自后世的军礼,那是已经融入他灵魂的姿势。
第148章
格博士
  余下的两天,刘浪很忙碌。
  整个机械加工厂的设备要全部拆卸打包,更重要的是机械加工厂的技术工人们。虽说这个时代东家的命令没人不敢不听,但若不是心甘情愿,干活儿自然不会尽心。
  刘浪开出了极为优厚的条件,技术工人们不仅可以携带家属迁往广元,住房全由刘浪提供不说,还根据厂里原先定下的技术等级给出相应的工资报酬,基本上都比原先提高了一倍。
  除了极个别特别恋家的工人,百分之九十九的工人都选择了跟着厂子一起迁往广元。最让刘浪欣喜若狂的是,老爹给他的不仅是价值数十万大洋的小型军工厂和百十位熟练技术工人,竟然还有个让刘浪意想不到的人。
  一个满头金发还有一对蔚蓝色眼珠的外国人。
  还没听他说话,典型的日耳曼人特征让刘浪已经确定,那是个外国人,正在莱茵河畔砺兵秣马看着欧洲列强的德国人。
  一个乡下小型机械加工厂怎么会出现一个德国佬?直到听完父亲介绍,刘浪才知道他的来历。
  原来,刘浪离家之后,因为家里机械加工厂的产品因为技术原因出现滞销,刘顺和带着重金去重庆招聘总工程师,谁知道在旅店碰到一个得了急性痢疾的外国人。
  别说在缺医少药的民国时代,就是在科技发达的现代因治疗的不及时都可能完蛋的急性痢疾可不是小病,而且还具有强烈的传染性。那个举目无亲的外国人的结局也是可想而知了,能在病床上苟延残喘没被老板扫地出门那都还是沾了德国国籍的光。
  心地善良的刘顺和听得这个消息自然是抱着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亦或是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思,请了个老中医,用中医疗法花了大半个月把不过三十岁的外国佬从死亡线上给救了回来。
  会几句简单中国话的外国佬听说刘顺和是来找机械加工工程师的,二话不说,主动接下了这个任务,每个月要求的薪水不过400大洋,按他的说法,这是折算成德国马克之后他在德国的薪酬水准。
  刘顺和半信半疑的带着半路上捡的德国工程师回了家,谁知道这位还真不是吹牛皮,不仅很快的解决了机械加工的技术问题,还将厂子里的一些老旧机床进行了改造,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甚至连步枪的仿造都是这位提出并设计的,完全改变了机械加工厂的利润模式。
  不过这位有点儿怪,挣了大钱的刘顺和要给他提高薪水,他却坚决的拒绝了,拿着先前签的一张用工合同表明一切按合同来。
  “格博士脾气有点儿怪,你好好跟他说话,我得去找你妈,这两天她有点儿怪,我心里不踏实。”刘顺和简单的给刘浪和脸上还粘着黑油正在简陋机床上加工零件的外国佬介绍了两句,就急匆匆的离开了。
  刘浪呲牙直乐。一直风风火火的老妈都不怎么着家,除了晚上回来睡个觉,也不怎么搭理父子俩,骂完老婆当时很爽这几天一直心虚的刘顺和终于掐不住了。
  不过,更让刘浪高兴的是眼前的这位。不得不承认,搞机械这玩意儿真的需要天赋和传承,而放眼全球,素来严谨务实的德国人就是最顶级的设计师和制造者,上百年来,无人能够超越,那怕就是日后战败整个国家被一分为二,在机械加工与设计上他们依旧站在这个星球的最顶端。
  这个看零件都比看自己这个少东家要开心的德国人显然也属于后世的技术宅,瞟了一眼刘浪就没怎么搭理他,翻来覆去的打量着手里铣床刚铣出来的零件。
  “格博士,你好,我是刘浪。”刘浪微微一笑,不以为意,用流利的德语介绍自己。
  刘浪在南京陆军军官学院进修主修的是日语,但挂名5210军工厂总设计师时可没少和德国人打交道,这德语说不上多好,但绝对不差。
  “咦,你会说德语?”狂热的技术宅终于把焦距放到了刘浪身上。
  也许是久未和人用母语如此畅快的交谈,刘浪很快就把这位来中国的原因摸了个清楚。
  虽说这个时期的中国很贫穷,但几十年前八国联军在华夏大地上的一场洗劫可是让不少人看到了这个神秘东方古国的丰厚底蕴。梦想来中国碰碰运气的年轻人可是大有人在。
  而这位就是其中之一,因为研究的一个项目在国内不受重视,一气之下跑到中国,希望在这个缺乏最前沿科学技术的国度找到机会,可以继续自己的研究。宁当鸡头不当凤尾的思想可不是仅仅只有中国人才有。
  可这位也够倒霉,坐了几个月轮船来到中国两眼一抹黑完全不知道该找谁,东走西晃来到了重庆,却因为贪嘴吃了顿重庆火锅患上了急性痢疾。最后要不是刘浪老爹出手相助,这位估计就得埋骨于那座美丽的山城了。
  “我一定是吃了假火锅。”德国人提起那段往事还依旧愤愤不平。
  虽然据刘浪了解这货从此再也没沾过火锅。
  可怜的德国人,你一定不知道重庆火锅里的辣椒都可以论斤称,刘浪心里替这位默哀。
  “还有,我叫格鲁诺夫,格鲁诺夫·维克多。”看德国人的表情,显然他对姓了两年的“格”一直很有怨念。
  “呵呵,格鲁诺夫博士,你好,感谢你对家父的支持……”刘浪哈哈一笑。
  还没客套完,刘浪的眼珠子突然瞪圆了,盯着眼前的这位德国佬惊呼出声:“等等,您叫格鲁诺夫?格鲁诺夫·维克多?”
  不是刘浪承受力太差遇事喜欢一惊一乍,而是,格鲁诺夫这个名字对于一名长期用枪的人来说,实在是太出名了,出名到你如果不知道这个人,就不配是玩枪的。
  当然,这个名字对于二战前的各国来说,不过是个符号,很少有人会去多看一眼。但用不了太久,这个名字就会响彻整个世界。
  由他主导设计并大量生产的一款机枪的枪口下,至少有数十万盟军士兵的冤魂。
第149章
来自地狱的电锯
  很少有人知道格鲁诺夫的全名,刘浪是其中的一个。
  格鲁诺夫·维克多,二战时期德军装备最多的机枪MG42机枪的设计者。
  如果有人要问,二战中那款武器是最强的杀人武器,“MG42”刘浪一定会脱口而出。虽然二战中全世界各式枪械层出不穷,但没有一款武器能和MG42相媲美。
  这是全球第一款采用金属冲压技术制造的枪械,外貌近乎简陋,用欧洲各国潜伏在德国的间谍的原话就是:这实在是一款粗制滥造的武器,是若干铁片和一根铁管的拼凑物。所有间谍得出的唯一结论是:德国已经不行了,他们极端缺乏原材料,连他们战术核心的机枪,都采用如此简陋粗糙的制造技术。
  只有美英的军械专家们清楚,不是德国不行了,而是德国在金属冲压技术方面,已经走在他们前面。
  刘浪更知道,MG42研究成功,不光是金属冲压技术的突破,其实更是枪械生产技术的一次重要的突破。格鲁诺夫本人并不是枪械设计师,他是一名金属冲压技术的专家。当时由于德军一线部队对机枪的需要量很大,他以专业的眼光认为按照传统枪械制造工艺,很难满足这样的需要(它采用机械加工,将一块实心金属利用车床、铣床等加工,切削掉不必要的部分,金属利用率只有百分之二十五左右,既浪费材料,又花费很多工时)。他认为机枪采用金属冲压工艺制造是必然趋势。实际中,用金属冲压工艺生产的MG42不仅节省材料和工时,也更加紧凑。这对于金属资源缺乏的德国来说,是非常实际的。
  美英军械专家们猜到了开头,却没有猜中结尾,他们都低估了MG42机枪的可怕,甚至直到战争结束,他们依旧没造出一款能同MG42机枪相媲美的机枪。MG42用实战证明了设计者格鲁诺夫的天才设计。
  无论在苏联零下四十度的冰天雪地,还是诺曼第低矮的灌木丛林,是北非炎热的沙漠,还是柏林的碎石和瓦砾堆,MG42都是德军绝对的火力支柱,也是盟军士兵的恶梦!
  盟军士兵对于MG42最为刻骨的印象,就是它的枪声。
  MG42机枪射速每分钟最低1000发,最高1300发。而机枪射速超过每分钟1000发以后,据说人就无法分辨单个的枪声。
  MG42射击声不是如同捷克式或者伯朗宁机枪的“哒哒哒”声,而是类似高速转动的电锯的“嗤嗤嗤”声,也有盟军士兵形容象撕开大片亚麻布的声音。新兵对此还没有什么,盟军的老兵最不愿意听到的就是这种恶魔般的声音,对于他们来说,这个声音就是死神的呼唤。
  这是必然的,因为MG42的高射速,射手每次扣动一下扳机的短点射,也可以射击出五六发子弹。
  如果一个不幸的士兵被MG42射中,那么他一瞬间就会中弹数发,活命的可能微乎其微。
  实战中,MG42因为其高射速,不但对付小股目标游刃有余,对付集团目标的也是非常有效的。
  在电影《拯救大兵瑞恩》中,米勒上尉的所在的一个连和其他的三个连队作为先头部队抢占海滩。而守卫的德军只有一个加强的海防排,其中一个机枪班,二挺MG42机枪。
  但是就是这二挺隐藏在海岸碉堡里的MG42,对登陆的美军造成了重大的杀伤。德军的二个机枪手时而扫射,时而精确点射,准确的把美国大兵挨个击毙在海滩上。最终造成米勒上尉的连,三十多人阵亡,七十多人受伤,几乎全军覆没。如果不是米勒上尉靠着自己的经验和勇敢,巧妙的绕过MG42的射击区,从后面干掉了他们,美军滩头部队估计得全部都得死在MG42的枪下。
  电影中受伤的士兵,都是多处中弹,全身是弹孔血流不止,还有被射出内脏得,惨不忍睹。
  其实,这段剧情还真不是瞎扯,是根据一个真实战例改编而来。
  1944年诺曼底战役中,驻守在碉堡内的海恩·塞弗罗,这个后来被称为“奥哈马之兽”的20岁年轻士兵,靠着一挺MG42机枪,在9个小时里他用光了哨所里所有库存的12000发子弹。机枪子弹用完了以后,他又用自己的毛瑟步枪继续射击打400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5/9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