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还我河山(校对)第8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60/903

  “是的,这里的所有人,凡是参与此战的人,都是英雄。”陆军中将深吸一口气,目光从自己两位心腹属下已经变得平静的脸上以及俞献诚和站起身的柳雪原脸上慢慢滑过,声音略带着些许嘶哑:“你们,敢和我郭某人,和我第43军,和松江保安团全军一起,去当这个国家的英雄吗?”
  “献廷誓和松江共进退!”
  “萧毅肃愿和军座同为国之英雄!”
  “俞献诚携独立团侦察大队23人携警侦营第2步兵连尊郭长官令!”
  “柳雪原愿陪驻守松江诸弟兄共赴国难!”
  “哈哈!好。”陆军中将放声长笑。“有劳柳记者暂代我松江总指挥部书记官一职,准备记录。”
  “是,郭军长!”柳雪原迅速坐回会议桌前。
  陆军中将背着双手来回在作战会议室中踱了几步,便抑扬顿挫的念起来:“告全国同胞书,淞沪会战已近尾声,我国军八十余万将士与日寇血战三月,破其‘三月而亡中国’之妄言,现日寇增兵十万于金山卫,企图对我沪西近六十万大军合围,我第43军奉命驻守上海之侧四十里松江阻敌,敌第六师团两万五千余倭寇已余晚间兵临城下。
  我淞沪六十万大军正奉命后撤于新的阵地阻击倭寇,但不能为背后之敌所袭,六十万大军侧背之安危尽系于松江要地,松江失,则六十万大军危,松江存,则六十万大军存,而松江防守之成败,则尽系于我第43军及松江保安团,43军携保安团存,松江存,43军携保安团亡,松江亡。
  余乃松江前线总指挥,中国革命军陆军中将郭汝栋,谨在此通告全国同胞,第43军及松江保安团自余以下,一万五千官兵誓与松江共存亡,人在,则城在,城若不在,则人皆亡!耿耿此心,难以言表。借用余之堂弟于淞沪战场危急时刻说过的那句话留于吾之同胞:当尔等路过黄浦江之时,那滔滔江水,便是余等不舍中华之回眸了。
  顺致,余等父母妻儿,余死得其所,勿念!
  第43军第26师全体官兵名单,军政部皆有备案,江苏省第三行政督察区松江保安团全体官兵名单,江苏省政府保安处亦有备案,愿余松江驻守之军全军战死之后,父母妻儿国人能善之对待!”
  缓缓说完电文内容的陆军中将稍稍一停,继续说道:“落款,陆军第四十三军军长郭汝栋、陆军第二十六师师长刘雨卿、江苏省第三行政督察区专员兼松江县长、松江保安司令王公屿。”
  “是!”柳雪原满含热泪,站起身,向陆军中将行了一记标准的军礼。
  这一次,她不是战地记者,而是以松江前线指挥部书记官的身份,是下属对长官之礼,亦是同为军人的战友之礼。
  当这封电文以明码形式向着苍茫大地发出的时候,正是上午9时许。
  第六师团分成四部分别向松江方向围进,当然了,北城方向虽然没有日军进军,但一个步兵中队和足足三个辎重中队近2000人就在距离北城门方向大约3公里的位置停留着挖掘野战战壕。
  就像陆军中将猜想的一样,别说他守城损失惨重后从北门方向退走会被这股日军吃得一干二净,就算是现在他立刻退兵会和松江保安团全军兵力超过万人,遇到这股已经开始构筑野战战壕的日军,恐怕也是吃不了兜着走,只要被他们拖上一个小时,第六师团主力一旦追过来,那亦是必死之局。
  既然是明码,意味着有电台的都可以接受,日军也不例外。
  “八嘎!支那人真是不知死活!”正坐在马背上向松江方向行军的谷寿夫拿着通信大队递上来的松江中国守军发出的明码通电电文,脸上浮出怒容,一挥马鞭,“全军加快速度,进军。”
  华中派遣军司令部。
  “这股支那人,决心很大啊!”日本华中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陆军大将手里也拿着第43军的明码通电电文,脸上露出郑重,“拟电于第十军并第六师团,提醒他们不得轻敌,以免帝国皇军损失过大。”
  ……
  收到电文的日军将领有的震怒,有的谨慎。
  中方这边自然也收到了来自松江的电文。
  尚在赶路的刘浪在收到电文后,眉头一掀,以密电回复第43军的电文很简单:“兄敢赴死,弟亦敢赴死,三日必与君晤于松江城下。”
  第三战区这边则反应不一。
  师、旅、团以下者自然是感动于第43军孤军阻敌给他们足够撤退的时间,能联系到第43军军部的部队纷纷回电予以致谢。也就是军一级以及集团军一级没发表他们的意见。
  不是他们不感激第43军如此决死一战为己方争取退路,而是,到了他们这一级,已经不能轻易表达自己的意见,他们得看战区大佬甚至统帅部大佬们的态度,毕竟,第43军这样避开了战区司令部和统帅部,就擅自明码,甚至将前线的战况给全国讲了个通透,不是很合适。
第1503章
反应与考验
  其实,在淞沪前线和中国历次对日战争中,不讲规矩明码通电全国的部队并不少见,绝不止第43军这一部。
  比如长城抗战之时的刘浪,冷不丁的来了个全国通电誓死不退,又比如四行仓库之战,守军也通电全国表达了自己抗战的决心,虽然各长官部都有不悦,但事后基本都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没有人再追究此事。
  但可从来不是说,谁都可以擅自明码通电全国的,一般来说只有国家最高统帅有那个资格。之所以那几个违规的没受到惩罚,一来是获得了胜利鼓舞了士气,二来是他们地位并不高,别看在大头兵们看来是个大官儿,但在那些顶级势力眼中,也不过就是个萝卜头儿,一帮萝卜们的头儿。
  第43军可就不一样了,是军级部队,署名发电的是堂堂一个陆军中将,那些小家伙可以说他们不懂,你陆军中将能不懂这个?这就实在是有些太不合规矩了。
  萧毅肃开始大力反对陆军中将如此做,主要原因正是因为这个考虑。这封逾纪的电文一发,如果是战死倒还罢了,那帮高官们捏着鼻子也得追授个上将,毕竟人死为大嘛!但若能侥幸生还,第43军其他将士都还好说,可署名的两位中将就要倒霉了。再能打,如果不听话,那位大佬也是不会用的,看看独立团那位胖团长就知道了,胜仗一个接一个的打,勋章一个接一个的拿,唯独这军衔仿佛是焊死的,一动不动。
  甚至可以说,发出这封电文,陆军中将不光是拿自己的命在赌,也是以自己的军中前途来做赌注的。而且,是必输的赌注,从那一刻起,不管此战是输是赢,对于他个人来说,都是输家。
  沪西,中国第三战区司令部。
  “他郭汝栋是想搞啥子?淞沪数十万大军都在同日寇决战,难不成就他第43军是决死一战?不经战区司令部允许就擅自明码全国,他这是想邀功,也是逼宫,必须上报军政部、统帅部严惩不贷,以杜绝此类情况再次发生。”一个脸型稍长,留着八字胡的陆军中将声色俱厉的拿着手中的烟斗敲击着身前的桌子。
  其他诸多陆军中将甚至陆军上将却是要么正襟危坐,要么眯着眼抽烟,都没像这位一样急切地发表意见。
  能坐进第三战区前线司令部的,军衔最低的也是陆军中将,职务最少也是军长和集团军军长,那个不是聪明人?如果只是看眼前这位第20集团军中将军长和第43军的郭中将曾经恶劣无比的关系,他说这番无比严厉的批评之词完全是正常至极。
  可是,怪就怪在,这位向来不是什么善茬,明知道他什么不用说只要轻飘飘说上一句:“此事不妥”就可以定性,却偏偏要语气激烈的将昔日川省宿敌大批特批,落了下乘不说还被人看轻。
  难道说,他在川省二十多年都是白混的?显然,能和新科四川王斗了这么多年都未倒的这位中将绝不是看着那面简单。尤其是那句要上报军政部统帅部之语,更是让人不好想,那是告诉坐在办公桌后面的第三战区副司令官,这事儿,第三战区处理不了,得上面大佬说才算吗?
  明明是仇敌,却仿佛是在批评之际帮忙,这其中,有故事啊!加之第43军现在守的可是他们大家伙儿的退路,现在上赶着去说人家坏话,那就是不地道,上将中将们自然不会去参合。
  “军情紧急,此事,如子惠兄所言,由统帅部决议吧!”一直微皱着眉头的顾姓上将点点头,直接将话错开。“现在,召集各位开会决议,是我军后撤之事……”
  闻听此言,方才还情绪激动的那位说着川话的陆军中将便不再言语,感应到周围貌似不经意探询过来的目光,不屑的撇撇嘴,暗道:“老子做事,全凭自己喜恶,老子们在四川打得你死我活是老子们川人自己的事,出了四川还得靠袍哥兄弟互相帮忙,你们懂个球啊!老子的心思如果都让你们猜中了老子还是杨子惠吗?”
  “姓郭的,老子也只能帮你这么多了,你个憨娃儿可别把43军都赔进去了。”低垂着眼睑遮挡住自己泪光的陆军中将以只有自己才听得到的声音低声道:“老子的第20军也已经快打完喽!”
  位于南京的军政部、军事委员会也在为这封横空出世的“告全国同胞书”你一言我一语发表自己的意见,有赞许,有批评,基本上还是赞许其守卫国土精神批评其自作主张的中庸意见占了上风。
  不过,在军政部大佬和统帅部那位全国最高领袖没有做出决定之前,这些意见顶多也就是自己说说,连记录都没有记录。但令人无比奇怪的是,这一次,军政部和统帅部的两位大佬竟然都没有发声,仿佛这封在军内和民间已经激起轩然大波的电文他们不知道一样。
  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没人知道,拿着第43军“告全国同胞书”的那位大佬,一直默默的坐在小几边上,沉默良久之后,才发言:“军情之事,还得看战果,大话谁都会说,如若他郭汝栋和第43军能坚持到援军抵达,救数十万大军于水火,传令嘉奖。”
  一直悄然守候一旁的王世和躬身领令。
  显然,那位最高领袖就此事已经定下基调,那就是:国家正值用人之际,先别说违纪不违纪的,只要仗能打得好,就可以奖,如果只会说大话,还要违纪吹牛,那就罪加一等。
  从国府最高层的认知看,第43军的这封电文目的能不能达到,最终结果还是要看他们是不是能守住松江。而从日军第六师团加紧进军来看,明码电文的另一个目的已经达到了。
  而中国民间,自然不会向那些权贵一样想那么复杂,他们只知道,又有一支英勇无畏的军队,以全军生死为代价向日寇宣战,他们就是英雄,中华民族的英雄。
  尤其是在第43军兵员组成最多的川省,从蓉城到山城,两个西南最大城市的各大报社都在以这封川军第43军“告全国同胞书”为主版面刊发报纸,报纸来不及印的,政府宣传机构就干脆把这封电文的原文用大字报的形式抄下来贴到街头。
  无数川人聚集在街头,倾听着识字的人朗诵这首在日后无比著名的川军告全国同胞书,热泪盈眶,振臂高呼。
  一个军万余人,誓言抵抗日寇两万余人,那是,属于整个川省的荣耀。
  民众们感动于牺牲,荣耀于牺牲。但记者们可不完全这么想,中国需要英雄,宣传阵线需要英雄们更多。
  尤其是拥有一个记者在最前线的老百姓日报,已经在山城和蓉城都有分社的老百姓日报在柳雪原的要求下,在第一时间开始了“寻找英雄部队家属”的行动,他们要在后方组织捐款捐物,将这些物资送到英雄家属们手中,以安松江前线将士们的心。
  就算战死,也是安心的战死,安心的为这个国家战死。
  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在因为这封明码通电沸腾的时候,松江守军已经迎来了第一波来自日寇的考验。
  年轻士兵,不,确切的说是年轻的“老兵”,静静的趴在西门仓城的城头,大气都不敢喘。
  因为在黄浦江一役表现英勇,经历了一夜苦战不仅成为班里没有伤亡的六名士兵之一并击毙日寇两人的年轻士兵在回到城里后就被晋升为副班长,负责统领5个刚由辎重营补充到班里的新兵。他这个曾经的新兵,瞬间变成了老兵。
  这时候,负责防守152团的绝大部分官兵已经躲进地道,除了少数警戒哨兵。
  很不幸,刚当上副班长的年轻“老兵”就被选中带着三个新兵担任仓城南门的警戒,数百米外,日军的身影清晰可辩。
  虽然看不到日军远在数公里外的火炮,但如今的年轻士兵,早已经不再是那个炮声一响只知道捂着脑袋小脸惨白的新兵了,黄浦江一役,他早就已经见识过了鬼子大炮的杀伤力,尤其是那种大口径重炮,一炮下来就是一个大坑,一个排的人就没了!
  别说躲在城墙上简陋的由沙包构筑的观察哨工事里,就算是躲在城墙内的火力点了,在那种可怕的大口径炮弹面前,都不怎么保险。但是再怎么怕,他也必须咬牙撑住!作为一名军人,又岂能从战场临阵脱逃?况且,他现在还是副班长,手底下还有几个兵。
  这个时候,年轻士兵只能够祈求列祖列宗保佑!
  “班副,为啥子军座在电文里头说我全军一万五千人和鬼子决死一战那!我们啷个有那么多人?”不远处,将头埋在沙包工事中的一名新兵小脸惨白的询问道。
  显然,这名士兵也是想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瓜娃子,那是说给鬼子听的,吓小鬼子呢!”年轻“老兵”努力咧咧嘴,笑骂道。
  “那,班副,你怕不怕?”
  “怕有个球用,咱们袍哥兄弟,不拉稀摆带。”年轻“老兵”努力把自己想象成老兵班长海哥,既是鼓励新兵又是激励自己,豪气干云的回答道。
  还没等新兵回答,天际突然响起一声啸声!啸声绵长并且低沉。
  鬼子,开始炮击了。
第1504章
无人回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60/9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