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还我河山(校对)第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9/903

  宝贝女儿有要求,纪大老板就是跟独立团其他高层一样觉得刘浪小题大做,但也尽心尽力,只用了几天就帮刘浪把这事给搞定了。
  每月薪水高达二百大洋堪比清华燕大教授,别说去四川,就是去西藏,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只是四川路途遥远,足足一个多月,那三位工程师于十几天前才到达独立团基地。在和刘浪密谈良久之后,独立团这个投资高达一万大洋的制衣厂于前两天拿出的样品让独立团高层们简直傻眼。
  一套从头到尾花里胡哨的粗帆布衣服和一双底部为胶底鞋面为帆布面还有皮鞋特有鞋带的奇怪鞋子。
  迷彩服和解放鞋,刘上校继续发挥穿越者外挂的特点,将这两款日后共和国士兵必备衣物提前了数十年带到这个时代。
  迷彩服当然不是华夏独创,早在20世纪初,也就是民国前十多年,入侵南非的英军就开始尝试使用这种带有伪装色的军服以减少丛林作战中的伤亡,并且效果显著。到了二战期间,严谨的日耳曼人大量使用三色迷彩而战果显著,各国开始纷纷效仿。而固执的使用了和平绿色军服的中国,直到那场伤亡不小的丛林反击战之后,才终于启动了迷彩军服的研究。虽然起步稍晚,但总比不做要强的多不是?
  对这个时代的中国来说,几位对布料有研究的纺织厂工程师想来也是第一次接触到将三色图案毫无次序拼接军服的创意,耗费了十来天做出的样品让刘浪有一种和自己那帮属下一样的不忍直视感。
  不过好歹有了个开头不是?不管怎么说,穿着这件类似于乞丐版的迷彩服,刘浪多少找回了点儿前世的感觉。
  虽然纪雁雪脸上一脸的忍俊不禁。
  再说解放鞋,那才是共和国首创精品,从五十年代初出品一直到新世纪之始,数以千万记的共和国士兵们脚上必备之物。一种军靴五十年未变,也算是世界军史的奇迹了。
  解放鞋的结构和工艺其实很简单,胶底布面,这个时代的中国完全可以大量生产。可说起来又是一把辛酸泪。
  民国的橡胶产业也是刚刚起步,而且分布的地区在海南、云南、两广之地,那都是军阀割据严重的地区。就连中央政府想要点儿橡胶,都得用白花花的现大洋去买,飞机大炮汽车上面的橡胶都不够用,谁还会想到用橡胶去做鞋子?就算是有,自然也是少的可怜。
  所以条件较好中央军的士兵们脚下的鞋也只能是布鞋了。布鞋轻便舒适,极为适合长距离行军,这对于还未进入机械化的国军们来说,其实是非常适合的军鞋。可是,布鞋单薄的鞋底长距离行军后极容易损坏。
  总不能行军打仗的时候,身上还要背着好几双鞋吧!大活人当然不能被尿憋死,布鞋不耐穿咱就穿草鞋,草鞋这玩意儿只要有草就成,材料随处可见。
  所以无论是国军还是红色部队士兵,草鞋也变成了标配。
第178章
好大一个铁矿
  就连独立团也不例外,在渭南师部每名士兵都领了两双布鞋,走到汉中还没入川,大部分人就走坏了一双。
  不过从军官到士兵没一个人着急,利用休息时间径直在路边找了合适的草茎编起了草鞋,初夏的天气,轻便透气的草鞋跟未来的凉鞋一般,又透气又凉快,把从小就接受红色教育,草鞋只是红色战士必备品的刘浪差点儿没亮瞎眼。
  原来,打草鞋也不仅仅只是红色战士的专利啊!
  不过草鞋这玩意儿可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好,新编的草鞋草质太硬很容易伤脚,一天几十里地走下来,磨的脚上都是血泡和伤痕,让有资格穿着皮靴的刘浪眉头直皱。
  虽然他穿着皮靴也不舒服。晚上鞋一脱,神鬼都不敢进帐篷,怕被熏死。刘浪甚至自己都有种错觉,晚上没被蚊子咬也完全是因为自己那双长筒皮靴的缘故。
  从那个时候开始,刘浪就已经下定决心,要建一个专门生产衣服鞋子的厂,解决这个难题。
  之所以选定解放鞋,不光是刘浪对这种在未来共和国已经被淘汰了的军鞋有感情,而是这种鞋最适合目前这个时代的现状。造价便宜,轻便耐用的两个优点完全可以掩盖透气、透湿功能和防水性能差这些缺点。而且就目前看来,刘浪还暂时不会去南方作战,未来的七八年,刘浪和他的独立团可能都会以日寇入侵最烈的中国北方为主。
  解放鞋成为刘浪的不二选择。
  同时,解放鞋也在无数次战争中证明过自己。
  共和国成立之初那场最著名的支援战争中,百万记的志愿兵穿着解放鞋重创了穿着美式作战靴的美国大兵们。
  当然,解放鞋不是神鞋,谁穿了谁就回血回蓝还能耍一招必杀技,那只能是小说动漫看多了。美国大兵们所穿的M43型高腰作战靴既坚固耐用又保暖防寒,在北方那种零下几十度的天气下,实在是把红色战士脚下单薄的解放鞋秒成了渣。
  可是,美国大兵们这次不是在地域开阔的欧洲,也不是在平坦的太平洋小岛,鸭绿江往北的土地上尽是崎岖的山峰。美国大兵们依赖的机械化受到了大自然前所未有的阻挡,可怜的美国大兵们不得不和他们瞧不起的“叫花子”红色士兵一样用脚来丈量战场。
  显而易见的,不管是上山还是下山甚至是拍屁股跑路,红色战士脚下轻便抓地力极强的解放鞋把美国大兵脚下笨重的作战靴秒成了渣渣。
  可怜的美国大兵们一旦失去了汽车坦克的搭载,纯靠跑步,脚上多的那几斤重的靴子就成了他们的噩梦,五大战役中,因为撤退时跑不赢共和国志愿兵被俘虏的美国大兵们比比皆是。
  仗都还没打完,美国大兵们甚至强烈要求换回老式军靴,和穿着解放鞋健步如飞的志愿兵超强的机动力不无关系。
  果然,对刘浪山寨版的迷彩服独立团高层们可能还不是太感冒,但对于这结实轻便耐用的解放鞋,各军官都爱不释手。他们大部分都是低级军官,那种牛逼哄哄的长筒皮靴可轮不到他们,能有双胶鞋都当成宝,非到作战他们也是舍不得穿的,平时也是以穿布鞋为主。如果独立团自己的工厂能量产这个被胖团座命令为“抗战鞋”的胶底鞋,他们就不用再为布鞋不耐穿而烦心了。
  毕竟是当官的,穿着草鞋自己心里也不得劲儿不是?
  至于用以生产鞋底的橡胶,独立团全团不过两千多号人马,就算把广元各村各寨的民兵们都算上,也不过一万人,每人两双的话,也就两万多双,这点儿橡胶纪大小姐的老爹纪老板多少还是有办法的。有钱能使磨推鬼,两广之地的军阀们再把控橡胶这种战略物资,还不是打着把它们变成现大洋的主意?
  在纪大小姐准备给纪老板找个便宜女婿的威胁下,纪大老板眼泪汪汪的屈服了。电台的那头儿,某团座同样眼泪汪汪。咱偶尔是可以当个啃老族,也可以用些稍微扯淡的理由,但您是不是别拿这个说事儿。上次拿人家纪老板两万大洋的时候都已经感觉他老人家眼色不善了。
  这就是刘浪的生活阅历不足了。当爹的,只要知道自己的宝贝闺女被人惦记上了,对任何怀疑对象都是没好脸色的,这和他优秀与否无关。所以说只有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欢喜,而老丈人从来都是吹胡子瞪眼的。
  而这些却不是让刘浪感觉最幸福的。这两天最让刘浪开心的,无疑还是距离独立团要塞基地不过十几里的山里发现了铁矿。
  从崇州家里出发前,刘浪就委托老爹在成都高薪聘请矿产勘探专家来隶属于独立团基地后方的大山里勘探,前世记忆中的那个储量巨大的铁矿应该就在这方圆数十里地里,如果刘浪的记忆没出错的话。
  被刘顺和老爹邀请来的所谓地质专家是个戴着眼镜的年轻人,因为刘浪那天正好去新兵营,所以错过了和这位年轻的地质专家见面的机会,是由负责后勤的梁文忠接待的。
  而这个年轻的地质专家也是个急性子,在到独立团基地的当天,也没参加例行的欢迎宴会,就带着梁文忠给他配的六名士兵带着装备给养进了大山。
  这一去可就是一个月,若不是期间有位士兵还回营地要了一次给养,连刘浪都怀疑他们是不是遇上了什么山中怪兽集体完蛋了。虽然那六名老兵已经武装到了牙齿,每人一杆步枪和200发子弹还加配了一把盒子炮外加四枚手榴弹,甚至还带了挺轻机枪,这样的火力配置,别说什么山中怪兽,就是遇上个日军标准战斗班,他们也能抵挡好一段时间,足以支持到援军的到来。
  独立团基地外布防的大大小小数十处明哨暗哨可不是摆设。
  直到两天前,浑身脏兮兮胡子拉碴就像是野人一般的七个人都从山里出来了,虽然形象不佳,但精神方面却是神采奕奕。原因很简单,他们找到了,找到了刘浪希望找到的铁矿,而且,矿藏量极为丰富。据年轻专家分析,储藏量高达数千万吨,而且是精铁矿,含铁量高达百分之55%。
  这些数据士兵们不明白,但是他们从年轻专家年轻的脸上乐出了一脸褶子都知道,这是个大铁矿,能出很多的矿石。
  士兵们振奋,是因为他们知道,有了铁矿就可以炼铁铸钢,有了这些物资一是可以建设基地二是可以变成钱,独立团越有钱,他们的待遇就越好,那位胖团座,可是他们所见过的最大方的长官。
  年轻的地质专家更振奋,因为,每发现一处矿藏,他所热爱的国家就会强大一分。
  不过,这可和刘浪现在的打算稍微有些冲突。
第179章
固执的地质大拿
  果不其然,戴着眼镜书生意气的年轻地质专家刚兴致勃勃的给刘浪说完自己将会把广元发现大型铁矿的消息汇报给地矿所,就被刘浪毫不留情的拒绝了。
  “你是中央军,不是军阀,中华大地上的一切,都应属于国家。我黄汲清是不会和你同流合污的。”年轻的地质专家脸色涨红着质问像奸商一样的胖子。
  脸上笑眯眯双眼闪烁着金光的刘浪在黄汲清眼里,的确和军人挨不上边,他宁愿相信这又是个花钱来部队里捞钱的蛀虫。
  一定是这样,黄汲清从刘浪笑眯眯地拒绝自己的那一刻,就这么固执的认为了。不过,黄汲清并不畏惧,和所有热血的爱国青年一样,炽热的爱国热情让他面对枪炮都无所畏惧,何况一个小小的上校。
  事实上的确是这样,从民国初年的五四事件面对北洋政府的机枪到卢沟桥事变学生军端着步枪冲向日军雪亮的刺刀,民国的大学生们用滚烫的鲜血告诉后人,他们的确是那个时代最敢用生命向自己的诺言践行的人。
  他们,在接受了现代知识的同时,仍具有先贤的风骨。
  “哈哈,我是中央军没错,但是谁规定中央军就不能有自己的产业了?同学,我能告诉你,这块地独立团已经买下了吗?地契在此。”刘浪为书生意气的年轻地质专家的这个说法本有些好笑,可紧接着年轻人自报家门颇为让人耳熟的名字却让刘浪脸色怪异像是被人一脚踹了蛋:“等等,你说你叫什么名字?”
  “我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姓黄名汲清。”年轻的地质专家看向脸色怪异的刘浪,傲然说道。
  对这位充满着私欲的胖子上校团长,黄汲清越来越厌恶。中国,如果不是这种只为一己私欲的人多了,又怎会孱弱至此被外敌欺辱?已经接受国内最先进教育的大学生们虽然依旧不是特别清晰,但已经对主宰着中国命运的买办阶级和资本阶级充满了厌恶感。
  “燕大的黄汲清?”已经感到有些蛋疼的刘浪带着一丝侥幸,继续问道。
  “正是鄙人,怎么?刘团长认识我的师长?那也是枉然,我的老师们也绝对会支持我的决定的。”黄汲清也是一脸狐疑,但依旧语气坚定的告诉刘浪他的想法是不可能因为别人而改变的。
  卧槽,老子真的是主角开挂了吗?躲到这山沟沟里都能碰到名人,刘浪此刻真的觉得是蛋疼无比。
  黄汲清,这个名字可能绝大部分中国人都不知道。因为这位没当过什么高官,也不是什么能制造核弹能低好几个师的科学大拿。但若是在地质界提起他,简直能闪耀全世界,而且是闪瞎眼的那种。
  17岁即考入燕大地质系,20岁大学三年级就以一篇《北京西山的寒武纪奥陶纪层》论文被当时最高水平的英文学术期刊《中国地质学会志》采用发表而名动中国地质界。民国二十一年赴瑞士留学,学成归来即以三十出头的年龄担任国家地质调查所所长之职位。这可能是全球最年轻的国家地质方面的负责人,前未有古人甚至也有可能后不会来者。
  如果仅有此辉煌可能还足以让刘浪如此这般蛋疼,这位年轻的国家地质负责人却是位真正的学者,担任领导职务没两年,辞职了。去职后完成了自己的代表作——《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巨著,以后又领导了具战略意义的14幅中国百万分之一分幅地质图的编绘和三百万分之一中国全国地质图的编绘。于1948年成为中国研究院院士,共和国成立后又成为首批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是中国大地构造学五大学派之一——“多旋回构造运动理论学派”的领导者,亦是共和国地质学的奠基人。
  刘浪没学过什么地质学,唯一跟地质打过交道的可能就是挖过几条战壕,对什么样的土层能挖多深有点儿了解,其他的自然是两眼一抹黑。如果说地质界其他人,刘浪也基本就当是一个符号,和听到阿三阿四差不了多少。
  可偏偏这位爷,刘浪想不熟悉都难。刘浪的老爷子是位武夫,却偏生交了个书生朋友,还不是别人,就是眼前这位戴着眼镜慷慨激昂的年轻人。一个科学院院士和一名将军,级别上倒也对等。想到两个老头儿为争一步悔棋的事拎着拐棍儿在院里大打出手的那一幕,刘浪明白了,人家从年轻的时候都不怕当兵的。
  按理说,碰见老熟人刘浪应该兴奋,可惜,刘浪现在真的只剩下蛋疼。刘浪其实在发现铁矿的那一刻,一瞬间真的有种恶向胆边生将这位书生兄灭口的小恶魔在脑袋里跳跃,一个存储量数千万吨的铁矿如果传到中央政府那儿,光头校长那会把这块肥肉让给他?估计连汤都不得给他喝。就算光头校长这会儿管不到四川,四川那帮准备大战一场决定川省老大的军阀们也不会坐视一个如此级别的铁矿落到他刘浪手里,落到中央军手里。
  有铁就有钢,有钢才能造枪造炮,有了枪炮才能坐上权力的宝座,很清晰的逻辑。达官显贵们摘桃子的想法一点儿都没毛病。
  就算不灭口,刘浪也有至少十种方法让这位向外界张不了口,比如拿捏住他的要害要胁等等。刘浪相信,只要是人,就有要害。那怕是强悍如他,这一世的父母就是他的最大短板,又或者,朱元章在潼关上演的那一幕。刘浪很清楚,若是换成别人,刘浪根本不会将最后那一枪交给新兵莫小猫。所谓关心则乱,刘浪那一刻甚至觉得自己的准度尚敌不上莫小猫,可见当时面沉如水的刘浪的心乱到何种地步,那也算是心坚如铁的刘浪也前所未有过的心乱。
  女人,就是个大麻烦。那是事毕之后的刘浪勉强给自己的交待。
  想来,眼前的这个文弱书生也会有他牵挂的人吧!刘浪打的如意算盘,在黄汲清确认自己名字的那一刹那,全被打翻了。
第180章
学者的惊讶
  不是因为这位是未来的地质界大拿,也不是因为他是自家老爷子的好友,那都是未来多少年的事儿,刘浪那会顾忌到那么多?
  若是怕影响未来,刘浪在炮轰第七联队司令部的那一刻,是不是应该先给那位倒霉的日军第九师团坂田少将提个醒,跟他说快跑吧!你不该这会儿变成渣渣的。或者说刘浪自己在穿越过来的那一刻,就该刨个坑把自己给埋了,因为他的到来,本身就是一个超级BUG,上帝自己都无法修改的代码漏洞。
  历史的车轮又怎么会因为他们这样微不足道的人物改变轨迹?没错,能决定国家民族命运这样大势的人每个国家只有那么一两个,在历史的洪流面前,其余人等,皆是蝼蚁。中国的那两位不同政党互相隔着几千里地瞪着眼珠子希望对方走路都能摔破脑袋嗝屁的大佬,绝对都能活得好好的,直到几十年后依然能互相隔空瞪眼珠子,中间是美丽而残酷的海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9/9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