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笑风云变(校对)第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1067


“呯!”
“嘭!”
凌九霄堪堪避过牛家兄弟锋利的长刀,身上已被两名青衣大汉接连轰了几拳。
直打得他脚步歪斜,宛如醉酒一般。
感觉气力逐渐衰竭,凌九霄知道是时候结束战斗了。
瞧两名青衣大汉长盛不衰的攻势,再玩下去,有把自己玩脱的危险。
……
付罢,凌九霄陡地一声长笑:“玩够了么?玩够了就去死吧!”
长笑声中,身形连闪,瞬间脱离四人包围圈,还顺手斩断了牛二执刀的右臂。
凌九霄足不沾地,如鬼魅般东飘西荡。
东刺一剑,西打一拳,南击一掌,北踢一脚。
指掌翻飞之间,剑光吞吐如毒蛇攻击,攻击角度无不令人匪夷所思。
凌九霄指东打西的战术打法,让未修炼过轻身功法的四人防不胜防。不过短短数十息,四人均被枭首,成了落虹桥下激流中的鱼食。
……
直接毁尸灭迹?
凌九霄当然不会放过搜索战利品的机会。
三把刀、一柄剑,三瓶生肌丹和三瓶解毒丹(皆是每瓶十粒),三枚铁牌杀手编号牌,三十五两碎银…
这就是全部收获。
凌九霄一面麻溜地将战利品收入系统空间,一面暗自撇嘴:杀手竟然也可以这么穷!难怪他们会接受此次任务,饥不择食啊!
安全起见,为何不丢掉杀手编号牌?
请问什么地方的保密性,能比系统空间更好?
……
杀人者,人恒杀之。
今日一举收割六条人命,凌九霄并无半点不忍。
至于遗憾,他倒是有两点:一是那名剑客的尸身由于在战斗中不知被谁踢入激流中,其留下的战利品就只有一柄剑;二是关键时刻可以保命的生力丹,彻底没了。
不过还好,生肌丹和解毒丹各三十粒,虽说不能迅速恢复气力,但也不失为救命良药。
第13章
四平八稳顾振兴
四名杀手之所以瞬间落败,并非武功相差太远,而是对凌九霄太过轻视,并未把他当成真正的对手。
身为训练有素的杀手,他们当然知道‘狮子搏兔亦用全力’的道理。
之所以轻视对手,是因为情报有误。
雇主顾振兴提供的情报显示:击杀对象凌九霄从未修炼过武功,手上有一把从古玩市场用一文钱淘来的青钢剑,目前正在没有任何辅助药物的情况下练皮淬肉。
顾振兴之所以一次性雇佣四名铁牌杀手围杀,并与他们共同敲定突杀之所,是因为力求稳妥。
多花费一些银子又如何?
反正冤大头又不是自己。
从凌九霄与牛三当街公开一战可以看出,此子身法极其滑溜;从张树山、李泉水提供的消息可以得知,此子剑法既精准又迅速。
总之,凌九霄并非没有一战之力。
……
突杀地点选定在落虹桥,仍是力求稳妥——
其一,四人前后夹击之下,让其逃无可逃。
其二,落虹桥较为偏僻,除了晨跑爱好者,清晨鲜有人迹,而且桥下水流湍急,正是杀人灭尸的好所在。
……
在四名杀手想来,如此孱弱的对手,如此周密的计划,那还不是手到擒来?
正是因为他们的轻视,才给了凌九霄暴起反杀一人、伤三人之机。
大错一旦铸成,就再难改变。
四名杀手的横死,提供虚假消息且力求稳妥的顾振兴,至少有三成功劳。
虽然这并非其本意,但事实就是如此。
如果只雇佣两名铁牌杀手,慎重行事之下,凌九霄取胜之机反而要渺茫得多。
四名铁牌杀手至死都未想到,本应轻松拿下的蝼蚁竟成了自己的索命鬼!更没有想到,落虹桥下竟然还隐藏得有两名帮手。
而这两名帮手,才是让他们走上绝路的真正雇主。
牛家兄弟做梦都未想到,自己只是悄然前来欣赏一出好戏而已,却一不小心将小命给弄没了。
兄弟俩藏身木桥之下,正是出于顾振兴的授意。
此举,既能满足他们亲眼目睹仇人横死的快感,又能在战局出现意外的情况下及时补刀。
不得不说,顾振兴做事确实当得‘四平八稳’四字。
……
打扫完战场之后,凌九霄迅速离开落虹桥,顺激流而下寻了一个无人过往的僻静处,服用生肌丹疗伤、洗去身上血污和衣上血迹。
凌九霄不认识丹药?
确实如此,可系统大大认识啊?
其强大的识别功能,是说着玩的么?
战斗时为何不用自己的青钢剑?
系统的秘密,凌九霄还不想过早暴露。
万一有人在暗中窥探呢?
系统的秘密一旦暴露,凌九霄必死无疑!且不论其他功能,单只是系统储存空间这一点,就足以让张老黑之流对他狠下死手了。
乾坤镯,尚且是有市无价的稀罕之物,更遑论更为宝贝的万能系统?
……
之所以缠斗如此之久,凌九霄主要出于两点考虑:
其一,战斗磨砺。
两门武技入门以来,这还是他第一次与人激战,也是凌九霄穿越后经历的第一次血战。
前世身为警界精英,他自然知道‘战斗使人成长最快’这个道理。
四人围杀,更能锻炼应变力。
其二,借机练体。
借用两名青衣大汉的铁拳淬炼肉身,效果远比史无前和宁小峰用木棍抽打要好得多。
机会难得,怎能轻易放过?
……
凌九霄为何将牛家兄弟留到最后击杀?
因为他俩够弱!
从他们跳出桥面的身法来看,当是不会武功,根本对自己构不成多大威胁。
为何不留下活口?
牛大、牛二的真实面目甫一揭开,凌九霄就再无留下活口之必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106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