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1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7/638

  而在城南某处宅中,望着眼前数十具裸尸,赵忠义终是站不住了,“扑通”一声跪在地上。
  许久,他咬牙从地上站起,拎刀便要往何鸣骏所在冲去,其部下见状吓得赶紧拉住他,纷纷劝说胳膊扭不过大腿,鸡蛋碰不过石头。
  冷静下来的赵忠义默默看着手下这众兄弟,然后取来酒坛一一为众人倒酒,最后以匕首割破掌心滴血于碗中,再与众人道:“诸位若身在家乡,见家乡之人被如此残杀,诸位是否可以坐到无视?”
  众人沉默。
  谁无桑梓之情?
  “这官军,忠义是不当了,诸位若有愿随我者便请喝了血酒,不愿者忠义也不勉强,他日战场再见,皆不手软!”
  言罢,一饮而尽,复带愿随者85人纵马出城向南狂奔。
  投贼。
  ......
  瓜洲渡口,陆四将自己刚从菜地里摘得的一把油菜花塞在了左大柱子手中,有些愧疚道:“小红花我没弄到,不过这油菜花也挺好看,你就凑和吧。”
  “只要是大兄弟给的,什么花都好看。”
  左大柱子伸出兰花粗壮指,将一朵油菜花插在头上,又狠狠嗅了口手中的油菜花簇,大手一扬:“火字营,列阵!”
第139章
一帮烂鱼虾
  扬州段江域能供大军渡江的就是瓜洲渡口,除此渡口外,沿江大部分区域都是烂泥滩涂,大船近不得,小船能近却无法将辎重拉运上岸。故历来北军南下渡江,或南军渡江北伐,要么在采石矶,要么在瓜洲,间或浦口。
  因此,陆四同样将决战地放在了瓜洲渡。
  临战前,陆四终是接到淮安城余淮书的求援信,信中说明军大举攻城,不下数万大军,城中已是岌岌可危,请陆四能及早率南路军回援。
  此情况,陆四未向全军通传,只一心备战。
  淮军出城时,陆四又下令扬州城的官吏士绅都随军至瓜州,美其名曰“观战”,实则是怕这些官吏士绅趁淮军主力与明军决战之时在城中生乱。
  此令一下,城中自又是鸡飞狗跳。
  明军方面的渡江“总指挥”并非原定的镇江总兵张天禄,而是从南都亲来镇江督战的史可法。
  兵力方面,明军有操江水师一部千余兵、镇江总兵张天禄部四千兵,镇海将军郑鸿逵部四千兵,又有内守备处标兵千余,从江北桃源擅撤南都的抚宁侯朱国弼部数千人,计一万五千余明军参与渡江之战。
  战前,史可法已从它途径得知史德威、李棲凤、胡尚友三部覆没消息,也知扬州已被贼军下,又得凤阳总督马士英通报淮安贼乱,彼时自史可法以下明军文武被淮扬糜烂局面所惊。
  南都城中,隆平侯张拱日,临淮侯李祖述,怀宁侯孙维城,忻城伯赵之龙等勋臣更是认为渡江收复淮扬已无必要,当下应当收拢各军沿江部署,阻止贼军过江,为大明守住半壁江山,以侯“帝自北来”。
  史可法执意收复淮扬,魏国公徐弘基也言“守江必守淮”,内守备韩赞周无主张,如此在史、徐力持下,明军方才得以继续渡江作战。
  只时间又耽搁了四天。
  气得已经率部自浦口渡江至江北的刘肇基恨曰:“不闻一筹一策,用间用奇,只战守不定,一日数令,此战,岂能胜!”
  又痛骂镇江张氏兄弟素来溃兵,闻贼远遁,不知报效国事,只知索要内饷,延误战机。
  一地鸡毛中,在史可法的亲自督促下,正月十九,江对岸的明军大张旗鼓终是渡江来战,此时距离扬州“沦陷”已是二十二天。
  .........
  “看这阵势,莫非下了扬州的真是闯贼?”
  江上一艘战船中,遥望瓜洲渡口贼军旌旗遍布,沿阵以待,并有数面“顺”字大旗高插,一五旬老者不由挼长须惊疑。
  老者乃是被南都内守备韩赞周特意请至镇江观军的总兵陈洪范。此人武举出身,因很会钻营天启年间就当上了居庸关总兵。崇祯初年时转任南京提督大教场,后来孔有德在山东叛乱,陈洪范领兵3000参与平叛,其后就在登州、莱州镇守。
  当年建奴攻打朝鲜,朝鲜方面抵挡不住便向明朝求援。崇祯帝闻讯后立即组织兵马援朝。领军的就是陈洪范,崇祯特意授他平虏将军印,结果这陈洪范压根没去朝鲜,就在东江海岛上滞留,最后被革职。
  被革职后的陈洪范马上又走内臣路子,再次启用在熊文灿麾下和左良玉等人一起平贼,结果剿贼不利又被革职。
  人生也算得上大起大落了。
  “若真是闯军,这仗如何打得了?”说话的是陈洪范边上的副将张天福,他哥哥就是镇江总兵张天禄。
  陈洪范“嘿嘿”一声,朝远处史可法所乘郑鸿逵座船一指:“史公亲自督战,要钱给钱,要粮给粮,你兄弟二人难道还敢不战?”
  张天福闷声道:“我又没说不打。”
  甲板上一直拿千里镜朝江北看的张天禄此时转过身,忽的问陈洪范:“老兵台可识得闯军中人物?”
  闻言,陈洪范有些不快:“老夫做的是大明官,那闯贼中的人物如何会认得!”
  “这里又没那帮大头巾指手划脚的,老兵台跟我兄弟何必藏着?”张天禄笑了起来。
  “是啊,哪个不晓得那大西王把老兵台当祖宗供着?”张天福也咧嘴轻笑。
  “说闯贼的事,好好的说张献忠那破事做什么?他是贼,我是兵,自古兵贼不两立,就算他供着我,叫老夫再见着他,也是一刀砍了!”
  陈洪范看着不满,语气却颇为得意,因为如今闹得凶的大西王张献忠正是他给救下的!
  当年张献忠是总兵王威的部将,因参加兵变犯法当斩,时任延绥参将的陈洪范观其状貌奇异,为之求情于总兵王威,张献忠被重打一百军棍除名,此后便投了流贼。
  要说张献忠这人也是实在,救命之恩永记于心,于是在军中刻陈洪范像,称之父母,天天烧香上贡。
  后来形势不对时,还通过陈洪范向明廷投降,结果降了未久又叛乱,连累陈洪范被解职。
  去年形势不利,朝廷又诏陈洪范镇守登莱,这下陈洪范却不肯去,而是跑到南都称病。
  因他的臭名声南都的勋臣和官员都不待见他,但新来的内守备韩赞周同他过去却有来往,且十分密切,视为上宾。这次大军渡江收复扬州,韩赞周自己走不开,就叫陈洪范替他过来观军,这“观军”当然也有监军之意。
  “老兵台忠义之心,我兄弟二人自是清楚,只不过眼下形势说起来,”张天禄给弟弟打了个眼色,张天福忙搬来只凳子请陈洪范坐下。
  “鬼鬼祟祟,老夫就知你兄弟不厚道。”说话间陈洪范已是欣然坐下。
  “不是我兄弟不厚道,只这眼下局面谁还看不清?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张天禄摇头轻叹一声。
  “大明真要亡了,老兵台还能到张献忠那为座上客,我和大哥又能去哪?”张天福说的更直白。
  “你们尽是瞎操心,咱大明现在不是没亡呢。”陈洪范没好气的白了张天福一眼。
  张天禄忙道:“这玩意跟下棋一样,得早看一步嘛...要是江北真是顺军,老兵台难道就没其它打算?”
  “这个...闯军那边,老夫也不认识人啊。”
  陈洪范有些郁闷。
第140章
陆爷英明
  江上郁闷的不止“老杆子”陈洪范,还有不久前刚刚从桃源县擅自渡江跑到南都的抚宁侯朱国弼。
  凭良心说,朱国弼认为自己算不错的了,再怎么不济好歹也带了几千人到南都,不比那些在北边成片成片降贼的家伙们强?
  而且他又是抚宁侯,所以南都这帮家伙即便真看不起他,也得供着他吧。
  可事实是南都城中到处是关于他抚宁侯畏贼如虎的段子,勋臣官员瞧不起他,连老百姓都想着法子编排他,而这些瞎编乱造的段子又传到他小妾寇白门耳中。
  素以侠女自视的寇白门虽出身娼门,还真有点侠之大者的家国情怀,对丈夫畏贼如虎的举动十分不满,连身子都不让靠,这就叫朱国弼不好受了。
  想当初他为了娶寇白门,安排了5000名名士兵提着红灯笼从钞库街的寇家一直站到了朱府,规模空前强大,灯笼映红了半条秦淮河,在南都历史上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把个寇侠女感动的无以复加。
  现在,仅仅是听信了外面的胡说八道就不让碰,你说朱国弼气不气。但这会他还是深爱着寇白门,要不然当初也不会花那么大心思把人娶回家。
  所以,依旧是温柔相待,想着外面的流言蜚语总会消停,到那时候白门气消了依旧会白白的躺在那任由自己把弄。
  只是,老天爷好像故意耍他这抚宁侯似的,刚回南京才几天,魏国公徐弘基就将他叫了过去,然后一番语重心长“逼”得他不得不点头答应率所部去镇江助战。
  魏国公的出发点是好的,想着史可法都去亲自督战了,他这国公怎么也要出点力。
  人,他是肯定不能去的,但兵可以弄一些。
  朱国弼不是回来了吗,正好。
  有个侯爷亲自带兵,也能给前方将士鼓劲。
  打魏国公府出来后,朱国弼那是垂头丧气,觉得自己也是活该,要是知道这会仍要带兵去和淮扬的贼人杀上一场,当初就应该直接带兵去救援淮安,那样的话说不定早就立下大功了,何至于回南京叫人如此编排。
  回到家后,闷闷不乐的把自己要带兵打仗的事一说,小妾寇白门却高兴坏了,不仅亲自下厨弄了可口的饭菜,更是陪丈夫小饮,再之后又去好生洗了一洗,当夜把个朱国弼伺候的跟神仙似的。
  叫寇白门这么一弄,朱国弼精神头子也上来了,想着那么多兵马渡江作战,又是史可法亲自压阵指挥,怎么也不可能叫贼人给败了吧,所以大胆去,一洗前“耻”。
  更叫他抚宁侯爷欢喜的是,他率军出征时,寇白门竟叫了她那帮秦淮河的姐妹都来给他抚宁侯助威送行。
  那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场面好不热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7/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