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1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9/638

  言罢,坚毅复现。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今吾一不能定淮扬,平贼乱;二不能调镇将,明法纪;三不能肃吏治,实时务。吾只愿以吾之死,唤醒那南都麻木众人,社稷一旦覆亡,他们岂能再醉生梦死,过那追欢逐乐,寻花问柳,燕巢幕上的日子!”
  史可法真是死志已决,距贼首送信恐吓已过大半时辰,料想贼兵必将发起进攻,趁风雨之中官兵火铳无法使用毕其功于一役。
  故他于这人世间,不长了。
  但愿刚才这番话能入南都,叫那帮麻木之人清醒才好!
  众幕僚连同那郑鸿逵、叶明水诸将都是不言,史公心意已决他们无法规劝,又知贼人即将来攻,心底算盘自各有拨弄。只现在尚能坚持,不过是为送史公最后一程而矣。
  然而就在史可法屏气静待贼兵大举来攻,好做最后了断之时,远处却忽的骚乱起来,继而就见无数官兵朝贼人那边奔去。
  “是何部如此悍勇?”
  史可法愕然:莫不是官军血勇之士主动攻击?
  郑鸿逵等人也是吃惊,因并无军令出击,何以众兵皆东去的。有不少人所想与史公一般,真以为是士兵不甘困顿,奋勇一击,不禁精神为之一振。
  然而再瞧那东去诸兵,并无喊杀喝号,反倒看着欢天喜地,手舞足蹈,更远远有那呼朋唤友之声,再细听,竟有“拿银去,拿银去”,“寻富贵,寻富贵”的呼叫。
  这?
  游击叶明水第一个变色,显是想到什么,未几就有中官面色惊慌前来急报,说道贼人诱降,官兵尽皆投贼去了。
  “朝廷之兵,竟不堪至如此么!”
  史可法痛苦之下便欲抽剑斩石泄怒,然其佩剑早已豁口不用。
  .......
  一传十,十传百,四千余明军争相前来投奔,此情此景让于风雨中同样屹立的陆四也是无言,发出同那史公可法一般的心叹声:“这朝廷之兵,真不堪至此么?”
  淮军信守承诺,来投明军皆赏银一锭,有军官率部而来,又或拉人前来者,皆照给赏银。
  所耗不过黄白之物,却得兵卒四千有余,实是划算。
  再看那渡口已是空无一人,只海舟之下码头之上寥寥百来人。
  “陆兄弟,我看这明朝真的不行了,咱们还是老实做大顺的官军吧,真要向你说的那个什么史公投降话,我还不如带兄弟回乡种地去。”
  草堰孙四的这番话让陆四心中为之一动,再看其余众人,无一不是觉得孙四言之有理的样子。
  “就这帮废物也值得我们效忠?也就是没船,若要有船,我淮军连他南都也一块打了!”
  大团孙三“呸”了一口,“呸”的既是那几千为了银子一轰而来投降的官兵,也“呸”的是那码头上无能的明军统帅。
  如果说从前明朝监河军、高邮卫及那扬州史德威部、甘肃李棲凤部、四川胡尚友部不过让淮军初步建立了对战明军的信心,那瓜洲渡之战则让淮军上下生出了对明军的彻底轻视之意。
  这个轻视不是高高在上,目空一切的轻视,而是我真的比你能打,真的比你强的自豪之心。
  这个心态的建立对淮军的强大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打乱了陆四的计划。
  正如孙武进当初对众人解释为何要向大顺归顺的原因,陆四是想借势,借大顺的势在明朝那里让淮军卖出大价钱来,从而可以在即将到来的抗清斗争中减少来自淮军后方的压力。
  可现在,明军不堪表现已然让这个势达到了最高点——卖无可卖。
  谁也不愿意向远不如自己的人低头。
  这不是尊严问题,而是真正的生存问题。
  除了陆四自己,淮军内部显然已经没有几个人再愿意跟南都什么史公谈招安了。
  这会,只怕诸将都已经蠢蠢欲动要将那个史公也逮了。
  陆四不知道前世中李定国、孙可望、李过、李来亨他们在面临这个问题时,经历了什么样的心理斗争。
  但他知道,淮军的这个“势”绝不能消退。
  “回扬州,同我去接大顺永昌皇帝的旨!”陆四掉转马头,示意齐宝牵缰。
  孙武进一愣,脱口道:“陆爷,那史可法?”
  “由他去吧。”
  陆四扭头朝码头上看去最后一眼,他不会杀史可法,哪怕史可法坐在那里等他去杀。
  史册流芳,虽未灭奴犹可法;
  洪恩浩荡,未能报国反成仇。
  陆四会杀很多人,杀人时也从不会多考虑,但有的人,他是不能杀的。
  史可法算一个。
  已成“光杆司令”的史可法是继续在这瓜洲渡要做明朝的殉国忠臣,还是做其它选择,陆四都无兴趣了。
  他现在要去接大顺永昌皇帝的旨,正式做大顺的官。
第156章
永昌皇帝,大气!
  前来淮扬宣读大顺永昌皇帝诏的是去年在襄阳出任荆州都尉,现为大顺南直隶直指使的刘暴。
  此前,刘暴不过是荆州的一个举子,张献忠军流窜湖广时于家乡募勇抗贼,被明朝授予知县一职。李自成军攻占荆襄后,刘暴无力抗顺只得投降,先为荆州都尉,后随李自成至西安为直指使。
  “直指使”是天佑殿大学士牛金星制定的大顺官制,相当于明朝的十三道御史。
  宣旨这种事肯定不需要御史来办,只是大顺初创,虽定六政府,但除中央政府外,其余机构要么官员未能到任,要么机构权属不清,而李自成又不喜内监代表他这永昌天子,所以特意委派刘暴前来淮扬宣旨。除宣旨外,刘暴同时也改任淮扬通会,“通会”一职类似明朝的布政使。
  此是牛金星的意思,这位大学士认为淮扬既下便要设官治理,永昌皇帝既授陆文宗为淮扬节度使,那么淮扬之地设省便是理所当然之事,并且所任通会、防御使、府尹、州牧等皆要由中央政府来定,不然全由陆文宗自行授官成何体统。
  牛金星又意以原明朝淮安、扬州即徐州三府所辖部分州县并凤阳泗州地区为大顺淮扬省,省府设淮安,节度使衙门和通会衙门也都设于这漕运重地。将来有可能的话还要跟明朝一样,也在淮安设大顺的漕运机构。
  对此,李自成都是一一采纳认可的,不过因为东征之事是当前大顺新政权的头等大事,军政注意力都在东征上,所以有关淮扬设省便只能暂时搁浅,待夺取北京之后再定。
  刘暴能从直指使改任淮扬通会,不仅是因为他和牛金星都是明朝举人出身缘故,更因为此人颇会做人,私下送了五千两给牛金星的儿子牛佺。
  除带了永昌皇帝给淮扬陆文诏的节度使册诏外,刘暴还携带了数道招降敕书,分别是给明朝将领黄得功、刘肇基、刘伊盛、徐大绥的。
  四人名单是军师宋献策所拟,宋认为江淮一带明军能战者只此四人,若这四人能够举师归降,再有淮扬为大顺所有,则大顺将来挥师南下便如若无人之境,宇内定可一统。
  刘暴是正月初三从西安启程的,先是到达河南怀庆,到后才知道河南节度使吕弼周和怀庆总兵董学礼已经提兵南下,于是立即渡过黄河在徐州见到了吕弼周和董学礼等人。
  “这真是永昌第一人,第二人都不得这等泼天富贵啊。”
  听刘暴说永昌皇帝竟授陆文宗为淮扬节度使,吕弼周是既惊又酸,忍不住感慨了一句。
  董学礼不明其意,问什么永昌第一人。
  “若将军也于永昌元年正旦陛下登基之日进呈喜报,这第一人的富贵就是将军你的了。”
  羡慕归羡慕,正事还是要办,因淮安附近有多股明军活动,刘暴一行数十人难以穿过明军控制区到达淮安城宣旨,所以吕弼周便让董学礼遣一将带兵护送刘暴南下。
  董学礼部已改顺制,遂派了军中掌旅官骂大安率2000兵护送刘暴南下。掌旅官大致相当于明朝这边的游击,骂大安早年就是董学礼的亲兵,后在开封之战后随董一起降顺,有个小名叫“骂狗子”,为人颇是凶悍,曾有连杀26名流贼的战绩。
  去往淮安城的运河被明军金声桓部控制,沿运河南下肯定不行,所以刘暴一行走的是海州至安东的路线。
  途中,遭到海州刘泽清部一股明军袭击,但刘部不敌骂大安退走,尔后一路向安东方向急进都未出事。
  过沐阳后,刘暴一行又遭明军何鸣骏部袭击,骂大安指挥部下击走何鸣骏。次日,在安东境内遭到一支明军骑兵攻打,该部明军骑兵很是凶悍,骂大安部损失惨重,危急关头得一支义军解救,首领自称赵忠义,原先也是明军一员。
  得知刘暴竟是大顺朝派来淮扬招抚义师的,赵忠义等人因无法进淮安城,又被明军围剿无处立足便随他们一起南下。
  过得安东到了盐城境内后,立时又有一支义师将他们围了起来,双方正要开打之时,赵忠义前往对方处问询,方才弄清原来这支义师就是大顺永昌皇帝要招抚的淮军。
  夏大军和蒋魁、陆文亮、徐和尚他们听说刘暴竟是大顺皇帝派来的使者,急忙让徐和尚带人交刘暴一行送往扬州。
  为何不去淮安反去扬州?
  刘暴心中困惑,徐和尚忙将淮军分兵攻打扬州一事说出,又道淮安那里已被明军重兵围困,这会就是想去也不行了。
  途中徐和尚又将淮军最近动向大致说了下,并很精明的只字不提淮安城中大家共举的首领余淮书,只说淮军是陆文宗一手创建,并在他的带领下先后攻取淮安和扬州两座重镇。
  淮安被明军围困这事,在徐州时刘暴已从吕弼周等人口中得知,故而并不惊讶,如果淮安这座运河重镇被占,明军毫无动作反叫人奇怪。
  他现在一门心思想到扬州宣指后,督促那位淮扬节度使马上率部北上,同徐州南下的顺军合力击溃围困淮安的明军,如此,淮扬局面便真的全盘皆活,他这淮扬通会也才能有开衙之地。
  刘暴一行到达扬州的时候是正月二十五,也就是前天。
  苦恼史可法不肯走,自家又不能杀之的陆四在接到扬州通传后,并未向军中通报。
  而且他也不知道李自成竟然那么豪爽给封了个节度使,因此照着刘暴指点摆了香案,跪地听了旨意后,当时就有些懵,惊喜之中脑海有个声音不断在喊:“永昌皇帝,大气!”
  “陆兄弟,这节度使是个多大的官?几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9/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