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638

  .........
  原本众人还担心遇上宋五所说的河南来的兵拉他们当夫子,但一路过来却是连个兵影都没见着。
  众人纷纷议论,有说那些兵可能是给调去别的地方了,也有说怕是宋五讲的因为巡抚衙门的缘故,那些兵不敢乱来。
  陆四猜测应该是后者,毕竟现在大明朝还没亡呢。
  北边过来的败兵们总是靠抢掠也不可能持久,所以他们必然还是得依靠南边的官僚集团,也就是以南都为中心的政权,如此才能获得稳定而持续的钱粮供应。
  若不然,他们也变成“流寇”,这可就两边不是人了。
  和他们打了十几年的农民军不会放过他们,明朝在南边的军事力量同样也要对付他们。
  没有地盘,又不得人心的这些败兵能撑几时?
  带兵的将领只要有点脑子,都不会让手下的兵在淮扬巡抚眼皮底下乱来的。
  事实上从北边过来的明军不管是打着什么旗号,最终也都是“团结”在了南都政权周围。
  河工队伍沿途经过的村落没什么男丁,据当地人讲村里的壮劳力早就先陆四他们这些外地来的河工去运河了。
  从距离上来看,盐城县的河工的确是这次疏浚运河的最后一批劳力,因为他们最远。
  当天队伍是在距淮安府城不到三十里地的西刘庄歇的脚,因为不知道府里给盐城县的河工安排的是哪段区域,所以广远那孩子还想着他们是不是能进淮安府城玩玩呢。
  结果第二天就有淮安府和山阳县的官吏前来和盐城县做具体的对接了,早先提前到淮安的盐城县户房钱先生也一起过来的。
  里长老马被通知去开会,没多长时间就过来通知宋五说他们上冈片区的被分在清江埔运河南段。
  清江埔是运河上的重镇,至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有“南船北马、九省通衢、天下粮仓”等美誉。
  淮扬段运河最有名的清江闸就位于此地,此地同时也是淮水与运河交汇处,每当北边的黄河水涨时,河道方面就会立即关闭清江闸。
  近几十年由于运河一直没有过大规模疏通,所以淮扬这段的淤塞比较严重。
  一些地段甚至需要几十个漕工同时拉拽一条漕船,才能让勉强让这条船通过,效率十分的低下。
  这放在平时也没什么要紧,顶多苦了那些漕工。然而对于现在急等着江南钱粮救命的北京而言,那就是要命的了。
  新上任的淮扬巡抚路振飞肩上的担子也的确十分沉重,孙传庭大军在河南的惨败使得淮扬直面李自成大顺军压力,因此上任之后路振飞除了要招募兵勇确保淮河一线不失外,还要赶紧组织人力疏通运河,否则他根本没办法去完成皇帝给他的使命。
  一层层压力下来,便有了淮扬数万壮劳力齐聚运河的恢弘场面。
  .........
  陆四现在还不知道新任淮扬巡抚是哪个,他只知道上了大堤后,他就得当苦力。
  盐城县这次一共动员了一万多壮劳力,却是分成了三个片区:县城附近为一区,新兴场为一区,上冈为一区,各区都有带队的县衙人员负责,比如上冈这一区负责的就是钱先生和赵书办。
  三个区段也都在清江埔运河南段,彼此相连,据老马说得有三十里长。
  府里的意思很简单,什么时候盐城的一万多河工把这三十里长的运河淤积给通了,什么时候他们才能回去。
  “我的天呐,那要干到什么时候?”
  “没事,这么多人呢,运河能有多宽?我看呐顶多十天半月咱们就能回去了。”
  宋五从前常带队出河工,对工期和工程量心中有个大概估数。
  众人听了他的话都是高兴,尤其是周旺,出来才几天他就想老婆孩子了。
  “没意思,连淮安城都不让我们进。”
  广远这孩子一听不能进城别提有多失望了,他一路上念念不忘的就是进省城瞧瞧。
  淮安是淮扬巡抚衙门所在,说它是省城倒也没什么不妥。严格意义上,南直隶这一边也没有什么省城一说。
  “一天到晚就晓得玩,那城里有什么好玩的?你是钱多啊?”陆文亮对儿子一天到晚就想着玩有些不高兴。
  “没有钱就不能进城了?难得出来一趟开开眼也是好的啊。”广远嘟囔了一句。
  陆文亮刚要说儿子就被陆四拉了下,然后陆四笑着拍了拍广远的肩膀道:“等挑完河老爷带你进城玩一趟。”
  “哎,好呢,好呢!”广远眉开眼笑。
  陆文亮也笑了笑,没再说进城的事,想来他心里也是想让儿子到淮安城见见世面。
  县里通知传到各支队伍后,就有山阳县的人过来带路了。
  几千人扛着大包小包,拿着各式工具沿着运河边的官道往清江埔而去,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奇怪的是运河上竟然还有很多船只在通行,这就让陆四疑惑了:通淤不是应该叠坝抽水清理么,那怎么还会有船只通行的?
  “你以为这运河是咱们家乡的小河啊,说叠坝就叠坝的?这大河清淤靠的是清淤船,就是在船上搭网架子,然后用铁龙爪下去勾...”
  宋五的见识渊博让陆四很是佩服,但他说的那些东西陆四还是不太懂,不过他相信古人的智慧不比他差的。
  至于什么清淤船,什么铁龙爪,等到了工地上肯定能见到,到时好生瞧瞧是什么原理便是。
  就这么着,大约沿着运河边官道走了一个多时辰,众人终于到达了淮安府划分给他们的工地。
  远远瞅那运河大堤时,就见南北有若干旗帜插着,堤上还有兵丁不时来回巡逻,远处的一处村子外面还扎有不少军营。
  这让不少第一次出河工的乡民感到吃惊和困惑,但陆四却很淡然,丝毫不奇怪。
  几万河工聚在一处,官府不派军队在此坐镇,要是运河里挖出独眼人怎么办?
  但是,那军营辕门前竖立的一面绣有“金”字的大旗,却让陆四的目光为之停留了很长时间。
第14章
漕运总督
巡抚淮扬
  明代有级别的将领,比如参将以上就有资格单独领军并成一旗,除军中惯用的号旗、信幡外,这类将领多另打一标旗。
  所谓“标旗”就是表明其身份的军旗。
  最普遍的做法就是以将领姓氏为标旗,如此远远一看便知领军之将是何人。
  陆四看到的那面绣有“金”字的军旗便是一面标旗,这表明驻守在运河上的兵马隶属于金姓将领。
  明末有什么姓金的将领么?
  陆四想到一人,这人就是跟着左良玉之子左梦庚降清后,以一己之力替清廷平定江西,后来却没有得到清廷当有的封赏,反而遭到清廷委任的江西巡抚勒索,一气之下和部将王得仁在南昌举旗反正归明,进而又促使已经占领广东、福建的李成栋也跟着归明的金声恒。
  除了金声恒外,陆四想不到还有别的出名将领姓金的。
  只不过,印象中这个金声恒一直就是左良玉的部将,而左良玉现在应当盘踞在武昌一带观望北方动向,所以没理由跟着左良玉的金声恒跑到千里外的淮安来的。
  这不符合历史。
  “老爷,你看什么呢?”
  广远见老叔一直盯着军营看,以为有什么稀奇事,也跟着翘首看去,可视线里除了不时进出的官兵外并没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
  “没什么,”
  陆四朝侄子笑了笑,见堂哥他们已经上了大堤忙拉着侄子跟了过去。
  大堤上到处都是人,乱哄哄的。
  包括盐城县衙在内的官府人员也是忙得焦头烂额,到处都是大呼小叫的声音。
  几千上万人搁在一起,如何快速的将人安排到位可是让人十分头疼的事,哪怕之前府县早有预案。
  “你们就在这呆着,别乱跑啊,我去找老马。”
  宋五让大家伙将东西放下留在原地不动,他则穿过人群去找老马询问他们的住处。
  一大帮子人也没地方坐,就蹲在堤上栽种的一排排秃了叶子的杨树底下,两手往袖子里一抄,棉瓜皮帽子头上一戴,尽显农民本色。
  河边,停靠着几十艘宋五说的清淤船,这船看着不大,但船舱挺深。陆四他们要做的事情就是把这些清淤船勾上来的淤泥挑到远地方,另外就是河边浅水处要河工直接下水清理。
  大冬天的下水,那是有的罪受。
  陆文亮包袱里带了几双草鞋,就是为了下水干活穿的。能防水的皮靴子,一般人是买不起的。
  和河工们老老实实呆在原地不同,有的人就敢乱走。
  陆四看到王四那帮人不知什么时候和堤上一队兵丁混熟了,人群里还有那天和宋五说过话的马新贵,一帮人在那有说有笑。
  二伯家的陆小华则拿了个装烟叶的袋子给那帮当兵的挨个抓,就跟后世散烟的差不多。
  看来,那王四是已经开始为他的赌局提前做准备,打通方方面面关系了。
  别说,这也是一种本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