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1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8/638

  邳州在陆四前世是徐州的地盘,但现在属于淮安府,其州下辖宿迁与睢宁两县。
  宿迁也是运河重镇,现被吕弼周占据。睢宁也有吕弼周部驻防,不过驻兵只有千余人。
  金声桓西撤时,将宿州和泗州一带洗掠一空,为了维持所部万余兵马,吕弼周不得不派兵占领属淮安府的宿迁和睢宁二县。
  此事吕曾向淮扬节度使陆四通报过,当时陆四忙于“收复”淮安城,加之也没有兵马北进,故而默认了吕弼周的“越界”。
  在淮军北上之前,董学礼不断求援,吕弼周已命麾下副将郭陞、白邦政率主力九千余人先行赶往徐州。留下驻守宿迁、睢宁包括宿州、泗州的兵马都是吕部较弱士卒及刚收编的明军降兵和土贼。
  淮军北上后,因同为大顺阵营又是援军,自是得到沿途吕部顺军的欢迎。只是,淮军行军速度却是迟缓,用了整整九天方才进入邳州境内,平均每天行军不到三十里。
  徐州那边一日三催,吕弼周也不断使人来问为何行军缓慢,陆四给出的答复是一方面淮军携带辎重过多,并且军中粮草均要靠运河输送,实在无法加快。
  另一方面则说淮军多是淮扬农民,留恋故土,对北上徐州作战抱有抵触,所以必须好生安抚,谓“不敢催逼过急”。
  吕弼周对此虽有怀疑,但淮军成军不过数月是事实,且是由淮扬河工组成,此前没有出过淮扬作战先例,因此军中将士不愿离开家乡作战也属情有可原。
  而且淮军若不愿北上助战,也不会纠集三万之众北上,所以吕弼周尽管有怀疑,但还是让所属各部为北上的淮军提供方便。
  实际上,却是陆四故意磨蹭,下令放缓行军速度。
  陆四是想让徐州的董学礼和刘泽清再多拼一会,最好两家拼个同归于尽,他淮军过去直接收尸才好。
  誓师之前,陆四已经清楚的告诉北征诸将,他们这次北上的目标除了歼灭刘泽清集团外,就是要夺取海州全境、徐州部分地区,并将淮军势力向山东境内延升。
  有地盘,才有富贵的道理,不必陆四废话连篇。
  为了完成这个战役构思,陆四亲率第一镇、旗牌队、铁甲卫、骑兵旅及苏进忠部,合计两万官兵沿运河北上,经宿迁至睢宁进入徐州境内,协助徐州董学礼对刘泽清展开决战。
  另一路由左潘安指挥的第二镇两个旅为主,加王进功、李得功二部共约一万人由沐阳至海州向新沂方向迂回,并一举攻占新沂,切断徐州刘泽清部往海州的道路,尔后或西进徐州合攻刘泽清,或出新沂向北边的山东沂州府进军。
  “海州是咱们淮安的最北境,咱们的水师基地也在那里,一定要确保海州完全控制在我淮军手中,这场小淮海战役也是关系我们淮军的生死存亡之战,你左大柱子可不能马虎大意!”
  陆四是在送左潘安出发时首次提出“小淮海战役”的说法,指出只有完全控制海州,面对有可能入关并南下的东虏,才能做到他一直讲的“御敌于黄淮以北”的抗清指导思想。
  左潘安倒不觉得关外的鞑子会入关,因为怎么想也不可能,但是大兄弟老说这事,而且十分郑重,那他这个好兄弟也得真当一回事。
  拿下海州是没有问题的,除了手头这一万兵马外,前期已经有郭老四和邱三带兵去了海州,另外还有个水师队伍,左潘安觉得自己再蠢再笨也不可能让大兄弟失望。
  带着大兄弟的谆谆嘱咐和大兄弟从路边亲手摘的小红花,左潘安骑上骡子便雄心勃勃的出发了。
  .........
  四月十三日,陆四率部抵达邳州和睢宁两县交界处的峄阳山,这也是淮军将士行军十二天来第一次看到的山。
  据当地人说此山广袤二十七里,西峰最高,因常有云蒸霞蔚,故称“白云崖”,越过峄阳山,便是徐州的丘陵地带,行军相对淮扬平原要困难些,尤其是炮队。
  邳州境内有刘泽清部在打粮,所以这峄阳山内躲了不少躲避明军的附近百姓。
  淮军过来时,这些百姓以为是明军搜山了,吓得抱着孩子就往山上跑。
  “百姓为何如此畏惧当兵的?”
  陆四在马上指着那些逃往山上的百姓问身边诸将。
  这是个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
  诸将皆是沉默,此中道理却是晓得的。
  “都是爹生娘养的,我不求你们什么,只求你们莫将手中刀剑砍向这些百姓。同时你们要明白一个道理,若无百姓,何来泼天富贵?”
  陆四摇了摇头,让齐宝带人过去告诉那些逃跑的百姓莫要惊慌。但效果却不好,齐宝这边人还没到,那百姓跑的更快,山上也到处都是呼夫唤子声。
  陆四叹了一声,又叫齐宝去后面粮队拿些粮食和咸肉干放在山脚,严禁士卒上山,只于山脚扎营便可。
  未几,见淮军打出的非是明旗,而是顺旗,且扎营灶锅灶饭对百姓丝毫无扰,便有大胆的从山上下来取淮军给予的粮食肉干。
  等到确认这支大顺兵不会害民后,山上的百姓渐渐从山上下来。有胆大的百姓还将家中种植的蔬菜摘来与淮军的伙兵交易粮食。
  陆四带人察看了下四处地形后在一块平坦的地方下马休息,不远处有几个孩子在地上的草丛中寻找什么。
  陆四好奇走去瞧他们在干什么,结果发现这些小孩是在拔毛针。
  “毛针”就是春天刚长出的嫩草芯,拔出剥开后里面是白嫩嫩的,能吃。陆四前世小时候也常和小伙伴一起拔毛针,当下生了童趣与这个小孩一块拔起毛针来。
  最后,拔了满满一大把,让齐宝给了那几个小孩一把铜子后,笑着一边剥“毛针”一边往回走。
  赵忠义回来了,有收获。
  他们在路上碰到一队出来打粮的明军,约有两三百人,赵忠义率部一个冲锋就将这股明军击垮了,还抓回来几十个俘虏。
  陆四让孙武进去审一下这些明军是不是刘泽清的部下,如果是的话就好生审一下。
  孙武进答应一声便要过去,陆四又叫住他,摆了摆手,道:“审完后,一个不留。”
第244章
陆四指定专用
  刘泽清的兵,陆四是不要的,但也不能放了,因为放了他们等于间接祸害百姓,所以只能杀了。
  孙武进审问基本离不开刑讯那一套,不过特别好使,没一会就把这帮俘虏的底细审了出来。
  据俘虏交待他们是刘泽清部将姚文昌的部队。
  这个姚文昌是刘泽清手下的一个游击,清军从山东一路打到海州时,他就在前面一路跑到了海州,看起来就跟给清军带路一样。后来小袁营到海州打清军,姚文昌回头帮着清军一块打小袁营,属于不是伪军的伪军。
  清军撤回关外后,姚文昌带人就留在了海州境内,因为这地方比被清军抢过一遍的山东要富得多。大体也没干什么,就是烧杀抢掠,强拉民夫,所以漕运总督路振飞准备援引刘泽清南下守河时就遭到了很多淮安官吏的强烈反对,认为刘部虎狼之师若至淮扬,不亚流寇入境。
  “姚文昌部大概有七千多人,一个月前接到刘泽清的将令攻打徐州,夺了邳县和邳州城,不过在吕梁山那里叫董学礼的人给打败了...”
  姚文昌在吕梁山那一场败仗真是惨,连同强拉的民夫在内上万人被董学礼部将王一正以两千不到的兵力击败,阵斩几百人,但被俘的却多达三千余。
  败退后的姚文昌如惊弓之鸟东逃,邳州也不要了直接跑到邳县,又从邳县跑回了新沂,几天后发现董学礼的顺军并没有追赶他,这才收拢了败兵又聚了几千人重新回到邳县。
  刘泽清听闻姚文昌大败后气急败坏,严令姚文昌必须重新夺回邳州城。姚文昌叫王一正打怕了根本不敢去,刘泽清便将山东郯城的3000人调给姚文昌。其后打听到王一正竟然没有占领邳州而是领军退回徐州,姚文昌这才壮起胆子率领东拼西凑的几千人重新夺回了邳州。不过之后却是再也不敢领军进犯徐州,吕梁山那一仗把他魂都快打没了。
  干守邳州城的姚文昌没吃的就派人到处打粮,活动范围大概就是东起骆马湖,西至吕梁山这片区域。
  “先拔了姚文昌这颗钉子!”
  陆四手头没有完整的徐州府地图,但是凭印象也能知道个大概,而且邳州城就在运河边,挡在淮军进军徐州的必经之地,因此必须要拿下。
  “曹元、忠义率骑兵给我扫荡邳州左近,将姚文昌的打粮队都给我收拾掉,收拾不掉的想办法将他们往邳州城赶。苏进忠带兵去打邳县,拿下之后派人和东边的第二镇取得联系,伺机夺取新沂。其余人马随我向邳州进军。”
  陆四快速做了安排,以淮军的实力如果收拾不掉叫人家两千顺军就能击败的姚文昌,他还不如灰溜溜的滚回淮安,等大清兵过来易帜投降,看看能不能混个第四藩得了。
  下午,第一镇就向邳州城进军,与此同时曹元和赵忠义各率骑兵一部清剿从邳州城出来的明军打粮队。苏进忠也领所部1500兵向邳县进发。
  姚文昌部没有骑兵,派出去的打粮队多的不过两三百人,少的就百多人,内中还多是新近拉的夫子,哪里能打得过淮军的骑兵。
  很快,姚部的打粮队不是被淮军歼灭,就是被吓得逃回邳州城。
  邳州城内的姚文昌也终是知道打南边运河过来了一支大顺军。
  淮扬闹贼乱的事姚文昌听说过,因此第一时间便判断这支所谓大顺军多半是淮扬的民贼,想着自己打不过王一正还打不过一帮泥腿子么,所以竟纠集四千人出城主动向淮军发起进攻。
  姚的手下不是没有劝过,说这民贼有骑兵,冒然出击恐怕没有多少胜算。
  “没有吃的,就是坐以待毙!”
  姚文昌可不是真的冲动,而是邳州城没粮,任由民贼围困,不用他们动手饿也饿死了。
  两军相遇是在四月十五日,双方首领的反应是陆四目瞪口呆,姚文昌呆若木鸡。
  陆四发呆是因为他没想到姚文昌不把他当人看,或者说没把他麾下两万淮军将士当人看。
  姚文昌发呆是因为他觉得自己猪油吃多了蒙了心还是怎么的,怎么会想着出城来战。
  对面民贼一眼扫过去少说也得有个一万七八千,而他手里只有四千来人。
  以少击多,那是王一正。
  但此时也容不得他姚文昌不打,双方是突然遭遇,此时他要拍马撤退,恐怕最多能逃回去几百人。
  战斗在姚文昌极不情愿的情况下打响了。
  姚文昌获胜的唯一希望就是直冲对面“淮贼”中军大阵。就这么着四千多姚部明军被充当督战队的姚文昌亲兵队催逼着向淮军发起了冲锋。
  冲锋途中,明军发现前方的“淮贼”阵中有红色的烟花在半空炸起,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随着他们的速度加快,距离缩小,前方“淮贼”阵中又相继有红色烟花炸响。
  先是两发,后来是三发。
  三发过后,前方的淮贼步卒突然趴了下来,之后冲锋的明军看到几十门黑洞洞的炮口正瞄着他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8/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