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2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5/638

  三个观点各有优点,所以各有支持者。
  大概讨论了有半个月,三个观点中的第一个观点被抛弃,因为谁都不认为李自成和满州会饶过先帝三子。
  于是,新的观点形成,新的派系也形成。
  两个大派系,两个小派系。
  大派系是拥福和拥潞,小派系是拥唐和拥桂。
  拥福和拥潞成为大派系的原因是福藩伦序第一,潞藩贤望第一。
  唐藩和桂藩各有支持者的原因是唐王类太祖,桂藩也是神宗后裔。
  总体上,拥福派占了上风,这一派的主要成员是庶吉士周钟,工部员外郎赵士锦。
  周钟的伯父周应秋、周维持都是崇祯初年定的逆案成员,也就是阉党,而“阉党”主要成员又是当年被东林打击的三党人士。
  所以周钟肯定要支持拥立东林的“死敌”福藩为天子了,这样很有可能会给“逆案”翻案。
  赵士锦被大顺的吏部录用过,但他辞官不就,一直被关在刘宗敏的军营中。四月初八日被释放,五天后就离开北京南下,结果在海州被截下。
  政治立场上赵不是阉党也不是东林,支持拥立福藩是出于公论。
  同样持公论观点支持拥福的还有给事中光时亨,这人又被不少官员指骂是害死先帝的元凶。
  年初先帝有南迁念头,内阁大学士陈演、魏藻德反对,他们指使光时亨激烈谏阻,坚决主张先帝固守北京,从而导致先帝殉国。
  北京城破后,光时亨投降大顺,被留任兵科给事中。连岛百官中投降过李自成的有一半还多,所以不算什么事,但时光亨导致先帝殉国,被骂的就凶了。
  支持拥潞的有去年殿试一甲第三名的探花郎、复社名士陈名夏。这人喜结天下名士,为秀才时已名重天下。
  北京城破前十天,陈名夏建议召集山东义勇救援京师。京城陷落之日,陈上吊自杀未果,后被人推荐加入大顺弘文馆为学士。
  除陈名夏外,又有陈扆诵、高斗先、于允中等官员支持拥潞,几乎不是东林复社中人,就是和东林复社有关系。
  反对拥福的原因自是不必挑明。
  这日刚吃过早饭,一众官员习惯性的又来到营地校场,按各自阵营盘膝而坐,便准备开始每天的大争论。
  真正是日复一日,谁也说服不了谁。
  也是闲得蛋疼,不过似乎除了这件事外,他们也没别的事可做了。
  第一批被截的官员都快一个月了,天天争论,竟然形成规矩,有人主持了。
  主持的是宗室朱议漇,这家伙倒霉的很,顺军入京后装作乞丐在北京城行乞,后从京城的下水道爬出才得以逃出。
  朱议漇正欲开口讲两句时,营外忽有一队骑马甲士簇拥一辆马车驰入营中。
  尔后为首一将领纵马来到他们面前,马鞭一甩,喝道:“都听好了,我只说一句,拥福的站左边,拥潞的站右边,其他的站中间!”
第293章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望着眼前从发怔到错愕再到自觉站队的一众前明京官,孙武进内心情绪复杂。
  他的思绪也瞬间回到了微山湖畔的那一幕。
  四天前,当孙武进跟随大军蹒着泥泞赶到鱼台时,早就等着的齐宝将他拉到了微山湖畔,说都督正在那里摸鱼,传话说二郎到了马上来见。
  “摸鱼?”
  孙武进纳闷着,心道都督别是在微山湖摸鱼吧,那湖这么大,哪能摸得着。
  都督当然不可能是在湖里摸鱼。
  准确的说,都督带着一众亲兵挖泥堵上了微山湖畔一条沟渠,然后上百号人一起用木桶在往外舀水。
  这条沟渠是刘大解手时无意发现的,因为前几天暴雨缘故,微山湖的鱼不少游进了沟渠,这会因水位下降全搁在里面了。
  陆四一听还有这好事,饭都没吃就带亲兵过来弄了。
  有鱼不弄,天打雷劈。
  “一、二!一、二!”
  孙武进到的时候,陆四的裤腿直卷到大腿根,正顶着炎炎烈日大声喊着号子。
  伴随号子声,一众亲兵“哗哗”的往外舀水,没多大一会,一人深的沟渠水就降了一半。里面的水叫受惊的鱼搅得一片泥黄,不时有大白鲢和草鱼“扑通”跃起,有在行的还说可惜没网,要不然往沟子里埋网还能捞不少泥鳅。
  “都督,我来帮忙!”
  孙武进叫这一幕看乐了,一边卷胳膊一边就奔了过去。
  “二郎来了啊!”
  陆四示意齐宝接替他的岗位给众人鼓劲,踩着烂泥迎向孙武进。
  这个举动着实让孙武进激动不已,上前正要开口,却见都督两只雄而有力的大手重重按在了他的肩上,大声说了一句:“咱等你好几天了,可算是把你盼来了!”
  “啊?”
  孙武进内心更是激动,正要说路上难行,却见都督拉着他就往沟渠边走,一边走一边说:“你先有个思想准备,咱有重要任务要给你。”
  “重要任务?”
  孙武进愣了一下,脸色顿时变得无比郑重起来,呼吸也粗了起来。
  “对,重要任务!...不过你先等一下。”
  陆四说完“扑通”一声跳进沟渠中,之后浑身泥水的将一条大白鲢高高举起,笑得合不拢嘴,直喊:“快拿竹筐来!”
  “哎!”
  孙武进四下扫了眼,发现竹筐在东头赶紧跑去拎了过来。
  陆四已经上岸,将那条大白鲢往竹筐中一扔,一抹脸上的泥水乐道:“这条不小,怕有七八斤重,鱼头炖汤,鱼身红烧,肯定好吃!”
  说完,朝昨天过来的族侄孙陆义良挥了挥手,“小良子,你把这条白鲢给常宁郡主送去,另外给郡主弄些油盐,就说是咱请她吃的...郡主要是不会杀鱼,你就帮着弄一弄。”
  想想又有些不妥,叫义良先别急着送,道:“等一会,再弄几条给周王府的人送去,莫叫人家说闲话。姑娘家家的,别再传说什么乱七八糟的话来。”
  “太爷,晓得了!”
  陆义良比陆四还大五岁,但“有文广义”辈份在这,他足晚了陆四两辈,故算起来陆四是他族爷爷辈。陆义良已经娶妻生子,按淮扬习俗得跟小孩叫,便唤陆四为太爷。
  陆四这人重亲情,也重宗族,因此对陆家人都比较照顾。
  当初陆有学送来的四个陆家后生中,识字的陆有德和陆文才在淮安府尹郑标手下办事,不识字的陆有贵跟第二旅标统杨祥学本事,就这个陆义良跟着陆四。
  被人喊“太爷”要搁陆四前世,肯定有些不适,这年代却是再正常不过,没什么奇怪的。
  往上推,一个祖宗。
  周王府的人?常宁郡主?
  孙武进听着奇怪,隐隐感觉自己好像错过了什么重要事件。
  “二郎,你来得太好了,有件事我想来想去只有你能去干,别人不行。”陆四扭头看向孙武进。
  “都督但吩咐二郎便是!”
  孙武进一下激动的难以言表,脸也瞬间烫红起来,这句话是对他孙武进一生的肯定,也是对他最大的认可。
  “眼下局面对咱们淮军不太好,北边满州人入了关占了京畿,闯王西走,据说闯王那边情况非常不好,满州人的主力一直追着他,咱想满州人一旦腾出手来肯定要南下,所以留给我们的时间真不多了。”
  陆四对李自成的称呼已从“陛下”变成“闯王”,这是合情合理的,谁让陛下降级了。
  “都督,这些末将都知道。”
  孙武进不仅知道,还很肉疼,因为满州人入关,他和徐和尚两个人赔了三千两。
  要不是在徐州都督发赏,给旅帅以上的淮军将领一人发三百两黄金,两千两白银,他都不知道到哪找银子还给黄昭他们。
  “知道就好,这次咱们北上干什么你也知道,老话讲兵马未动,钱粮先行,咱们现在坏就坏在没什么钱粮,这没钱没粮怎么和满州人打下去?”
  陆四指了指南方,“不过明朝还有半壁江山,尤其是江南很富裕,要钱有钱,要粮有粮,可是咱们现在不能打过去,那样的话就会便宜满州人,这个道理你懂吧?”
  “懂,懂!”
  孙武进连连点头,这会淮军要是乘海船南下打江南,是能一举拿下南都,但那样意味淮军就要和明朝残余力量打到底。
  不说淮西还有几万明军精锐,就是武昌的左良玉二十万兵马就够淮军喝一壶的,况东南、西南、两广的明朝力量。
  最关键的是,淮军如果将重心放在南方,不但山东和河南会被满州人拿去,徐州、淮扬也肯定要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5/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