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2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7/638

  这个局面很有点像当年的蒙金宋。
  当然,陆四只是借鉴这段历史,他绝非完颜鞑子。
  孙武进临危受命,肩负起保卫明朝的重任。
  他是陆四眼下最值得信任,也是唯一能拿出手先去建立一个明朝的人选。
  因为,这家伙够黑,够狠,也够狡猾。
  不识字的人,有的时候比识字的人还难对付。
  要想确保孙武进这个明朝的秦桧能坐稳,不会被人拉下马来,首先就必须要有武装为其保驾护航。
  陆四将孙武进原本指挥的旗牌队1000精兵交由其统领,这支旗牌亲兵队也将成为潞天子的锦衣亲军。
  再调冯汉部500骑兵,第二镇抽2000人,第三、第四两镇各抽3000人,计9500名官兵随孙武进南下。
  以南都和江南区域的明军实力,孙武进手头这9500名“明军”可以说是无敌的。
  另外沈廷扬的东海水师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孙武进的外援,江南真要发生战事,这支水师可以随时将通泰的第三镇运过江。
  届时是淮贼南犯还是友军来援,就要看形势的发展了。
  光有兵马不行,还必须为潞王政权配备一支同南都政权稍有不同的文官队伍。
  海州这些被截扣的南下官员就是很好的政府班子成员,尤其是这帮南下官员还“自觉”形成了拥福派、拥潞派...
  拥潞派的成员多是东林复社成员或与东林复社有关系,这些人随潞王回到江南虽有“投顺”之嫌,但东林党和复社肯定不会拿自己人开刀,加上潞王又是他们最支持的藩王,一个以潞王为天子的完全东林党政权可以说是必然建立的。
  但南逃这些拥潞派官员毕竟有“降顺”的污点,即便党内不会追究他们,这些人在南都政权也未必如意,因此利用好这些人,不仅能对东林一家独大的“潞天子”政权造成麻烦,也会给淮军在南都政权中批发出一帮小秦桧来。
  一个大秦桧外加无数个小秦桧,以及一个由于淮军的鼎力扶持才坐上皇帝宝座的天子,这个“潞天子”政权可能比“福天子”政权还要亲近江北。
  孙武进身后马车内坐的就是潞王,他一路上都在背诵一段讲话稿。
  陆四亲手写给潞王的讲话稿。
  “呼!”
  都督在沟渠边满脸泥水的样子仿佛就在刚才,想到自己肩膀上的重任,孙武进深呼吸一口,从马上翻身跃下,朝右边站立的几十名官员一指,喝道:“你们过来!”
  这架势可把陈名夏、高斗先、余允中等拥潞官员吓了一跳,一帮人犹豫着是不是不上前时,一队手持大刀的甲士就向他们走了过来。
  尔后,不用这些甲士亮刀威逼,一众拥潞官员就颤颤微微的走了过去,他们被带到了那辆马车前面。
  “陛下,这些都是营中拥护于您的臣子,请陛下下车与他们说几句话。”孙武进闷声闷气,心里有一万个不甘。
  “啊?好,好的,好的啊。”
  潞王将“讲话稿”放下,从车中探出清瘦的身影。
  “是潞王!”
  远处拥福派和拥其它派的官员有识得潞王的当时就失声叫道。
  陈名夏等一帮拥潞派官员更是激动,不敢相信潞王就在他们眼前。
  潞王缓缓走下马车,环视一众看着他的官员,脸上先是有复杂的情绪,继而坚定的咬牙,忽的激昂说道:“东虏入关,京师沦陷,北方告急,中国告急!诸位,大明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们所有人都要铤身而出,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将满州鞑子赶出中国!”
  激昂声中,潞王的身影显得很是高大。
  他的言辞不仅让拥潞派官员们激动起来,也让拥福拥其它的官员都激动起来。
  拥立新君是他们的共识,抗清同样也是他们的共识,否则他们不会南下!
  “孤是穆宗亲藩,于此国家危难之际,孤断不会置之不理!而你们中有些人在京师从贼,”
  “殿下,我等...”
  陈名夏等人心中一慌,急于解释当时的无奈。
  潞王却挥手打断他们,掷地有声道:“不必解释,因为无须解释!不管你们是否投降过闯贼,孤都赦免你们!孤以为降贼是为难民,降鞑才是奸贼!”
  “殿下!”
  所有官员听了潞王的话都眼眶一红,有些人甚至忍不住落了泪。
  “祖宗江山社稷绝不能断送,中国之地也绝不能为满州所有,孤今日就要带着你们去南都,孤要你们同孤一起奋发图强,继承太祖事业,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激动的声音中,拥潞派的官员连同他们的家眷随从一起被带出了营地,追随潞王上了一艘高大的海船。
  这让留在营中的其他官员感到不解,不知为何潞王不带他们一同南下。拥立观点不同,但既然潞王首先脱险南渡,那大家为了大局也肯定会支持潞王的。何以就这么抛弃了他们?
  “沈司业,潞王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我们不是大明的臣子吗?”庶吉士周钟发现国子监司业沈廷扬正在与人说话,急得抓着栅栏大声喊了起来。
  “这...”
  沈廷扬叹了一声,要弟弟沈廷飞去准备潞王南下的事,走到栅栏外对那周钟道:“你们...等下一批吧。”
  这就是答案。
  .......
  盛京,忽然八门同时擂鼓,声震全城,连宫城都被惊动。
  上百骑于盛京城中纵马奔驰,马上的八旗将士兴高采烈的大呼:“入关了,入关了!”
  这上百骑以极快的速度将摄政王率大军击败李自成,成功夺取明朝京师的好消息传遍盛京。
  留守盛京的镶蓝旗主、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也在同一时间将这个好消息报进宫中。
  清宁宫中,刚刚送走郑亲王的庄妃博尔济吉特氏欢喜的抱着自己的儿子福临,高兴的摸着儿子的脑袋道:“皇帝,你要去关内做中国人的皇帝了!”
  “额娘,我是满州人的皇帝,为何要做中国人的皇帝?”
  九岁的福临对于中国的概念很是模糊,他只知道自己是大清的皇帝、满州人的皇帝,不明白怎么突然就要去做中国人的于帝。
  这个问题让庄妃怔住,一时不知怎么回答,想了想道:“做中国人的皇帝是你父皇生前的夙愿,也是他一直努力的目标,现在这个目标由你来实现,额娘想你父皇在天之灵一定很欣慰。”
  “噢,”
  福临点了点头,抬头看着自己的母亲:“额娘,那我怎么做的中国人皇帝?”
  庄妃道:“当然是你叔父睿亲王的功劳了。”
  福临不明白:“叔父做了什么?”
  “他啊,带着咱大清的勇士打败了夺取明朝江山的流贼,要把咱们大清的都城迁到北京去,所以你马上就要做中国人的皇帝。”
  庄妃心中很激动,因为这件事是满州多少年的心愿,不想真的实现了,而且是自己的儿子去当中国皇帝。
  “叔王打败了明朝的流贼,孩儿就能做中国皇帝?”福临显然还没明白。
  “当然!”
  庄妃笑了起来,“明朝的流贼是很厉害的,他们都被你叔王打败了,以后就更加没有人是我们对手了。”
  福临懂了,点了点小脑袋,却说道:“额娘,那应该是叔父的功劳,是他打败的流贼,理当他做中国皇帝,怎么轮到孩儿做呢?”
  庄妃一愣,摇头道:“你是皇帝,你叔父是你的臣子,他手下的勇士都是你的臣子,他们是在替你这个皇帝冲锋陷阵,所以只能由你来做中国的皇帝,他们不可以的。”
  “噢,这样啊。”
  福临彻底明白了,继而很是开心问母亲:“那孩儿什么时候能去中国当皇帝?”
  “快了,快了。”
  庄妃抱着的是儿子,脑中浮现出却是小叔子多尔衮的身影,想到多尔衮的几次夜入,旷了一个多月的身子没来由的一暖。
  她很快就会见到多尔衮了。
  .........
  大顺军撤入山西以后,多尔衮下令阿济格率部停止追击,返回北京休整。
  这段时间,多尔衮一直以为李自成会在太原坐镇,然后从陕西等地火速调兵入晋,加强山西防务。然而让多尔衮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李自成没有留在太原坐镇,反而同刘宗敏等大将率主力继续西撤,像是准备直接渡过黄河回到西安。
  这给了多尔衮攻占山西的信心,但在此之前他却给吴三桂连发三道手谕,要求将潜藏军中的崇祯太子送到京师。
  吴三桂对此却是犹豫不决,先后回信都说崇祯太子不在他军中,乃是外界有人造谣,意离间吴三桂与满州关系。
  事实上崇祯太子的确在吴三桂军中,乃是由一个老太监带着太子扮作百姓投奔过来的,吴三桂当时大吃一惊,不敢声张命人偷偷藏在军中。
  只是这件事不知怎么就被满州人知道了,搞得吴三桂现在也很矛盾,他虽已经降清并接受满州平西王的册封,然而军中依旧打着“复君父之仇”旗号,并且与明朝不愿降清的官员保持一定联系,这说明吴三桂现在对局面也看不透,或许说他也不认为满州能占中国,因此现在要是把崇祯太子交出,无疑就是断了他的后路。
  只是,多尔衮催逼甚急,吴三桂若还是不将崇祯太子交出,恐怕满州真的会怀疑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7/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