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2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6/638

  范文程基于李自成顺军主力不断被大清击败,南方明朝又无战兵可用,中原空虚,提出最迟十月可以大举用兵,且不再针对李自成一路,而是两路用兵,一举奠定中国。
  所谓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
  多尔衮深以为是,心中已有计划,就是到十月秋高气爽之时,由兄长阿济格领吴三桂、尚可喜率八万人马直攻西安;由弟弟多铎领孔有德、耿仲明率军三万人马取江南。宣府、大同、山东、北直等地明朝降兵一律征调,毕其功于一役,以达万世之基。
  摄政王这一声“爱塔”可把孙之獬叫的心都要暖化,这边摄政王却让他去南宫瞧瞧。
  “我大清皇帝即将迁来北京,孤于武英殿只是暂住,听说南宫是你们明朝之前一个复辟皇帝居住的地方,没怎么被李贼破坏,你去看看,哪里要修,哪里要补,拟个单子出来给工部。”
  “喳,奴才这就去南宫替摄政王看着!”
  孙之獬心里那是一个激动,摄政王连自家住处都交给他去办,这是何等的器重和信任啊。
  待孙之獬退出后,多尔衮随手从冰桶中拿出块冰擦了擦额头,继而笑了起来:“这个孙爱塔有趣的很。”
  “是识趣的很。”范文程道。
  “对,识趣,倘若中国之人都这么识趣就好了。”多尔衮接过内侍递来的烟袋,“吧嗒”吸了起来。
  满州将士多有吸烟习惯,这一点倒和那李闯的贼军差不多。
  吸了几口烟后,多尔衮将烟袋放下,问范文程:“姜瓖的那份奏报你怎么看?”
  几天前,多尔衮接到吴惟华的喜报,说是姜瓖叛顺,率亲信杀死了顺军在大同的守将柯天相和张天琳。
  吴惟华是原明朝恭顺侯,降清后请招抚山西自效,多尔衮巴不得有这好事。不想这吴惟华果然有本事,真的说动了那降顺的大同守将姜瓖叛降。
  姜瓖的叛变令大同地区落入清军之手,吴惟华乘势招抚了大同南面的代州及所属繁峙、崞县。
  同顺军李过部一起西撤的唐通在陕西府谷地区,看到顺军处境日益艰难,就在清廷诱降下突然向李过发起袭击,将兵马拉过黄河驻于山西保德地区,但暂时没有向清廷正式拜表投降,可能是想观望一段日子再说。
  大顺山西节度使韩文铨,制将军陈永福,山西巡按李若星等见形势日益紧张,加强了保卫太原的准备,处死明宗室上千人,又将大批太原明朝官绅押往陕西,以消除内患。
  姜瓖现仍被多尔衮授为大同总兵,不过他两天前给北京上了一份塘报,塘报中抄了一份李自成发出的行牌。
  牌上说:“长安二府田(田见秀)、绥德、汉中高、赵(高一功、赵光远)从西河驿过河,统领夷汉番回马步兵丁三十万,权将军刘宗敏统兵十万过河从平阳北上。又报皇上统领大兵三百五十万从长安起兵。三路行兵,指日前来。先恢复宁武、代州、大同、宣府等处,后赴北京、山海,剿除辽左。至叛逆官兵尽行平洗,顺我百姓无得惊循。”
  长安二府田指的是李自成大将田见秀,汉中高、赵则指李部大将高一功、原明朝汉中总兵赵光远。
  从这份李部行牌来看,上面所说显然夸大至极,不说李部将领,就说李自成老营本兵何来三百五十万众,不过这行牌却表明李自成的顺军在做反攻准备。
  “山西诸商家密报,李贼在平阳府各县派征钢、布、翎毛等物,在潞安,泽州打造盔甲,种种迹象表明顺军有整兵渡河,同我大清再决雌雄的意向。”
  范文程是主管关内细作的,除山西与大清关系极好的商家为清军提供李自成部动向外,至少有千余清军细作在山西、陕西活动,从而让满清方面对李自成顺军主力动向了解得一清二楚。
  “文程,你认为李自成何时会发起反攻?”
  多尔衮眉头微皱,姜瓖搞来的这份李贼行牌肯定是夸大无数,但从现有情报来看,李贼的顺军的确是在准备向大清发起反攻,所以反攻时间和地点的确定就至关重要了。
  兵部右侍郎金之俊也上书称:“臣接易州道塘报,流贼尚在太原,日事招练。又询真定副将王燝云,知贼将马总兵径倚固官蔽我,且连日据守门官军盘获流贼奸细,供称来京探信,实繁有徒。可见逆闯包藏祸心,固未尝一刻忘东向者。”
  半个月前,顺军派出一支人马东出固关,占领了北直隶的井陉县城,这个带兵的马总兵可能是顺军大将马重禧。
  “摄政王不必忧心。”
  范文程却说李贼虽在准备反攻,但可能这个反攻无法实施。
  多尔衮不解,问范文程为何如此判断。
  范文程首先说顺军现在的兵力绝对是不足的,不然他们就不可能放弃畿辅,对山东、河南无力顾及。从顺军这两个月的收缩来看,眼下李自成的防御重心就是在山西一线。但是最近山西除了姜瓖叛变外,又发生了多起地方官绅叛顺事件。
  五月上旬,平定州、榆次县、太谷县的官绅背叛大顺,他们关起城门不让顺军进城,并填塞水井,给顺军饮水灶饭造成极大困难。
  另外,大顺军从西安运来的饷银数十万两在定襄县,被当地明朝官绅组织的游兵劫去。
  “算下来,山西半省皆乱,故而李贼在山西无法久镇,这才退回西安。因此就算李贼有心反攻,他散于各处的兵马也无法迅速赶到山西,并且先须平乱,另外奴才认为李贼在山西虽留不少兵马,但多是明朝降军,各自为战,现有姜瓖反正来归,此事必将触动其余明将,山西之地恐用不了多久就会成糜烂之势,使李贼失此关山,如此李贼又岂能反攻畿辅,与我大清再决雌雄?”
  自吴惟华前往山西招无后,降顺的那些明将或态度模糊,或跃跃欲试。范文程认为李自成的顺政权在山西都不稳定,他又怎么可能在山西组织反攻。不过为防万一,范文程建议还是要派一支兵马进入山西。
  六月天气酷热,八旗兵实是不耐,多尔衮这才下令阿济格领大军返回京师休整,但考虑山西的重要性,当下传令议政十六大臣之一、满洲悍将、镶红旗固山额真叶臣率五千兵马前往山西,攻打太原。
  “洪承畴来了么?来了就叫他进来吧。”
  多尔衮这次召见的名单有在镶黄旗下任包衣牛录的原明蓟辽总督洪承畴,自随大清兵入关来,洪承畴一直没有被任职,也没有被任为内三院学士,这次是多尔衮第一次召见他。
  早在外面侯着的洪承畴听到摄政王有宣,忙整了整衣衫便准备入内,却见满洲大学士刚林一脸急色快步走来,看都不看他洪承畴一眼便径直入得大殿。
  未几,殿内传来摄政王的惊怒声:“三千将士无一生还?不可能!...巴哈纳误我,石廷柱误我,王鳌永误我!”
第345章
大清平南王陆文宗
  刚林手拿的是自山东临清州快马加急发来的“山东巡抚第一次紧急塘报事”,发来塘报的是山东巡抚方大猷。
  塘报表明,济南失守,德州失守,兖州失守、东昌失守...前番山东北部数十州县如今只青州、临清州及济南府东北部十余县治尚在清方手中,其余尽被贼寇所占。
  “...臣闻贼每夺一城,便遣贼兵持捕官吏,或缚以投河,或自城墙下坠,或以火烤,或以锅煮,手段残忍至极,更有连株恶法,谓一人投清,满门尽诛;一门投清,全族尽戮,以致鲁地皆恐怖,人心惶惶...”
  被贼所杀要员山东总督王鳌永、总兵苏邦政以下大小官吏百余人,真满汉军无一生还,绿营兵将闻贼讯或倒戈,或瓦解,或仓皇逃奔,各地土寇纷纷四起,攻袭清官清吏,山东全线告急!
  “闻贼据德州,扬言大兵十万,不日进犯京畿。值臣紧急奏报之时,有贼兵数万自东昌来犯,步骑遮天弊地,声势浩大,臣惟据城死守,请朝廷速派真满洲大兵一万,星夜南驰,否则鲁地将尽丧,北直亦将动摇。”
  方大猷显然被贼兵吓昏了头,塘报前后混乱,用辞极为夸张,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宗室巴哈纳、汉军固山额真石廷柱所率真满汉军已然全军覆没。
  方又称探得此贼为逆贼李自成所授淮阴侯,真名不详,贼号“四天王”,有说姓陆,有说姓路,有说有鲁,不知哪个。
  山东之役,阵没千名真满洲,两千汉军,总督殉国,是清军入关以来从未遇到过的罕见损失,自是让多尔衮惊怒。
  很快,山东的败仗就传遍了在京满洲高层,29岁的豫王多铎听闻女婿石华善死于贼手,愤而向兄长多尔衮请命提领大军南征,誓将杀害其女婿的贼四天王碎尸万段。
  多尔衮也怒,其深知对山东的招抚一旦失败,那山东的贼兵就会成为京畿的重大危胁。
  一旦李自成在山西发起反攻,山东贼兵必会趁清军主力于西线作战之时北犯,届时清军将面临两线作战。
  此两线作战非多尔衮原先设想的由阿济格、多铎分别领军,一路向西攻李自成,一路向南收取江南,而是被动在畿辅作战。
  这对于刚刚占领北京才两个多月,实际才稳固京畿同北直地区的满清而言,将是十分危险的。
  并且,山东贼兵一旦成势,势必会影响河南局面。
  要是河南也尽沦为贼之手,则山西、河南、山东便为贼接连一片,只有北直地区的清军就将被贼包围。
  贼可由各处击之,清则要则则防之,如何能持久?
  所以,绝不能让山东贼兵成势,有时间经营鲁地略取河南,更不能让他们入犯北直。
  幸运的是,方大猷奏报这支夺取济南,进占德州的贼兵是打着李闯旗号,不是打着“复明”旗号。
  这令得北直和京畿刚刚归降大清的前明官绅们不可能动摇加入其中,从而如顺政权在山西那般引发大片叛乱,使顺军疲于应对,难以全力组织筹备反攻。
  故,满洲高层达成共识,当务之急是必须派兵南征,剿灭或逐退这支贼兵,挽回因巴哈纳战败导致对大清的不利影响。
  大学士刚林等人却认为眼下正是关内一年最为酷热之时,炎热的天气极大影响满洲将士作战,也会让满洲将士的行军变得困难,所以要调动满洲将士南征,最好等到八月气温下降之后。
  一心要为女婿报仇的多铎却等不及,在兄长多尔衮面前接连请战,多尔衮从大局考虑硬生生的将多铎的请战压了下去。
  但若等到八月再南征,局面有可能演变到不可收拾地步,要到那时李自成的西线主力发起反攻,山东这边就更顾不上。
  多尔衮还是决意南征,但不想让多铎去,更不想派太多兵马去。
  固山额真何洛会进言不妨让先帝长子豪格戴罪立功,率一部分正蓝旗兵南下山东平贼。
  多尔衮心动。
  豪格前番因语言中伤多尔衮被何洛会告发,削去肃亲王封爵,但其仍是正蓝旗主,而正蓝旗又因豪格缘故对多尔衮这个摄政王十分敌视。
  另外两黄旗虽在多尔衮的指挥下入关参战,可两黄旗的不少满洲将校对多尔衮削豪格王爵不满,其中代表人物图尔格、索尼、图赖、锡翰、巩阿岱、鳌拜、谭泰、塔瞻等人去年也都是极力拥戴豪格称帝的。
  所以豪格一日不死,多尔衮是一日难安。
  当年皇太极为巩固权力,将多铎、阿济格二人统领的正黄、镶黄二旗改为正白旗与镶白旗,又将自己亲领的原正白旗改色为正黄旗,夺取杜度的镶白旗主之位交由长子豪格担任,改为镶黄旗。
  后来正蓝旗主莽古尔泰意图谋反事败遭诛,皇太极趁机夺走正蓝旗,将正蓝旗与正黄旗混编,成为新的两黄旗。又从中分出8个牛录交给豪格,再将豪格的原镶黄旗改为正蓝旗。
  这个正蓝旗比之两黄旗更铁杆效忠豪格,在山东战死的巴哈纳所领一千满洲兵就是出自正蓝旗,那么由豪格这个旗主再次带领正蓝旗南下平乱,名正言顺。
  豪格赢了,山东局面稳定,对大清有利。
  豪格败了,多尔衮便能趁机夺取正蓝旗。
  所以,不管豪格是赢还是输,对多尔衮都有好处。
  只不过多尔衮毕竟雄才大略,虽有心借刀杀人,却也不想豪格真的打输了,而且他也不能让豪格将正蓝旗6000满洲将士全部带出京,他得防着豪格有了兵权之后会对他这个叔叔有异心。
  范文程看出摄政王心思,便建议可由豪格领3000正蓝旗将士出征,另外让恭顺王孔有德领本部汉军随豪格同征。又提议启用洪承畴,借这位明朝重臣的能力帮助平定山东、河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6/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