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2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3/638

  这一次清军不再是以“人海”战术消耗守城淮军的器械,而是在炮击掩护下抵近城墙,利用强大的火铳优势射杀城上两侧胆敢冒头的淮军,同时一队身披双甲的清兵开始抬运豁口上的尸体,为大部队的前进扫清道路。
  清军的铳击很有章程,百人为队,三队一组,轮流发射,密集的铳子压的城上淮军根本没法冒头。
  很多淮军士兵被射中,尤其是那些在塌陷口的淮军因为过于暴露,不少人身子刚刚探出就中铳,连着手中的石头一块下坠。
  标统戚呆子见状将分配给他指挥的两百多铳手全部集中起来于豁口处与清军对射,一方在上面,一方在下面。另一侧豁口上的淮军也将不多的弓箭手组织起来,拼命向下方放箭。
  可是清军的火铳实在太多,因此哪怕淮军居高临下也无法压制清军。城墙下的清军又开始将盾牌举高,那些披双甲的清军在盾牌下拼命的将尸体往外拖,原先堆积到小半个城墙高的尸体一点点的下降,最终豁口的障碍被再次清光。
  负责指挥攻城的李应元立时下令攻城,几百披双甲的清军手执大刀在铳手的掩护下鱼惯而入,映入眼帘的却是一堵同城墙差不多高的土墙。
  土墙下是密密麻麻的“竹林”。
  “顶!”
  标统万四大刀向前一落,五百根竹篙同时落下,向冲进来的清军用力顶去。
  手执大刀的清军敢死队没想到对手使用的是竹篙,前面的人猝不及防被竹篙顶得大乱,有挥刀劈砍竹篙,有紧握着竹篙面红耳赤、呼吸困难,身不由己直往后退的。
  好在这些清军都是披了双甲,即便顶向他们的竹篙被砍断成为竹枪,也刺不破他们的甲衣。
  可淮军的竹篙太多,顶得清军根本无法站立,几百人在豁口内外被顶得大乱,无法向前攻进一步。
  土墙上的淮军铳手、箭手趁机放铳放箭,大乱的清军不得不匆匆结束这次进攻。
  此次进攻,孔有德部损失了三四百人,淮军阵亡两百余,多是在城墙上被清军铳子击中,及被落下炮子砸中的。
  相关战况很快就报到了豪格这边,得知淮贼于济南城墙后又立了一道土墙后,孔有德立时拿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就是将火炮推进豁口外侧轰塌淮贼的土墙。
  机赛时提出为何不用红衣炮轰塌土墙,孔有德说有济南城墙挡着,红衣炮的炮子没法打过去。又说土墙不是砖墙,不需动用红衣炮,只要几十门轻炮就可以。
  准备了一番后,清军于下午再次开始攻城。
  这一次仍然是由孔有德部负责,满洲大兵观战。
  孔有德仍让李应元指挥,在李应元的指挥下,一千名铳手、一千名大刀兵同时进攻。
  又有一千名铳手继续上午的战术,用轮流发射密集铳子的办法压制城墙上的淮军,这个手段经实战检验是很成功的,可以确保砖墙上的淮贼无法干扰由豁口攻进去的清军行动。
  果然,在清军火铳的打击下,淮军竹篙队不得不退下。与此同时,四十多门几百斤重的铜炮被清军拉过护城河运到城墙豁口外。
  城上的淮军意识到清军要干什么,但却无能为力。
  清军很快开始对着城后的土墙炮击。
  果如孔有德所说,土墙不及砖墙,在清军的持续炮击下,相继出现坍塌。
  有一段土墙塌陷时,不幸将退下来的一队竹篙兵活埋,致死数十人。
  “杀!”
  土墙的坍塌让清军士气大振,在灰尘和硝烟中向前冲去。只是很快,却有惨叫声传来。
  “啊,我的脚!”
  好多清军一边惨叫,一边抬着脚在那跳来跳去,好像地上有咬人的毒蛇。
  原来挡不住清军的淮军在后撤时往地上撒了无数铁蒺藜,这些用来对付骑兵的武器让攻上来的清军根本无处落脚。
  他们的脚掌再厚也不及马蹄厚。
  有的地段倒是没有铁蒺藜,可地上却密密麻麻扎着一根根削尖了的竹桩、铁钉,就跟刀山一样,密集的让人看着都心惊。
  一些地方则有规则的挖了陷洞,清军要是踩落,瞬间就被扎个透心凉。
  有的清军则是被地上的绳子绊倒,然后被各式机关扎透。
  这就是淮军都督陆四宣称的“立体防御”,这个“立体防御”的要素就是发动淮军将士的想象力,军官们鼓励士兵想出可以制敌的办法,不管什么办法只要试验之后有效,就立即采用部署。
  一个清军参领就是被独户出身的一个淮军设置的“机关”给吊在了土墙上。
  有的地面看起来很平整,脚踩上去后也顶多就是个小凹塘,可就在那凹塘中,却藏着一个个捕兽夹,甚至是捕鼠夹。
  这不仅是淮军的济南保卫战,更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敌的全民之战。
  济南城墙和土墙中间上百丈空阔地带,因为灰尘和硝烟缘故让人难以看清脚下,越来越多的清军双脚被刺破,有的甚至被活活钉在那。被捕兽夹夹中的清军更是疼的满头大汗,抱着被铁齿夹过的腿脚哀号不已。
  没有坍塌的土墙上则有淮军将大量生石灰往下洒,一包包的直接划开大口子扔下去,然后又往下面倒水。
  漫天掉落的石灰让清军的视线和呼吸变得更加困难,而那生石灰遇水之后不但产生高温,更产生一股刺激性气味,呛得下面的清军连咳嗽都不能,置身其中俨如火锅之上的蒸笼。
  “撤,撤,快撤!”
  清军顶不住了,他们于石灰浓烟、泥土灰尘和硝烟中寻找后撤的道路,可眼睛睁不开,呼气上不来,很多人不是被地上的铁蒺藜扎住脚,就是被高温的石灰烫得满地打滚,导致身上全是血洞。
  率军攻城的孔有德部副将、广宁人全节的眼睛被石灰呛到,没等他去揉眼睛,土墙上一桶水就倒了下来。
  全节的眼睛都没来得及闭上被水浇到,眼中的石灰立时就在他的眼睛中发热起来,活生生的将全节的双眼给烂透。
  一些清军被周围人的惨叫吓的不敢动弹,空气的难以呼吸却注定他们必须跑,要不然必死无疑。
  一些清军开始咬牙同伴推倒在地,成为他们活命的踏脚板。
  城外护河城对岸的清军大营,豪格等满洲将校却什么也看不到。
第369章
缐国安的困惑
  随着最后一个辫子兵仓皇从豁口逃出,坍塌城墙后就再也见不到一个站着的辫子兵了。
  不须下面回报,豪格和孔有德也知道这一次进攻又失败了。
  负责指挥的李应元咬牙切齿的从“人桥”退回,损失在城中的汉军可是他的嫡系人马。
  暂时还没法统计损失人数,但从那些溃兵惊恐的狼狈样子便能知道怕是死伤不少人。
  可惜,即便清军仓皇撤退,城内的淮军也没法趁势冲出抢夺他们运过护城河的大炮。
  城外清军的火铳太多,太密。
  成批的清军披甲兵在铳手的掩护下从豁口相互搀扶退往“人桥”,一些人还是一边柱着刀矛,一边跳着脚撤出来的。
  能逃出来的就算受伤也是轻伤,逃不出来的现在就算没伤也活不了。
  孔有德的部将孙龙带了一队汉军在桥畔接应。
  豪格同孔有德都是有些难以理解,明明济南城墙已被己方大炮轰塌,里面的守军按道理应该是如鸟兽四散才是,怎么还能组织起来击退己方攻势的。
  “莫非陆贼也在城中?”
  除了淮贼首脑陆四在城中外,孔有德想不到别的解释。因为莫说这帮淮扬河工出身的土寇,就是明军正规兵马在城塌后也很难组织反击,即便巷战也不过是大清兵一边倒的杀戮。
  孔有德印象中明军同清军搏杀最厉害的一次巷战是高阳之战。
  这一战明大学士孙承宗带领子孙二十余人同高阳军民在城破之后还坚持与清军巷战,最后全城军民连同孙家一同殉国,但此巷战也不过是让大清兵多折损了两百多人而矣。
  眼前这座济南城,却已经让清军损失了上千人。
  孔有德很自然的想到了前不久巴哈纳全军覆没的马官屯之战,当时他和部将们一致认为是巴哈纳轻敌被淮贼以数万人马围困,这才导致寡不敌众全军覆没。
  现在看来,可能淮贼的战斗力要比一般土寇要高,不排除其中有类似顺军三堵墙骑兵的精锐,甚至可能有部分明军参与其中。
  要不然,巴哈纳他们不会被打得连一个逃回报信的人都没有。
  有一定数量的精兵,外加首领陆四也许就在济南城中,如此就可以解释进攻失利的原因。
  俗话说烂船还有三斤钉,要是淮贼这么不经打,城墙一塌就被破城,那巴哈纳他们死的才叫冤枉。
  “贼颇精明,知仅凭城墙难挡我大清火炮,故而于后方再修土墙,于当中再设防御...”
  缐国安有不同看法,结合退下来兵将描绘的城中情形,他认为淮贼很有可能从一开始就没想过依靠济南城墙对抗大清兵,而是将济南全城打造成了战场。
  即处处设伏,处处陷阱,利用他们对济南城的熟悉将大清兵拖进城中,从而利用提前部署好的防御工事同大清兵对耗,进而不断杀伤大清兵。
  “淮贼不过土寇,他能有多少兵马与我们耗?”
  孙龙质疑缐国安的看法,这种战法听上去可行,但却要守城的兵马都是精锐,人数还要多,且个个有死战不退的决心才行。
  要不然,墙一塌,这帮守军就会自乱阵脚,瞎跑起来。从前攻破的明朝城池哪一座不是这样。
  “城内贼兵数量恐不低于三万。”
  战前,清军观察过济南四门,得出的结论守军不会低于万人。缐国安却说城内可能有三万以上人马,这和战前估计的兵马差出两万人来,肯定要让孔有德吃惊。
  孙龙眉头微皱,道:“就算贼有两三万人,又怎敢和我军巷战?我军刚才因不知城中实情吃了小亏,他淮贼后面难道还能占这便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3/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