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3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4/638

  眼下山东境内仍由大清控制的州县不过十数处,山东巡抚方大猷已经几次告急,说是淮贼陆四的部将高杰率兵正在临清活动,不但让临清的粮食没法往肃王大军送,也让临清的几千绿营兵马被困在各座城中。
  方大猷现在最担心的就是高杰率部攻打临清州城,那样的话他这个山东巡抚多半就要重蹈山东总督王鳌永的后路了。
  洪承畴哪有兵派给方大猷,只能让其收缩绿营,确保临清州城。
  河南方面也是告急,怀庆总兵金玉和战死,卫辉总兵祖可法被围,巡抚罗绣锦急得团团转,好在豫亲王多铎已率大军启程前往河南御贼。
  这让洪承畴稍稍心定一些,河南那边只要能压住顺贼反扑,豫王就能抽调一些兵马增援山东,不敢说能压制淮贼,但确保德州一线不失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贤侄来的正好,鲁地近日暴雨连连,道路毁损严重,肃王那里北撤有些艰难,老夫意你统绿营兵马前往接应,”
  洪承畴正说着,外面却有急报声传来。
  报信的是绿营的一个千总,面色慌张冲进来就说不好了,什么满洲大兵都叫杀了,尸体全给送来了!
  “什么!”
  洪承畴一惊,张存仁和祖泽润不约而同起身。
  众人急慌急忙往镇口奔去,到地就见上百辆马车停在那,几百个民夫蹲在道边不敢说话。
  那些绿营兵们也是个个面无人色,慌里慌张的窃窃私语着。
  看到总督大人赶到,众绿营兵顿时鸦雀无声。
  现场气氛压抑到极点。
  望着那前后望不到头的马车,洪承畴倒吸一口冷气,强迫自己镇静下来,缓缓走到最前面的一辆马车,朝边上的祖泽润低声道:“掀开。”
  祖泽润忙上前将车上的干草拨到一边,下面一具具身穿清军服饰的尸体顿时露了出来。
  都是无头。
  最上面的一具尸首让洪承畴无比熟悉。
  “肃王!”
  洪承畴身子一晃,往后连退三步。
  祖泽润看到肃王尸体上有一封信,忙取来看,上面只有一行字——“淮扬陆文宗不日北上,敢问大清太后还能孕否?”
第395章
渡海去辽东
  马颊河之战,淮军获得了重大胜利,计毙敌真满汉军四千余,俘虏汉军、阿哈千余,收编民夫一万余。战马四千余匹,骡、驴、驮马等牲畜近万头,大小火炮571门,火铳3800余杆,各式盔甲近四千付,弓弩2000余付,羽箭五万余枝,其余物资不可计数。
  缴获的武器装备可以列装淮军两个镇,这是自淮军创立以来取得的最大战果。
  淮军自身伤亡也大,战前动员兵力三万人,实际赶到战场的只有两万出头,未到战场的多是风雨迷路和行军艰难。
  参战官兵伤亡达到七千余,多半是在攻打满洲兵营损失的,当场阵亡者就有三千多,余伤员尽皆往济南运送救治。
  在回济南前,陆四出于战争人道主义考虑,命人用驮马将阵亡的清军尸首送还清方,与尸体一同送去的还有他给清廷太后下的战书。
  贾汉复担心这封有些“过份”的战书会激怒满清真往山东派来大军,那样的话淮军虽取得对豪格集团的胜利,但伤亡很大,参战各部也都疲惫,后方粮草调拨更是困难,恐怕难以再组织如此规模的会战,并可能无法守住济南。
  陆四将高进从京畿打听到的清军用兵动向、及第五镇张国柱的奏报给诸将看,诸将一一看过,这才晓得他们在马颊河畔大战时,山西、河南那边已是打的热火朝天。
  “阿济格用兵山陕,多铎用兵河南,山东这边亡于我军之手前有巴哈纳、石廷柱三千人马,后有豪格、孔有德九千人马,鞑子于北边还有多少兵马?”
  陆四断定北直及京畿一带异常空虚,这个时候莫说他调戏一下满清的太后,就是问问实际操控清廷的多尔衮老婆能不能生,他多尔衮也得把这口气给咽住。
  “满清有满、蒙、汉八旗兵,合有24旗,每旗定编7200余人,故而八旗兵总兵力在十五万人左右,另有三顺王兵马不足两万,由此可以得出清军实际可用兵马最多不超过十八万...”
  在关宁军呆过的曹元大体把满清实力给说了个明白,他认为满清这次举国动员入关,盛京留下的兵马大概也就一两万人,所以前后入关的清军应该在十五万人左右。
  现在阿济格带了八万多进入山陕战场,多铎带了三万多进入河南战场,这两支主力就有十二万人,余下不到三万人又在山东损失了一万两千。
  山海关与李自成顺军作战不可能没有伤亡,因此曹元猜测留守京畿及北直的真辫子兵很有可能不到一万人。
  “除非他们将盛京的留守八旗兵调进关,否则,就这么点人。”
  陆四点了点头,他的分析同曹元差不多,并且结合多尔衮是七十以下、十岁以上皆征来看,怀疑入关的十五万清军中至少有两万老弱病残。
  “莫要忘了,还有降清的吴三桂和一帮前明降兵。”柏永馥提醒道。
  这么一说,对于清军现在的实力可能还得加上三四万人,因为光吴三桂和高第统辖的关宁军就有两万多人,其他在北直降清的明军应该也有很多。
  “京畿和北直这一片早就残破,清军哪来的粮草支撑大军的?”因为迷路错失大战的李元胤疑惑道。
  “辽东。”
  陆四指了指地图,“不要忘记清军前后数次入关掳去了几百万强壮的汉人,这些人就是支撑清军发动进攻,窃夺我中国的底气。再加上他满清入关之后进展神速,便形成几个月前的席卷之势。”
  说到这,顿了顿,有些高兴道:“好在,我们在山东打断了他满清的席卷之势,虽说只是斩断其一羽,但对全国战局却起到了至关作用。”
  这显然是说淮军在山东的大胜有助于西线顺军的反攻,并且淮军的第五镇此时正在河南对清军作战,并重创并包围了清卫辉总兵祖可法。
  而早在多铎率部南下前,陆四给张国柱的命令中就有要其配合有可能于十月发生的顺军,自南阳方面进行的反攻。
  张国柱的第五镇虽只有一个旅是淮军老建制,其余都是刘泽清部的降兵,但这些本应该是清军前锋绿营兵,却已然摇身一变成为抗击清军的先锋。
  这就是得益于小淮海战役及北上山东战役的影响。
  明朝的兵马不是不能打,他们只是在1644年缺少打下去的勇气和支撑,并且被清军入关后的席卷之势所迷惑。等这帮绿营兵发现满洲人实际也不那么可怕时,一连串的反正便发生了。
  陆四做的就是将五年后的绿营大反正提前发生,并取得了想要的效果。
  张国柱在河南取得对卫辉总兵祖可法的优势,高杰的第六镇同样在临清一带形成对清山东巡抚方大猷的优势。
  豪格集团的覆没将使这个优势再次增大,陆四已令高杰夺取临清,将山东北境还沦于清廷之手的州县尽数恢复,并与张国柱的第五镇形成呼应,随时可以两并出,从侧翼牵制多铎部。
  “如果清军在北方的留守兵力不多,我们是不是可以北上?”赵忠义盯着地图看了又看,有些跃跃欲试。
  “如果我们北上,肯定能逼得清廷下令多铎回军,那样河南顺军就能攻入京畿了。”
  贾汉复结合留在豪格尸首上的那封信推测都督恐怕真有意北上。
  赵忠义却提出一个不同的思路,他道:“咱们不是有水师吗?可以渡海去打辽东,挖了清军的底气啊,没了辽东的粮草供应,清军拿什么在北边撑着?都督不是常说,打仗打的就是钱和粮食么。”
  “对,可以渡海去辽东!”
  贾汉复眼前一亮,“李化鲸的第七镇不是拿下登州了么,让他们直接从登州渡海去辽东,未必就要直取盛京,把辽南的金、复、盖几州打下来,鞑子就要急眼了。”
  “直捣黄龙?”
  曹元也觉得这法子不错,你满洲人不是入关占我京畿么,那我淮军就从海上端你老巢,看你满洲人还有多少心思在关内。
第396章
皇帝亲军
  利用水师优势直接把辽东这个满洲老巢搅个天翻地覆,战略上绝对能让满清阵脚大乱,甚至能达到“关门打狗”的效果,战术上也是绝对可行的。
  辽东地域广袤,以清军的万余留守兵力不可能处处设防,他们只能以盛京为中心进行重点护防,这样就给了淮军可趁之机。
  如果留守关外的清军分兵把守,同样也能让渡海作战的淮军取得局部的兵力优势,就同现在的山东一样——明明清军占据绝对优势,偏偏在山东被淮军压着打。
  历史上清军在入关初期依赖的是来自辽东的军粮,他们在京畿及北直没有得到充足的粮食供应,因为清军的几次入关及李自成的东征,早已经让繁华的北直及京畿地区变成了废墟。
  其中还有瘟疫的肆虐。
  原来北京城有上百万人口,现在恐怕不会超过二十万。
  本质上清军取得的战果同淮军这边差不多,地盘占到了,但收获都很少。山东不比北直地区好多少。
  双方的优势在于清军有辽东这个稳固的根据地,淮军则有淮扬这个中国第三富裕之地。
  陆四前世,十月多铎部的南征,目的就是掠取江南钱粮以支撑这场征服中国的战争。
  不过满清的运气也实在是好的离谱,一路南下明军望风而降,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江南,一下解决了迫在眉睫的粮荒。
  现在山东被淮军占据,顺军又在河南和山陕发起反攻,结合北直地区的现状来看,陆四估计清军现在肯定缺粮,但离断粮还有一段时间。
  从辽东往北京运粮可是个消耗大于所得的庞大工程!
  便是明朝在时,也是倾举国之力才赖以维持了关锦防线。崇祯中后期,沈廷扬就是负责从江淮往辽东运粮的“操盘手”。
  那么,能把粮运到松山,就能把兵运到金州。
  渡海去辽东打满清的草谷,骚扰他们的后方,让他们本来稳固的根据地变成一个烂滩子,无疑是能有效重创清军的好手段。
  “倒是个好办法,不过第七镇能当此重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4/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