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3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8/638

  可崇祯元年时,朝廷不知出于何目的精简驿站,李自成被府里给精简了下来。没了收入来源,为了养家活口,李自成就欠了举人艾诏的债,结果因为一直还不上被艾举人告到县衙。
  县令晏子宾也是个歹毒之人,竟将李自成“械而游于市,将置至死”。
  后来李家亲友凑资将李自成赎了回来,一直在县城养伤。那日不知怎么回事,李自成不顾伤势未愈坚持回家,结果看到床上赤身二人,那是怒火中烧,一气之下把韩金儿给捅了,盖虎吓得翻墙逃出。
  一不做,二不休,李自成又跑到县里把债主艾举人给捅了,犯了两条人命案,这家乡自是呆不成。
  李自成便将女儿翠微托给三弟李自敬,带着侄子李过一起投了军,在甘州总兵杨肇基部当兵。因为长得高大,又有武艺,半年后李自成就被参将王国提升为把总。
  崇祯二年金兵大举入寇,明廷为了保住北京下诏四方勤王。王国也带所部甘肃边兵进京勤王,结果还没出省时就因为兵士闹饷发生兵变。
  由此,李自成踏上了造明朝反的道路。
  当李自成再一次见到自己女儿翠微时,已是崇祯十一年,此时距李自成离家足足过去九年。
  见到父亲李自成时,十一岁的李翠微很是害怕,甚至都不敢叫人,还是三大爷李自敬再三跟她说这是你爹,小翠微才敢唤了一声阿爹。
  为了弥补对女儿这些年的亏欠,李自成请了个举人教导女儿读书写字,还让义子李双喜(义侯张鼐)教妹妹练武,此后征战都将女儿带在身边。
  只翠微半点都不像李自成,反是像极了她那貌美的母亲韩金儿。不愧是李自成的女儿,小翠微十四岁时就已经是顺军中的红妆小将,平日不但能帮母亲高夫人料理老营军务,甚至还能带兵出战。
  崇祯十六年李自成与孙传庭决战之时,虚岁十七的李翠微于阵中手刃明将高梧,真可谓是文武双全的女英雄。
  只是随着年龄的增大,小翠微渐渐也听到了一些关于她生母的流言。在父亲于西安登基前夕,李翠微第一次向父亲询问母亲之死,李自成当时呆立在那,半天没有说话。
  愧疚之余,李自成除封女儿为公主,便是要高皇后替女儿择一佳婿。
  高皇后将这事一直想在心里,只是一直没什么合适人选,加上当时大顺军忙着东征,便寻思等来年迁都到北京后再让丈夫于天下俊杰中择选。哪曾想满洲鞑子会入了关。
  那日听孙儿李来亨说淮阴侯于山东痛打了满洲鞑子一顿,杀了上万清军后,高皇后着实是惊喜,待听说这淮阴侯还很年轻,她便动了心思,于是趁机将这事与丈夫提出。
  李自成琢磨来琢磨去,这事真是好事。
  一来可以通过翠儿的下嫁使那淮侯陆文宗对大顺更加死心塌地,二来如此年轻英雄也配得上他李自成的女儿,翠微嫁过去后不失是个好归宿。
  只是,这事不好由他当爹的去说,便让高皇后去问问翠微的心思。要是这女儿已有心上人,李自成断然不会搞什么棒打鸳鸯。
  “让我嫁人?”
  正在老营同一干女将商议粮草调拨的李翠微听了母亲所言,既是意外又是惊讶。
  “小姑姑,那人不错的,双喜叔都说是个难得的将才,你要嫁过去,就是郎才女貌。”
  李来亨这个侄子比小姑姑李翠微还长几岁,只是在小姑姑面前却跟个孩子似的。没办法,平时没叫小姑姑“欺负”。
  高皇后笑着将淮阴侯陆文宗的情况简单说了,吕弼周说的明白,这位淮阴侯尚未婚娶,所以翠微嫁过去就是发妻。
  这也是李自成满意的地方,要是那陆文宗已经娶妻,哪怕此人肯休妻,李自成也绝不会把女儿嫁去。
  李翠微听后却是摇了摇头,不满道:“父亲也真是的,若想拉拢人家为大顺效力,封公封王便是,何要把女儿给嫁出去。”
  “爵位之事,是朝廷的事,你父亲自有安排。”
  大顺成立以来,对功臣封爵最高不过侯爵,并不像明朝有国公之分,所以顺军内部有不少人对此有怨言。
  照高皇后的心思,有功之人莫说封国公,就是封王都可以。只是朝廷的事务,她向来不干涉。
  “小姑姑,你都十八了,再不嫁人可就成老姑姑了...我可是听说了,那淮侯年轻有为,才二十出头手下就有好几万人马...”
  李来亨这个侄子可能是真想让小姑姑嫁人,省得一天到晚拿他开心,在那把个自己都没见过的“小姑父”夸得都到天上了。
  “你是巴不得让我嫁得远远的,没人管你才好。”李翠微白了一眼李来亨,顿了一顿,“他叫什么名字?”
  “叫陆文宗。”
  李来亨想应该是这个名字吧。
  “文宗?”
  李翠微愣了一下,继而失声笑了起来,“世上哪有人给自己取名叫文宗的,他怎么不叫圣人的。”
  高皇后也笑了起来,拉着女儿坐下,很是认真的说道:“你是否愿嫁,全由自己决定,我与你父亲都不会逼迫于你...”
  李翠微却打断了母亲的话,道:“父亲叫我嫁过去,无非是咱们大顺如今碰上了困难,需要人家替咱们牵制满洲鞑子。”
  这番话倒让高夫人不知怎么接了,要说不是也是,要说是也不是。
  “母亲不必想话头,我是父亲的女儿,如今父亲有忧难,我这个做女儿的岂能不为父分忧?...不过要我嫁也可以,须得给我些嫁状,要不然嫁过去,人家未必敬重我这个大顺公主。”
  李翠微说的竟是直白。
  高皇后微怔:“什么嫁状?”
  “父亲想要个柴绍,我就得有平阳的娘子军。”
  李翠微摸了摸侄儿李来亨的脑袋,“你去同皇爷爷说,让他给我一支兵马做嫁妆。”
第416章
洪承畴遇刺
  愉林之战,高一功同李过打的很惨烈。
  但高、李打的不是清军主力真满汉军,而是几万绿营兵。
  阿济格率八旗主力并吴三桂、尚可喜出京西征之时,多尔衮害怕因为八旗主力出征,环绕京师的的明朝降军趁机作乱,便密令阿济格将京畿、山西、途经北直原明朝降军尽数征调,此举使得阿济格部在入陕西之时已从原先的八万人扩至十四万,兵强马壮,威风不可一世。
  多尔衮对太后布木布泰道:“今我国兵少,降兵众多,不加以驱使,大军旦出,数月不得归,若降兵复叛,则北京不保。”
  被阿济格征调的降军主力有大同总兵姜瓖、榆林总兵王大业、宁武总兵高勋、宣府领兵副将加总兵衔康镇邦,另外还有刚刚被多尔衮封定西侯的唐通,这些原明军改编的绿营兵多达六万余人,几乎全部随阿济格西征。
  山西、北直及京畿只少量八旗兵驻守,结果形成了外强中干的局面。
  大学士宁完我、范文程等人对这个局面十分担心,向多尔衮进言京畿心腹之地如此空虚,万一山东方面淮贼北上,则恐国本动摇。
  时豪格兵败消息尚未传至北京,多尔衮便急令豪格领军撤至德州以堵塞山东方面贼兵北上道路。
  等豪格兵败消息传到北京时,多尔衮虽压下败报故作镇定,实际心中也很恐慌,因为两路大军已经派出,他手头根本没有兵马可以抵御淮贼。
  好在,淮贼可能也损失惨重,在取得对豪格、孔有德的胜利后没有挟大胜之势北进,这给了多尔衮喘息之机。
  北直南边的府州县绿营兵也在洪承畴的指挥下沿德州一线布防,算是暂时稳住了东线。
  河南那边原本不利的局面随着多铎部大军的到来,也开始有利清廷,甚至连南明委任的河南总兵许定国都偷偷向大清投款。
  姜瓖等绿营军随阿济格进入陕北后便参与了对陕北顺军的作战。
  因为在口外迂回之时阿济格向蒙古鄂尔多斯部落索取马匹耽误了时间,结果被弟弟豫亲王多铎夺得了攻取潼关、占领西安的头功,因而受到多尔衮的训斥,责成阿济格“将流寇余孽务期剿除,以赎从前逗遛之咎”。
  虽身为兄长,但阿济格知道多尔衮的脾气,不敢怠慢,遂将料理西北事务交给陕西总督孟乔芳,亲自带兵南追李自成主力。
  阿济格走时命自北直、山西带来的各镇绿营兵围攻榆林,因为绿营兵马众多达五万余人,故阿济格让降将威望最大的姜瓖以总督重权统摄诸军。
  姜瓖指挥攻城数日不果,唐通于正月初五在城外将劝降书射入城中,此后又于十二日让百姓投书,但城中的高一功同李过对清军的劝降置之不理。
  只城中军粮开始短缺,顺军很难据守榆林,高一功同李过商量之后决定突围。
  正月十四,榆林顺军突然开城往西突围,清军措手不及被顺军成功突出。姜瓖却怀疑城中仍有顺军,不敢轻易进城,就叫清廷委任的榆林巡抚赵兆麟在姜瓖派遣的“拨儿马”二百人的护送下进入榆林,从而确认顺军全部逃走。清军入城后只搜得存仓米八百石、豆八十石。
  由于西安被清军攻占,李过同高一功只能率军向西转移,他们计划先到宁夏的惠安堡会合镇守西北甘肃、西宁卫等地的大顺军党守素、蔺养成、贺兰等部,然后大家一道向南撤退。
  此时大顺政权在西北仍有大量兵马,只是这些兵马都是原明军降兵,如奉命入川的马科部,总兵左瓖、牛成虎等。
  高一功担心这帮明军降将在知道皇帝放弃西安会向清军投降,因此建议李过不要派人同这些降将联系,直接从他们的驻地穿过。
  李过表示同意,却派人联系大顺军老兄弟贺珍、罗岱、党孟安、郭登先四人,希望四将能够率部同自己一起前往荆襄。
  可李过却不知道,贺珍已经知道西安失守的消息,并在正月十二日向清英王阿济格的拉拢下向清廷上了降表,被清廷委任为汉中总兵。
  ........
  正月,入关的满洲权贵刚刚度过了他们在关内的第一个正旦,只是这个正旦相较从前的北京城却是冷清许多,原因是北京城没有多少人口。
  人多,过节才热闹。
  人少,再热闹瞧着也冷清。
  从前明朝正统皇帝居住的南宫之内,多尔衮刚刚给哥哥阿济格同弟弟多铎各下一道谕令,给多铎的谕令是让他火速回师河南。
  “闻尔等得西安,不胜嘉悦。河南、山东贼势有反复,肃王之败动摇北直,可将彼处事宜交与靖远大将军和硕英亲王等。尔遵前命趋河南。大丈夫为国建功正在此时,汝其勉之。”
  在这道谕令中,多尔衮让多铎部汉军自固山额真、梅勒章京以下兵丁、棉甲、红衣炮均分为二,一半交由阿济格,一半由多铎自行督领。并让多铎无论如何也要拿下河南府,消除河南顺军对怀庆的威胁。
  给阿济格的谕令语气明显比给多铎的严厉,要其马上领师追击南窜的李自成,千万不能给李自成喘息之机。
  不久前,阿济格停止了对李自成的追击,原因是阿济格知道了豪格在山东大败,所以想带兵回防京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8/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