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3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8/638

  果赖急忙让人放下吊桥,匆匆从城上下来准备问问哈什纳南边究竟什么情况。
  然后,城破了。
  捂着被哈什纳用长刀捅穿的肚子,果赖惊怒万分:“你竟敢背叛满洲!”
  “我乌拉女真乃中国人,什么时候成你满洲人!”
  哈什纳一脚将果赖踹倒,朝部下满兵一挥手:“开城,迎中国大兵!”
第430章
爹不孝,子不孝
  “满洲”这个新族名诞生不过十年时间,对于大部分满洲族人而言,他们尚未能完全接受新族名,很多时候满八旗的人还是以过去的女真(诸申)自称。
  哈什纳祖上是海西女真的乌拉部,乌拉为建州所灭这才成了如今的满洲镶红旗人,如果大清一如从前风光,他这镶红旗满洲自是做的心甘,可如今中国大兵自海上而来,关外无有兵马可敌,为了族人,也为了自家儿孙,哈什纳自不能在满洲这棵树上吊死。
  十几年前,哈什纳的二叔图里多就在明军东江镇当兵,后来跟着黄龙一起死在旅顺。也就是近些年满洲越来越强,才没有女真人在明军当兵,从前,明军那里多的是女真兵。
  黄带子果赖的死让海州城的满洲披甲人没了领头人,那哈什纳等人下手又狠毒,不等城上其余满兵反应过来就把城门开了,几十人执刀守着,不消一会城外就有蹄声传至。
  当第七镇第一批有马有甲兵从吊桥上通过杀进城中,海州城改姓就是注定的事,谁来都不好使。
  在哈什纳等人的劝说下大部分满洲披甲人同阿哈们放下武器,但也有一些老满洲负隅顽抗。
  昔日追随太祖太宗征战的荣光,让这些风烛残年的满洲老人无法接受向汉人屈膝。
  可他们,太老了。
  老胳膊老腿哪里能和年轻时比,拉一箭膀子就酸得要命,那箭是一支射得比一支近,也是一支射得比一支软。
  很快,这些为了昔日荣光死战的满洲老兵倒在了血泊之中,杀死他们的不是那些骑马冲进城中的汉人士兵,而是他们的满洲同胞。
  同关内那些做了汉奸的明朝官员一样,哈什纳这个满奸也在拼命的屠杀不愿同他一起的同胞,只要所有的女真人同他一样重新成为中国人,那他们就不是什么满洲人的败类,而是中国有功之臣。
  “玛法,玛法!”
  一个十岁的满洲少年看到爷爷被爬上来的叛兵杀死,哭着喊着冲上前来要为爷爷报仇,结果被一个和他一样留着辫子的男人一把抓住甩出城墙,落在半空中迅速下坠,“扑通”一声,脑袋落地,碎成了开花葫芦。
  “额娘,额娘,我要额娘,我要回家,我要回家...”
  那些被果赖拉到城上充数的满洲少年们吓的鬼哭嚎叫,有的吓得蹲在地上瑟瑟发抖,有的在城上跑来跑去。
  妇人们也是如此,满洲、汉人,都在乱奔。
  李化鲸带着亲兵入城时,看到城上有女人往城下跳,甚至是母亲拉着孩子往下跳。
  他的心中莫名悲戚。
  几年前,这一幕在山东各地上演了无数遍,让人看的心都不再悲痛。
  “传令下去,一定要活捉尚可喜的老婆孩子!”
  李化鲸勒马进城,城中传来的惊恐哭喊和饶命声丝毫没有让他的眉头多皱一下。
  ...........
  刘氏是大清太宗皇帝亲自册封的智顺王妃,但她却不是尚可喜的原配,只是继室。
  崇祯六年七月,投降后金的孔有德、耿仲明引金兵攻陷旅顺,明总兵黄龙兵败自杀,当时留在旅顺城中的尚可喜原配胡氏与妾侍、侍婢不愿为金人所辱,遂带着全家上百口人全部投水而死。
  黄龙死后,沈世魁接任东江总兵。
  由于当初尚可喜曾镇压皮岛兵变,使沈世魁失去权力,所以沈世魁对他怀恨在心,骗尚可喜至皮岛,意图诬以罪名加以谋害。此事为尚可喜部下许尔显等人侦知,尚可喜遂有脱离明朝之意。
  刘氏知道此事后曾劝丈夫不要投降杀害尚家满门的金人,可尚可喜不听,派许尔显、班志富等人前往沈阳与后金接洽。皇太极闻之,兴奋至极,大呼“天助我也”,并赐尚可喜部名“天助兵”。
  知道丈夫降金,刘氏无奈,她一妇人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只能同丈夫一同前往金人治下,后被封为智顺王妃。
  不过,刘氏内心里仍是对金人痛恨,因而在儿子尚之信稍大之后便背着丈夫告诉儿子尚家过去的忠烈事迹,告诉儿子他的爷爷、大伯他们是如何和金人浴血奋战的。
  这使得才九岁的尚之信对满洲人充满仇恨。
  城破的消息很快传到了王府中的刘氏耳中,她的内心极其矛盾。一方面是高兴故国终是派兵攻打辽东,另一方面则是为尚家满门及汉军家眷的安危担忧。
  不管她刘氏是如何不忘故国,如今她都是故国眼中汉奸的老婆,而她的儿子也是汉奸的贼种。
  所以,明军一定会疯狂报复。
  下人和仆从们叫嚷着要同明军拼了,声音很大,可每个人的脸上都是惊慌。
  一群老弱妇孺,拿什么同人家拼?
  就在刘氏不知道怎么是好的时候,她那才9岁的儿子尚之信却挣脱母亲的手,朝众人喊道:“我们本就是汉人,为何要同汉人拼命!”
  在众人惊愕的眼神中,尚之信回头看了他的母亲一眼,道:“儿子去同明军说。”
  不等母亲同意,小尚之信就挺着胸膛往大门走去。走到半道突然想起什么,朝边上一个王府护卫道:“把刀给我。”
  那护卫颤抖的将佩刀递给世子,小尚之信拿在手中颇重,然后竟用那刀割下了自己脑后的辫子。
  这一举动让在场众人都惊住了。
  来到大门后,尚之信朝那些不安的护卫和下人看了一眼,似乎在心头为自己鼓气,然后鼓起勇气叫道:“开门!”
  护卫和下人们不知道是不是听世子的,他们全看向了远处的王妃。
  刘氏走向大门后的儿子,摸了摸儿子没了辫子的后脑勺,轻声道:“你这么做是对你爹的不孝。”
  “爹对爷爷不孝,孩儿为何要对他孝顺?...难道孩儿学爹一样当汉奸,给满洲人卖命是母亲愿意看到的吗?”
  尚之信抬头看着他的母亲。
  刘氏笑了,眼神满是欣慰,她拉着儿子的手,看向一众护卫下人,淡淡道:“开门,尚家是中国的忠烈之后。”
第431章
龙兴之地要塌
  安集堡虽离海州较近,却属辽阳管辖。
  堡东边有一条河叫安平河,这条河是浑河支流,全长一百多里。
  二月的辽东不像关内南方已经春暖花开,仍是冻人的很,安平河上就有不少浮冰,那河水也是依旧冰冷刺骨。
  三天前,辽阳城守卫、满洲正黄旗协领费雅三接到了海州急报,说是有大股明军自辽南来犯,金州、复州已经沦陷,明军已迫近盖州、海州。
  同海州城守卫果赖一样,费雅三也是宗室黄带子,并且比果赖更接近皇室,因为他的阿玛是太祖皇帝的三子阿拜。
  除了礼亲王代善外,阿拜就是爱新觉罗家年纪最长的宗室,可惜因为阿拜不像其他兄弟一样有赫赫军功,所以爵位只是个三等镇国将军。
  前些年阿拜担任过吏部的满承政,但前年摄政王多尔衮以这位三哥年事已高为由罢了阿拜的承政一职,去年各旗相继入关到北京享那汉人的花花江山,阿拜却被留在盛京接替何洛会的留守总管一职,十分不得志。
  上任之后,阿拜索性也不问事,只将事务交给其长子奉国将军席特库,平日里多在府上窝着,不在府上时就是叫备马车回黑图阿拉老寨感怀一下过去,甚是想得开。
  可阿拜想得开,他的儿孙却想不开。
  眼看叔伯兄弟们不是贝子就是郡王,而他们最大才是奉国将军,且别的兄弟入关享福,他们却要留在关外继续吃苦。
  同样是太祖子孙,差距这么大,谁能想得开?
  费雅三就是阿拜儿孙中最想不开的那个,为此成天牢骚满腹,在辽阳城也是天天酗酒,无心政事。去年更是于酒后将旗下一有孕的汉妇活活揉虐至死,被郑亲王济尔哈朗派人狠生斥骂了一通。要不是他爹阿拜求情,估计能把奉恩将军的爵位都能给他夺了。
  现在的辽阳城不是从前明朝的辽阳城,而是费雅三他皇祖奴尔哈赤于辽阳城东太子河畔新修的新城,叫东京城。
  再怎么混账,辽南出了十万火急的军情,费雅三不能不问,但不以为这军情如果赖说的那么夸大,什么明军来犯数万,骑兵多如牛毛什么的。
  用屁股想也知道不可能,那明军真有这等实力,早干嘛去了!
  去盛京的快马给费雅三带来大哥席特库的军令,要费雅三带辽阳兵马前往海州,盛京的援兵业已出发。
  因为事关明军入寇,席特库担心弟弟又喝酒误事,所以叫使者再三叮嘱辽阳接令之后马上就要启程。
  这一回,费雅三真没误事,上午接到军令,下午就带着他辽阳城的180名披甲满洲兵同450名阿哈出发去海州了。
  这180名满洲兵当中,50岁以上的45人,16岁以下的38人。真正能上马征战的不到百人。
  阿哈情况倒是不错,都是二三十岁的精壮,有些还随满洲主子入过关,很有战斗经验。
  一路快马加鞭,第三天费雅三一行就赶到了辽阳最南端的安集堡。只是他们还没来得及进安集堡休整喂马,前边的满洲兵就发出惊呼声。
  .......
  安平河上的浮冰一块又一块,有的顺着河水的流动往下游飘浮,有的则是纹丝不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8/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