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3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4/638

  面对陆四的质问,黄中色这个降将竟然铁骨铮铮起来。
  陆四一阵恍惚,麾下尽是这等好汉,何愁鞑虏不灭,又何愁不能入主紫禁城,成就太祖伟业!
  好汉子,陆四肯定不会为难,故意斥责几句让他退下自己闭门思过。
  “这个黄中色当初跟着刘泽清可是坏事干绝,张国柱起事时这家伙见势不妙就裹了红布投降,都督让他跟着张国柱入河南,每战都不肯用命,后来便守在这归德城,为人很是胆小怕事...”
  贾汉复这么一说,陆四才想起当初在徐州撞蛋,好像就是这个黄中色第一个蛋碎,然后他陆都督的鹅蛋就打遍军中无敌手了。
  “如此说来,这黄中色是想偷我的鸡了。”
  陆四十分没好气,不知道孙武进劝人从龙的名单里是不是有黄中色,要是有就能合理解释他的铁骨之举了。
  这家伙定是知道他要来归德,故意来这么一出,以加强其在陆四心目中的印象,将来陆四真要自立,肯定会想到那个谁谁谁在河南不向李顺公主屈膝,只向他陆四称臣,如此一来,自是不能亏待了人家。
  “袁宗第,李自成封的右营制将军,授绵侯。前明崇祯十五年郏县之战后开始独领一军,与刘宗敏、刘芳亮、田虎、田见秀、李过等人都是李自成的御营大将...”
  有关闯营大将的具体情报,陆四多少知道一些,不过部下们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有刘若达这个投过来的大顺文谕院学士在,倒是省得他不少口舌,也能知道他一些不知道的事情。
  刘若达又告诉诸将,那个李来亨是毫侯李过的义子,也就是名义上李自成的侄孙。
  李自成另外还有一个义子李双喜,改元永昌后李自成让这个义子恢复本姓,即义侯张鼐,乃是老营孩儿兵出身。
  “李自成前后几任夫人都没有为其诞下一子,只第一任夫人韩金生生了翠微公主,故李自成之下首推是他的三弟李自敬,其次为侄子李过。”
  说到这,刘若达看了眼陆四,又道:“若都督娶了翠微公主,名义上便是大顺驸马,当可与李自敬、李过分庭抗礼。”
  “这话说的,就算我娶了这位公主,世上哪有女婿分丈人家产的,总要给侄子的嘛。”
  陆四笑着摇了摇头,据他所知,李过也就是李锦这个侄子并无名利之心,而李自成的三弟李自敬才能平庸,李自成死后这个李自敬被李过推举为大顺第二任皇帝,可在位几个月后人就下落不明了。
  有说战死,有说是卷了金银逃到乡野,真相如何,成迷。
  也因此,陆四对李自成的“遗产”才动了心思,只现在李自成没跑到襄阳,反而在南阳打了鸡血破斧沉舟要与阿济格大打一场,这就让陆四有些奇怪并对接下来李自成的命运一无所知了。
  李自成要是没有像原本历史那样死在湖北民团手里,陆四娶了李翠微就不是妙棋,而是毒药了。
  “不管这些了,先去会会那位绵侯吧,再怎么说,我这个淮侯都得替手下向公主殿下赔个不是吧。”
  陆四说着起身与众将前往大顺公主暂住的归德府衙。
  .........
  “殿下,打听清楚了,这个黄中色原先是刘泽清的部将,淮侯在徐州击败刘泽清后这人便降了淮侯。”
  归德府衙后院原知府的书房,大顺公主李翠微同侄子李来亨正在下棋,边上站着一中年文士,说话的是顺军御营右营左果毅将军白鸣鹤,其与右果毅将军刘体纯都是袁宗第这个制将军的副将。
  那中年文士听了白鸣鹤所言,微微一笑道:“刘泽清的人,难怪。”
  “前年在河南,刘泽清可是叫父皇打的很惨。”一身戎装,丝毫没有小女子姿态的李翠微放下棋子。
  李来亨这个侄子本就不喜欢下棋,见状,如释重负,欢脱的站起,对那中年文士道:“还是先生来吧。”
  这中年文士便是大顺政权的吏政府侍郎、齐侯顾君恩,不过早年顾君恩还有一个名字叫顾炎。
  李翠微同李来亨这姑侄俩的学业便是由顾君恩教授。
  身为李自成的重要谋士,又是大顺政权为数不多的政府高官,顾君恩按理是不应该出现在这支送婚队伍中的,但他又必须来,因为淮军方面的配合与否关系到大顺能不能力挽狂澜。
  其实顾君恩并不赞成李自成将荆襄白旺部全部调来,集结河南兵马全力北上的战略,他同宋献策的意见一致,认为这样做太冒险。因为大顺主力若尽数北上,一旦阿济格部出邓州直入南阳,顺军的后路就会被清军截断,彻底成为孤军。
  但李自成执意要行此险招,说顺军主力只要攻进怀庆,阿济格部断然不敢东进南阳府,反而会立即撤兵退入北直,如此顺军可以偏师牵制清军,主力再出潼关收复西安,将局面扳回到永昌元年的情形。
  顾君恩思来想去也不认为李自成的这个策略会成功,如果说北上的目的是诱使清军撤回北直京畿,顺军重新夺回西安,那当初就不应该放弃西安。
  宋献策也认为这个策略是下策,但李自成执意如此,身为谋士的宋献策只能和顾君恩尽全力辅佐,想尽办法使这个策略成功。
  毕竟,他们已经与李自成,与大顺荣辱与共。
  二人不约而同都将北上策略能否成功的关键放在了山东淮军是否能全力出击上,故而顾君恩自请同公主一起前往淮军辖境,以便能说服那位驸马爷全力帮助岳父北进。
  临行前,宋献策设宴为顾君恩践行,席间曾说过那么一句话,谓:“陛下大起大落,心境难免波动,弃守西安之后便一心放弃北上东下夺取江南,不料山东却有奏捷,阵斩清军近万,陛下受此捷报触动,自是不甘轻弃北方基业,为后起之秀所代。”
第440章
年纪轻轻的小姑父
  宋献策的一番话说对了一半,“怕为后起之秀所代”或许是李自成突然奋起的一个原因,但肯定不是主要原因。
  自山海关之役,大顺主力便无一胜绩,连番惨败之下家乡都被放弃,一年前几乎据有整个北方的大顺如今竟然只有南阳一府以及准备放弃的荆襄四府,李自成的心绪起伏之大,怕是比当初十八骑入商洛还要剧烈。
  毕竟,他入主过北京,也在紫禁城登基称过帝。
  如今,说是丧家之犬,也不为过。
  曾经取得那么大的辉煌,一夜之间掉入谷底,换作任何人都不可能无动于衷。
  李自成反思自省,从前他能战胜明朝的法宝是流窜作战,只要能够拖垮明军,根本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然而现在这个法宝却在满洲人面前失了效,军心士气的极度低迷自是让他寻找为何失败的答案,并寻找到能够破解局面的办法。
  破釜成舟,是李自成为自己,也是为大顺寻找的良药。
  既然跑不能甩脱清军,不能挽回局面,那就不跑,拼尽全力掉头让满洲人知道“穷寇莫追”的道理。
  只要能重新夺回陕西,凭借西北地盘和二十万兵马,李自成相信他仍有打败满洲人,夺回北京的机会!
  为了这个机会,他将最后的根据之地荆襄也放弃了,只为白旺那三万精兵能够成为决战的关键力量。
  为了这个机会,他连唯一的女儿都舍了,如果输了,他就真的一无所有。
  但他还是很乐观,甚至让牛金星组织官吏编订大顺的律令,同时在牛金星的建议下准备提升大顺的爵位,侯爵之上再授公爵。
  白旺已经率部启程,最多七天就能抵达南阳。李自成计划的反击时间定在了三月底四月初,不过在此之前顺军需要解决河南境内明军的麻烦。
  有消息说明朝的河南总兵许定国同清廷私下接触准备降清,李自成让人将这个消息散播出去,希望明朝方面能够对许定国采取措施。
  侄子李过同舅子高一功所带的兵马已经同御营失去联系,从时间上算,他们可能在汉中一带,如果李、高能将甘肃、汉中等地的顺军全部带过来,至少有十万兵马。
  可惜因为清军阿济格的横阻,李自成没有办法将河南反击的战役构想传递给李、高,要不然成功的机率将大大提高。
  .........
  袁宗第是个老农民。
  在见到大顺制将军、造反老前辈袁宗第后,陆四第一印象便是如此。
  黝黑的脸庞,满手的老茧,不修篇幅的衣饰,蓬乱的胡须,无一不表明这位大顺绵侯哪怕已是大顺政权的高官,骨子里依旧是农民本色。
  这一点,同他陆四很像。
  前世,三代贫农。今世,同样贫农。
  农民的身份就像是烙在陆四身上的印记,怎么也无法摆脱。
  会写字,会读书,同样也是农民。
  身份的相近,干的又是同一事业,陆四自然对袁宗第及他部下那些顺军将领无比亲近。
  一见面,他就下意识的将自己卷的烟给这帮农民军将领一人散了一枝,袁宗第没接烟,而是将他的烟枪在桌上敲敲,说抽习惯烟袋了。
  陆四让人杀了几只羊于这知府审案的大堂烤起全羊来,从徐州带来的两车洋河酒也搬了几十坛过来。
  这是要尽地主之谊。
  “前番我给陛下的上书,不知陛下是否收到?”因为凳子不够,陆四索性叫人把凳子搬走,于地上铺些稻草直接盘腿围着烤羊坐了。
  这架势让袁宗第有些喜欢,笑着盘腿而坐,“吧嗒”抽了两口,道:“要不是你的上书,陛下这会多半去了襄京。”
  “襄京”就是襄阳,也是大顺政权初建时的根基所在。
  绵侯、淮侯,都是一字亲侯,不过袁是御营右营制将军,又是追随李自成多年的老部下,按理要比陆四这个才投大顺不到两年的淮侯、淮扬节度使地位要高。
  可袁宗第却没有“居高”,因为他面前的年轻人拥有的地盘比大顺中央还要大。这个年轻人可以不要大顺,但大顺比任何时候都需要这个年轻人。
  “陛下不能去襄京。”
  陆四开门见山,直言不讳说御营要是去了襄京,恐怕就再也没有北上的机会。
  “宋军师也是这么说,所以陛下这会准备给鞑子一个回马枪。”袁宗第将御营准备于南阳反击的方案大致说了下。
  “陛下希望你这边能够全力配合,”
  说到这,袁宗第放下烟袋,“你能出多少兵马?”
  “这...”
  陆四没想到袁宗第比自己还直接,正盘算怎么答复时,一个年轻的闯军将领从后面走了过来,附耳在袁宗第耳畔说了两句后,袁宗第笑了笑,然后对陆四道:“殿下请你过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4/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