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39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8/638

  老人仍是哭求,说多少留一些给他们。
  “他娘的,你们活不活的跟老子有屁的关系,老子只知道搜不到军粮,上头就会要老子好看!”
  阿哈被老者说的一肚子气,根本不念老者的年纪和他爷爷一般大,抬起右脚就将老者的胸口狠狠踹了一脚,踹完之后还不解恨,又怒骂道:“老东西,赶紧滚开,再挡我们的路,老子就请大兵把你们给屠了!”
  此言让老者身后的人群都是吓了一跳,女人吓得将怀中的孩子抱的更紧。
  那名被踹倒在地的老者突然喷了一口鲜血,他的儿子赶紧上前将他抱住,眼睁睁的看着父亲就要不行,气急之下竟想同那阿哈拼命。
  “别...”
  老者用仅存的一口气死死抱住想与那阿哈拼命的儿子,只到闭眼。
  “爹!”
  儿子大叫起来,想冲上去和那阿哈拼命,可他的手仍被死去的父亲紧紧拽着。
  老人的死让人群都愤怒起来,可看到四周那些执刀的大兵,再看身边吓得不住发抖的妻儿,他们最终还是没有勇气冲上前去和这帮畜生拼命。
  骑马的这些清军是满洲镶红旗的兵,摄政王多尔衮决意亲征保定后,京畿一带的真满汉军迅速向北京集中,两天前摄政王督师亲征,两宫太后同皇帝亲往城门送行。
  镶红旗悍将、去年曾攻占太原的叶臣为大军前锋,领兵马5000先行并筹粮。
  这支百余人的满洲兵同所带的几十名阿哈本是奉叶臣之命往保定府安肃县去的,途中碰到这支逃难的汉民队伍,见队伍人数不少且似有藏粮,带队的壮大苏禄海便截停了这支汉民队伍,叫阿哈们一搜果然有粮。虽然不多,但也能供苏禄海他们吃上两三天。
  大军南征极度缺粮,摄政王给各部的手令都有就地筹粮的字眼,因此不管是满洲兵还是蒙古兵,亦或汉军绿营一路过来基本上都在抢掠。
  苏禄海见汉人老头叫自家阿哈踹死,竟是微微一笑摇了摇头,不知是说这汉人老头不经踢,还是说自家阿哈好本事。
  那一脚就把老头给踹死的阿哈也是没有半点愧疚,反而觉得自己力气又长了不少,正要喝令手下将这些不开眼的汉民赶走,南方却传来急促的马蹄声。
  苏禄海下意识的转头去看,只见南边快速奔来两骑快马,马上骑士拼命抽打着马鞭,胯下座骑嘴角都有白沫泛出。
  “什么人?”
  苏禄海正要挥手示意部下将来人拦住时,那两骑快马已经奔至桥上,看到北岸的满洲大兵,马上骑士如见救星一般喊叫起来:“贼兵来了,贼兵来了!”
  边喊边拿手往后面指。
  见状,苏禄海心不由跳了一下,抬头朝南方看去,里地许外有大量尘土扬于半空,顿知不妙,赶紧喝喊那些下马的部下上马准备接敌。
  “哪来的贼兵!”
  苏禄海从马上俯身拉过一个惊慌过来的骑士。
  “保定,保定丢了,贼兵打保定过来了!”
  心跳气喘的那个骑士是容城县闻知保定失陷紧急派往京师报讯的驿兵,本是三人,谁料三人路上竟遭到贼人骑兵的追击,其中一人被贼兵用弓弩射杀。
  保定丢了?!
  苏禄海心中一震,不待从这噩耗回过神来,就见追来的贼人骑兵已经快要奔到石桥,人数竟有数百之多。
  不妙!
  眼见贼人骑兵有数百人之多,而自家手下连阿哈不过一百多人,敌众我寡,苏禄海便准备先撤,可不知为何追来的贼人骑兵发现北岸竟有一支满洲骑兵后,带队的将领下令勒马,尔后几百人在南岸朝北岸指指点点一番后,竟打马掉头而走。
  苏禄海汉话不是太好,但也能听见南岸那帮贼人骑兵在叫什么“鞑子来了,鞑子终于来了!”
  语气可不是惊恐,而是兴奋。
第528章
三王玩弄于手掌间
  京畿形势,实于大清极度不利。
  自去年二月摄政王多尔衮谕令户部满尚书英俄尔岱主持京畿圈地事项,顺天府所辖各县及京东永平诸府便成圈地重灾区。
  朝廷谕令是说把近京各州县无主荒田分给东来诸王、勋臣、兵丁人等,实际圈地却是不问有主无主,只要是良田一律圈为旗有。尔后,更是连田主青壮、妻女美者皆圈,只老朽丑妇裹了铺盖卷背井离乡,生死由天。
  此恶政引得通州乡民郝通贤等三十一人联名上奏,称奉旨分地满洲大兵圈种,约圈三千余倾。后又圈牧马地五千余顷,致使通州民众无地播种矣。
  “此处八旗庄,彼处高丽田,或满洲、或蒙古,或朝鲜,独无汉人存身之地!”
  京畿百姓不是没有反抗过,然而面对满洲人的屠刀,百姓敢怒不敢言。
  去年八月山东顺军高杰部入寇北直之后,便同往油锅下塞了一把柴火。
  不愿被满洲圈占土地的汉民纷纷起事,或为大军提供情报,或群起攻杀官吏,或于水井投毒,或扒拆桥梁,放火焚毁已成熟的庄稼,一时之间,京畿一带又处处烽烟。
  时因八旗主力不在京畿,辽东又有贼乱,清廷实是没有能力围剿流窜机动的高杰部,又见处处反抗,统治严重动摇,多尔衮不得不下令户部传谕各州县有司,凡民间房产、土地为满洲圈占、兑换它处者,俱视其田产美恶,速行补给,务令均平。
  然而此谕冠冕堂皇,所谓均平仍是一句谎言。
  顺天巡抚傅景星奏称:“田地被圈之地,俱兑拨劣地薄地。”
  但谎言归谎言,在一些地方这道谕令还是得到了一定的执行,遏制了滥圈恶政,一些满洲圈占者为了做做样子,也不情愿的将前番所圈良田发还一些给被圈汉民,使得这些苦主对满洲的怨恨极大减低。
  利益虽没能全部返还,但于大地主及士绅看来,这是清廷向他们的妥协,结果便不再支持附近的抗清义民,也不再同北寇的“顺贼”联络,倒继续心甘情愿的又为清廷卖起力来。
  “今日你们能得还田地,能过安生日子,不是因为鞑子悔悟,起了善心要做那大慈大悲的菩萨,更不是你们这帮人有什么本事,而是因我们这些不愿做鞑子奴隶的人来过!”
  高杰部将、大顺监国闯王的外甥李延宗在率军攻打遵化城不果后东出山海关时,在抚宁对那帮一开始欢迎顺军,现在却视顺军为仇寇的被圈田主如此说道。
  之后,李延宗下令所部斩尽有地者。
  因为,京东圈地最厉,贫民皆无地,而有能力让满洲发还一定土地的皆为士绅大地主。
  这些人,骨子里更恨农民军出身的大顺。
  与圈地相伴的另一恶政是缉拿逃人法。
  所谓“逃人”是清廷的说法,实际就是当年清军在辽东及随后几次入关战役中俘虏的汉民。
  仅崇祯十一年冬至十二年春,清军在畿辅、山东一带就掠去汉民四十六万二千三百余人;
  崇祯十五年冬至十六年夏,清军再次深入畿辅、山东,俘获汉民三十六万九千口”。
  入关攻占北京之前,清军前后掳去的汉民总数在两百万人左右,这些被驱迫为奴的汉人本身既过着毫无自由的牛马生活,子孙也被称为家生子儿难以摆脱世代受奴役的命运。
  有很多汉人因为忍受不了清军的虐待和思乡之苦,纷纷寻机逃亡。也有很多人因走投无路而悲愤自尽,仅前年辽东各处旗庄就奏报“八旗家丁每岁以自尽报部者不下二千人”。
  也就是说清军未入关前,在辽东每年有不下两千名汉人为奴者自杀。
  此后清军入关,在京畿同北直一带又掳数十万人为奴,并将关外的大量汉奴往关内迁移,欲以这些人口充实京畿,为满洲征服中国提供源源不断的钱粮支撑。
  这一决策是英明的,因为八旗兵不事生产,专伺征伐,如此就需要数以百万计的汉民为他们种地,提供战争所需的一切物资。
  大规模圈地便是服务于此。
  同样,大量汉奴往关内迁移时,也出现大逃亡。
  去年十一月,户部奏报:“只此数月之间,逃人已达十万之众。”
  旗下奴仆的大批逃亡直接影响到满洲各级人等的生计,多尔衮为维护清廷统治,严厉推行“缉捕逃人法”,严重禁止任何人等私藏逃人,一旦发现便以窝奴罪论处。
  去年十二月,谕“有为投充、逃人牵连二事具疏者一概治罪,本不许封进。”
  随着局势对清廷越来越不利,缉捕逃人的力度便更严苛。
  只是,已经率大军行至涿州的多尔衮怎么也不会想到,在他的后方良乡县,大清怀顺王耿仲明的军营外却跪了上千名逃人。
  良乡县是顺天府的直辖县,位处保定同北京的交通官道之上,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故多尔衮率军南征后,良乡便成了一处极为重要的物资转运地。
  而怀顺王耿仲明的军营就在良乡县城以南二十里的李家庄。
  之所以耿部反而落在大军后面,原因就是耿部携带大量火炮,运送速度不快。
  多尔衮急于率军赶到保定同顺贼西路军野战一决高下,自是等不得炮车慢慢往前拉。
  耿仲明是在吃晚饭时从部将梅勒章京陈绍宗那里得知营外跪了上千逃人。
  这位怀顺王当时便吃不下饭,叫陈绍宗同他赶紧到营门处察看。
  到地方一看,果然上千名逃人聚集在外面,向着营内的耿部军士哀求能够收容他们。
  听口音,好多都是山东人。
  “王爷,怎么办?收还是不收?”
  梅勒章京陈绍宗有些为难,若只几十或上百逃人,收了就收了,可外面足有上千人,要是收下的话动静实在太大,满洲人那里知道后一定会追究的。
  耿仲明也是头疼,他的兵马被整编为汉军正黄旗,所以他既是怀顺王也是汉军正黄旗主。
  对逃人,可能也是汉人的原因,耿仲明对这些可怜人是十分同情的。几年前还在关外时他就大量藏匿逃人,或留在军中编为兵丁,或叫人用船将他们偷偷送到山东。有被八旗兵抓去处决的逃人尸体被抛在荒野,耿仲明知道后也叫人为这些可怜人收尸,并设置祭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8/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