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4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0/638

  怀顺王耿仲明的军帐中却是灯火通明。
  前山东巡抚方大猷的到访让耿仲明及其部下连觉都睡不安稳了。
  面对大顺监国闯王开出的“三职”诱惑以及怀顺藩实际处境,不说怀顺藩下诸汉军将领心思各异,便是怀顺王耿仲明也有反念。
  耿仲明先是问其子耿继茂的意见,耿继茂思量之后认为既然保定已被大顺军夺取,多尔衮此次亲征已变得危险重重,如今顺军更是东西并进,且京畿腹心之地又有顺军高杰如毒蛇般肆虐,诚如方大猷所言,尔今局面在顺不在清,故怀顺藩反正以为将来未必不是明智之选。
  “是否反正关系全军将士及家眷性命,我虽为藩主,但于此事决不能一意定夺,当问诸将。”
  耿仲明命召藩下副将以上将领,准备就此大事问询诸将。
  表面上耿仲明是想听取藩下将领意见,以众人多数意见为准,以免将来事败为诸将所怨,实际却是想统一诸将意见。
  方大猷所言已然动摇耿仲明为清廷继续效力的心思,如今多尔衮率清军主力南下保定,北京空虚,怀顺藩下携有大量火炮,又有顺军高杰部助战,真要断绝多尔衮归路,绝非难事。
  而且,内心深处,耿仲明对于降清也是一直不情愿的,因此对于拉他下水当汉奸的孔有德也一直是心怀怨恨。
  当年登莱兵乱之后,明军大举进剿,孔有德同耿仲明等弃了登州城逃到海上。
  然而就在海上,对于降明还是投金,孔有德却同耿仲明产生了分歧。
  孔有德意投后金,并说服尚可喜同他一起。
  然而耿仲明却不肯降金,因为其早年就在后金军中为千总,后见奴尔哈赤大杀辽民,义愤之下率带数千辽民投奔皮岛追随总兵毛文龙。
  所以同孔有德、尚可喜不同,耿仲明实际是后金的叛将,如今再要随孔、尚降金,肯定不愿意。
  为此,耿仲明暗中遣人致书皮岛总兵黄龙,欲以率部收复被后金占领复、金等州自赎,以求重为明朝接纳。
  然而黄龙却恨耿仲明随孔有德大闹山东,不肯给耿仲明自赎机会,百般压力之下耿仲明这才被迫随孔有德投降后金。
  其后耿仲明虽没有被后金追究当年叛变之罪,但在后金军中却也一直被监视着,每次随征清廷都让孔有德监视耿仲明,根本不给耿仲明单独征战的机会,气得耿仲明侵夺孔有德部众,以示心中不满。
  再加上对被清军掳到关外的汉民极度同情,耿仲明这个怀顺王更是不被清廷信任,只不过清太宗皇太极肚量极大,能容耿仲明,以此彰显清廷对明朝降将的气度,否则恐耿仲明早被杀害。
  此一时,彼一时,如今满清当家做主的是摄政王多尔衮,自家藏匿逃人的事又被告发,耿仲明当然担心多尔衮会对他不利。
  眼前局面对满清明显不利,不为自己想也要为儿孙想的耿仲明,当然要寻一个退路。
  但这条退路,耿仲明必须要部下将领达成一致才好,否则若有人不愿举旗反清,内讧就在眼前。
  半个时辰后,怀顺藩下诸将都聚在此帐中,陈绍宗、徐得功、连得成、白显忠、曾养性、徐文耀等藩下主要将领半数出身辽东矿徒,半数出身前明东江旧镇,其中白显忠还是前明登莱巡抚孙元化的爱将。
  耿仲明让幕僚徐文焕将白日之事说于诸将听,诸将听后却是出奇的达成一致,认为当反清归顺,不能重蹈恭顺藩的前车之鉴。
  “多尔衮昨日遣人问询王爷逃人之事,王爷实说不实说,多尔衮也都疑王爷,纵使现在迫于局面不敢拿王爷如何,将来也定会追究王爷藏匿逃人之事。王爷都不能自保,况我等?于其坐以待毙,不如反戈一击,杀了多尔衮,为我六千将士正名!”
  梅勒章京陈绍宗麾下藏有逃人多达数百,按清廷颁发的缉捕逃人法,他陈绍宗一百个脑袋都不够砍,所以早就决意反清。
  其余诸将也都是此意见,认为清廷气数已尽,他们本是汉人,没有任何理由替满洲人陪葬。
  “今日之事,生死悬于一念之间,反清归顺,不仅事关你们的前途,更关系数千将士及家眷性命,所谓举事容易齐心难,真要做这大事便是没有后路,不成功便成仁...本王召你们过来齐议此事,便是要你等明白生死与共的道理,将来不会怨恨本王。”
  诸将的表态让耿仲明心中大定,但有些话也必须说在前头。
  左营总兵徐得功道:“王爷,大道理就不必说了,王爷但说该怎么办!是南下炮击满洲人还是北上破北京?”
  “按兵不动是下策!”
  右营总兵连得成一针见血指出他们要是按兵不动,莫说多尔衮事后饶不过他们,就是顺军那里事后也不待见他们。
  退一万步讲,王爷成了总兵,他们这帮人难道还要去做千总、把总不成?
  “保定已为顺军所有,多尔衮想攻下保定必须我等以炮相助,若我军不奉其令,多尔衮拿不下保定便是进退两难之局,覆亡就在眼前。”
  幕僚徐文焕认为可以抢占良乡城,怀顺藩下兵马是不多,可火炮却多,坚守良乡封堵多尔衮大军粮道,多尔衮不败也要败。
  这是最持重的法子,既能保存耿部实力,也能彻底要多尔衮的命。
  “既然反正归顺,何必小家子气,要干就干大的!”
  梅勒额真曾养性对徐文焕的主张很是不屑,提出立即回返北京,以炮轰城,拿下北京。
  副将白显忠也叫道:“对,要做就要做绝,杀入北京城,屠光满鞑子,王爷为亲王,我等为公侯!”
  诸将听了这说法都是心热,眼下北京虽有清郑亲王济尔哈朗留守,可城中却无多少守军,真要全军立即北上炮轰北京城,再有顺军高杰部的马队配合,未必就拿不下北京了。
  众人心热,齐致看向耿仲明。
  耿仲明缓缓起身,环视诸将,目光在其子耿继茂脸上停留片刻后,吩咐道:“去请方大人,我耿仲明愿为大顺监国闯王下北京!”
  ..........
  几百里外的沧州城外,看过叔叔使人快马送来的急令后,陆广远侧脸对身边的炮兵镇帅洪宝道:“多尔衮已被诱至保定,叔父意思咱们这里不必再拖了,即刻集齐所有火炮,半日之内给我炸塌沧州城,生擒那洪承畴!”
第531章
长刀出,必饮血
  山东战区北伐集中了战区所属第一、第二、第八三个步兵镇,另外还有新建炮镇,骑兵4000余,连同直属部队总兵力四万余人猛攻只有数千绿营兵驻守的沧州,且沧州以外根本没有任何清军援军,城中绿营兵更是兵无斗志,却迟迟不能破城,无疑是有问题的。
  早在千里疾进商洛的路上,陆四同顾君恩就有过北伐之时如何歼灭满清北方集团的讨论。
  当时顾君恩提出一旦大顺军北伐,北方清军不退关外的话只会采取一个应对方针。
  那就是集中主力歼敌,这也是历来用兵的首选。
  陆四同意顾君恩的看法,因为当初他在山东也是集中主力才得以全歼豪格、孔有德集团的。
  自古用兵之道,以优打劣,以多欺少,才是王道。
  淮军虽编有八镇兵马,但实际可用战兵不过五万人左右,山东战区的披甲兵最多三万人,以此兵力绝难正面对抗满清北方集团,更休说荆襄的阿济格部。
  因此陆四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引援大顺西路军重新入陕,因为他要形成东路(淮军主力)、西路(顺军主力)共同北伐的格局。
  否则,光靠淮军一家,绝计不是清军对手。
  局面上,西安光复、西路军由川入陕继而东征之后,形势同当年明军齐出攻打建奴老巢黑图阿拉很相似。
  区别在于明军是四路,顺军是两路。
  面对顺军东、西两路并进,阿济格部被隔阻于千里之外,多尔衮如果不选择出关,仍要死守北京,就必须集中北方清军主力打一场歼灭战,那问题就来了,他要打哪路?
  这很关键。
  陆四反复思量战争主动权绝不能由多尔衮掌握,所以他必须替多尔衮拿主意,从而将主动权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
  最终,陆四做出以己为饵,大张旗鼓领军亲征,从而诱使北方清军集团同“贼首”决战的决策。
  如此一来,东路军就可长驱直入。
  怎么才能让多尔衮率清军主力开往西路,而不是选择东路淮军主力,陆四的办法是让东路淮军围而不攻,造成其攻坚与突破能力较差的印象,从而麻痹多尔衮,使其认为东路顺军威胁远不及西路顺军来得大。
  所以,明明拥有对沧州守军压倒性优势的东路军,却不得不在沧州城下进行一次看上去力不能及的围困战。
  现在,多尔衮如陆四所愿率北方清军主力往保定方向而来,东路的淮军主力自是不必再收着了。
  长刀已现,该是收割人头的时候了。
  ..........
  总攻的命令很快下达。
  炮镇统帅、福建人洪宝驱使俘虏将停留在运河的百多条炮船上的火炮拉到岸上,一点一点运到沧州城下。
  而沧州城下早被淮军挖出若干壕沟,此壕沟既是为了围死沧州守军,也是减少淮军攻坚损失的妙招。
  一直“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炮手们开始校正炮口,一门门黑洞洞的炮口直指沧州城。
  整个炮镇能称为“炮手”的不过两千多人,其中一半是原汉军孔有德部的俘虏兵。
  炮镇的教官多半是闽南郑家出身,而在整个淮军福建兵出身的高级将领也有很多,包括炮镇统帅洪宝,铁甲卫统帅黄昭、旅帅杨祥等人。
  “他娘的,早应该拿炮轰他妈逼的了!”
  第二镇的镇帅左潘安望着运到城下的几百门大炮,摩手擦拳很是兴奋。只要大炮能把沧州的城墙轰塌,他左大柱子无论如何也要给陆大兄弟生擒那老贼洪承畴!
  “准备攻城!”
  旅帅程思华开始部署攻城任务,他的第四旅是由义军“小袁营”为中坚改编而成,不仅是第二镇也是全淮军唯一的整建制火器旅。
  不过第四旅只在徐州消灭刘泽清集团亮过相,其后一直负责鲁地东部的剿匪任务,其后虽奉命北调青州参与对豪格、孔有德集团的战役,可惜天降暴雨,该旅因全员配备火铳缘故无法参与大战,因而论起战功显得不那么亮眼。
  甚至有人说第四旅的家伙都是烧火棍,架子货。
  这次第二镇负责主攻沧州,程思华便暗暗蓄劲要让友军看一看他们的火铳到底是不是烧火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0/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