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4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4/638

  眉头皱了片刻后,这位大清的摄政王似是明白贼兵为什么要这么做了——他们的炮专打真满洲!
  不过也就是这样了。
  从炮声辨别,顺贼的火炮也不是太多。
  如果因为对手有火炮就失去进攻的勇气,就不会有今日的大清了,更不会有他多尔衮这位摄政九王,或许,他早已同他的阿玛、兄弟被明军吊死在建州老寨了。
  强攻,不是多尔衮暴怒下失去心智的决定,而是破局的唯一办法。
  耿仲明的背叛让多尔衮意识到保定城下这支大军已经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如果他选择立即退兵,势必会遭到保定顺军的追击,届时很有可能会被困在良乡同保定之间进退不得。并且匆匆退兵北返也会让这支由满洲、蒙古、汉军组成的大军分裂。
  连耿仲明这个怀顺王都反了,军中那些汉军八旗难道不会反?
  那些向来见风使舵的蒙古人不会反?
  想要确保蒙古和汉军不会反,多尔衮就必须拿下保定,通过一场胜利宣告大清依旧无敌于中国,否则,局面将会不断恶化,任他多尔衮有再大的本事也无力回天。
  夺取保定不仅能重创顺军,也能为即将断粮的清军提供粮草。多尔衮不担心北京城,有济尔哈朗、多铎他们在,只有几千人的耿仲明哪怕火炮再多,也不可能破得了城,即便耿仲明同流窜京畿的贼将高杰取得联络,多铎他们也能撑住。
  但北京撑住的前提是他摄政王大军没有垮!
  因此,多尔衮不能退,哪怕真满洲骨血在这保定也损失惨重,他都要咬牙拿下这座坚城。
  这是唯一的办法了。
  保定城下,依旧人头攒动,依旧喊杀震天。
  炮声是让城下的清军感到吃惊,但却没有减缓他们攀城的速度。
  一队队汉军八旗的辫子兵正沿着云梯拼命往城上涌,而城上一根根好像房梁的长木不断的落下,或将一具具云梯砸倒,或将上面攀爬的清军成串的带落。
  双方都在放箭,放铳。
  城墙下密密麻麻的盾牌,城墙上也是一面面高耸的挡箭板。
  正在被炮击的满洲两红旗也没有就此停下前进的脚步,相反却是加快了步伐,因为他们知道城上的炮没法近距离打到他们。
  顺军的炮火并不密集,每门炮打完之后都要冷却很长时间才能打响第二炮,加上火炮数量稀少,导致无法大规模杀伤满洲兵。
  城墙下蒙古兵和汉军没有登城的都在看着后方,望着城上飞出的炮子落在后面的满洲兵人群中,他们竟然有种庆幸感。
  原来,贼人的火炮专打满洲人!
  “冲!冲上去,靠近城墙,贼人的炮子就不管用了!”
  叶克舒对死去的部下们一点也不心疼,他的眼中只有保定。在他的附近,一个壮大跪在地上,呆呆的看着血如泉涌的左臂。
  三尺开外,一条断臂静静的摆在那。
  一个急于避炮的满洲兵在奔跑时无意中踩到了那条断臂,让人惊讶的一幕发生了——那断臂的手掌竟然五根手指都猛的一竖!
  让人毛骨耸然。
  一架盾车被一颗铁弹砸散了,碎裂的木尖刺中了推车的满洲兵的前膛,这个满洲兵却一动不动的仍扶着散了架的盾车。
  因为,他不能动。
  保持现在这个姿势,或许他还能多撑一些,脱离木尖,他马上就会死去。
  他双眼通红的望着前方的保定城墙,眼神说不出的可怖。
  两红旗的军官们不断的呼吼着,奋不顾身的往前方冲去。终于,在付出了两三百名真满洲性命的代价后,正红旗、镶红旗相继冲到了城下。
  城上的火炮哑火了,只听到如炒豆般炸响的铳声。
  马科部铳兵不断将火铳伸出垛口,朝下面的清军打去。
  铳子大多打在了下面清军头顶上的盾牌,发出闷哧声。中铳的清军倒地之后立时被人拖到后面。
  盾牌阵下的空间,到处都是惨叫和哀嚎声,被拖行过的地面都是长长的血迹。
第549章
纳粪杀敌
  满洲兵使用的弓箭是所谓重弓,有八力之说,一力为14斤,按明制一斤八两可达110斤左右。
  如此重力射出的箭枝无论是杀伤力还是穿透力都较前明军队为强,若能拉12力以上者便为虎力,此类射手多入选各旗摆牙喇兵,为旗主亲兵,也是各旗最核心的兵种。
  早年间太祖外甥达尔汉能达15力,故被称为“虎力巴图鲁”。
  两红旗能达12力以上的虎力摆牙喇兵大概有三百余人,这些摆牙喇兵不仅劲道大,瞄头也准,加之箭枝射程较一般满洲兵为远,因此给保定城上的顺军带来了不小的威胁。
  攻城至今,城上中箭的两百多名顺军官兵有多半都是叫这些摆牙喇兵射中。
  不过守城的顺军却没有就此害怕,他们利用城墙垛口掩护,只集中精神对付攀城的清军,对那些远处射来的“冷箭”根本不避。
  一旦中箭,也是同城下清军一样迅速被人抬下城救治。
  为了确保受伤官兵不会因为得不到医治而死亡,陆四率大军东征之时几乎将沿途所有能治外伤的郎中征用,现如今保定城中约有400余郎中大夫待命。
  而无论是将领还是军官,对这些郎中都极为客气,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这些大夫关键时候是能救他们命的。
  陆四也不是强征这些郎中无偿效力,许诺大军攻破北京后,这些郎中愿意回乡的每人给予50两“辛苦费”,另给其家三丁免赋特权,愿意留在顺军中效力的可以就任各部医官一职。
  正在攻城的清军明显能嗅到空气中的臭味,不是火铳发射后的火药呛人味,是真正的臭味。
  如果他们能够幸运的攀上城头,就能看到每个垛口边都放有一只盛满粪便的木桶。
  每隔一丈也都有一口大锅正在熬煮。
  锅里煮着的是粪便和油混合的金汁,此物也是历来守城军队惯用的防御手段。但凡是被金汁浇到的敌人,不是浑身被烫烂,就是因为粪便含有的细菌恶化势去世。
  基本,无解。
  所以,在往城墙上攀爬的清军没有一个敢就那么拿着刀往上爬的,大多手里拿着个盾牌死死挡在脑袋上方,除了防铳防箭外,就是害怕被城上突然倒下的金汁浇到。
  保定是北直隶的重镇,前明就设有巡抚驻守,且保定距离北京极近,故而城墙修建得也是高大,且宽长,如此不仅使攻城一方难度加大,也使守城一方需要的器械为之更多。
  为了搜集足够的粪便,顺军几乎舀光了保定城中百姓的茅厕。清军攻城前,还有官兵在沿街沿巷吆喝“纳粪了!”
  粪倒成了税般,要纳了。
  对于保定居民而言,这事自是再好不过,往常都是城外的粪行收粪,现因战事,粪行的人不敢进城,有些家中地方小没有茅厕的居民如厕之后怎么处理排泄物就成了难题。
  一天两天还好办,时日一久还了得了。
  虽是八月入秋了,可天还热着呢。
  秋老虎不是白说的。
  大顺军收粪用于杀鞑子,好事咧。
  大家伙虽然没有上城杀敌,但在家里努力多拉一些,多尿一些,也是为国家出力了。
  真正是万众一心。
  顺军弓箭手射出的箭枝便都是浸过粪水的!
  这是监国闯王亲自下的命令,说是如此做法可以让中箭的清军伤口感染,不得医治。
  要不是铳子没法在粪水中也浸一遍,说不定连打出的铳子都有细菌。
  可怜城下那些中箭的清军尚不知道,他们那并不致命的伤很快就会成为他们的噩梦。
  由于满洲两红旗也参与了攻城,城下的蒙八旗同汉军八旗的攻势相较之前更为猛烈。
  然而,即便城墙上从云梯攀爬的清军有如蚂蚁般密集,战至现在,也依旧没有一个清军能够成功爬上去。
  后方清军大营前观战的满洲将校们看到的是一座座云梯被城上的顺贼用长竹篙推倒,看到的是城上落下的一根根木头落下,不仅将云梯上的清军带下一大片,也砸得下面的人鬼哭狼嚎。
  “倒油!”
  马科部防守的一段城墙上有身披双甲的满洲兵开始攀爬,上面的军官连忙喝喊起来。
  几个士兵一起用力将用铁链系在木桩下的大锅用力吊起,然后三个士兵拿着木头同时向那大锅顶去,直直的顶到垛口外面,齐齐一声呐喊之后,三个士兵同时将木头朝锅的上方顶去。
  大锅顿时倾斜,继而带有恶臭和炙热的金汁向着下方正在攀爬的满洲兵,连同云梯下正在焦急往上看的清军倒去。
  即便是头上顶着盾牌,攀爬的满洲兵也跟失手一般从云梯上坠落,因为大锅中的金汁有上百斤之多,陡然倒下,便如洪水出闸一般,让闸口下的人根本无力抵挡。
  惨叫声撕心裂肺,墙角下几个脑袋被烫到的清军抱头嚎叫,满地打滚。
  一个满洲壮大的脸皮全部起泡,就好像猪皮在油锅里浸过一般。
  边上的蒙古兵更惨,眼睛都被烫瞎了,两只被烫得不成形的手捂着半边脸,啊啊的乱叫。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4/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