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4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5/638

  曹振彦也是脸色惨白,顺军的骑兵占了过徐水的桥梁,他现在就是游怕也游不过去了,也怕是再也见不到主子。
  现在怎么办,李率泰也不知。
  就在他迟疑未决时,顺军动了。
  仔细一看,不是顺军,而是那帮刚刚降了顺军的汉军挥舞着兵器扑了过来。
  王世选同张朝麟赫然就在人群之中,这两个无耻之徒割掉了辫子,并在胳膊上系了一条红布带。
  不用问,此举是为了分辨敌我。
  李率泰的汉军正蓝旗同那两个牛录的蒙古兵并没有在徐水边上演什么逆天奇迹,从军官到士卒无一有斗志的他们很快就被一个时辰前还是自己人的王、张所部冲得七零八散。
  从头到尾,顺军胡茂桢部都在看热闹,用胡茂桢本人话讲:“上山入伙还讲究个投名状,他王世选、张朝麟此时不出力更待何时!”
  四下里,李率泰部下的汉军辫子兵不断被胳膊系红布的“顺军”砍倒,但李率泰犹在咬牙苦战。
  真是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不落泪。
  徐水河畔第二次战斗打响的时候,越来越多的顺军围了过来。
  来的是隶属第二军的第十二镇赵忠义部,该部在军提督刘体纯的指挥下同第十一镇辛思忠部一直活跃在保定周围地区,战前接到的命令是一旦清军北撤,则该军要如猛虎下山,拿出决死的精神死咬清军。
  第二军另一个镇已在提督刘体纯、镇帅辛思忠的指挥下从容城北进,于新城、固安一带隐蔽行军。
  清军若攻打良乡,则第十一镇立时从东侧袭击清军主力,牵制清军,分散其用兵,为良乡城内的耿仲明部带去坚守的信念。
  其余各部包括从保定北上出击的第一、第三两军则汇合第十二镇于清军后方进军,最终形成在良乡以南区域合围并全歼清军主力的战略意图。
  这个战略意图是大顺监国闯王陆四亲自拟定的,南征的多尔衮大军,他陆文宗不敢与之硬碰,可北逃的多尔衮大军,他陆文宗要还不拎着大刀砍他妈逼的,他这大顺监国闯王就白当了。
  第十二镇出现在战场后,也没有立即投入战斗。
  原因是镇帅赵忠义见清军所剩兵力不多,且是汉军和蒙古兵,便有意招降,以求尽快结束战斗,整军北上。
  但随后发现清军将领竟试图聚拢残兵往西边突围,赵忠义便不再犹豫,立即命所部一旅兵压上去。
  胡茂桢见第十二镇上来了,也收了看戏的心思,传令出击。
  面对数倍甚至十倍于己方的兵马,面对孤立无援的现实,李率泰知道他若再不能突围冲出,今日必死于此地。
  于是,当机立断,猛拉马头往西边冲去,速度之快连他的亲兵都没有反应过来。
  “跑!”
  这节骨眼已经容不得还在苦战的正蓝旗汉军同蒙古兵再多想什么,主将都跑了,他们再不跑难道脑子犯傻么。
  最后的抵抗转眼就化为了大崩溃。
  李率泰跑的太快,只顾活命的他连摄政王多尔衮的包衣奴才曹振彦都不管了。
  大部分清兵没有办法跑出去,他们能做的就是弃械投降,可那些胳膊系有红布条的“顺军”却还是照砍他们不误。
  李顺泰最终还是没能跑出去,但他也没有被追上。
  原来这位爱新觉罗家的女婿发现后方有大队骑兵追过来后,果断弃马想向河边草丛跑去,本意是跳河逃生。
  奈何追兵来得太快,刚刚脱掉身上甲衣的李率泰于是又急中生智索性直接趴在地上,企图假死躲避。
  然而,追过来的顺军却开始下马对沿途倒伏的尸体补刀,一刀又一刀,不时响起的惨叫声让趴在那的李率泰屁股都在发抖。
  当耳边响起脚步声时,李率泰装不下去了,赶紧从地上爬起来,说他是汉军的梅勒额真,请求这些大顺兵不要杀他。
  很快,李率泰就被带到了顺军主将赵忠义、胡茂桢面前。
  李率泰也是干脆,二话不说就朝两位顺军主将跪下,然后说道:“罪将李率泰愿为大顺效犬马之劳!”
  按常理,既然降将报名了,受降一方肯定要过来扶起,好生安慰一番。可骑在马上的赵忠义却是一头雾水,问边上的胡茂桢:“你知道这人?”
  胡茂桢摇头,他不认识。
  李率泰一怔,赶紧叫道:“在下是李永芳之子!”
  “李永芳是哪个小绝怂?”
  赵忠义一口盐城乡音,策马上前打量了李率泰两眼,突然一刀挥落,且骂道:“叫你降时你不降,现在来降,你当我大顺是夜壶不成,想降就降,不想降就不降吗!”
  话音刚落,长刀加颈,西屋里额驸仅存的纯汉血儿子就此毙命。
  胡茂桢也不含糊,命人将李率泰麾下的汉军,连同被俘的蒙古兵全驱到徐水河边,以骑兵反复践踏砍杀,不留一人。
第565章
阿济格北返
  赵忠义同胡茂桢屠戮李率泰部,并没有被次日从保定启程赶到安肃县的陆四责罚,反而认为他们做的对。
  随着对清战事的不断胜利,过往对投降清方人员的政策势必要有所调整,不能再如从前那般只要投降便予以优待、不计前过,甚至重用,而是要执行“早降免罪,迟降族诛”的新政。
  要不然,打不过了再来降,照旧重用,置为大顺流血流汗的将士于何地?
  对这等人再重用,真当大顺是尿壶不成?或者说大顺的官爵可以滥大街的封发了?
  从地方淮扬节度使跃居为大顺中央监国闯王的陆四本人心态,也在不断的改变,现时更多的开始考虑灭清之后大顺政权的建设与发展了。
  自古以来,一个新兴政权的建设之根本,一是民生恢复,二就是国家名器。
  民生这一块,北方残破,居民十不存一,届时只需将从前各朝建国之后的抚民、安民、助民的政策照搬便可。
  居民十不存一的另一面就是大量无主土地的存在,只要合理利用这些无主土地,轻赋免徭,一个新兴王朝自然而然就会产生。
  国家名器这块,则要开始正规化。
  陆四计划入主北京之后便着手对大顺、淮军等旧有军政体系进行一个“大一统”,届时不管是跟随自己起兵的老兄弟们,还是顺军那帮人,亦或降过来的明军、清军,都将根据各自功劳给付合理“报酬”,从而通过名器的正规化打造一个具有凝聚力的北方新兴军事强国,从而为统一中国奠定基础。
  如此,陆四自是不会对赵忠义、胡茂桢杀俘行为过多指责,甚至暗地里也叫好,因为这样做能省下许多麻烦,也能给还在为爱新觉罗反动分裂、殖民集团效力的蒙汉官员们敲响警钟。
  而在来安肃的路上,陆四又相继接到两封信。
  一份是从扬州转来的,发送人是被陆四寄予厚望,要其在南方闯出半边天,做一个明朝秦桧的孙武进。
  孙武进信中主要说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孙武进为自己请功。
  孙武进称在他的不懈努力之下,只手遮天、党同伐异、一昧同满洲人绥靖妥协,极度仇视农民义军,并妄图“联虏平寇”的东林大佬、弘光朝首辅史可法终是被他设计赶出了朝廷。
  陆四当时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孙武进这家伙腐化了,竟然学会了明朝官员抢功谎报的把戏。
  他敢肯定以孙武进的政治智慧绝不可能凭一己之力赶走史可法,多半是有其他人帮助,并且机缘巧合之下这才如愿。
  当然,也不排除孙武进从中做了弘光不少工作。
  威逼恐吓之类的工作,孙武进还是擅长的。
  陆四做事,不看过程,只看结果,史可法出外督师,远离南都朝堂这个结果让他是满意的,因为只要史可法不在“中央”主持工作,南京那边就不可能失心疯的派兵北伐,打他陆四的淮扬老窝。
  眼下顺(淮)军能够没有后顾之忧的大举北伐,既同李自成西安存粮有关,也同淮扬人民勒紧裤腰带支援北伐前线有关。
  二者一个支撑着西路军及河南封堵兵团,一个则是保障了东路军。
  无论哪一个出问题,都会影响北伐战事。
  尤其是淮扬方面,那里可是有陆四他爹及陆家亲族在的,真要被淮西明军给端了,陆四总不能厚着脸去跟史可法讨碗肉羹吧。
  他要做太祖,可不做高祖。
  哪怕明军端不了扬州,淮扬后方出现战事,也会间接影响北伐。
  孙武进说的第二件事是以幸灾乐祸语气表述的。
  说他为了确保史可法督师无功,特意体贴的从南京城中招了五千城狐社鼠编成京营,供史督师带领讨伐顺江东下的叛军左梦庚部。
  这样做,多半是这位二爷担心史可法万一瞎猫碰上死耗子真个平了左梦庚叛军,届时挟此大功重返中枢再给他孙二爷添堵吧。
  不过后面发生的事情表明孙武进多虑了,因为那史督师过了江之后根本一事无成,或者说淮西实际的“一把手”马可英不听史督师的指挥。
  现在的局面是史可法以督师之尊带着五千城狐社鼠在太平府“无所事事”,凤阳总督马士英则带领淮西明军在安庆、铜陵一带与“叛军”对峙。
  双方的战线拉的很长,但实际除了在安庆打了一场规模不算太大的战斗外,淮西明军同左良玉集团并没有大打出手。
  原因是同荆襄清军有关。
  左梦庚不知道现在的北方已经翻天覆地,只以为攻入湖北的清军会跟着他屁股东下南京,因此陷入两难境地,甚至已经产生是不是向南都臣服的念头,要不然他根本没有足够的钱粮支撑他两线用兵。
  如此,便形成了现在对峙的局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5/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